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文學」這套叢書是--1.作者在台灣已有一定的知名度2.原本中國故事寶盒在市場的評價及詢問度也很高3.希臘羅馬神話是西洋文學的起源4.最具代表性、可讀性、故事性5.增進你閱讀經典文學的樂趣,語文學習的最佳寶典。6.每個故事生動又有趣,老少咸宜。當然啦!最最適合正值吸收能力強的兒童朋友閱讀。
令人回味無窮的上古神話假設你是一個原始人,從來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是「雷」,什麼是「電」,什麼是「彩虹」,當你看到這些風呀雲呀霧呀打雷呀閃電呀彩虹呀等等一切大自然的景象,你會怎麼想呢?又怎麼解釋呢?此外,好端端的為什麼突然會有大洪水?又為什麼會有旱災?這些災難究竟意味著什麼?是上天在懲罰我們嗎?假設你是一個原始人,你的生活一定非常非常的艱難,不僅覓食不易,面對一大堆的自然現象無從解釋,因而總是心懷畏懼,還要躲避野獸的攻擊,想盡辦法戰勝大自然嚴酷的考驗……各個民族都有「神話」,神話往往表現了高超的想像力,是先民們在毫無科學基礎的情況之下,用他們的頭腦盡可能的去解釋種種科學現象;神話往往也是「寫實」的,因為從神話故事中,我們不但可以一窺先民們艱苦卓絕為生活而奮鬥的過程,也可以了解老祖宗們對於萬事萬物的諸多看法。長久以來,被認為保存中國古代神話最豐富也最具有淳樸面貌的著作是《山海經》;相傳這是大禹和他的助手伯益合力之作,記載了禹為了治水周遊列國所遇到的種種光怪陸離、不可思議的見聞,但實際上據學者考證,《山海經》絕不可能是一人之作,甚至不可能是同一時代之作,但不管如何,《山海經》仍然是現今中國上古神話的寶典,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學中「童話」這個文體的開山祖師。除了《山海經》,和另外一部由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其門客共同編撰的著作《淮南子》,其實從先秦古籍一直到各個朝代的各類書籍之中,都經常可以看到不少中國上古神話的斷簡殘篇,如果說中國神話故事「零碎而分散」是相當貼切的。這本書裡所蒐集改寫的故事,都是一些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上古神話,當然,也都是些精采雋永、令人回味無窮的故事。
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民間傳說」和「神話傳說」一樣,最早都是靠著口語來流傳的,只是更強調「民間」兩個字,也就是說就故事內容來看,更深入、也更貼近老祖宗們的生活。一般來說,民間傳說大致可分成幾類:‧告訴我們萬事萬物是怎麼來的:譬如花生為什麼是長在土裡而不是長在樹上?為什麼會有稻穀?中國人為什麼不喜歡烏鴉,一聽到烏鴉叫就覺得是觸霉頭?‧告訴我們大自然的故事:在民間傳說中,每一個名山大川、湖泊小溪,都彷彿有一個精靈,有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許多節日的由來,包括為什麼不同的節日會有不同的習慣與禁忌,為什麼要吃不同的食物等。‧告訴我們許多名人的另一面;在民間傳說中,有許多有趣、也很有意思的稗官野史。‧告訴我們許多市井小民的故事;在這一部分中,有些像是童話,有些像是笑話,其中也蘊含了很多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智慧。這幾種不同類型的故事,本書都有。民間傳說呈現了老祖宗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這些豐富的民間傳說中,我們除了可以欣賞一個個精采的故事,欣賞老祖宗對於萬事萬物種種饒富趣味的奇思妙想之外,也可從中看出許多老祖宗生活的軌跡,體會到老祖宗的處世哲學;有的或許已不合時宜,有的卻似乎永遠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同時,許多民間傳說還成了日後很多文學作品的源頭,這也就更增加了民間傳說的可看性
寓言的原始精神這本書裡收錄整理了六十幾個中國最有名、也最有代表性的寓言,分別出自上古神話、《史記》、《韓非子》、《戰國策》、《呂氏春秋》、《淮南子》、《太平御覽》、《莊子》、《說苑》、《老學庵筆記》、《景德傳燈錄》、《後漢書》、《新序雜事》、《列子》、《佛經》等書。「驢子的本事」(也就是「黔驢技窮」的故事),則出自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一篇散文代表作<黔之驢>。「寓言」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它的篇幅短小,是一則則誇張、滑稽、生動、有趣、諷刺、驚奇的故事,但內涵豐富深刻,往往蘊含著關於人性精闢的分析,以及關於人生非常雋永的哲理。一般人談到寓言,往往只立刻聯想到伊索寓言,實際上中國寓言的成就不但與伊索寓言比起來毫不遜色,甚至可以說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寓言都被整理成所謂的「成語故事」,不過在這裡我們希望呈現的是寓言故事的面貌,所以並不特別強調「成語」,有些僅在故事結束的時候稍加注明。此外,我們在這本書裡所呈現的也是這些經典寓言的原始精神,並未加上現代人某些觀點的詮釋或批判。比方說,「愚公移山」的故事著重的是一種做事的執著和堅誠,如果批評愚公妄想移山是一種「破壞大自然」、「沒有環保概念」則大可不必。這些經典寓言的精神是不會被時代所淘汰的,請大家仔細體會。
國文學的瑰寶--唐詩「唐詩」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清朝康熙年間敕編的《全唐詩》,共九百卷,網羅了兩千兩百多位作家,蒐集了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作品。大家所熟悉的《唐詩三百首》,則是由清人蘅塘退士所編選,一般都認為他的眼光相當不錯,經他從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中所挑出來的這三百首作品,的確可以說都是唐詩中的精品。 有兩點在這裡必須要特別向大家說明:‧這本書並不是一本「詩選」,若要看詩選,清人蘅塘退士已經做得很好了,請大家都該好好地讀一讀《唐詩三百首》。請大家注意,這本書的書名叫作《唐詩的故事--傑作的背後》,著重的是故事性。因此,你固然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一些你很熟悉的作品,但也會看到一些也許你不是那麼熟悉的,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些作品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動人或有趣的故事;有的時候,一個故事又是由好幾首詩作所組成。‧唐詩的作家那麼多,唐詩的風格又是那麼多樣,我們很希望能夠呈現出比較豐富的面貌,但是由於篇幅有限,所以原則上很多長詩,儘管也有很好的故事,在這裡我們就不收進來了;譬如杜甫的<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韓愈的<調張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等等,都是屬於這樣的情形。
《西遊記》是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長篇童話巨著,敘述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盡艱險,終於圓滿達成任務,並紛紛修成正果的故事。 在歷史上,「唐僧取經」——年輕的僧人玄奘隻身前往印度取佛經,前後歷經十幾年,行程高達數萬里——這本來就是一件了不起的真實事件,也是中國佛教史上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偉大壯舉,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傳奇性,從宋代開始就有很多文人根據這段真實的歷史,寫出不少作品,到了元代、元末明初,還有《西遊記平話》、《唐三藏》、《唐三藏西天取經》、《西遊記雜劇》等等,經過長期的發展,取經的故事可以說愈來愈豐富。 到了明朝中期,吳承恩根據多年來所搜集的有關取經的各種話本和民間傳說,進行了再創作,這就是一直到現在仍然膾炙人口,並且在全世界都擁有相當高知名度的《西遊記》。 吳承恩,字汝忠,淮安山陽人,他博學多才,但仕途不順,曾創作一些雜劇和詼諧劇,而大約創作於明嘉靖二十年左右的《西遊記》,則是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 吳承恩的《西遊記》與過去有關取經故事最大的不同是,歷史上真實的唐僧不再是主角,也不再是一付「聖人」、「完人」的形象;《西遊記》的主角,是吳承恩所創作出來的一位虛構的英雄——孫悟空。 《西遊記》很長,全書分成三個部分——孫悟空出世的故事(一般都認為這一部分寫得極為精采)、唐僧出世的故事以及取經的故事。取經的故事基本上都有一個公式,就是在前往西天的途中,師徒四人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妖魔鬼怪,個個都想吃唐僧肉,然後與孫悟空展開一番惡戰,孫悟空本身已經本領高強,非常厲害,後來還能請來神仙相助,因而收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妖怪,克服了一道又一道的難關。 「豐富的幻想」是《西遊記》最大的特色,舉凡孫悟空能七十二變、筋斗雲一翻就是十萬八千里、一根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大小卻可伸縮自如的金箍棒、與二郎神鬥智變法等等,高超、自由、奔放的想像力,令人嘆為觀止。 其次,《西遊記》的人物刻畫生動,也是很大的成功。主人翁孫悟空是一個有仁有義的猴王,他剛毅耿直,性情剛烈,氣慨豪邁,不畏艱難,又還頗為淘氣,長久以來深受全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而豬八戒的好吃懶做、又呆又笨,以及唐僧常常善良到缺乏判斷力、是非不分等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西遊記》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奇妙、變幻莫測的童話世界,令人流連忘返;在這本書裡,你將看到的故事,都是「精華中的精華」
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作品之一,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之所以能在中國古典小說的殿堂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著多重的原因。 ‧這是中國第一部由「講史」演義出來的英雄傳奇作品。《宋史》曾經簡略記載有宋江等人在山東造反,《水滸傳》則是根據這段歷史,再結合許多民間傳說演化而成。 ‧《水滸傳》使中國古代長篇小說創作正式進入「想像、創作」的層次,也為日後的《西遊記》、《紅樓夢》等等產生了「啟蒙」的作用。 ‧《水滸傳》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成功的白話長篇小說,影響深遠。 但是,《水滸傳》同時也是一部頗受爭議的作品;喜歡它的人說:「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不喜歡它的人則說:「一部《水滸》足以教壞天下強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以及「憑什麼那些殺人放火的流氓總是動不動就自稱『好漢』」等等。但是不管喜歡或是不喜歡,《水滸》還是以鮮活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情節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並且還擁有了許多國外的譯本。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每個人物都有一個封號(如「豹子頭」、「神行太保」等),人物之間的關係又非常地複雜,再加上全書結構龐大,從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直到一百二十回本以上,版本眾多,如果我們要採取「縮寫」,想把全書的人物統統有所交代,恐怕大家將一點也無法領略《水滸傳》的魅力,所以我們採用大刀闊斧的方式加以改寫,突出故事性,突出書中幾個特別重要的靈魂人物,希望大家看得痛快。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中國古代歷史小說的巔峰之作;在所有歷史小說之中,無論是就影響力之大或是流傳面之廣,《三國演義》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地位,甚至直到今日,許多公司在訓練行政管理人員時,都會將這本書列為「必讀書目」之一。《三國演義》成書的關鍵時期是處於民族矛盾、階級之間又充滿矛盾的宋元時期,所以,打著「復興漢室」旗幟的劉備,象徵著漢族政權,盤踞北方的曹魏則象徵著「正統政權的篡奪者」;「尊劉貶曹」也就成了《三國演義》主要的中心思想。本書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貫中」是他的字,他的本名叫羅本,別號「湖海散人」,具體生卒年不詳,一般認為他大約生活在西元一三三○至一四○○年左右。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是在基本的正史之上,賦予文學的想像,並且是在大量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從事再創造。有趣的是,書中最精采、最膾炙人口的部分都不是正史,而都屬於虛構。在呈現歷史小說波瀾壯闊的風格之餘,人物描寫生動成功是《三國演義》的一大特色。其中,曹操(古今來奸雄中第一奇人)、諸葛亮(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和關羽(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更被清初學者毛宗崗評為「三絕」。其他如張飛的勇敢魯莽、趙子龍的渾身是膽、周瑜的器量狹小、呂布的見利忘義、魯肅的憨厚老實等等,也都躍然紙上,令人掩卷難忘。
極富幻想的封神演義《封神演義》是明代長篇神魔小說。成書年代大約在隆慶、萬曆年間,比《西遊記》要稍晚一些,一般都認為這本書的創作顯然受到《西遊記》很大的影響,作者則有「許仲琳」和「陸西星」兩種說法,但還沒有定論。若要問這本長達一百回的小說到底在講些什麼?文學大師魯迅說得非常精闢,無非就是「藉商周之爭,自寫幻想」。一般認為,作者是以商周之爭的歷史事件、甚至是宋元講史話本《武王伐紂平話》為基礎,再吸收很多民間傳說,並加上自己的虛構,所演繹而成的作品。 儘管在一般人的評價中,都認為《封神演義》的思想與藝術成就遠遜於《西遊記》,但《封神演義》中還是有不少極富幻想、極富可讀性的篇章,哪吒的故事(一般俗稱《哪吒鬧海》)更可以說是全書的精華,不可不看。此外,像雷震子的故事、姜子牙的故事等等也都非常有趣。
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聊齋《聊齋誌異》是古代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國外甚至還有不少大學把《聊齋誌異》列為所有「攻讀漢學」學子的必讀書。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齡。全書四百九十一篇,主要是取材自民間口頭傳說,其次是蒲松齡根據古代故事改編的作品,或是聽別人說過的精采故事,再加上蒲松齡自己想像創作的故事。小說的內容大致有幾類——‧宣傳道德教化的,如<勞山道士>、<畫皮>等。‧揭露科舉制度弊端的。‧揭露封建社會政治的黑暗面,對貪官汙吏、地方惡霸提出嚴厲批判的,如<席方平>、<夢狼>等。‧揭露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種種不合理之處,歌頌愛情的自由、忠貞和偉大。這一部分在《聊齋誌異》中所占的數量最多,成就也很大,不過因為大多數故事不僅「少兒不宜」,一般小朋友和少年朋友也很難理解,所以我們在這本書裡囊括得並不多。基本上,我們所挑選出來的故事,包含了《聊齋誌異》中每一種風格的作品,同時也都是情節最豐富、最有趣,並且也頗嚇人,總之都是很能彰顯《聊齋誌異》精神的作品。同時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盡可能保留了蒲松齡的「原汁原味」,所以有些故事你很可能會發覺和影視界據之改編後的故事不大相同,<聶小倩>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鏡花緣》邀你一起入鏡《鏡花緣》是清代一部著名的白話傳奇小說,共一百回,前五十回是寫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三人遍遊海外,暢遊各種奇幻國度的經歷,以及百花仙子化身的唐小仙,不畏艱難險阻海外尋親的過程;後五十回則在「介紹古代遊藝花色及文字、音韻遊戲」的主旨下,用各式各樣的角度細膩描寫了一百位才女令人讚嘆的才華。由於篇幅有限,我們保留了《鏡花緣》原著的架構,但以前五十回、特別是唐敖海外遊歷的種種奇遇為主,因為唐敖所暢遊的這些奇幻國度,顯然是全書的精華,也是作者李汝珍的精神所在。唐太宗曾經說:「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唐敖所暢遊的那些奇幻國度,正是李汝珍呈現給讀者一面又一面的「鏡子」。有的是正面的鏡子,譬如<君子國>、<大人國>等等;有的是反面的鏡子,譬如<穿胸國>、<豕喙國>等等;有充滿哲學意味的,譬如<無繼國>、<黑齒國>、<白民國>等等;也有充滿想像力和趣味性的,譬如<聶耳國>、<翼民國>等等。這些都是大家在欣賞李汝珍誇張有趣的故事之餘,不妨多加體會的地方。
本書所呈現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不朽的愛情悲劇。如果誤以為《紅樓夢》就「只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那當然是大錯特錯,但是相信也不會有人否認,他們倆的故事在《紅樓夢》中確實是極為重要的一段,甚至可視為全書的主幹。《紅樓夢》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舉凡建築和園林藝術、服飾、器皿、飲食、醫藥、音樂、美術、戲曲遊藝、哲理宗教、禮儀典章制度以及歲時習俗等,在書中不但都有觸及,還都描述得條理分明、巨細靡遺。 至於人物,作者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了四百多個人物,(相當於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作品中創造出的人物數量的總和!)其中像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無論形象或個性都非常鮮明生動的人物,據保守估計至少也有幾十個!《紅樓夢》氣勢之恢宏,由此可見一斑。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芹溪、芹圃、雪芹。他的身世不凡,出身於聲名顯赫的貴族世家,他的曾祖、祖、父三代供職清廷內務府,世襲江寧織造達六十年之久。雍正時,其父輩不幸被革職抄家,乾隆朝又遭巨大變故,曹家遂徹底走向沒落。由於曹雪芹親身經歷過一個沒落貴族世家的種種滄桑,所以才能如此細膩傳神地呈現出舊社會中封建制度的方方面面。 曹雪芹所要寫的,是一個令人稱羡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後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至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於繁華成空的大悲劇;這個大悲劇是由許多重要人物各自的悲劇所組成的,而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只是其中之一,不過正如前面所述,他們倆的悲劇是《紅樓夢》中極為重要的。 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似乎「窄化」了《紅樓夢》,但應該也可適度傳達出《紅樓夢》的主要精神吧。 他們倆的悲劇,肇始於在封建社會中,婚姻大事向來是由父母決定,子女本身並沒有資格決定。賈寶玉的父親命他娶薛寶釵,他就非娶不可,儘管實際上他心裡喜歡的是林黛玉。婚姻大事無法自主,最終導致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悲劇;而這個愛情悲劇與賈府的由盛而衰也恰好互為表裡,相輔相成。 《紅樓夢》最初是在十八世紀中葉開始流傳,問世不久便風靡全國。儘管書中對於封建制度有很多批判,可是本書在當時的封建士大夫中仍然廣為流傳,甚至還出現了「開談不講《紅樓夢》,雖讀詩書也枉然」這樣的諺語。 《紅樓夢》的價值和意義是多方面的: ‧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 ‧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史上,首度「作者以生活素材,特別是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真實感受為素材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許多學者都認為,就因為這一點,《紅樓夢》可以說也已進入了近代小說的領域。 就因為《紅樓夢》如此地豐富,如此地博大精深,研究《紅樓夢》才會成為一門學問。不過,有一點應該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紅樓夢》,作者其實都不止曹雪芹一個人,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作者,那就是高鶚,他的年代略晚於曹雪芹。 曹雪芹剛開始創作《紅樓夢》時,年紀很輕,還不到二十歲。他前後花了十年時間,經過了五次的增刪修改,但是在他去世的時候,《紅樓夢》實際上只有八十回,成為殘稿。一直到曹雪芹死後不到三十年,高鶚等人才整理、補足並刊刻付印了由不知名作者所續寫的後四十回,成為一百二十回本。 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劇故事,就是按照前八十回的線索所完成,一般認為與曹雪芹創作的部分應該是相當一致的。
自從元代開始有戲劇腳本刊刻以來,戲劇文學就一直在中國文學領域發出耀眼的光芒;戲劇文學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天地裡,一枝令人不容忽視的奇葩。在這本書裡,我們精選了出自京戲、崑曲、黃梅戲十分頗具代表性的故事,有悲劇,也有喜劇,只不過所謂喜劇並不同於現代戲劇中那種荒唐搞笑的方式,悲劇又不全然是絕望悲涼,其中又還蘊藏著希望;這顯然是因為受到長期儒家思想的影響,相信禍福相倚,講究中庸之道,所以喜劇和悲劇也就不是那麼地截然二分了。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因為是戲劇,有些故事儘管主人翁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故事本身卻往往做了不少戲劇化的處理,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這就好像一大堆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的「清宮戲」,絕不等於是「清史」一樣。其中最明顯的例子當屬《漢宮秋》,這是王昭君的故事。在正史上,王昭君當然是確有其人。她本名王嬙,是大詩人屈原的同鄉,漢元帝時被選入宮中,但是入宮數年,一直沒有機會見到元帝,心裡常常頗感哀怒。竟寧元年的春天,剛好匈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入漢,提出和親的要求,王昭君便憤而主動請行。在臨行前的歡送儀式上,王昭君豔光四射,元帝一看,非常後悔,但終因不願、也不能失信,只好眼睜睜地看著王昭君隨著呼韓邪單于出關而去。這才是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