佛法與活法 書系 ,共計11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菩薩就是這樣成佛: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五個錦囊

從勤修六波羅蜜多開始, 踏上五道十地的菩薩道,漸次捨斷煩惱障, 最後以金剛喻定焚盡所知障的乾薪, 我們渡越輪迴苦海的生死波瀾, 抵達涅槃的彼岸。 我們精進修行的究竟目標即是解脫生死輪迴而成佛,但是要如何修持,才能證得佛果呢?本書以菩薩行的六波羅蜜多、根本乘的八地與五道、大乘的五道與十地、佛果等主題,來說明從凡夫至聖者的修行歷程。 在第一部「在生活中實踐悲心——菩薩的波羅蜜多」中,達賴喇嘛尊者介紹了菩薩六波羅蜜多的事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與般若,第六項的般若波羅蜜多又可包含方便、願、力、智等四項,而成十波羅蜜多。六波羅蜜多可說是菩薩的主要修行,能讓自己與他人的心成熟。所有六波羅蜜多都可歸攝於任一項波羅蜜多的修行之中。 在第二部「三乘與三乘之果」中,尊者解釋根本乘與大乘修行者在朝著各自的阿羅漢果與佛果前進時,一路上所成就的「道」與「地」次第。首先,闡述巴利語與梵文傳統中關於聲聞、獨覺的五道與八地;接著,闡述菩薩的五道與十地,強調菩薩於「道」與「地」上進展時,不僅與根本乘修行者同樣要捨斷煩惱障,還要捨斷所知障,進而證得正等正覺,並且具足超勝於阿羅漢的功德。最後,則述及最終的目標——佛果,其中闡釋了佛與佛聖者的差別,以及以九個譬喻闡明九種佛事業,還有諸佛智慧法身清淨功德的二十七種事業。 密勒日巴尊者說:「最重要的修行,是審視我們的內在世界——自己的心。」如果我們想要成佛,就要思惟菩薩聖者永無疲厭的行願,發起利益一切眾生的菩提心,如是發願,如是行持,即使在成佛所需三大阿僧祇劫的長遠時間裡,此心永不退轉,將來必定成佛。  

79 特價39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菩提心起: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

點燃一盞菩提心燈, 以大悲為燃油, 以大願作燈炷, 散放大智的光芒, 驅散成佛路上無邊的煩惱黮闇, 這盞珍貴的菩提心燈指引我們證得正覺。   敞開你的心,生起利益眾生的決心——菩提心,你將真實地踏上成佛之道! 菩提心是什麼樣的心?   它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證得正等正覺的發心。華嚴經中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可見少了菩提心就不可能成就佛果。    本書的內容涵蓋所有與菩提心有關的面向,達賴喇嘛尊者援引巴利語傳統與梵文傳統的經論與成就者的著作,並舉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論典,詳盡地解說菩提心的定義、菩提心的種類、增長菩提心的方法等,強調菩提心在成佛之道上的重要性。最後,尊者提出「修心」的教法,教導我們如何直球對決我愛執與我執,奉獻生命引領眾生邁向正覺。   在本書中,尊者從生起菩提心的前行「四無量心」開始,教導我們能以慈、悲、隨喜、平等的正面心態來面對他人,它也是為利益眾生而願成佛的利他意樂,這種利他意樂能策勵修行者生起菩提心。那麼,要如何鍛鍊菩提心呢?尊者提到兩種法門:(一)七因果教授;(二)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七因果教授」教導我們思惟一切眾生都曾做為自己的父母,而生起發願成佛以解脫一切眾生的菩提心。修習「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則是從自己與眾生平等以及將自己與他人相換的角度,而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要依於大悲心、大智心、大願心才能成就。當我們因幫助他人而恐懼自己是否會因而受苦時,尊者特別提醒我們,要明白眾生如水中月,空無實有,以此遣除恐懼以及對「我」的貪執,將能更有勇氣走向眾生。這是尊者從大悲心中流露出的切切叮嚀。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蓮師在印度:追尋蓮師足跡系列二

眾生文化  出版
2022/06/03 出版

《蓮師在印度》呈現了蓮師在古印度的生平故事和修行的聖蹟。蓮師出生於古印度,在數百年的時間裡,與同時代最偉大的上師們一起修學佛法,也曾在屍陀林中修行,保護佛法,將那些善妙的教法廣為弘揚。以其無量的慈悲,在印度不懈的修行和努力,後來更遠赴藏地建立佛法。他的一生給予我們許多珍貴的教法,這些教法的修持一直延續至今。 書中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供蔣揚.欽哲.旺波所著的《妙曼優曇花鬘》,以優美的偈頌展示大師在印度的足跡;第二部則是依據《蓮花遺教》的章節和時間順序,劃分主題,對聖地進行系統且深入的介紹;第三部集結了藏、中、英三種語言的主要的祈請文和發願文。書中同時收錄當代藏傳大師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帕秋仁波切的開示,以及描繪聖地風光的精美圖片。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份聖地指南,能夠成為當今修行者追隨蓮師腳步的最佳伴侶。 在書頁中隨著蓮師的足跡,探看他在古代印度生活和解脫的不可思議故事,一起走過他事業展開的主要地區,我們發現,蓮師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廣大。通過這個旅程,願所有讀者都能夠感受到蓮師的加持,讓加持充滿身、語、意,如此,我們便與蓮師永不分離了!  

79 特價3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蓮師在印度:追尋蓮師足跡.系列二

眾生文化  出版
2022/06/03 出版

《蓮師在印度》呈現了蓮師在古印度的生平故事和修行的聖蹟。蓮師出生於古印度,在數百年的時間裡,與同時代最偉大的上師們一起修學佛法,也曾在屍陀林中修行,保護佛法,將那些善妙的教法廣為弘揚。以其無量的慈悲,在印度不懈的修行和努力,後來更遠赴藏地建立佛法。他的一生給予我們許多珍貴的教法,這些教法的修持一直延續至今。 書中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供蔣揚.欽哲.旺波所著的《妙曼優曇花鬘》,以優美的偈頌展示大師在印度的足跡;第二部則是依據《蓮花遺教》的章節和時間順序,劃分主題,對聖地進行系統且深入的介紹;第三部集結了藏、中、英三種語言的主要的祈請文和發願文。書中同時收錄當代藏傳大師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帕秋仁波切的開示,以及描繪聖地風光的精美圖片。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份聖地指南,能夠成為當今修行者追隨蓮師腳步的最佳伴侶。 在書頁中隨著蓮師的足跡,探看他在古代印度生活和解脫的不可思議故事,一起走過他事業展開的主要地區,我們發現,蓮師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廣大。通過這個旅程,願所有讀者都能夠感受到蓮師的加持,讓加持充滿身、語、意,如此,我們便與蓮師永不分離了!  

79 特價3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薩迦成佛地圖:第41任薩迦崔津法王的傳承智慧

眾生文化  出版
2021/10/29 出版

「他是世上最後僅存的金剛乘大師之一, 是真正的光明源頭, 也是在動盪不安的地球上一份真正穩定的力量。」──宗薩欽哲仁波切 「這本書揭示大乘之道的哲理,特別是薩迦派的教義。 願無數眾生能藉由書中的智慧,獲致了悟。」──第42任薩迦法王 大寶金剛仁波切 本書收集了薩迦派傳承領袖的教誨,是對薩迦成佛之道全面的介紹。法王闡述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教法,特別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內容,為心靈實修提供了明確的建言。其主題包括密續的通則、閉關的價值、薩迦派的歷史、從佛法看世界生態、偉大女性修行者的傳記等等,對於有興趣走進佛法精神之道修持的人來說,是一個無比豐富的勝義寶藏,不僅能自受用,還能從此開展邁向覺悟的彼岸。 ■ 你也有成佛的潛力 根據佛法,唯一能克服苦難的方式,就是修持佛法。 你需要一個能發展的基礎來修持佛法,而這個基礎就是「佛性」。有情眾生皆具佛性,這意指每一個眾生只要能遇到正確的方式,就能成佛。 ■ 重視「隨時隨地」的修持 省思輪迴痛苦、人身珍貴難得、壽命無常與業力因果至關重要,這些並非需要計次或持誦的內容,而是放在每天的生活中去思考,當你在工作的時候、在人群當中、在忙碌的生活裡,無論何時你都可以省思這些內容。你可以省思輪迴,思維苦難,也可以省思無常,無需在寺廟或佛堂裡進行,這會引導你的心進入精神之道修持。 ■ 閉關為什麼很重要? 在充滿干擾的繁忙世界中,到處奔波匆忙修持一些儀軌,並非真正的修行。如果你進行一次如法的閉關,即使只有幾個月,也會建立一個良好的基礎。 最好的閉關基礎是建立在體驗到某些驗相和領悟上,如果你無法做到這樣的閉關,那麼至少可以完成一個基於時間和咒語數量的閉關,以此建立一個良好的基礎,能有動力和力量來讓你幫助眾生。 ■    道果法前行──三現分 道果法殊勝浩瀚,有很多修持的方法,對於大部分的人,我們通常將道果法分為「前行」和「正行」兩部分傳授。前行部分包括在「三現分」的教授裡,「三現分」是指:不淨見、覺受見、清淨見。因為不淨的業力、習氣與行為,我們有「不淨見」;瑜伽士與有一定禪修體驗的修行者則具備「覺受見」;當行者精進修持一段時間後,直至得證佛的果位,顯化佛性的內在特質,即具有「清淨見」。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達賴喇嘛說止觀: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三個錦囊

捨離對入定與神通的奇思異想, 我們從修持心的寂止出發, 發現身心寂靜的安樂, 觀見一切法如幻如化,如影如響。 揮起止觀雙運的空性智慧之劍, 斬斷無明之根,證得正覺。   禪定是什麼樣的境界?神通又是什麼樣的能力?有了強大的定力與超凡的神通就一定能解脫煩惱的束縛,證得正等正覺嗎?   佛陀曾問弟子:「什麼是達至涅槃之道呢?」答案自然不是能禁欲苦行或會飛天遁地,而是修習由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與八正道等七種修持所構成的三十七菩提分法。這三十七菩提分法的法教濃縮並闡明了戒、定、慧三增上學,修持此三增上學便可導向涅槃。本書即是達賴喇嘛尊者對如何修持三十七菩提分法的詳盡解說。   尊者首先探討「皈依三寶」這個主題。皈依能夠增長我們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以三寶作為心靈的指引,可促進我們對因果業報法則的理解與修持,它是成為一個真正的佛教徒的標記。能體證三寶,我們的佛性就能自然顯現。   在教導增上戒學時,尊者告誡我們要避免做出傷害眾生的行為,時時覺察自己的身、語、意,以淨化惡業,積聚福德資糧。在說明增上定學時,尊者以「九住心」教導我們如何修習寂止,使心專注於一境,以止觀雙運,將禪定結合智慧與菩提心,就能步上正覺的大乘法道。此外,尊者特別舉出中國佛教天台宗智顗大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說明從行走、站立、坐著、躺臥等各種活動,以及當六根認知六塵境時,應該如何修持止觀。在探討增上慧學時,尊者帶領我們深入探究三十七菩提分法,強調以正念與正知將佛法的意義融入自心,如實地了知無我與空性,就能以智慧斬斷無明之根,超脫輪迴。   尊者把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簡明易懂的忠告,交織於錯綜複雜的法教之中,並殷殷叮囑在修持三增上學時,必定要懷有證得解脫或正等正覺的發心,如此三增上學才會帶來出世間之果。這是達賴喇嘛尊者帶領我們步上解脫道的第三個錦囊妙法。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蓮師在尼泊爾:追尋蓮師足跡 系列一

眾生文化  出版
2020/08/07 出版

「當鐵鳥在天空飛,鐵馬的地上跑的時候, 藏人將如螻蟻般星散世界,而佛法將傳遍紅人的國度!」   西元八世紀,曾經作過如此驚人預言的蓮花生大士, 是威神力不可思議的大成就者,藏傳弟子共同的上師。   這樣一位傳奇大師,史實上,曾在佛國尼泊爾待過18年。   他的閉關苦修,他的關鍵證悟,發生在這裡; 他的教導與利他,他與耶喜措嘉等重要弟子的遇合與分離,發生在這裡; 他以伏藏形式傳下的無數重要教導,也發生在這裡; 他為無盡的後世弟子留下的加持之源:聖地,今天還在這裡!   偉大的蓮師,在尼泊爾,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歷程?   在歷史的風中,在空行暖熱未散之際,在伏藏的加持能量裡, 我們追尋蓮師足跡,在一個又一個聖地,內化他的教言,感受他的利他證量。 蓮師的加持,至今仍鮮活無比,我們打開自心領受,滋潤自己的修持之路, 直到有一天,我們心中那「如蓮師一般」的本來面目,終於現前。   《蓮師在尼泊爾》呈現了蓮花生大士在尼泊爾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蹟。   這位證悟的密乘化身,在此地的山脈和谷地閉關修持多年,傳給弟子們無數法教,並埋藏數不清的伏藏。   這些來自喜馬拉雅山系的故事,縝密地依循烏金・林巴的《貝瑪・嘎唐》這部最重要的寶典,並與蔣揚・欽哲・旺波、秋吉・德千・林巴和蔣揚・欽哲・確吉・洛卓這些證悟的西藏大師們罕見的敘述和禪觀相映生輝。提供了蔣貢・康楚所撰寫的蓮花生大師生平之經典著作的全新譯本,同時呈現當代藏傳大師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帕秋仁波切的開示。書中並結集了藏、中、英三種語言的一些主要的祈請文和發願文,並附上精美圖片,為你踏上這個神奇世界之旅帶來指引和激勵。   對於那些願意跟隨蓮師足跡的人而言,這一系列真實可信的書籍,是他們旅程的必備指南。   透過多種資源提供的指導,本書讓當今修行人能跟隨蓮師的足跡,並讓蓮師的加持伴隨他們的法道。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為起點,充滿了蓮師意氣風發的祈願,接著隨他遊歷到谷地之外,腳跡所到之處,都留下了不可思議的印記。他所做的修持,所給予的有力指導,降伏了負面能量,留下了至今都能見到的遺產。   跟我們一起在這些書頁中旅行吧,去發現那些為我們朝聖之旅所準備的修持歷史,領受那動人的利益!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蓮師在尼泊爾:追尋蓮師足跡系列一

眾生文化  出版
2020/08/07 出版

「當鐵鳥在天空飛,鐵馬的地上跑的時候, 藏人將如螻蟻般星散世界,而佛法將傳遍紅人的國度!」   西元八世紀,曾經作過如此驚人預言的蓮花生大士, 是威神力不可思議的大成就者,藏傳弟子共同的上師。   這樣一位傳奇大師,史實上,曾在佛國尼泊爾待過18年。   他的閉關苦修,他的關鍵證悟,發生在這裡; 他的教導與利他,他與耶喜措嘉等重要弟子的遇合與分離,發生在這裡; 他以伏藏形式傳下的無數重要教導,也發生在這裡; 他為無盡的後世弟子留下的加持之源:聖地,今天還在這裡!   偉大的蓮師,在尼泊爾,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歷程?   在歷史的風中,在空行暖熱未散之際,在伏藏的加持能量裡, 我們追尋蓮師足跡,在一個又一個聖地,內化他的教言,感受他的利他證量。 蓮師的加持,至今仍鮮活無比,我們打開自心領受,滋潤自己的修持之路, 直到有一天,我們心中那「如蓮師一般」的本來面目,終於現前。   《蓮師在尼泊爾》呈現了蓮花生大士在尼泊爾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蹟。   這位證悟的密乘化身,在此地的山脈和谷地閉關修持多年,傳給弟子們無數法教,並埋藏數不清的伏藏。   這些來自喜馬拉雅山系的故事,縝密地依循烏金・林巴的《貝瑪・嘎唐》這部最重要的寶典,並與蔣揚・欽哲・旺波、秋吉・德千・林巴和蔣揚・欽哲・確吉・洛卓這些證悟的西藏大師們罕見的敘述和禪觀相映生輝。提供了蔣貢・康楚所撰寫的蓮花生大師生平之經典著作的全新譯本,同時呈現當代藏傳大師涅頓秋林仁波切和帕秋仁波切的開示。書中並結集了藏、中、英三種語言的一些主要的祈請文和發願文,並附上精美圖片,為你踏上這個神奇世界之旅帶來指引和激勵。   對於那些願意跟隨蓮師足跡的人而言,這一系列真實可信的書籍,是他們旅程的必備指南。   透過多種資源提供的指導,本書讓當今修行人能跟隨蓮師的足跡,並讓蓮師的加持伴隨他們的法道。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為起點,充滿了蓮師意氣風發的祈願,接著隨他遊歷到谷地之外,腳跡所到之處,都留下了不可思議的印記。他所做的修持,所給予的有力指導,降伏了負面能量,留下了至今都能見到的遺產。   跟我們一起在這些書頁中旅行吧,去發現那些為我們朝聖之旅所準備的修持歷史,領受那動人的利益!  

79 特價30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如來藏,藏如來-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二個錦囊

慶賀法王85壽辰,讀好書與尊者之心相應 達賴喇嘛尊者說:「佛性就是光明心,能夠變成一條令人解脫的道途。」 讓我們聆聽尊者充滿睿智的教誨,尋找屬於自己的光明佛性,成就佛果。   解脫是可能的嗎? 當然可能, 因為我們擁有成為正等正覺者的潛能——佛性。 然而,如果我們擁有成就正等正覺的完美潛能, 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地修行? 如果我們擁有一個恆常的佛性, 這是否即為自我或靈魂?   本書將帶領我們經歷一段極為美妙的旅程,這段旅程與我們目前的處境,以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可能性有關。在無上正等正覺的狀態之中,所有的苦和苦因皆已滅盡,所有的殊勝功德皆已無盡地發展。   學習有關「佛性」的種種,讓我們了知在輪迴和涅槃之下,潛藏著俱生原始光明心,它的本質是光明的。當它受到雜染的障蔽時,它是佛性;當雜染被淨化時,它是佛的法身。這就猶如被污漬覆蓋的黃金,人們看不見它的光澤與美麗,但它仍然是黃金;同樣地,外來偶發的雜染能障蔽佛性,卻不是佛性的本質,當心沈浸於雜染之中時,它仍然具有發展佛之功德的潛能。   了悟佛性就在我們每個人之內,它全然清淨,我們便能生起大信心,徹底淨除心的雜染,證得涅槃,成為正等正覺者。 當你死亡時,會投生到哪裡?是上天堂或下地獄,或是成為另一個身體,任誰都無法預料。其實你還有別的選擇——在今生修持法道,成為正等正覺的人。這就是達賴喇嘛尊者在本書中要告訴我們的人生大事。   從「是否有一個自我?」的提問開始,達賴喇嘛尊者依循佛陀所說的四諦、十二緣起,告訴我們輪迴之苦(苦諦)、苦的起源(集諦),並且提供了一個選擇——涅槃(滅諦),以及通往滅諦的道途(道諦),這是一條真正可以止息輪迴而達至涅槃的道路。   想要踏上出離輪迴之道,我們必須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藉由思惟苦諦,我們了知輪迴中只有種種苦迫,毫無樂事,而發起解脫生死之心。藉由思惟集諦,我們分析苦的起因即是煩惱,唯有斬斷煩惱,才能不再造業而中止輪迴。藉由思惟十二緣起,我們看清各個緣起支如何一起運作而製造輪迴之苦,這激起我們禪修空性而證知名言假立的自我並非實存,沒有靈魂或實存的人在輪迴中流轉,從而自輪迴中解脫。   解脫是可能的嗎?當然可能,因為我們擁有成為正等正覺者的潛能——佛性。達賴喇嘛尊者引領我們看清緣起的流轉與還滅,並了知佛性本就存在於我之內,它是全然清淨的,外來偶發的雜染雖能障蔽佛性,卻非佛性的本質,因此可以被斷除。瞭解心本就圓滿無瑕,能讓我們生起大信心,精進地修持斬斷煩惱、圓滿自心的法門,最終成為正等正覺的人。 本書即是慈悲的達賴喇嘛尊者給我們最殊勝的邁向解脫的錦囊妙法。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如來藏,藏如來: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二個錦囊

慶賀法王85壽辰,讀好書與尊者之心相應 達賴喇嘛尊者說:「佛性就是光明心,能夠變成一條令人解脫的道途。」 讓我們聆聽尊者充滿睿智的教誨,尋找屬於自己的光明佛性,成就佛果。   解脫是可能的嗎? 當然可能, 因為我們擁有成為正等正覺者的潛能——佛性。 然而,如果我們擁有成就正等正覺的完美潛能, 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地修行? 如果我們擁有一個恆常的佛性, 這是否即為自我或靈魂?   本書將帶領我們經歷一段極為美妙的旅程,這段旅程與我們目前的處境,以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可能性有關。在無上正等正覺的狀態之中,所有的苦和苦因皆已滅盡,所有的殊勝功德皆已無盡地發展。   學習有關「佛性」的種種,讓我們了知在輪迴和涅槃之下,潛藏著俱生原始光明心,它的本質是光明的。當它受到雜染的障蔽時,它是佛性;當雜染被淨化時,它是佛的法身。這就猶如被污漬覆蓋的黃金,人們看不見它的光澤與美麗,但它仍然是黃金;同樣地,外來偶發的雜染能障蔽佛性,卻不是佛性的本質,當心沈浸於雜染之中時,它仍然具有發展佛之功德的潛能。   了悟佛性就在我們每個人之內,它全然清淨,我們便能生起大信心,徹底淨除心的雜染,證得涅槃,成為正等正覺者。 當你死亡時,會投生到哪裡?是上天堂或下地獄,或是成為另一個身體,任誰都無法預料。其實你還有別的選擇——在今生修持法道,成為正等正覺的人。這就是達賴喇嘛尊者在本書中要告訴我們的人生大事。   從「是否有一個自我?」的提問開始,達賴喇嘛尊者依循佛陀所說的四諦、十二緣起,告訴我們輪迴之苦(苦諦)、苦的起源(集諦),並且提供了一個選擇——涅槃(滅諦),以及通往滅諦的道途(道諦),這是一條真正可以止息輪迴而達至涅槃的道路。   想要踏上出離輪迴之道,我們必須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藉由思惟苦諦,我們了知輪迴中只有種種苦迫,毫無樂事,而發起解脫生死之心。藉由思惟集諦,我們分析苦的起因即是煩惱,唯有斬斷煩惱,才能不再造業而中止輪迴。藉由思惟十二緣起,我們看清各個緣起支如何一起運作而製造輪迴之苦,這激起我們禪修空性而證知名言假立的自我並非實存,沒有靈魂或實存的人在輪迴中流轉,從而自輪迴中解脫。   解脫是可能的嗎?當然可能,因為我們擁有成為正等正覺者的潛能——佛性。達賴喇嘛尊者引領我們看清緣起的流轉與還滅,並了知佛性本就存在於我之內,它是全然清淨的,外來偶發的雜染雖能障蔽佛性,卻非佛性的本質,因此可以被斷除。瞭解心本就圓滿無瑕,能讓我們生起大信心,精進地修持斬斷煩惱、圓滿自心的法門,最終成為正等正覺的人。 本書即是慈悲的達賴喇嘛尊者給我們最殊勝的邁向解脫的錦囊妙法。

79 特價37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我的未來我決定:「改變業力,改變未來」的解脫心鑰

眾生文化  出版
2020/04/08 出版

人生最大的苦事莫過於難逃命運之神的掌控,然而,綑綁我們的真是「命運」嗎?不!是「業」(karma)。   「業」是什麼?創巴仁波切說「業」是一種能量,不論是佛行事業或覺悟的能量,乃至輪迴的流轉模式都是一種「業」。理解「業」,我們便能理解生命的運作、發展、死亡與誕生,從而解開生命的束縛。   「業」如何生成與展開呢?又如何將我們束縛於輪迴之中呢?創巴仁波切認為業起始於二元性的執著,一旦我們產生「我們」與「他們」的分別,就擁有了業。他藉由西藏描繪輪迴的「生命之輪」圖像,以十二緣起詳盡地說明苦的起源與演進,業即是在這流轉的過程中展開。而原想要逃避痛苦的我們,卻在其中一再地追尋虛妄的輪迴之樂,陷入苦淵而不自覺。   創巴仁波切將這種想要逃避痛苦且追尋輪迴版本的幸福傾向稱為「修道的唯物主義」(Spiritual Materialism),除非我們根除這種心態,否則就無法從「生命之輪」的輪迴中逃脫。而禪修即是能幫助我們超越「修道的唯物主義」的二元性執著,解除業力束縛的不二法門。透過覺知自己那些念頭的微細閃動,我們覺察到業力之鏈的間隙,二元的煩惱不再持續,而找到清明與寂靜。由此看見自己的業力模式,並認出引發情感衝突與種種苦痛的方式,停止造作未來的「業」。   過去或許被我們先前的行動所決定,未來總是開放的,因為它尚未發生。不論「如何」或「為何」我們來到了這一刻,最重要的是的我們要如何處理「現在」的每一個剎那。看清楚自己的業力模式,跳出慣性行為與反應,並進而超越業力,便是創巴仁波切這位偉大的禪修上師傳授給我們超脫輪迴的殊勝捷徑。   業就如下棋,你目前在棋局中所處的位置是你過去行為的結果。 然而,你在下一刻要做什麼,則取決於現在的情境。 現在的情境部分受到過去的影響,否則,我們就不會在這裡了。 但同時,現在也受到未來的影響,而未來是一個自由且開放的空間。——邱陽.創巴仁波切   本書特色   ◎業起始於對二元性的執著 二元性的執著在一開始就創造了動力或業,而有了衝動與浮躁善變的情境,它是一種行為的過程,無法專注於一境。這股能量並不想只是「存在」,而是充滿了想要建立聯繫的振動。在輪迴迷惑的情境下,業即起始於對這種二元性的執著。   ◎我們的存在狀態是個人行為的結果 業的輪迴本質是指永無休止地設下圈套,永無休止地製造神經質與困惑。業清楚地證明了我們的活動是自己行為的產物。我們的存在狀態並非是某位神聖規畫者的產物,它證明我們所作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而我們的存在狀態即是個人行為的結果。   ◎缺乏覺知的行動都會製造痛苦 「苦」最基本的特質是,你無法以恰當的方式行動。「苦」給人帶來的第一印象是笨拙,你無法協調自己的身、語、意。這種十足的笨拙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猿猴的本能直覺」,而煩擾即從苦中生起。基本上來說,一切在缺乏覺知的狀態下所做的行動都會製造煎熬與痛苦。   ◎不追逐心的慣性模式,能抵制業果的成熟 靜坐禪修是一種切斷業的方法。在靜坐禪修裡,我們不再進一步構思任何事,只以一種極為簡單的方式如實地活著,不追逐本能或心的慣性模式,我們就只是坐著。這自然會帶來一種無聊感——沒有發生任何事的感覺。如果我們可以與無聊感同在,依舊持續地坐著,我們就成功抵制了業果成熟的可能性。   ◎擁有不受業力束縛的能量 我們可以擁有不受業力束縛的能量,你在那原初的迷亂中經驗到某種空間,於是能量生起。通過那個能量,你可以應對一切工作、性與金錢的麻煩,它是無有債務的清新能量。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