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的選擇,就是對的嗎? 或少數人的堅持,是有價值的, 我們明明是想讓社會更好, 卻一步步走向相反的結果。 ‧全局性思考有助於使個人獲得財富、看懂世界,理出個人身處在群體盲目狂潮中的自救之道。 ‧從根本上避免社會出現群體盲目行為造成毀滅性傷害的可能,緩解群體行為的缺陷對民主政治形成偏誤,得以逐步建設有幸福感的民主制度。 這是一本從觀念出發,寫給投資者、網路公民與國家主人的自救手冊。 身處在當代訊息自由流通的網路社群,你也隨意給出評論嗎? 浮沉在當代投資自由的金融市場,你有順利累積到財富嗎? 生活在當代選舉自由的民主社會,你的選擇讓社會更幸福了嗎? 我們生活在金融市場、虛擬網路、民主政治的場域之中,每個人原本就是疊加成「市場先生」、「網路先生」、「民權先生」的一份子,這三者本質上都是個體行動加總成為群體行為的外顯展現。我們需要理解個人行動疊加為群體行為的形成機制,從而幫助個人能超脫群體的盲目,我們無法離群索居,唯有具備全局性思考的能力,才能警惕自己被蒙蔽、避免自己被誤導、防止自己被傷害,讓社會整體表現出來的群體行為更能符合我們的期待。 ◆全書架構 導讀篇 躁動的巨人:作者在論著的第一本書《強權的界限》中,提出探索歷史的方法論,結論為社會基盤人民是推動歷史的主體。本書循此思路,接續探討社會基盤人民如何能主導命運,克服社會基盤人民自身最大的風險──群體的盲目,達到善治,提出回應當代挑戰的方法論。 第一篇 全局性思考:全局性思考,從歷史脈絡出發,可以幫助我們穿透表象,直指事物的內在結構,使我們具備動態視覺,洞悉演變的「制理」,適切的預判未來,進而提出回應方案。 第二篇 多數的權威:當前的臺灣社會,並未建立起有效的分權制衡架構,作為民權長期被壓抑的反作用力,人民的自力救濟正演變成多數的權威。當多數權威成為唯一、不可抗衡的權威,但卻無能力進行合理的治理時,這又成為反社會的起源。 第三篇 迷失的總和:當前民主困局的結構可以表述成三個層次的迷失:最外層可見的制度表象是臺灣社會對分權制衡思想的迷失,中間層的群體目標是對所追求民主本質的迷失,最內層的社會價值觀則出現欲以新價值觀強行取代固有價值觀所造成的迷失。 第四篇 民主的明君:政治要賢能清明是臺灣社會追求的境界,但不需放棄已經累積的資產,也不可能脫離既有的脈絡,改革現有體制即可能達成。筆者提出的回應方案是基於民主政治而能表現出集體智慧的制度,我稱之為「民主的明君」。
BIM是一頭不斷長大的大象, 摸到哪裡就會認為這就是大象的全部,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大象在進化,也長得不太一樣, 所以需要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才可以逐漸了解。 台灣從2008年開始,BIM邁入蓬勃發展的階段,產業界紛紛投入大量資源試圖透過BIM來提升營建產業的效率及品質。由於BIM技術的導入並非一蹴可幾,因此相關的培訓課程在此同時也開始舉辦,希望能夠培訓出在第一線作業的BIM工程師,而「台灣建築資訊模型協會」的成員主要是2008年台灣歐特克的原廠培訓講師。 2011年後台灣BIM的相關應用在部分設計或營造單位皆已逐漸成熟,但仍有許多公司此時仍處於剛導入階段。為了能夠加強聯繫BIM應用研究與技術研發之個人及團體,推廣並協助國內建築、營建類產業導入、運轉及提升BIM技術,「台灣建築資訊模型協會」自此成立。 過去協會會員聚會活動中無私的技術應用經驗分享,由於禁止錄影錄音,僅存在會員腦海中而欠缺文字記錄,對於BIM技術的傳承不免遺憾,因此在其理監事的支持下,終於有了本年刊計畫。本書除了特別邀稿之外,所有文章都為「台灣建築資訊模型協會」會員——也是第一線長年將BIM技術真正落實在設計 / 營建產業的專業人員——寶貴的經驗,全書依據專業分類為:行業趨勢、設計與整合、施工與工程管理、BIM技術應用、營運維護管理五大主題,藉由本書分享實務觀點,希望能喚起國內營建產業對於BIM技術的重視與建立正確的應用觀念。
PMP專案管理師課程裡,沒告訴你的事! 如何讓R&D不耍態,不只向下管理更要向上, 連變態老闆也服服貼貼! 林廣維, 擁有浪漫的藝術學歷背景, 而今卻是新創公司城市轉想執行長, 亦是軟體開發界裡的資深專案管理師, 以其二十多年的職場經驗,加上三年的創業營運, 透過幽默詼諧的筆調、一個個笑中帶淚的例證完成繼承概念。 這是一本從「行動資訊專案管理」過渡到「資訊創業」的書,融合實證、經歷,及現代科學中我們已探索到的世界為例證,導引出專案管理及創業的成功經驗。 最初,作者是行動APP產業專案管理專長的專案經理;最後,成為一家新創行動資訊公司的執行長。待過軟體產業的人應該都能體會專案經理這個角色的無助,對外要面對客戶不合理的要求,對內要安撫年輕未經世事R&D耍態。若遇到變態老闆無止盡的接案,同時丟個5、6件案子給你,專案經理真的會欲哭無淚…… Q:老闆亂承諾客戶一個月內結案該怎麼辦? A:解答速翻本書第26頁〈03 找對時機〉 Q:企劃討論淪於情緒上的爭論該如何作結? A:解答速翻本書第57頁〈08 進步是暴力的產物〉 Q:身為專案經理的你和配合的工程師一直處不來? A:解答速翻本書第121頁〈17 恐怖平衡〉 Q:案子都做完了,客戶卻遲遲不撥款下來? A:解答速翻本書第170頁〈26 請款〉
明月看著月曆中的風景,那是她心中永恆的避風港。 是個風和日麗的清晨吧,一望無際的茵茵草原上, 兩排參天古木圍成一道又長又直的弧形拱門, 慢慢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裡, 濃霧漸漸地散了,滿地鑽石般的七彩露珠, 就在這片柔軟的草原閃耀…… 這是作者首部長篇文藝純愛小說,敘述鄉村長大的年輕女孩明月,隻身來到大都市謀生,舉目無親的她換過幾個工作之後,終於在連鎖餐飲店穩定下來,努力上班之餘,也認識許多好同事。默默暗戀店長王瑋,讓明月整天悶悶不樂,卻在因緣聚會之下,與聾啞畫家澤仁成為知心朋友……大都會小人物的愛恨情愁,編織出一連串驚心動魄、高潮迭起、悲喜交加的情節。
謹以此書獻給飛蝠中隊與黑貓中隊, 及所有為和平犧牲奉獻的人們, 願世界和平戰爭止息! 十七歲的少年王學安就讀台北市立建國中學,來自單親家庭。他的母親林秋燕,是奉公守法的郵局員工,也在附近的郵政總局上班。 中華民國空軍於西元1958年成立黑蝙蝠中隊。秋燕的先生王景,正是該隊優秀飛行軍官,二次世界大戰後,東西方兩大陣營進入冷戰時期,王景經常駕駛U2偵察機深入敵後,進行危險的偵查任務。夫妻倆伉儷情深,王景卻不幸在某次偵察任務中壯烈犧牲。秋燕傷心欲絕後鼓起勇氣,孤單而努力的活著,撫養唯一的孩子王學安。 時間飛逝轉眼過了十幾年,秋燕母子倆平靜無波的生活,卻在認識學安新任導師張彥明後湧起漣漪……少年王學安是否能夠克服內心的矛盾、忌妒與佔有慾,真正的自我成長呢? 這本小說人物個性鮮明,敘述文筆順暢,對白幽默風趣,情感刻畫細膩,讓讀者享受一氣呵成,悲喜交集的閱讀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