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學人江竹虛先生遺著,由《導言》、《編前》、《編年》、《諸家評論》等部分構成。作者從時代背景、社會關係、各期境遇、代表作品及中心思想等方面,對曹植生平事蹟作全面而綜合之闡述,並從其創作實踐中考見漢魏政教、學術之流變,藉以認識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之偉大貢獻。譜主曹植之言行事蹟與生平著作,因年代久遠,多有散亡。作者薈萃群書,鉤沉索隱,辨偽訂訛,多方考證,以憑徵信。如《文選‧洛神賦》李善注,闌入唐人小說短書《感甄記》,致曹植被「感甄」之誣,沉冤千載。作者引胡克家注為李善注辯誣,實為曹植辯誣也。故本書亦屬考據之作。書中《導言》對年譜文體之綜述,可供年譜創作者借鑒。
本書為學人江竹虛先生遺著,由《導言》、《編前》、《編年》、《諸家評論》等部分構成。作者從時代背景、社會關係、各期境遇、代表作品及中心思想等方面,對曹植生平事蹟作全面而綜合之闡述,並從其創作實踐中考見漢魏政教、學術之流變,藉以認識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之偉大貢獻。譜主曹植之言行事蹟與生平著作,因年代久遠,多有散亡。作者薈萃群書,鉤沉索隱,辨偽訂訛,多方考證,以憑徵信。如《文選‧洛神賦》李善注,闌入唐人小說短書《感甄記》,致曹植被「感甄」之誣,沉冤千載。作者引胡克家注為李善注辯誣,實為曹植辯誣也。故本書亦屬考據之作。書中《導言》對年譜文體之綜述,可供年譜創作者借鑒。
★希臘哲人柏拉圖早期與中期經典對話錄譯注。「西方兩千多年來的哲學思想僅是柏拉圖的註腳而已。」──懷德海(A.N. Whitehead)柏拉圖選擇以對話錄表現其哲學思想,且他的寫作時間長達五十年,因此對話錄的編年與理解柏拉圖思想有一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柏拉圖對話錄的編年傳統,其對話錄可分為早期、中期及晚期三組。《米諾篇》(Meno) 視為介於早期與中期對話錄間的過渡期對話錄,雖保有早期對話錄的特色,如尋求定義、重倫理議題及人物刻畫生動等,但觸及的問題,如學習即回憶、靈魂不朽、幾何學的運用及知識與真實看法的區別等。不同於《米諾篇》,《費多篇》(Phaedo) 被歸類於中期對話錄,主要因為其中形上學思想與同被視為中期對話錄的《饗宴篇》、《理想國篇》聯繫緊密。這兩部對話錄的譯注緣起於教學需要,在輔仁大學哲學系、輔仁大學外語學院「西洋古典暨中世紀學程」及臺灣大學哲學系皆曾教授相關的課程。《米諾篇》初稿完成於2007年,《費多篇》完成於2009年。經兩岸三地參與課程的學生所提出的翻譯及詮釋,有積極與建設性的回應,使作者不斷地思考譯文注釋是否適切,並修正及避免某些明顯的錯誤。
★希臘哲人柏拉圖早期與中期經典對話錄譯注。「西方兩千多年來的哲學思想僅是柏拉圖的註腳而已。」──懷德海(A.N. Whitehead)柏拉圖選擇以對話錄表現其哲學思想,且他的寫作時間長達五十年,因此對話錄的編年與理解柏拉圖思想有一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柏拉圖對話錄的編年傳統,其對話錄可分為早期、中期及晚期三組。《米諾篇》(Meno) 視為介於早期與中期對話錄間的過渡期對話錄,雖保有早期對話錄的特色,如尋求定義、重倫理議題及人物刻畫生動等,但觸及的問題,如學習即回憶、靈魂不朽、幾何學的運用及知識與真實看法的區別等。不同於《米諾篇》,《費多篇》(Phaedo) 被歸類於中期對話錄,主要因為其中形上學思想與同被視為中期對話錄的《饗宴篇》、《理想國篇》聯繫緊密。這兩部對話錄的譯注緣起於教學需要,在輔仁大學哲學系、輔仁大學外語學院「西洋古典暨中世紀學程」及臺灣大學哲學系皆曾教授相關的課程。《米諾篇》初稿完成於2007年,《費多篇》完成於2009年。經兩岸三地參與課程的學生所提出的翻譯及詮釋,有積極與建設性的回應,使作者不斷地思考譯文注釋是否適切,並修正及避免某些明顯的錯誤。
幾十年來,科學界已經相當清楚大氣、原子核、輻射,接著是輻射的生物效應,這在三十年前並不那麼清楚。通常,科學普及讀物是為了讓人覺得驚豔和受到鼓舞,這很重要。但現在的目標更樸素與務實:讓讀者確實瞭解核子威脅(以正確的科學說明)、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改善我們的環境(這可是關係著我們的存亡)。本書的結論也許和目前的世界輻射規範不同,而讓你大吃一驚,但是,科學文獻上有相當多的近代輻射生物學研究結果,均迥異於目前的世界輻射安全法規,可惜,有興趣的大眾可能不知情。核子科技的成本很高,部分原因在於輻射安全的法規過於嚴苛。若能大幅度放寬,則將助益於建設更多的核能發電廠。近來的這些科學發現和氣候變遷無關,雖然氣候變遷使得現在的能源問題更顯重要。但是為何民眾認為輻射與核子科技非常危險?本書會詳細解釋,也描述現在核子科技提供大量無碳的電力,又幫助提供食物與乾淨用水等。本書特色許多人認為核能有安全顧慮,是嗎?對此簡潔問題的簡潔答案應為「否」;本書志在以易解方式解釋與探討此問答。
從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國對日抗戰勝利,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國府遷台,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由和談而至戰爭,經過四年多的時間,帶來中國巨大的變化,由國民黨統治的中華民國,變為共產黨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這一巨大變化的因素,固甚複雜,而國共兩大領袖──蔣介石、毛澤東的意志和主導,實具關鍵性;其間尤以蔣氏的態度為重要。本書即是圍繞這個問題來做探討,期對這一變化的過程進行了解。本書特色★ 以精到的歷史見解,客觀的戰略剖析,重新定位蔣介石在這段時刻的歷史功過。
★深入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在精華,重視意理闡發。★結合現代社會形勢,更能體會儒家深遠的智慧。★首創階段式循序漸進讀法,花最少時間即能掌握四書精要。一般坊間關於《四書》的書籍,大部分是全譯本,但只譯不解,重在譯成白話文,而少有闡發義理的;另一種就是類似選讀,但隨意性又太大。本書主要是以闡發義理為主,而且是以先祖的《四書章句集注》為藍本,並參考《朱子語類》,然後再結合當代的社會形勢來闡發《四書》裡頭的義理,也就是說,讀者可以從「初階」、「中階」,而「高階」,循序漸進來讀,那就能花最少的時間,很快就掌握到《四書》的精髓了,也就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