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萬物都會消亡。人、事物、城鎮、帝國。未來總在暮色中。」人類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只得沉落於黃昏。偏遠小鎮的神父倒臥在雪地,腦勺被石頭砸得稀巴爛。暮色沉落以前,整座小鎮都知道神父遇害的消息。警察努利歐跟著他沉默寡言的助手巴喇杰一同探案,發誓要偵破這起案件。人們將矛頭指向鎮上的穆斯林社群,恐懼、猜忌、仇恨交織醞釀,終於升起一股連真相都能燃燒殆盡的大火……「殺死神父,這就像撒旦接掌一切。我那個時候想,我們已經到了終點。」法國名家菲立普・克婁代以一則政治寓言,冷眼剖析人類在時代面前,隨波逐流,或掙扎泅水,種種渺小無力的人性姿態。「衰敗的徵兆出現,其病灶往往在更遠之前,如此的不可救藥。」——專文導讀|小說家 朱嘉漢
逃亡、欲求、自由、虛假、孤獨,五個破碎的日常 還有一個影子般的男人…… 戰爭的塵埃已定 亡魂仍然徘徊不去 「德國呼出深淵氣息」,法國名家菲立普.克婁代以五篇發生在戰後德國的故事, 譜寫一首奔放、狂野而殘酷的幻想曲,直面最黑暗的時代,印刻在子民身上的罪與痛:浩劫之後,是什麼糾纏人們近百年不放? 「他再度感到驚慌失措,自從一切都垮了以後,這種感覺始終如影隨行。」 ●〈一個男人〉 由於不知道如何拒絕,他已經無法區別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 ●〈性與椴樹〉 戰爭結束以後,他會在大樹下聽他們演奏,等待一生中極其珍貴的一個人。 ●〈伊爾瑪.格雷斯〉 她什麼時候才能逃開?過不被任何人決定的、自己的生活? ●〈仁慈死亡〉 納粹滅絕好幾百萬人,但也致力於滅絕記憶,以便改寫未來。 ●〈那個小女孩〉 人、姓名、景物、詞語、氣味,所有她的寶藏都消失了。 ◆專文推薦 「如果你不注意歷史本身,就會充滿陷阱,重複著無知;如果你注意,就會看見線索,而看見隱藏的事物。即使真相可能永遠未明,至少會知道有什麼藏在那。」 ——朱嘉漢 小說家 ◆共同推薦 房慧真 作家 崔舜華 作家 童偉格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