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一旦錯過,一兩代台灣人就會被「某種」路徑鎖定!台灣人是否可以把握住這次歷史機遇?各種外部因素為何?要解決的各種內部問題又是什麼?(一)2020-2022是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2020-2022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因為有五個算總賬的日子都落在這三年之間。即使只發生一件,台灣都不見得吃得消;何況五本帳簿環環相扣,骨牌效應下連環算總帳的機率,並不算小。這五本帳之間的環環相扣,其間標誌性的時間點,由以下三件事組成,依時間發生的順序如下:(一)2020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二)2020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三)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三件事中每一件事的結果,都將牽動另外兩件事的結果。這「五個算總帳」的發生概率,各界分析不同,但作者觀察判斷,其順序排列如下:首先,是「中國經濟算總賬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從此一蹶不振?其次,是「美國政府對中共一黨體制算總帳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中共的一黨專制會不會被迫鬆動?第三,是「台灣的國家定位算總帳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台灣如何由當前的「統獨二分法」脫身?第四,是「中共對台灣算總帳的日子」,相對的問題是:中共會不會武力犯台?第五,是「台灣人民對政府弊端算總賬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台灣能不能完成政治體制翻轉?【台灣人意識到這個凶險期了嗎?作者告訴你:這個凶險期,也是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千萬不能輕易錯過。】(二)台灣陷入統獨二分法,而忘記了自己的戰略地緣優勢台灣困於400年的「被殖民」以及「被作基地」的歷史記憶,被「舊恨綿綿」和「舊情綿綿」綁架,陷入了「凡事二分法」的詛咒,原生志氣以及創造力大大被框限,以至於國家定位立場相反的兩種人,竟然都不懂得將台灣的最大資本——地緣戰略優勢,化成有效政策。由於台灣社會自娛於茶壺內的風波,世界觀、志氣都落後於國際大局,難以從360度的視野定位台灣,因此大多數台灣成年人(也就是選民),習慣於把台灣大選,當成僅僅是「台灣內部的大選」,而無視於2020大選對「五本總帳」中的第二件、第三件事的衝擊力道,總覺得無論台灣如何做,都影響不了上述第二件、第三件事。【作者在本書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什麼樣的台灣中共最樂見?那就是一個被統獨二分法撕裂的台灣,一個在二分法下永遠原地打轉的台灣。中共最愛的不是一個贊成和中國統一的台灣,而是一個包含獨派力量的台灣。台灣真的只能看自己的肚臍眼,而無法從統獨二分法中脫身?如果要跳出,該做些什麼呢?】(三)美共文明衝突中,台灣的選擇美中貿易戰只是一個表層,它的深層依次是科技戰、國際格局大轉變及美國與中共專制制度(不是中國)之間的衝突。後者可概括為「美共文明衝突」。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美國國策已定調在「遏止中共」,然2020年川普是否續任,將影響到美國打「台灣牌」的方式和力度。2022年中共20大的時間壓力,將決定習近平是否能繼續做至少五年以及中共的命運。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中,台灣的主體性定位這議題,已經沒有閃躲空間,而其結果又和誰勝出有著絕大關係。三件事攪和在一起,將會凶相畢露。但台灣人必須知道,在現實政治層面美國有自己的利益;它不會無緣無故的保護你,也有可能因為北韓而出賣你。台灣人也必須知道,中國不等於中共,激怒身邊的大象對自己這個小小瓷器店會造成何種後果。可以左右台灣命運方向的,不是比大小,而是善用台灣最大的資產——地緣優勢、文明以及制度的優勢。為了台灣長久的利益,台灣人必須同時面對自己文化及制度中的惡端(糟糕的傳統中國文化及制度,如不重視法治、百姓心理、誰執政誰通吃等等),通過公義力量來減少制度中的「肉桶」,通過法治來遏制以民主為名的各種投機。【在上述美共文明衝突這三年凶險期,台灣如何做,才對台灣最有利?作者提出,在可預見的灰犀牛及可能發生的黑天鵝境況下,台灣應該採取以下的「十二字訣」:(對美國)不掉隊、(對中共)不插隊、(對台灣)除肉桶、(對人民)固社區。】(四)台灣社會紛擾之源的「國家定位」問題,並非無解台灣人必須普遍意識到,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並不只是一個台灣的內部問題,而是一個牽涉到世界的問題。因此,台灣各界的「從世界格局看台灣國家定位問題」的能力,必須迅速提升高度。唯有讓國際充分理解台灣是一個足以牽動世界未來數十年運道的地方,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台灣的國防安全。作為一個因為實力不足而不被承認Sovereignty、但實質上不折不扣的國家(country),台灣有兩個需要努力的方向:(一)加強自己的實力,不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二)加強其Realpolitik 的醒悟及能力——「以現實條件及已經存在的因素,而不依據意識形態或道德命題,進行一國的政治和外交」。【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需要跳脱傳統的盒子思考!長期以來困擾台灣的「憲法困境」,本書也提出了一個解方。作者討論了「台灣的第三種可能」——作為無印良國和中性化的台灣。在「無印良國」概念的基礎上,隨後又發展出「借中華民國的名片」和「轉移中華民國的名片」之概念。】(五)未來,台灣該如何面對中國台灣像是一家精緻的瓷器店,但旁邊住著一頭大象。未來一百年,台灣有三個選擇:(1)咒罵、恐懼這頭大象,終日戰戰兢兢;(2)投靠遠方的犀牛,使得犀牛和大象之間形成「威力平衡」;(3)研究大象學,試圖把自己變成一個象伕。當前世界上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道理很簡單:未來一千年,台灣不會往東位移一千公里,中國陸塊(無論其政治如何演變)也不會往西位移一千公里,這個鄰居是做定了。但是,台灣與俗稱「中國」的這個大陸塊之間,雖然地理千年不變,但是關係和相處方式,卻可以改變。台灣人必須從70年來的最大觀念誤區中走出來——以為「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 「13.5億人」。只要認清楚了以上四個對象之間不能畫上等號,台灣人的所有思維,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都可以豁然大開,海闊天空。台灣和中國之間雖然文明、文化、制度、價值觀都已極大差異化,但是由於「方塊字紐帶」而讓二者很難脫離關係。若以地球上「方塊字人群」的高度和廣度來看,台灣是唯一可以改變中國的幹細胞。即使由純粹的實用主義來講,讓國際間意識到台灣的幹細胞地位,也是台灣必須主動取得的優勢。【如何面對中國才是正確、符合台灣長遠利益的方法,台灣內部爭議巨大。作者指出,當下的做法是依靠遠方的犀牛,使得犀牛和大象之間形成「威力平衡」。但更長遠來看,因為「方塊字紐帶」的因素,台灣可以更積極、更主動,故他大膽提出台灣幹細胞改變中國論。但,這條路走得通嗎?時間將檢驗一切。】
為什麼國民黨要向麥當勞學習?民進黨的「去中國化」為何淺薄?民主獨夫在台灣是如何煉成的?台灣為何必須走「小國工匠經濟」?為何台灣擺脫「主權迷思」就能一飛沖天?上述提問,都和台灣身體出現的各種病症有關,這三種病分別是「封閉病」、「中國病」和「主權病」。~~~~台灣社會分歧嚴重、政府無能、國家處於空轉狀態。經濟停滯不前,若干產業陷入困境。台灣的世界觀非常封閉,社會保守自溺,淪落為亞洲第一村。何以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代價嗎?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台灣當前的問題,表面上是民主不成熟所致,實際上則是台灣體內的「封閉病」、「中國病」以及來自外部但進入意識深處的「主權病」使然。台灣的體制、文化和身體裡,還殘存著這三種病毒,所以台灣才會陷入此般境地。作者尖銳發問:今天,清朝皇室已經消失100多年,台灣所謂的民主化也已經20年,但請問,台灣政治人物,不分藍綠,腦袋中的朝廷意識、長官意識消除了嗎?台灣人民腦袋中的百姓意識洗掉了嗎?台灣的選舉,是不是還停留在一人一票選父母官的原始階段呢?人民是不是還只把自己當成老百姓而非公民,期待「民主」的結果就是傳說中的包公清明斷案、媽祖無限慈悲?小小台灣,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卻仍然穿著中國傳統的「中央/地方」行政大衣,藍綠政黨都還背負著「中央黨部/地方黨部」的沉重框架,是不是很中國?包括林益世案在內的各種案件所透露出的政治弄權及官商交易,是不是也很中國?即便是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民主機制,卻被修憲成世界獨有的大總統獨夫體制,內閣只能唯唯喏喏,難道這不中國?國營事業的種種弊端,難道不也是很中國?此刻,正值中國大陸強勢崛起,來自對岸的強勢力量透過各種管道,並形成跨海峽的政商聯盟,更加侵蝕了台灣的病體。並在這一背景下,台灣需盡快醫好自己在制度、文化、思考方式的「中國病」,需要進一步「去中國化」,脫變成華人世界文明的領頭羊和看門人,否則台灣會不會「死」,會的。物理上的台灣永遠存在,心理上的台灣正處於民主化以來的最大危機階段。而台灣的生與死,也會牽涉到中國大陸的生與死,甚至牽涉中華文明的長遠出路。因此兩岸之間的關係,在此意義上是病友關係。誰先治癒病體,誰將在未來的文明空間獲得更大的主動。目前,香港的實踐驗證出一國兩制的侷限,台灣的分歧也彰顯出一中各表的困窘。作者指出,建立在主權理論之上的解決方案,必然陷入主權死結,動彈不得。台灣應該利用自己的自由電子般的無主權身份,率先提供不同的價值。
《台灣是誰的?》作者再度推出重磅觀察與評論——《中國是誰的?》剝去中國複雜的表象,我們會看到什麼?而台灣是歷史饋贈給中國轉型的幹細胞嗎?跳出台灣偏頗的、流於觀感的中國認知,揭開一個圍繞權力而轉的幕後中國。突破台灣或一廂情願、或出於意識形態而嚴重脫離了現實的主流中國論述,在世界文明的新趨勢下追問兩岸未來的可能。× × ×從台北看北京,作者看到的不是撤除對台飛彈的假問題、不是亮麗的北上廣等樣本城市、作者也不會概念化的批評中共強權、更不會樂觀的認為對岸市場商機無限。他,透過權力塞車解讀中國政治、藉由權本主義分析中國經濟,從權力控制窺看中國社會。如果中國是一頭大象或巨獸,作者則提供了台灣讀者熟悉或不熟悉的若干切片:揭示出其內在運作的潛規則和權力邏輯。如,從看病吃藥等小事體會到台灣讀者無法想像的權力密碼,從小三和二奶的流行看到中國新世代的進階無門,從五星級酒店的地下停車場的粗陋看到北京背負的沉重權力包袱,從山寨和網路世代思考中國式民主的變形記。顯然,這只能是一個旅居中國幾十年的台灣人才看得到的中國,所以才跳出台灣人常見的獵奇、浮泛的觀察誤區,也不會簡單的把中國議題化。× × ×從台北看北京,意味著台北是個絕對的俯視高點嗎?顯然,在國際政治上台北只能仰視北京。然而在世界品牌的比賽場上,台北比北京具有某種顯而易見的優勢。因此,作者不僅僅是從台北看北京,更從世界文明的趨勢看兩岸,揭示出台灣經驗中存在許多權力中國的傳統病灶,尚未洗盡清除,正在阻礙台灣進一步文明化,如官有經濟。他更點出兩岸跳脫出政治正確性的未來可能——主權之外,地球上有一個更大的文明空間,有待兩岸共同定位與開發。中共如果看不見這個空間,其執政將不可延續;台灣如果繼續漠視這個空間,其創造力將消失殆盡。台灣是中國文明的探路者;是未來中華文化的2.0版;是歷史饋贈給中國轉型的幹細胞。在新的時空背景下,作者建構出全新的中國論述。如果中國將改變世界命運,那麼,台灣可改變中國命運嗎?
台灣是誰的?你的?我的?他的?——NO!台灣是世界的。這是一本手持望遠鏡和顯微鏡,遠距離而又細緻入微的審視臺灣政治、經濟和社會以及未來的文集。其角度不是臺灣人的(政治不正確?),也不是中國人的,而是一個世界人的角度。全書架構乃是一個基本的哲學起點,也是一個超越島嶼視線而從世界透視臺灣的視角:我(臺灣)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處在什麼樣的狀況中?我可以往哪兒去?我怎麼去?只有誠實的追問這一串問題,台灣才可能有出路,想不清楚,永遠只能原地打轉。——那麼,台灣的現狀如何?——台灣是一座沒有所謂國際地位的島嶼,但它也是擺脫了專制制度後的中華文明的一扇新窗口和一種新可能。它目前還未全然跳脫出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心態,還被政黨利益綁架和操弄,它的經濟不振,前景不明,年輕人失業率攀高,政治想像只能在統獨之間游移,兩岸關係還在西伐利亞民族國家的邏輯裡打轉。——台灣該往何處去?——這座美麗的島嶼完全可以如此定位:經濟上的觀光休閒島、資訊自由島、工業精密島,以及國際的大陸跳板島。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島、法治透明島和行政效率島。環境上的生態平衡島。文化上的人類多元文明兼容島。外部世界關係上的等距和平島,以及區域中的民主催生島。(哇!真好!)——然而,如何抵達這美好目標?——歷史讓台灣變成一個身穿大中國衣服的小島,民主化後台灣又搬來大美國的民主架構,因此台灣殘留著大國才能支撐的行政結構,玩大國才有的複雜政治;心態上殘餘大國子民的尊嚴。這個現象不妨稱為「台灣的定位矛盾」。只有擺脫大中國的歷史情結和大台灣意識,擺脫中心意識,擺脫西伐利亞的國家邏輯,擺脫政黨利益綁架,輕鬆上陣,融入世界,追求世界地位,台灣就有無限可能!概言之,台灣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更不是他的,而是世界的!世界化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和美好可能。台灣人不能活在當下,忘記了怎麼作「人」——世界人。臺灣目前在「國際」上的國家地位低落,也許是一個上天的玩笑恩賜。但世界的文明趨勢,正在等待一個不以「國家」定位的文明主體——台灣的到來。振聾發聵,字字珠璣。只有打破迷思,才能豁然開朗。台灣是誰的?誰才是台灣的?答案只有兩個字:世界。本書特色不加標籤、跳脫政黨利益的新銳時政評論。超越在地思考的局限,而以世界的角度關照台灣社會之未來的野火集。引領讀者思索和探討未來的第三種美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