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個年紀,就是該好好地活著, 並努力學習活得圓滿俱足, 活得興高采烈,活得淋漓盡致。 為了與分居美國、日本、台灣三個國家的女兒分享生活日常,作者六年來寫了好幾百封信,這些「家庭報告」包羅萬象,有家族記事、親友趣聞、兒時回憶、旅遊心得等…… 這些家庭報告,不但牽起家人間維繫親密關係的網絡,也看到作者教養女兒的方式,以及在面對生命或生活時的態度,充滿生活智慧。 本書特色 1.一個有分居三國的女兒的母親,如何維繫彼此的情感,甚至有更好的親子關係。 2.一個生長在傳統家庭的女性,如何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 3.一個已屆知天命之年的退休職業婦女,如何讓自己活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快樂。
人到了老年,難免像母親那樣動輒埋怨:「沒啥用的老爺子只會製造麻煩,而且,親朋好友都先走一步了,乾脆死了算了!」「那麼,就今天死吧!」我說道。「不,今天還不行。」老人回答。為什麼?「因為媳婦今天買了羊栖菜,等吃完後再死吧。」老人的心理其實對生命仍有眷戀啊。肉體的「年老」不可避免,但精神的「不老」可以長存。在逐漸走向高齡化的現代社會中,如何思考老年、面對老年、享受老年?本書作者以八十多年的親身體驗,配以詼諧灑脫的文筆,帶您一窺「不老」的人生境界。本書特色本書不只教導老年後的物質生活,更是對老年生活的心裡建設。不只老年人該讀,正值青壯年的人們也該看。台灣與日本皆朝向高齡化社會發展,從日本的經驗中學習,可作為對未來規劃的借鏡。本書作者為日本文壇重量級作家,其文字的灑脫洗練,也是一場心靈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