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口結構的快速高齡化,了解老人,認識老人已成為每個人必具的知識。本書即在探討老年人行為與心理歷程的相關議題,以促進對老年人的認識,及提供老年人了解自己,促進身心、社會的健全發展。全書記分為十四章,主要包括:高齡心理學的相關概念、老化研究的觀點與研究方法、老化的意義、類型與生命期、高齡期的感覺、知覺與注意、智力、智慧、認知與日常問題的解決、記憶、學習與閱讀、人格與因應、情緒發展、心理健康的促進、社會互動與社會連結、及宗教與靈性健康等。
籃球的技法無限寬廣,坊間書籍對基本動作的陳述,卻都僅寥寥數筆。本書針對籃球攻守的基本動作,條列陳數鉅細靡遺,包括三十種傳球動作;數十種運球的手法與帶球過人的步法;各式投籃、上籃與擦板的方法;防守的基本動作、防守步法及各種狀況的防守。每個動作均以彩色漫畫及文字呈現,清晰活潑一看就懂,隨時可以翻查、比對,是教師、教練及選手必備的工具書。
終身學習在國際組織的積極倡導與推動下,已成為歐美先進國家及亞洲的日本、韓國及臺灣教育發展的主流。例如,各先進國家已著手重新調整教育制度,試圖將正規、非正規及非正式等教育的各種學習成就進行認證,以建立國家資歷架構機制(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NQF)。各國終身教育理念、制度、策略與方法,都頗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省思與學習。全書內容共分十六章,第一章,終身教育理念的產生及其發展(楊國賜);第二章UNESCO終身教育政策評析(王佑菁);第三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終身教育政策評析(李毓娟);第四章歐盟(EU)終身教育政策評析(王秋琪);第五章美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汪秋一);第六章加拿大終身教育政策評析(黃家凱);第七章英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黃家凱);第八章法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王秋琪);第九章德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李毓娟);第十章芬蘭終身教育政策評析(蔡怡怡);第十一章挪威終身教育政策評析(陳淑純);第十二章丹麥終身教育政策評析(王芩芳);第十三章瑞典終身教育政策評析(陳奕嘉);第十四章澳洲終身教育政策評析(邱玉蟾);第十五章日本終身教育政策評析(徐嘉鳳、汪秋一);第十六章韓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黃月純);第十七章我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楊國賜);第十八章總結:國際組織暨主要國家終身教育發展共同趨勢(楊國賜)。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氣功:分別是熱身運動-關節運動、混元氣功、靜功。本氣功是以古傳氣功,參照正統氣功之發展,衍接以 生理學為基礎之現代氣功。
本專書共分為三個部分,載有十七篇論文,探討終身學習實務與展望之相關議題。各篇章內容依序分別為:一、終身學習篇,包括:台灣終身教育的政策與實務推動、從資源整合觀點論終身學習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之發展、從參與學習的角度促進成人智慧發展之探究、台灣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展望、社區大學發展社會企業的現況與可行策略之探究;二、高齡學習篇,包括:國際高齡學習的發展趨勢、社會變遷與高齡教育的發展、高齡者參與旅遊規劃課程之學習成效分析、高齡學習者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際退休教育基金會退休諮詢顧問認證之評析;三、國外終身學習經驗篇,包括:韓國終身學習城市的運作與發展方向、為了每一個市民的終身發展─回顧上海終身教育政策與實踐15年、日本面對幸福超高齡社會的挑戰─高齡學習的未來展望、韓國終身教育政策的評估與未來發展的建議、新加坡高齡者終身學習動機之探討、從澳門終身學習推展的政策探討學習型城市的營造、澳門高齡學習的政策和實務等。
本書探討古希臘教育家:Homer、Protagoras、Socrates、Isocrates、Xenophon,敘述其生平及其教育理念。
本書分為兩章,敘述Plato生平、著作與Academy學園,以及Aristotle生平、著作與Lyceum學園。
「文化創意產業」為近年來新興的議題,當傳統經濟面臨瓶頸時,將文化元素透過創新與創意,轉化為新的產品;或結合科技賦予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新的意涵,提升國家競爭力,已受到各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成敗關鍵,除了政策獎勵與資源挹注之外,最主要在於人才的培育。「通識教育」博雅涵容之精神,對「開啟創意激發創造潛能」、「增進跨域整合能力」、「提升文化公民權以賦權增能」、「增進公民美學涵養」、「提升就業力與敬業態度」等,具有開拓性、突破性的價值與貢獻。基於以上思考,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與人文社會學院,邀集海峽兩岸專家學者撰述《文化、創意與教育》一書,內容含蓋理論建構、現況探討、實務操作與未來展望,可供「通識/文創」領域研究之參閱。
本書以「師範人生」為名,其實即是作者個人人生的回憶錄。作者深深體悟「師範」二字之優美,也具有深層的涵義。認為這一生,以接受師範教育為榮,以服務師範教育為樂,因此「師範人生」旨在自勉、自勵,也期待同儕相勵相勉,共同奮鬥,為促進國家教育發展與進步而努力不懈。作者從進入師範學校大門的第一天回憶起,也是一生好的開始。從此,敘述其接受教育的歲月,服務公教的生涯、退而不休的生活、臺北大學校園的故事與創立臺北大學自由、創新、卓越的理想,這些都是一生心血、汗水與雙手打拚的成果,在心中永遠難以忘懷。其次,做為回憶錄,作者也描述他的祖籍、家鄉、童年憶往、學思歷程、家庭生活、以及人生奇遇與驀然回首,作為尾聲,以求全書完整性。
本書從客家族群象徵性產業的概念出發,選擇具客家族群象徵性產業的「客家桐花祭」、樟腦、木雕、東方美人茶、擂茶、客家醃製豆腐乳、草莓和陶瓷等為關鍵研究個案,援引文化創意產業、區域再生、SWOT分析、資源基礎和關鍵成功因素等理論與概念。業者們都透過開設、進駐或連結觀光工廠、產業文化館、產業文化園區的模式,轉型與升級為複合式的文化創意產業。
《摸著石頭過河》出版距今已十二年(二○○二年初版),距第二版也過了八年,這些年來,台灣的教育又起了不小的變化,對應這些變化,我們更清楚的看到,開平過去走的路,似乎是為十二年國教先試先行的實驗試點。這本書分享了一些觀點和做法,以及心情故事。僅提供關心教育的夥伴們參考,也許在與書中文字對話過程中,發現了更好、更有創意、更符合當下環境的策略方法或觀念,那就是我最高興的事情了。
本書共收錄廿七篇文章,約六十萬字,並依照探討主題區分為七大類,分別是:一、圖書資訊學(五篇);二、圖書館史(三篇);三、技術服務(四篇);四、讀者服務(五篇);五、資訊行為(三篇);六、經營管理(六篇);七、終身學習(一篇)。這些主題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除了圖書館學之外,發展到了圖書資訊學等相關領域,也有一部分跟圖書館教育、數位學習、閱讀素養,以及終身學習等主題有關聯,內容頗具啟發性,值得關心圖書館學領域發展的朋友們共同分享。
因應陸客觀光人數即將衝破九百萬人,旅遊新法上路和自由行遊客人數大量增加,益加突顯旅遊景點多樣性和品質的重要性。一級景點周邊之二三級城鎮的旅遊勢必成為旅遊重點區域。本書從創意城鎮的觀點,以區域為經,遊程為緯,把區域視為文創產品,進行了一系列亮點打造的行動。這些行動以創意循環為核心概念運作,包括協助成立創意平台、提升創意能量、研發創意商品、創意行銷與市場開發及創意資源的實現等。本書詳細剖析區域文創觀光產業亮點打造的步驟、概念與關鍵等,為一本理論與實務驗證的著作,對於社造與地方產業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技巧與法則;對於政策制定與輔導提供明確的路徑和訣竅,更是學術研究與公職考試可以參酌的素材。
本書內容,主要分為三篇,一為高齡學習、二為國際高齡發展經驗、三為社區學習。鑑於我國高齡人口快速的增加,依照經建會推估,2013年我國人口高齡化的速度將達世界第一,老化指數將達257?。因此,本學會特約請學者專家撰寫專文,以饗讀者;其次,高齡學習的推展亦宜借鏡先進國家或地區新穎有效的經驗,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本書特闢專篇加以探討,以期開拓視野,把握發展趨勢;再次,在社區學習上,我國出自本土的社區大學模式,亦屬相當獨特的學習機制,且已成為我國推展終身學習的重要支柱,為我國推展終身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亦約請專人撰擬社區大學、社區學習方面的專論,以供我國推展終身學習的參考。
科學與實踐-為國際比較體育暨運動學會叢書,譯自Herbert Haag編纂之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本書分六部份12單元編寫,目的是協助讀者從科學概念開始,有序地了解如何進行體育與運動研究,當中包括設計與探討、蒐集與分析、轉化與實踐等重要議題。編者在翻譯過程中盡量以簡潔的文字引導讀者閱讀,期望讀者能掌握其中道理與原則,並因此能享受在研究過程中所帶來的樂趣與滿足,明白以科學方法進行體育與運動研究並不是一件複雜、難明,也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
社區,可以說是一個載體;社區發展或社區總體營造是一項社區行動的策略;成人學習是一項社區學習的方法和過程;社會資本則是成人在社區中透過行動(或學習)的過程或結果之產物。本書首先探究社區的本質與社區發展的方案特性,並分析成人學習的特性及其在社區實踐的多元樣貌與型態,進而檢視在社區發展與社區學習過程中所展現的社會資本之型態與內涵。希望本書的探討和分析對社區研究和成人教育學可以提供一些基礎性的資料和成果。
這本書包含了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的八則教學案例,每則案例都來自於數學教學現場,這些案例適合於職前或在職教師專業對話的討論題材,它適合用於兩人或三人以上的小組或全班討論,較不適合於個別的閱讀學習。這些案例具有三個特色:促進使用者的思考、擴充使用者的教學觀點,幫助使用者透過案例內容的「問題討論」討論,而激盪出多元的解題策略。 本書在每則案例的尾端以「本則案例的教學使用指引」標題出現,將每則案例的核心教學觀念作要點式的分析與統整,其目的是要幫助使用者掌握作者對每則案例所要傳達的主要概念,並提升案例使用者的對話品質。作者特別提醒案例使用者務必在討論完案例的問題討論後,再參考「本則案例的教學使用指引」的內容。
本書主要特色包括:(一)對客家產業加以定義;(二)三大核心策略、五大產業類別、六大行動方案、七大訴求,從政策輔導的角度出發,以振興和傳揚客家文化的願景與使命為核心價值,本書超越了多數以特色商品包裝設計為主之狹義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從整合性的觀點,完整且詳實地有系統地分析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五大產業類別包括:客家特色商品、客家美食文化產業、客家影音戲曲、客家文化園區和客庄文化觀光旅遊。除了針對五大客家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策略規劃與行動方案研擬外,在每一篇章中特別設計了「國內外案例標竿學習」和相關產業個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