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為一事業有成女企業家,在職場拚搏多年、正當事業攀登巔峰之際,卻發現自己罹患了癌。症,而且還是兩個。 從「為什麼又是我?」的情緒低潮,經過思考、沈澱和轉化,終於領悟到:「我沒有辦法改變它,只能改變我自己」。 十三年的抗癌路,讓作者被迫放下一切,也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其中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家人之間的親情。 作者把罹癌當成人生的「功課」,以正向樂觀的心情去面對它,以詼諧、幽默的語氣回顧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希望與有相同際遇的病友分享,為大家加油打氣! ****************************************** 自序: 深呼吸,繼續前進 今年農曆春節,與家人赴夏威夷度假,這是我們前一年便已計劃好的旅遊,沒想到「計畫趕不上變化」,因故延遲了一年。 這一個多星期的行程,大夥租車隨興地走到哪、吃到哪,飽覽天堂般美景。最大收穫之一,便是我克服耳鳴、頭暈的不適,嘗試搭乘了直升機;在登機前,我深呼吸、對自己說:「我可以的」,便一腳踏進艙門,換來隨後「哇」聲不斷的驚呼,以及對火山地貌與壯闊海岸的驚艷。 先生說:「你好大的膽子!」我笑著,心想「這正是現在的我」,有任何機會去嘗試新事物、去做想做的事,我都不想放棄。 這樣的隨性、輕鬆與自在,是罹癌以前,自己與家人難以想像的;而這樣的改變,則是在面對無數恐懼、痛苦與對未來不確定的煎熬之後,經過十三年漫長時間才學習到的。 這十三年,學到的另一個「功課」是,領悟到婚姻生活中「伴」的意義。生病之後,離開了一手打拚出的事業,先生也逐漸淡出,兩人得以廿四小時朝夕相處。正如甲骨文的「伴」由兩個「人」字所組成、篆文的「伴」是一個「人」與一個「半」字,夫妻兩人為伴,兩個「一半」合在一起,才能成就生命中的圓滿。 感謝先生自始至終不離不棄、親力親為的陪伴與照顧,讓我雖不幸得病,卻也堪稱「最幸運的病人」;感謝治療過程中,所有遇到的醫生貴人,你們的愛心與專業,是我迎戰頑強病魔的最大助力;感謝所有家人、朋友,你們的鼓勵與支持,是我得以堅強的最大支柱。 *********************************************** 推薦序: 超級病人,國父革命般抗病史 臺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醫學部 部主任 蕭安穗 淨品,是我見過最有韌性、最堅強的病人! 她希望將自己十三年來抗癌的漫長心路歷程寫下來,鼓勵其他和她有類似遭遇的病人,是個溫暖而有大愛的舉動。 為了幫她的新書寫序,近日重新翻閱了她「落落長」的病史,想起治療過程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真是不足為外人道,只能說她是一位「超級複雜又堅強」的病人!一般人得到一個癌症便不得了了,淨品從二〇〇四年的甲狀腺癌、二〇〇六年的鼻咽癌,再到二〇〇七年的淋巴腫瘤、二〇一〇年的類風濕關節炎,經過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身心飽受折磨與煎熬之外,也留下許多後遺症。 二〇一一年十月,她來到台北榮總求醫,為的是放射治療後造成耳朵積水的問題,我們先用了強力的抗生素來治療;同年十一月,她還為了鼻竇炎的問題,在榮總進行了第二次的鼻竇手術。 耳朵的問題,帶給淨品極大的困擾,在投藥始終不見起色下,我們改為她進行雷射耳膜造口術,前前後後共做了九次。對於醫師的要求,她總是全力配合,每三個月按時從上海飛回台北,從不曾有過一句怨言,即使內心感到驚慌,也未曾在人前顯露絲毫。 二〇一四年,淨品的耳疾仍未見好轉,時常喊頭痛,經過結核菌檢驗,才發現她感染的是十分棘手、全世界不超過五十餘例的非典型結核桿菌,台北榮總歷年來也僅處理過七例。由於她的免疫力極差,無法承受用藥後的生理反應,只能接受開刀將發炎的組織切除。 三、四月間連續動了兩次手術,依然無法根治,經過核磁共振檢查,懷疑她是罹患了骨髓炎或腦膜炎;這次總共住院九次,期間每隔二、三個月從上海飛回台灣做治療。出院後,通常要服藥半年,淨品因為體質的關係,斷斷續續停藥,沒想到三、四個月之後,她的傷口竟然復原了,不能不說是「奇蹟」! 身為她的主治醫師,對於她的康復雖然很高興,但老實說,醫療的處置只佔了一半的功勞;另一半的功勞,也是這個「奇蹟」的背後,則是與她的另一半——楊大哥有關。 淨品是很敏感的人,得到這些病,內心的恐慌可想而知;而被她暱稱為「御用看護」的楊大哥,雖生性浪漫,卻比醫護人員還要細心,只要發現太太有一點小狀況,便馬上提出來與醫護人員研究、討論。俗話說「久病成良醫」,楊大哥則是「久看護成良醫」,淨品一個眼神的變化,他立刻知道她是否出了問題。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淨品因為開刀之後,眼睛出現複視現象,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三日台北榮總罕見舉行一次「部長級會議」,召集了放射科、眼科、感染科、風濕免疫科、鼻科、耳科、神經內科等跨領域醫師,一起討論該怎麼治療對她最好;光是會議中準備報告的Power Point檔,就厚達數十頁。楊大哥參與了那次的會議,淨品的大哥則全程錄影,家人之間的凝聚力,令人動容。 罕見的耳疾,雖然讓淨品吃盡苦頭,卻也讓她有如「活菩薩」般地造福了許多人。由於她的案例,讓台北榮總能較早發現、也較了解該如何診治這類疾病;近五年來,全世界文獻僅有五十餘例感染非典型結核桿菌,我們就確診出廿六例,如此高的診斷率又締造了一個「台灣奇蹟」。 我雖未從頭參與淨品抗癌的歷程,但是認識她之後,彼此卻十分投緣,建立起良好的醫病關係。記得一開始看到她的病史,一長串大小「戰役」,有如國父十次革命般百轉千迴,覺得這個女人真是命苦,同情心油然而生,自然會想多照顧她一些;而待人客氣、從不抱怨的她,也很有「醫生緣」,這樣的特殊緣分,我們彼此都很珍惜! 淨品家族到中國大陸創業,過程曲折、備受考驗,我曾開玩笑說,有如「美國西部拓荒史」;孔子說「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她的病可說與她的個性、早期開拓事業版圖的艱苦、壓力有關。所幸家族、親人間的向心力與濃厚情感,支撐著她、陪她一起走過這段抗癌歲月。 祝福淨品,祝福這個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有活力的「玻璃娃娃」,繼續堅強地與疾病奮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