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的經濟學 書系 ,共計12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

感電  出版
2025/07/02 出版

赴美投資的背後,遠比你想像得更複雜!本書揭示,台灣企業在全球政治與資本博弈中,如何成為主角,卻也可能被當成籌碼?《經濟學人》直指美國陷入工業幻想的當下,全球政府正端出補貼、政策與減稅牛肉,力拼製造業回流;但這些計畫真的是機會?還是包著黃金的陷阱?這本書對所有關心科技產業、境外設廠與全球供應鏈風險的人來說,是一記警鐘,也是一次現實撞擊。為什麼一場百億美元等級的「美國製造」計畫,會一步步變成沒有加害者的騙局。時間來到2018年6月,威斯康辛州的一片農地上,舉行一場盛大的動土典禮。美國總統川普、州長沃克,還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齊聚一堂。前一年,富士康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創造13,000個工作機會。川普在動土儀式上豪情萬丈,稱這將是「世界第八大奇景」,標誌著「美國製造」的復興。這一刻,威斯康辛州彷彿看到了希望:一個沒落的工業州,即將成為下一個矽谷。當地居民期待穩定的工作,地方政府憧憬稅收和經濟繁榮。然而時間來到現在,如果你親自走訪芒特普萊森特,你會看到什麼?一片空曠的園區,幾棟孤零零的建築,還有尚未兌現的承諾。富士康的實際投資只有6.72億美元,僅為承諾的6.7%。創造的就業機會只有1,454個,遠低於先前喊出來的目標,更別說富士康自己的營運目標。2023年,富士康將部分土地賣給了微軟。\\\台灣企業從沒像現在這樣,需要掌握台美文化差異///書中揭露,富士康的補貼模式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企業與顧問公司之間的利益輸送,而非對勞動者和社區的投資。當這項投資計畫失敗時,沒有人承擔責任——州長繼續競選,企業繼續尋找下一個補貼機會,留下的只有失望的居民和蚊子工廠。但這本書要說的,不是富士康如何欺騙美國,而是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當政治與產業鏈上下交相賊,赴美投資遠比你我想像得更複雜,當地方政府用天價補貼換取「榮景」,我們能否看懂其中的鋩鋩角角。富士康在威州的故事可能已經結束了,但赴美擴大投資設廠的故事才剛開始。川普重返政治舞台,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1650億美元),不只是台積電,環球晶、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仁寶、和碩等科技製造大廠,當然還包括本書的主角鴻海,許多台灣企業將加碼在美國投資或設廠,提高在美國的生產比重。部分台廠正在擴大廠區、購買機器設備、並尋求更高的營運資金。顏擇雅推薦:「美國很難得有一個聯邦、州、郡、村每一級政府都牽涉到的失敗招商案,主角竟然是台商,還寫成一本書。如今赴太平洋對岸投資的台灣製造商,已比當年多很多。台灣人從沒像現在這樣,需要掌握台美文化差異。光這點,就構成現在需要閱讀《富士坑》的一大理由。」\\\對台灣企業與投資人來說,這本書的警訊非常清楚///1.跨國企業進駐美國,不代表能逃離中國供應鏈2.美國市場不是企業的天堂,而是高風險戰場3.全球供應鏈與台灣企業的國際戰略警示我們正站在同樣的十字路口。美國開出史無前例的補貼計畫、喊出「去中化」、宣稱要重建製造業。台灣企業看似搭上順風車,但實際上,很可能正被捲入下一場「高成本、高風險、低回報」的全球實驗。恐怕,問的不是「要不要去美國」,而是——我們準備好面對「美國現實」了嗎?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讓成交更優雅:與顧客共創故事,法國精品銷售教母的情緒價值課

感電  出版
2025/09/10 出版

法國精品銷售教母30年來的「銷售感性」,在動動手指就能消費的年代,她如何讓人願意走進門市消費?本書作者康絲坦絲・卡維是巴黎精品銷售領域的靈魂人物,曾任Hermès、Dior、Cartier、Chanel、LV等品牌的顧問與講師,30年來協助超過50家精品牌打造溫柔且有力量的前線團隊。出身法國銀器與葡萄酒貿易世家,她深諳「說話之外的溝通」,也因此她的課堂與實戰筆記,被許多高階品牌人與訓練講師奉為圭臬。這本書沒有寫給晉升百萬業務的「進階教條」。只有提升你心中「人性敏感度」的私房課。卡維總說:「真正的成交不是靠說服,是從理解的開始。」她曾遇過一位學員怯生生地說:「我不知道怎麼跟客人開口。」她遞上一張紙條:「你說你不知道,表示你已經開始了。」三年後,這位學員成為百萬超級業務,靠傾聽打動顧客。另一位學員在線上銷售時,遇到全程黑畫面的顧客,卻仍照著卡維教的節奏慢慢說話,最後收到一句話:「謝謝你,讓我覺得不是一個人。」卡維始終用「銷售感性」鋪墊信任,讓成交在被理解的瞬間發生。因為她清楚了解,顧客買的不只是商品,更是理解與認同。這正是她能在巴黎精品界屹立不搖的原因。她將法式優雅與機智運用在精品銷售上,用層層累積的「銷售感性」,這樣與顧客共感,共創令人深刻的好故事: ▎用共創故事,取代說個好故事「銷售是合作關係,不是競技場。」顧客不是對手,是一起創造故事的共同編劇。與其強行宣傳品牌故事,不如從顧客的故事裡,巧妙置入商品,共創一個令人深刻的暖心故事。▎人性比演算法更有黏性!讓顧客感受到「被理解」用感知取代銷售技巧。作者在本書親自示範,如何用語速、呼吸、停頓,創造安全感,創造一個讓人敞開心房的空間。▎善用法式機智,從「謝謝,我就看看」變成「只想找你買」顧客帶走的是商品,但實際上購買的是自我認同,把話語權留給顧客,就是轉變的開始。真正的銷售,不在於說服,而在於理解。卡維濃縮30年精品銷售經驗,告訴我們,精品創造的價值是被看見、被認同。每次對話都是信任的鋪墊,每筆成交都是心與心的交會。

79 特價36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讓成交更優雅

感電  出版
2025/09/10 出版

法國精品銷售教母30年來的「銷售感性」,在動動手指就能消費的年代,她如何讓人願意走進門市消費?本書作者康絲坦絲・卡維是巴黎精品銷售領域的靈魂人物,曾任Hermès、Dior、Cartier、Chanel、LV等品牌的顧問與講師,30年來協助超過50家精品牌打造溫柔且有力量的前線團隊。出身法國銀器與葡萄酒貿易世家,她深諳「說話之外的溝通」,也因此她的課堂與實戰筆記,被許多高階品牌人與訓練講師奉為圭臬。這本書沒有寫給晉升百萬業務的「進階教條」。只有提升你心中「人性敏感度」的私房課。卡維總說:「真正的成交不是靠說服,是從理解的開始。」她曾遇過一位學員怯生生地說:「我不知道怎麼跟客人開口。」她遞上一張紙條:「你說你不知道,表示你已經開始了。」三年後,這位學員成為百萬超級業務,靠傾聽打動顧客。另一位學員在線上銷售時,遇到全程黑畫面的顧客,卻仍照著卡維教的節奏慢慢說話,最後收到一句話:「謝謝你,讓我覺得不是一個人。」卡維始終用「銷售感性」鋪墊信任,讓成交在被理解的瞬間發生。因為她清楚了解,顧客買的不只是商品,更是理解與認同。這正是她能在巴黎精品界屹立不搖的原因。她將法式優雅與機智運用在精品銷售上,用層層累積的「銷售感性」,這樣與顧客共感,共創令人深刻的好故事: ▎用共創故事,取代說個好故事「銷售是合作關係,不是競技場。」顧客不是對手,是一起創造故事的共同編劇。與其強行宣傳品牌故事,不如從顧客的故事裡,巧妙置入商品,共創一個令人深刻的暖心故事。▎人性比演算法更有黏性!讓顧客感受到「被理解」用感知取代銷售技巧。作者在本書親自示範,如何用語速、呼吸、停頓,創造安全感,創造一個讓人敞開心房的空間。▎善用法式機智,從「謝謝,我就看看」變成「只想找你買」顧客帶走的是商品,但實際上購買的是自我認同,把話語權留給顧客,就是轉變的開始。真正的銷售,不在於說服,而在於理解。卡維濃縮30年精品銷售經驗,告訴我們,精品創造的價值是被看見、被認同。每次對話都是信任的鋪墊,每筆成交都是心與心的交會。

特價32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富士坑

感電  出版
2025/07/02 出版

赴美投資的背後,遠比你想像得更複雜!本書揭示,台灣企業在全球政治與資本博弈中,如何成為主角,卻也可能被當成籌碼?《經濟學人》直指美國陷入工業幻想的當下,全球政府正端出補貼、政策與減稅牛肉,力拼製造業回流;但這些計畫真的是機會?還是包著黃金的陷阱?這本書對所有關心科技產業、境外設廠與全球供應鏈風險的人來說,是一記警鐘,也是一次現實撞擊。為什麼一場百億美元等級的「美國製造」計畫,會一步步變成沒有加害者的騙局。時間來到2018年6月,威斯康辛州的一片農地上,舉行一場盛大的動土典禮。美國總統川普、州長沃克,還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齊聚一堂。前一年,富士康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創造13,000個工作機會。川普在動土儀式上豪情萬丈,稱這將是「世界第八大奇景」,標誌著「美國製造」的復興。這一刻,威斯康辛州彷彿看到了希望:一個沒落的工業州,即將成為下一個矽谷。當地居民期待穩定的工作,地方政府憧憬稅收和經濟繁榮。然而時間來到現在,如果你親自走訪芒特普萊森特,你會看到什麼?一片空曠的園區,幾棟孤零零的建築,還有尚未兌現的承諾。富士康的實際投資只有6.72億美元,僅為承諾的6.7%。創造的就業機會只有1,454個,遠低於先前喊出來的目標,更別說富士康自己的營運目標。2023年,富士康將部分土地賣給了微軟。\\\台灣企業從沒像現在這樣,需要掌握台美文化差異///書中揭露,富士康的補貼模式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企業與顧問公司之間的利益輸送,而非對勞動者和社區的投資。當這項投資計畫失敗時,沒有人承擔責任——州長繼續競選,企業繼續尋找下一個補貼機會,留下的只有失望的居民和蚊子工廠。但這本書要說的,不是富士康如何欺騙美國,而是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當政治與產業鏈上下交相賊,赴美投資遠比你我想像得更複雜,當地方政府用天價補貼換取「榮景」,我們能否看懂其中的鋩鋩角角。富士康在威州的故事可能已經結束了,但赴美擴大投資設廠的故事才剛開始。川普重返政治舞台,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總投資金額1650億美元),不只是台積電,環球晶、廣達、緯創、緯穎、英業達、仁寶、和碩等科技製造大廠,當然還包括本書的主角鴻海,許多台灣企業將加碼在美國投資或設廠,提高在美國的生產比重。部分台廠正在擴大廠區、購買機器設備、並尋求更高的營運資金。顏擇雅推薦:「美國很難得有一個聯邦、州、郡、村每一級政府都牽涉到的失敗招商案,主角竟然是台商,還寫成一本書。如今赴太平洋對岸投資的台灣製造商,已比當年多很多。台灣人從沒像現在這樣,需要掌握台美文化差異。光這點,就構成現在需要閱讀《富士坑》的一大理由。」\\\對台灣企業與投資人來說,這本書的警訊非常清楚///1.跨國企業進駐美國,不代表能逃離中國供應鏈2.美國市場不是企業的天堂,而是高風險戰場3.全球供應鏈與台灣企業的國際戰略警示我們正站在同樣的十字路口。美國開出史無前例的補貼計畫、喊出「去中化」、宣稱要重建製造業。台灣企業看似搭上順風車,但實際上,很可能正被捲入下一場「高成本、高風險、低回報」的全球實驗。恐怕,問的不是「要不要去美國」,而是——我們準備好面對「美國現實」了嗎?

特價3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生成式金融危機:當AI接管交易,下一場全球經濟新威脅

感電  出版
2025/06/04 出版

人類智力錯覺的最新試驗場個人轉帳如何引發集體擠兌,成為國家攻擊的其中一環?我們曾經以為,危機來自錯誤的決策。但在AI時代,危機來自「一致」的正確決策。每隔一段時間,人類社會都會發明某種新玩具,的蒸汽機,20世紀的核能,21世紀的AI……然後宣稱它將徹底改變世界,帶來無限美好的未來。歷史告訴我們,這些技術往往不會帶來預期的繁榮,反倒為我們挖好了一個更大的坑——這次,AI會讓我們摔得更慘。畢竟,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喜歡把決策,交給會放大自己愚蠢的東西!本書作者瑞卡茲(James Rickards)是國際知名的財經顧問、投資銀行家和風險經理人,著有《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黃金》與《打造財富方舟》等暢銷書。這位經歷金融風暴、經常為五角大廈提供戰略建議的華爾街老兵,決定給這場AI狂熱澆上一盆冷水。他不是那種會和矽谷創投們一起開香檳慶祝「未來已來」的人,相反地,他是站在技術烏托邦門口舉著「小心地滑」牌子的那種人。《生成式金融危機》就是他的警示錄,提醒我們這場技術盛宴的「真實成本」。從效率邁向一致性,從一致性邁向崩潰,集體「追求最佳答案」的行為,將成為金融最新破口我們開始請GPT整理資料、回覆郵件,甚至安排每天的大小行程;它表現得可圈可點,像個能幹的助理。接著,你放心地把更多決策交給它——從個人理財建議到投資判斷,再到自動化交易。每一次以為只是「減輕麻煩」的個人選擇,卻隨時可能升級成危害國家安全的致命危機。因為在全球各地,有無數個「你」同時做出相同的選擇,而當所有人的決策逐漸變成同一個AI模型的輸出,金融系統裡原本該存在的差異與分歧會徹底消失。這正是最難以察覺卻最致命的風險。\\\本書提出3個多數人無知無感,實際上正在發生且致命的洞察///▶ 集體理性走向集體瘋狂人類社會是靠分歧、遲疑與不一致維持平衡的。但現在我們有了GPT。每個人都能得到「最佳答案」,每個人都開始做「最合理的行動」。2008年,每一家金融機構都依賴相同的模型,一起跌進相同的深淵。2023年矽谷銀行倒閉,每一位存戶都正確地「提早避險」,但因為行動太一致,流動性瞬間蒸發,銀行倒了。不是錯誤引發了崩潰,而是太多人的「正確」,太一致、太快、太同時。這就是集體理性轉向集體瘋狂的那一刻。▶ 貨幣成為武器,交易變成戰爭的預演AI不只讓我們更好地做決策,它也讓敵人更容易癱瘓我們的系統。書中揭露,一場銀行擠兌、一場閃崩,不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可以變成「國家級攻擊」。當金融系統與軍事演算法高度結合,當一場AI驅動的市場危機可以影響國家債信、央行決策與地緣平衡,我們其實早就走入一場金融戰爭的新冷戰。更可怕的是,這可能從某個人的一筆轉帳開始。▶ 缺乏偶然與瘋狂的世界,才是最危險的未來人類文明之所以發展至今,多數仰賴正確性的累積,但更多關鍵是來自「非線性」的決策。例如1983年古巴飛彈危機時,彼得洛夫在自動化系統提示下,抗命不按下按鈕,否則世界早就結束了。1990年代,在美俄衝突一觸即發的關鍵點,美軍指揮官「擅自」關掉系統,因而中止一場自動升級的模擬核戰演習。這些歷史提醒我們:AI不理解尾部風險,也無法處理歷史中的偶然與瘋狂。它只追求平均值與最佳效率,卻不懂人類文明真正的韌性,往往來自那些不被信任的人性瞬間。我們正在用AI消滅誤差,用一致性取代懷疑。我們以為在做最合理的事,其實正在取消人類系統中唯一真正能維持平衡的因子「分歧」。這正是瑞卡茲寫下這本書的核心宗旨,也是我們接下來要面臨的重大課題。人類總是對技術進步抱有無限的期望,認為它能解決所有問題。然而,瑞卡茲無情地揭示了這種自負的風險。AI的危險在於它完美執行你的命令,但你無從阻止,更難以修正,這是我們承受得起的風險嗎?

79 特價36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生成式金融危機

感電  出版
2025/06/04 出版

人類智力錯覺的最新試驗場個人轉帳如何引發集體擠兌,成為國家攻擊的其中一環?我們曾經以為,危機來自錯誤的決策。但在AI時代,危機來自「一致」的正確決策。每隔一段時間,人類社會都會發明某種新玩具,的蒸汽機,20世紀的核能,21世紀的AI……然後宣稱它將徹底改變世界,帶來無限美好的未來。歷史告訴我們,這些技術往往不會帶來預期的繁榮,反倒為我們挖好了一個更大的坑——這次,AI會讓我們摔得更慘。畢竟,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喜歡把決策,交給會放大自己愚蠢的東西!本書作者瑞卡茲(James Rickards)是國際知名的財經顧問、投資銀行家和風險經理人,著有《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黃金》與《打造財富方舟》等暢銷書。這位經歷金融風暴、經常為五角大廈提供戰略建議的華爾街老兵,決定給這場AI狂熱澆上一盆冷水。他不是那種會和矽谷創投們一起開香檳慶祝「未來已來」的人,相反地,他是站在技術烏托邦門口舉著「小心地滑」牌子的那種人。《生成式金融危機》就是他的警示錄,提醒我們這場技術盛宴的「真實成本」。從效率邁向一致性,從一致性邁向崩潰,集體「追求最佳答案」的行為,將成為金融最新破口我們開始請GPT整理資料、回覆郵件,甚至安排每天的大小行程;它表現得可圈可點,像個能幹的助理。接著,你放心地把更多決策交給它——從個人理財建議到投資判斷,再到自動化交易。每一次以為只是「減輕麻煩」的個人選擇,卻隨時可能升級成危害國家安全的致命危機。因為在全球各地,有無數個「你」同時做出相同的選擇,而當所有人的決策逐漸變成同一個AI模型的輸出,金融系統裡原本該存在的差異與分歧會徹底消失。這正是最難以察覺卻最致命的風險。\\\本書提出3個多數人無知無感,實際上正在發生且致命的洞察///▶ 集體理性走向集體瘋狂人類社會是靠分歧、遲疑與不一致維持平衡的。但現在我們有了GPT。每個人都能得到「最佳答案」,每個人都開始做「最合理的行動」。2008年,每一家金融機構都依賴相同的模型,一起跌進相同的深淵。2023年矽谷銀行倒閉,每一位存戶都正確地「提早避險」,但因為行動太一致,流動性瞬間蒸發,銀行倒了。不是錯誤引發了崩潰,而是太多人的「正確」,太一致、太快、太同時。這就是集體理性轉向集體瘋狂的那一刻。▶ 貨幣成為武器,交易變成戰爭的預演AI不只讓我們更好地做決策,它也讓敵人更容易癱瘓我們的系統。書中揭露,一場銀行擠兌、一場閃崩,不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可以變成「國家級攻擊」。當金融系統與軍事演算法高度結合,當一場AI驅動的市場危機可以影響國家債信、央行決策與地緣平衡,我們其實早就走入一場金融戰爭的新冷戰。更可怕的是,這可能從某個人的一筆轉帳開始。▶ 缺乏偶然與瘋狂的世界,才是最危險的未來人類文明之所以發展至今,多數仰賴正確性的累積,但更多關鍵是來自「非線性」的決策。例如1983年古巴飛彈危機時,彼得洛夫在自動化系統提示下,抗命不按下按鈕,否則世界早就結束了。1990年代,在美俄衝突一觸即發的關鍵點,美軍指揮官「擅自」關掉系統,因而中止一場自動升級的模擬核戰演習。這些歷史提醒我們:AI不理解尾部風險,也無法處理歷史中的偶然與瘋狂。它只追求平均值與最佳效率,卻不懂人類文明真正的韌性,往往來自那些不被信任的人性瞬間。我們正在用AI消滅誤差,用一致性取代懷疑。我們以為在做最合理的事,其實正在取消人類系統中唯一真正能維持平衡的因子「分歧」。這正是瑞卡茲寫下這本書的核心宗旨,也是我們接下來要面臨的重大課題。人類總是對技術進步抱有無限的期望,認為它能解決所有問題。然而,瑞卡茲無情地揭示了這種自負的風險。AI的危險在於它完美執行你的命令,但你無從阻止,更難以修正,這是我們承受得起的風險嗎?

特價32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我全都要

感電  出版
2025/02/05 出版

你還要被「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控制多久?選錯的恐懼,錯過的遺憾……本書結合大腦科學 × 心理學 × 行為科學擺脫平庸答案,終結人生「選擇焦慮」的進階思考方法Thinkers 50年度創新思維獎得主,耗時20年研究,帶來顛覆性解方:兼並思維(Both/And Thinking)\\\個人與團隊,都能運作「兼並思維」///有效解決大腦偏好二選一所產生的情緒勞務將機會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讀完這本書後,「我全都要!」不再只是玩笑話全球組織悖論研究巨擘溫蒂・史密斯與瑪麗安・路易斯長年關注組織內部衝突張力產生的創新成果,投入二十年時間,走訪樂高、聯合利華、蘋果公司等全球知名企業,結合大腦科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與行為科學,親眼見證能成功駕馭對立的菁英工作者及團隊,如何在壓力中找到機會,,以兼並取代取捨,將對立的選擇轉化為個人成長和組織創新動力。他們進而提出顛覆傳統二元思考的決策模型——兼並思維,設計出「悖論心理清單」與「兼並思維象限圖」等實用思考工具。成為全球領先企業如輝瑞、IBM、思科等公司的核心決策工具。更獲得國際管理學術界一致肯定。何謂「兼並」? 兼並思維是一種將對立選項轉化為互補資源的思考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選擇不是取捨,而是組合】☑ 將對立選項的優勢結合,創造出比兩者更優越的第三種選擇。【矛盾不是阻礙,而是動力】☑ 將看似對立的需求,轉化為創造力的來源。【解決方案不是現成的,而是設計的】☑ 用創造性思維,找到比直接選擇既有選項更好的方法。從生活選擇到團隊決策,本書如何協助你,解決不想面對的選擇困難?—請看情境描述—【情境1】花錢買快樂 vs. 投資買成長?兼並解法:不要困在「消費」與「投資」的對立中,轉而思考如何讓花出去的每一筆錢同時帶來快樂與價值。將預算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立即體驗,例如購物或旅行,充實生活的情感記憶;另一部分則投入具有增值潛力的選擇,例如學習或長期投資。這不僅是資源配置,更是將短期享受與長期回報融為一體的生活設計,讓每一分支出成為「快樂」與「成長」的雙重投資。【情境2】換工作 vs. 留現職?兼並解法:整合留下與離開的優勢,將工作當成「成長的平台」和「資源轉換器」,不僅能提升工作表現,還能為未來的轉職增加選擇和談判的籌碼。【情境3】創新 vs. 穩定?兼並解法:別讓創新和穩定成為對立面,試著把它們變成互相增強的力量。例如,在穩定的運營框架中試驗新想法,利用穩定提供的資源和安全感,降低創新失敗的風險。同時,用創新的成果反哺穩定流程,讓業務運作更高效、更靈活。這不只是平衡,而是讓創新推動穩定升級,穩定支撐創新發展,實現雙向成長,樂高就是這樣做的。人生有九成的兩難困局,不是因為選項太少,而是思考受限!透過兼並思維打破二元對立,將矛盾化為力量,對立轉為機會。從此不再被迫選邊站、不用苦於取捨,實現「我全都要」的可能!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深海征途2030:地球最深的拓荒行動,權力、資源與科技的終極賭局

感電  出版
2024/12/25 出版

太空是夢想,深海才是現實?當全球聚焦向上仰望,另一場極具商業潛力的拓荒行動,在深海展開本書生動記錄「2030海床計畫」,以及——國家、科學家與投資人的世紀賭局★《環球郵報》2023 年最佳非小說類圖書★《科學新聞》雜誌2023年最佳圖書>>地球最深處,誰在書寫未來?>>在浩瀚的南冰洋,夜色深沉,探測船「壓降號」的甲板上燈火通明。科學家們緊盯著雷達,焦急地等待多音束聲納發回的數據。螢幕上,一條蜿蜒的裂縫逐漸成形,顯示出一片未曾見過的地貌⋯⋯由日本財團與跨政府組織GEBCO於2017年發起,並受聯合國支持的「2030海床計畫」,目標是在2030年前完成全球海底地圖的測繪工作。>>深海賭局的幕後推手,億萬資本與傳奇人物齊聚>>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避險基金天王達里歐、Salesforce執行長貝尼奧夫、維珍董事長布蘭森、傳奇導演卡麥隆,爭相投資關注的海底拓荒計畫。這片未知海域的資源價值,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這不只是單純的科學冒險,也是國際爭奪與環境爭議的核心。更是一場充滿陰謀、勇氣與希望的賭局。>>下一個值得關注的海域:南冰洋>>當國際社會爭奪南海與北冰洋的海權時,南冰洋成為真正的戰場。這片全球最孤寂的海域蘊藏豐富的能源與深海礦物,對全球供應鏈、氣候平衡與資源分配具有戰略性影響。這裡的測繪與開發,除了改寫深海的經濟與生態規則,更將決定未來幾十年的地緣政治新格局。>>讓小國不惜一切也要跟大國對賭>>科學家繪製的海底地圖,在政治家與商人眼中是未來世界的版圖,在小國眼中,是不惜一切也要跟大國對賭的機會。大國野心——【美國】透過AI技術與私營企業合作,將測繪數據轉化為軍事與經濟優勢。【俄羅斯】以科學考察之名,試圖擴大經濟專屬區,並部署深海軍事設施。【中國】利用「科研」名義,搜集深海敏感數據,為資源占領鋪路。小國突圍——【帛琉】與探險公司合作,用測繪數據換取財務支持。【吉里巴斯】支持深海採礦,以期翻倍國內GDP。【南非】推動國際合作,將深海技術應用於經濟與漁業保護。——台灣讀者必讀《深海征途2030》的理由——1. 深海:從平面競爭到垂直角力的新戰場過去的海洋衝突以陸地為基準,平行向外延伸,形成我們熟悉的經濟海域。然而,隨著深海無人機、聲納等設備進步,國際爭奪已轉向深海的垂直空間。這片無法依賴陸地參考的未知領域,資源歸屬正成為全新的焦點。2. 台灣的地緣優勢與挑戰台灣位於亞太樞紐,使其與海洋資源及國際局勢息息相關。南海作為台灣航線的重要通道,其資源爭奪與主權爭議,直接影響我們的經濟與國家安全。我們是否也能在這場全球深海征途中,找到台灣在應對氣候變遷、能源轉型及國際競爭中的新方向?3. 深海的啟示:未來如何形塑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以「我來,我見,我征服」書寫歷史。而今,在我們的深海,全球各國正無聲無息地展開一場波瀾壯闊的征途。作為深海議題的參與者與影響者,我們的未來該如何選擇?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答案,更是啟發。★各界好評「毫無疑問,海洋在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交通運輸到地球健康,再到長期的永續發展。《深海征途2030》揭示了這一龐大且不斷變化的力量,幫助我們聚焦許多尚未解答的問題,同時美麗地提醒我們,教育和保護這片水域是多麼重要。」 —— 加勒特.麥克納馬拉(Garrett McNamara),大浪衝浪者、《百尺巨浪》紀錄片聯合創作者、《海的獵犬》作者「這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海洋之書,充滿緊張刺激的冒險、至關重要的探索以及政治角力。特雷特韋帶領我們深入海底,巧妙地展示了這一切為什麼如此重要。」 —— 海倫.斯凱爾斯(Helen Scales),劍橋大學教授、海洋生態保育機構的科學顧問「《深海征途2030》是一封迷人的、充滿詩意的情書,獻給我們的星球,還有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去了解這片『無意識』的人——科學家和探險家們。特雷特韋以深入的報導帶領我們踏上了一場令人敬畏且謙卑的冒險,讓我們意識到對於我們的家園,我們仍有多少需要學習。」 —— 賈馬爾.約易吉斯(Jaimal Yogis),全球暢銷繪本《所有的波浪源於水》(All Our Waves Are Water)作家「哇,這真是一場了不起的冒險旅程。沉船、章魚花園、高達帝國大廈的珊瑚礁、1.1萬年的海綿、深海機器人——這是一場地球上的異世界之旅。這本書不僅是關於繪製海洋底圖的史詩探險,更是對我們幾乎未知的星球生命和謎團的探索。《深海征途2030》是那種罕見的作品,它將徹底改變你看待我們世界的方式。」—— 傑夫.古戴爾(Jeff Goodell),古根漢獎得主、《大水將至》(All Our Waves Are Water)作者「特雷特韋在《深海征途2030》中提出的問題,並非在於是否應該繪製和探索深海,而是關於這些探索應該如何進行、由誰來掌控,以及會留下什麼樣的影響。深海可能會成為我們的下一個亞馬遜——被嚴重掠奪和破壞。或者,它也有可能成為我們的下一個南極洲,受到國際條約的保護,為科學而保留。Trethewey對這片『地球上最後一個真正神祕的地方』的知識和關係所進行的詳盡記錄,無疑能幫助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大西洋書評》(Atlantic Books Review)「特雷特韋敏銳的觀察力展示了海洋探索背後的人的故事,讓人性的光芒在這場深海的登月計畫中閃耀。非常值得一讀。」 ——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對深海探索令人著迷的一瞥。對環保人士、海洋探險愛好者以及關心環境永續的人來說,這是必讀之作。」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這場海上冒險追隨著那些科學探險家,他們正以精細的細節繪製海底的地圖。但正如對未開拓領域的任何探索一樣,繪製海底地圖也可能危及這片大部分未受人類觸碰的地區。」 —— 《科學新聞》雜誌(Science News Magazine)「這是一部引人入勝且恰逢其時的紀錄,講述了全球的發明家、科學家、商業人士和政府如何共同推動繪製海洋底圖的努力。」 ——《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智慧協作時代:一人即團隊的高生產力新商業模式

感電  出版
2024/10/02 出版

MIT最完整人機協作研究:多數人都想錯了!AI取代的是勞動力,而非生產力全球50強商學院教授與亞太AI導入先驅學者,透過全球成功實例,從零售、金融、傳產到服務業,揭示全球頂尖團隊如何運用AI賦能,跨圈突圍★麥肯錫年度閱讀清單★《企業家項目》年度必讀科技專書改寫過時人力成本思維,有效強化市場競爭力,打造一人即團隊的高效生產力!本書作者湯瑪斯.戴文波特是全球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更被《財星》雜誌評為全球50強商學院教授之一,他攜手新加坡管理大學資訊系統名譽教授斯蒂芬.米勒,實地走訪全球頂尖企業與團隊,採訪超過百位技術專家,直擊當前工作現場,探索工作者與人工智慧的協作實況,他們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成熟的AI的確能取代勞動力,但無法直接貢獻生產力,唯有與工作者協作才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形成一人即團隊的強大產能。本書更進一步提出企業中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具體案例:1. 【更快速:45分鐘縮減為5分鐘】→摩根士丹利導入AI系統,使財務建議書的撰寫時間從45分鐘大幅縮減至5分鐘,投資顧問與客戶互動效率提升9倍。2. 【更效率:300字提高到800字】→AI輔助翻譯系統讓專業譯者的翻譯量,從每小時300字提高到800字,效率提升160%。3. 【更便宜:零件損壞成本減少95%】→太平洋軸承導入AR平台培訓新人,當年零件損壞成本減少95%。綜觀這些正在進行中的智慧職場轉型,本書提出顛覆大眾對職場導入AI的想像,揭示在AI賦能的職場環境下,工作者的新機會:1. 【工作效率提升,一人即團隊】:AI自動處理重複任務、資訊整合與決策建議,讓工作者專注於需更多思考和判斷力的工作。2. 【增強專業,擴展職務範疇與跨界】AI協助擴展職務範疇,讓工作者接觸更多任務並學習新技能。3. 【縮短基礎建設期,快速進階專業人】AI減輕重複工作負擔,提升工作滿意度,促進專業成長。\\\為身處轉型之路上的你,指出強化生產力的三大創新策略///1. 【從理解業務需求開始】多數人把AI視為解決問題的數位系統,實際上應該用「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它的產值與貢獻度。2. 【選擇合適的 AI 解決方案】全面導入AI的成本很高,自動化不易,但對解決小任務或流程建立則有具體節省成本的果效。3. 【建立人機協作的文化,邁向數據導向的組織】AI可以取代勞力,但提升產能需與人類協作,共創更高價值。數據應視為戰略資產,作為決策和創新基礎。如果你正面對技術挑戰,擔心被AI取代,這本書是不可錯過的指南。戴文波特和米勒深入全球AI應用實例,揭示工作者將在AI賦能的職場中,成為一人即團隊的高效工作者,並點出數據驅動的決策與創新,是管理者引領組織邁向未來、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智慧協作時代

感電  出版
2024/10/02 出版

MIT最完整人機協作研究:多數人都想錯了!AI取代的是勞動力,而非生產力全球50強商學院教授與亞太AI導入先驅學者,透過全球成功實例,從零售、金融、傳產到服務業,揭示全球頂尖團隊如何運用AI賦能,跨圈突圍★麥肯錫年度閱讀清單★《企業家項目》年度必讀科技專書改寫過時人力成本思維,有效強化市場競爭力,打造一人即團隊的高效生產力!本書作者湯瑪斯.戴文波特是全球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更被《財星》雜誌評為全球50強商學院教授之一,他攜手新加坡管理大學資訊系統名譽教授斯蒂芬.米勒,實地走訪全球頂尖企業與團隊,採訪超過百位技術專家,直擊當前工作現場,探索工作者與人工智慧的協作實況,他們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成熟的AI的確能取代勞動力,但無法直接貢獻生產力,唯有與工作者協作才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形成一人即團隊的強大產能。本書更進一步提出企業中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具體案例:1. 【更快速:45分鐘縮減為5分鐘】→摩根士丹利導入AI系統,使財務建議書的撰寫時間從45分鐘大幅縮減至5分鐘,投資顧問與客戶互動效率提升9倍。2. 【更效率:300字提高到800字】→AI輔助翻譯系統讓專業譯者的翻譯量,從每小時300字提高到800字,效率提升160%。3. 【更便宜:零件損壞成本減少95%】→太平洋軸承導入AR平台培訓新人,當年零件損壞成本減少95%。綜觀這些正在進行中的智慧職場轉型,本書提出顛覆大眾對職場導入AI的想像,揭示在AI賦能的職場環境下,工作者的新機會:1. 【工作效率提升,一人即團隊】:AI自動處理重複任務、資訊整合與決策建議,讓工作者專注於需更多思考和判斷力的工作。2. 【增強專業,擴展職務範疇與跨界】AI協助擴展職務範疇,讓工作者接觸更多任務並學習新技能。3. 【縮短基礎建設期,快速進階專業人】AI減輕重複工作負擔,提升工作滿意度,促進專業成長。\\\為身處轉型之路上的你,指出強化生產力的三大創新策略///1. 【從理解業務需求開始】多數人把AI視為解決問題的數位系統,實際上應該用「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它的產值與貢獻度。2. 【選擇合適的 AI 解決方案】全面導入AI的成本很高,自動化不易,但對解決小任務或流程建立則有具體節省成本的果效。3. 【建立人機協作的文化,邁向數據導向的組織】AI可以取代勞力,但提升產能需與人類協作,共創更高價值。數據應視為戰略資產,作為決策和創新基礎。如果你正面對技術挑戰,擔心被AI取代,這本書是不可錯過的指南。戴文波特和米勒深入全球AI應用實例,揭示工作者將在AI賦能的職場中,成為一人即團隊的高效工作者,並點出數據驅動的決策與創新,是管理者引領組織邁向未來、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不平等的錯覺:意識形態混戰下的謬誤與真相

感電  出版
2024/09/11 出版

社會正義是真正的理想?還是我們的誤解?保守派經濟學大師 索威爾,深入揭露「追求平等」背後潛藏的災難【紐約時報暢銷書】— 傻瓜可能會製造問題,但聰明人會引發災難 —在這場名為「覺醒」的運動中,我們是否真的理解什麼是公平?本書揭穿機會均等、種族歧視與經濟不平等的諸多謬誤對當前社會正義的核心理念發出強力挑戰!許多人主張,只有通過政府的積極干預、財富的再分配,或強制性的平權政策,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機會均等。面對這樣的論點,索威爾在《不平等的錯覺》中,試圖打破這種過度簡化的「社會正義」迷思,並揭露其背後常見的陷阱。他認為將社會結果的差異過度簡化地歸因於單一因素,例如歧視,並未考慮到歷史、文化、地理等複雜因素的影響,最終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政策結果。是時候重新審視看似正義的理念,直擊不平等的真正根源:-社會上的機會應該是均等的嗎?-相信「基因決定論」就是歧視嗎?-教育平權政策是否能夠真正提升弱勢群體的地位?-最低工資法就可以為勞工帶來保障嗎?-對富人課徵高稅率就可以讓窮人變有錢嗎?本書作者索威爾,身為美國保守派經濟學大師,透過這本書給覺醒派的一記當頭棒喝,再次向政府和人民呼籲,停止那些無法實證的口號。也如美國大法官小奧利佛‧霍姆斯曾說:「口號延誤深度分析五十年」。已經有太多口號,以公平正義願景包裝,延誤了分析超過五十年仍在持續。無論公平正義的願景多麼吸引人,關鍵問題,還是目前的維繫公平正義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導向社會實現願景。本書透過五個章節,逐一拆解以下議題:【機會均等悖論】在現實社會中,即便所有人都擁有相同的起點,結果的均等卻難以實現。索威爾深入探討了機會均等與結果均等之間的悖論,揭示了影響結果的諸多隱藏因素。【種族歧視悖論】分析種族歧視在社會中的多層次影響,並質疑將所有經濟與社會不平等歸因於種族歧視的簡化邏輯。【棋子悖論】批判了那些將個人視作社會正義「棋子」的政策,指出這些政策往往忽略了個體自由和選擇的價值,導致了預期之外的負面效果。【知識悖論】討論了知識菁英在推動社會變革過程中的角色,警告過度依賴菁英決策可能導致政策失敗和社會倒退。【言詞、行為與危險】探討了社會運動中言辭與行為的潛在風險,強調對政策結果的審慎思考,避免因「善意」而引發的「惡果」。本書不僅是對經濟學與社會學的深入探索,也是對當今社會思潮的有力批判,旨在引導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平等與正義,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不平等的錯覺

感電  出版
2024/09/11 出版

社會正義是真正的理想?還是我們的誤解?保守派經濟學大師 索威爾,深入揭露「追求平等」背後潛藏的災難【紐約時報暢銷書】— 傻瓜可能會製造問題,但聰明人會引發災難 —在這場名為「覺醒」的運動中,我們是否真的理解什麼是公平?本書揭穿機會均等、種族歧視與經濟不平等的諸多謬誤對當前社會正義的核心理念發出強力挑戰!許多人主張,只有通過政府的積極干預、財富的再分配,或強制性的平權政策,才能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機會均等。面對這樣的論點,索威爾在《不平等的錯覺》中,試圖打破這種過度簡化的「社會正義」迷思,並揭露其背後常見的陷阱。他認為將社會結果的差異過度簡化地歸因於單一因素,例如歧視,並未考慮到歷史、文化、地理等複雜因素的影響,最終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政策結果。是時候重新審視看似正義的理念,直擊不平等的真正根源:-社會上的機會應該是均等的嗎?-相信「基因決定論」就是歧視嗎?-教育平權政策是否能夠真正提升弱勢群體的地位?-最低工資法就可以為勞工帶來保障嗎?-對富人課徵高稅率就可以讓窮人變有錢嗎?本書作者索威爾,身為美國保守派經濟學大師,透過這本書給覺醒派的一記當頭棒喝,再次向政府和人民呼籲,停止那些無法實證的口號。也如美國大法官小奧利佛‧霍姆斯曾說:「口號延誤深度分析五十年」。已經有太多口號,以公平正義願景包裝,延誤了分析超過五十年仍在持續。無論公平正義的願景多麼吸引人,關鍵問題,還是目前的維繫公平正義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導向社會實現願景。本書透過五個章節,逐一拆解以下議題:【機會均等悖論】在現實社會中,即便所有人都擁有相同的起點,結果的均等卻難以實現。索威爾深入探討了機會均等與結果均等之間的悖論,揭示了影響結果的諸多隱藏因素。【種族歧視悖論】分析種族歧視在社會中的多層次影響,並質疑將所有經濟與社會不平等歸因於種族歧視的簡化邏輯。【棋子悖論】批判了那些將個人視作社會正義「棋子」的政策,指出這些政策往往忽略了個體自由和選擇的價值,導致了預期之外的負面效果。【知識悖論】討論了知識菁英在推動社會變革過程中的角色,警告過度依賴菁英決策可能導致政策失敗和社會倒退。【言詞、行為與危險】探討了社會運動中言辭與行為的潛在風險,強調對政策結果的審慎思考,避免因「善意」而引發的「惡果」。本書不僅是對經濟學與社會學的深入探索,也是對當今社會思潮的有力批判,旨在引導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平等與正義,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