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叢書 書系 ,共計11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創齡(2022年版)

立緒  出版
2022/04/13 出版

全方位探討老年議題:台灣趨勢與美國、日本社會的他山之石.台灣未來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台灣老化地圖很快就會畫到你家門口.由老人照顧老人的高齡社會.居家醫療照護商機,銀髮產業革命.專為老人服務的京王百貨、東京的高齡者銀座.日本銀髮族再就業,活到老工作到老.老人舒適生活空間安排「創齡」運動正在發生——「創齡」一詞來自日本,以全然不受限的精神年齡,正面思索人生課題,繼續築夢、追夢,開創充滿挑戰的第二人生。「老人潮」來襲, 老人倍增所形成的「銀色風暴」正在席捲全球。經建會預測,台灣將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地區,加上台灣世界最低的生育率,人口老化的程度恐將侵蝕國本。台灣少子化現象甚至是國安層級的問題了!高齡、少子化早已是台灣社會常態,當執政者面對敬老傳統式微、長照政策未明,仍在尋思對策,如何重新定義這一代的老人,並輔之相應的社會政策,成為今天台灣社會的新課題。值此同時,日本介助服務協會NCSA(Nippon Care-fit Service Association)已將Gerontology理念從「老人學」轉換為「創齡」一詞,以正面角度思索人生課題,鼓勵健康的老人能多外出、過快樂的生活,以建立一個活潑開朗的高齡社會為目標。坦然面對身體的老化,並與之共存,繼續築夢、追夢,開創充滿挑戰的第二人生,是現今高齡者共同的願景。(本書前版書名:與老共舞)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誰說人老會變醜:優雅、樂活,老寶貝萬歲

王健  著
立緒  出版
2012/08/10 出版

人如車一樣,可以停車,但不能熄火。真正的退休不是『熄火』,也不是『停頓』,而是另一種生命形態的『開始』。本書作者王健,有一個坎坷的早年生活,母親是日本人,與留學日本的父親相識結婚後,遷居來台。台灣光復,個性倔強的母親為了不願更改姓氏,於1952年,王健12歲的時候,忍痛與子女告別,被驅離台灣,返回故鄉日本。母親的離開,造成三個子女的失母之痛,也展開了整整18年的尋母夢,其中王健的妹妹因尋母夢碎而自殺,王健則在18年之後,由他所工作的大同公司,派赴日本得以實現與母親見面的夢想。在那個經濟艱難的年代,一張機票都買不起,更遑論盤纏。師大美術系畢業的他,之所以進入大同,也是因為公司可能有機會送他去日本。因為少年時的不快樂,他一輩子都在追求快樂,到了老年,他在銀髮總會以及扶輪社擔任快樂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四處演講啟發人如何追求快樂。王健大學主修美術創作、後赴東京修造型藝術,先後從事教職及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築造型設計等,多才多藝。他也關懷公共議題,例如社會趨勢與觀念、救貧脫困及老年議題,皆十分具有前瞻性。本書是他圍繞著老年議題的系列文字,包含銀髮樂活運動的推廣、銀髮族生活品質、引介關於銀髮族的最新國際訊息,如醫療照護、政策措施、社會趨勢、文化構成,乃至銀髮族的心靈健康與養生之道。「真正的退休不是『熄火』,也不是『停頓』,而是另一種生命形態的『開始』。」本書正是他成功開創「第二人生」的最佳證明。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慈濟實踐美學【下編】情境美學

何日生  著
立緒  出版
2008/11/26 出版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前腳走,後腳放。──證嚴上人《慈濟實踐美學》這本書對於慈濟精神的內涵與價值,有極為詳細而具有深度的陳述,而且嘗試透過近代社會科學一些重要的理論觀點來詮釋與理解。儘管許多慈濟人都是「跟著師父走」、「做就對了」,但在慈濟精神的內化與深化過程中,從中所獲致的「做中學」,或者說「服務學習」的效應,其實蘊含著深厚的科學理論。對於「慈濟學」的倡議,這樣的理論探討是極為重要的關鍵,也是本書的獨特性。本書作者何日生居士的專業訓練為新聞傳播,在台灣新聞界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十一年前拋棄人人稱羨的高薪職位,轉入慈濟擔任基金會發言人,並在慈濟大學擔任兼任助理教授。長期跟隨證嚴法師,作者對慈濟的內涵知之極深,但能「復為說法」,而且透過社會科學理論的詮釋,顯然需要一份真心與用心。──摘自許木柱教授推薦序慈濟的實踐場域對於人性善的激發,不是透過公權力的強制,而是經由接觸苦與貧,而得到啟發。他們的奉獻是自發的、自願的。行善對於慈濟人不是責任,而是使命;不是任務,而是終生甚或永恆的願力。志工醫生追隨證嚴上人做慈濟,到往生之際,還要將大體捐給醫學院學生做學習。他們對學生說:「有一天你們會解剖我,你們要記得,那是我圓滿生命最莊嚴的一刻。而我,寧願你們在我身上劃錯十刀、百刀、千刀,也不要你們將來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慈濟學的真正意義,是證嚴上人開啟了一全新的領域,這領域「以實踐著手,經由實踐讓情感得到覺醒。」「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這是證嚴上人期許慈濟人在善的行動中最核心的觀念。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單車親子行:德國.丹麥

許湛然  著
立緒  出版
2008/05/15 出版

一個9歲的小男孩可以做到什麼?2007年的夏天,然然跟著爸媽飛到了地球另一端的德國和丹麥,展開了他為期30天、’路程總計1022公里、遊記字數達2萬字的單車之旅。在這趟的旅程中,然然曾摔到麥田裡,被柔軟的麥桿包圍;在迷路、受傷時,感受陌生人的溫暖;享受一杯銀行免費提供的熱可可,更仰望了天邊兩道完整半圓的彩虹……腳踩著單車恣意而行,一家三口的轍痕,遍及了大城小鎮、森林田地,用眼領略了異國風光,更用心體驗鄉土人情。轉動車輪的同時,然然也轉動手中的鉛筆,趁著旅程中的空檔時間,紀錄下每日的所見所聞和心情的點點滴滴。本書特色:這一家三口組,以30天的時間,從德國騎到丹麥,在萊茵河畔完成一千公里的騎程。許湛然,這個9歲的孩子,展現驚人的耐力,不畏北海狂風與陡峭上坡,從一天騎10公里,進步到20、40、60公里。他們用旅行寫日記,用旅行觀察異國文化,學習人生,體驗生命。這一對父母,就是這樣讓孩子與自己一起成長。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教授變成學生

立緒  出版
2006/07/10 出版

在大學教書十五年之後,她發現自己越來越不了解學生們都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同事們和她一樣都有個相同的問題:「為什麼今天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於是,她讓時光倒流,重返新鮮人生活……  本書作者匿名的麗貝嘉.納珊(Rebekah Nathan),是美國一所大規模的州立大學人類學教授,教了15年書之後,她發現自已無法瞭解當前大學生的行為舉止。她和同事商談,發現大家都很困惑:為什麼今日大學生變得那麼難教?現在的大學生比以前愛作弊,更無理,更無精打彩嗎?他們到底關不關心成績和教育?納珊決定利用休假一年的時間,以高中畢業的良好成績,獲准註冊入學,混跡在大一新生之間,「刺探」現代大學生是怎麼回事?  為了體驗學生生活,她搬進學生宿舍,登記了全讀課程。她在學生餐廳吃喝,加入學生俱樂部,並且以五十來歲的年紀堅持參加體育活動,定期玩翻翻滾滾的排球和拉拉扯扯的美式足球。納珊成功地處理她的身份問題,發現班上同學難得問她私人生活,或是她為什麼以這種年紀上大學。  納珊的這項舉動,危險性不下於情報員,因為一旦被人識破,後果可能破壞一生學術。此外還有個更大問題,學術倫理和一般道統如何看待資深學者偽裝做學術研究?一九四零年代的「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與後來的電影「變蠅人」也有類似將自身置入研究的情境中。匿名麗貝嘉.納珊在這本書中,是個真實的化身博士,冒著變蠅人的危險,從事人類學研究。  她也自問人類學界和學生能允許學者這樣做「化裝刺探」嗎?她算不算欺騙?學校贊同嗎?然而更重要的是,她發現了什麼?對美國大學和全球教育界,有什麼啟示和警惕?本書「後記」也花了不少篇幅來討論訪問者與被訪者之間的互相尊重關係。可以說是對讀者上了一堂人際、法律和人權的課程課。  《當教授變成學生》是納珊與學生、教授和其他大學教職員的訪問、交談、互動,以逐日細心觀察為基礎,所撰寫的珍實大學生活。是學生,家長,教授,大學行政人員,以及今日任何關懷高等教育的人都應該讀的書。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扇門打開的聲音

立緒  出版
2005/12/05 出版

這是一本由美國人寫、編「歌頌師恩」的書,在五十一篇師、生、家長互動的故事中,我們看到殫精竭慮的老師使頑石點頭;自棄的青少年得到新天地;心力交瘁的父母化子女為龍鳳……雖然述說的是美國社會的故事,但卻非事不關己在貧窮黑暗的角落,孩子與老師和家長怎樣奮鬥出頭?在智障、自閉症的腦海裏,有沒有破繭而出的希望?在技窮無奈的困境,如何搬弄點石成金的法寶?這都是普世的價值。 本書充滿笑與淚,讓人回味曾經有過的校園生活與師生情誼,這是一本讓人回憶往昔,卻沒有時間差距的感恩之書。 每一天,全世界的老師都以奉獻、熱情、無私來昇華年輕的生命。每一天,教室裏,都有老師在啟動愉悅,創造成功。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和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故事

立緒  出版
2005/05/06 出版

和平是生命與尊嚴的問題,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代表人類社會的道德力量,這群為和平致力努力耕耘的人,勇於對抗社會的不公不義,以積極的行動力為弱勢者、邊緣團體發聲,以使所有人都能活得有尊嚴,基本權利都受到保障,是一群積極而有成就的和平實踐者。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五、六日兩天,由維吉尼亞大學與亞洲民主研究中心主辦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會談」,包括達賴喇嘛在內的九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共聚一堂,以「人權、衝突、和解」為題,與世人分享他們對於正視基本人權的看法、對於人權不彰導致衝突之關切,以及達致和解的建言。百年來,這個世界充滿了戰爭、暴力、衝突和偏見,犧牲不可計數的生命,為了不讓建立文明世界秩序的希望落空,一群有決心的人,就可以改變世界。和平正是尋求互諒與消弭偏見的不斷努力,是進步與開明,是文明的標記,是理性信念的勝利。  在現今人人禍福相倚的世界裡,達賴喇嘛呼籲大家從「內在的解除武裝」,超越「我們」與「他們」之分,以慈悲關懷之心,伸出雙手走向需要幫助的人。謀求世界和平是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只有消除岐見,達致和解,才能中止戰爭與衝突,不同社群與文化重啟對話之門。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藍約翰

立緒  出版
2004/11/29 出版

藍約翰雙目失明、四肢萎縮、顏面神經受損,語言功能障礙,講每一句話都好困難,有時,還未完整說出一個字,口水已經不受控制地流淌下來。面對這麼多重障礙,身體還隨時承受著類風濕性關節炎引發的各種痛苦,這樣的生命,存活本身就是受罪。但是,看見藍約翰陽光般的燦爛笑容,總讓每一位接觸他的人都感到輕鬆、愉悅。他常說:「我雖然受苦,但我還是很熱愛我的生命,因為我的存在,是彰顯上帝的大能,像我這樣的人都能活得這麼快樂,相信大家也都可以。」四十年來,他和死神搏鬥過三次,從不輕言放棄,並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和人生價值:打爵士鼓、做陶藝、與人分享他的生命故事……他組的樂團叫「奇異果樂團」,他開的陶藝展叫「生命陶藝展」,正說明奇異果開花結果了,雖是外貌不亮眼的果實,內涵卻是如此豐富、充滿養分;生命之路雖是崎嶇多險,卻也穿越無數障礙,每個腳印都堅實而有力,並成為見證,鼓舞了許多沮喪的心靈!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小飯桶與小飯囚

顏崑陽  著
立緒  出版
2004/07/01 出版

當時代已無「典範」,我們的生活與其相信各種專家的理論,不如擺棄層層疊疊的知識迷障,回到自己、回到真切的生活,用心去感受、去反思,或許能撥開當前社會紛雜混亂的迷霧,看到遠方的一點亮光,悟到生活上一些簡單而明確的價值信念。當時代已窮奇追新到死巷或懸崖時,我們只要肯及時回頭,可能會驚喜地發現,很多「古典的智慧」,始終「常新」地等待著我們以真真切切的生活實踐去印證。當知識已成為迷障,我們的生活要能美好,用的就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清除心靈房間中過多而不貼切於生命自身的知識成見吧!當時代環境,已被政客、商賈、教育官僚、媒體人共謀塑造成一幅「上下交征利」而男男女女退化回到動物狀態的圖像,並儼然蔚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種「朝代末症候群」,只要讀過歷史的人,都會覺得並不陌生。然則,在亂世中如何做人?生活如何能美好?不肯汩沒於洪流者,恐怕也只得決然地「回到自己」吧!美好的生活,只需要一些簡單、明確而堅定的信念,以及不必看人臉色的行動。這本書的五十多篇文章,關懷的問題一貫是:「我們的生活如何能美好?」但是,沒有深奧如仿智力測驗的「美學理論」。我只是直接觀察、體會當前社會或個人真真切切的生活,而做了或片段或整體的感受與反思。我沒有為我所關懷的問題:「我們的生活如何能美好」提出固定而唯一的答案。因為,我認為沒有這種答案。「生活的美好」,各有因緣條件,沒有一體適用的模式,唯在自得而已。但是,有些迷障卻是我們所共同面對的。因此,我只提醒有心者掙開這些迷障,回到自己、回到真切的生活。──摘自〈作者自序〉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小飯桶與小飯囚

顏崑陽  著
立緒  出版
2004/07/01 出版

當時代已無「典範」,我們的生活與其相信各種專家的理論,不如擺棄層層疊疊的知識迷障,回到自己、回到真切的生活,用心去感受、去反思,或許能撥開當前社會紛雜混亂的迷霧,看到遠方的一點亮光,悟到生活上一些簡單而明確的價值信念。當時代已窮奇追新到死巷或懸崖時,我們只要肯及時回頭,可能會驚喜地發現,很多「古典的智慧」,始終「常新」地等待著我們以真真切切的生活實踐去印證。當知識已成為迷障,我們的生活要能美好,用的就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清除心靈房間中過多而不貼切於生命自身的知識成見吧!當時代環境,已被政客、商賈、教育官僚、媒體人共謀塑造成一幅「上下交征利」而男男女女退化回到動物狀態的圖像,並儼然蔚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種「朝代末症候群」,只要讀過歷史的人,都會覺得並不陌生。然則,在亂世中如何做人?生活如何能美好?不肯汩沒於洪流者,恐怕也只得決然地「回到自己」吧!美好的生活,只需要一些簡單、明確而堅定的信念,以及不必看人臉色的行動。這本書的五十多篇文章,關懷的問題一貫是:「我們的生活如何能美好?」但是,沒有深奧如仿智力測驗的「美學理論」。我只是直接觀察、體會當前社會或個人真真切切的生活,而做了或片段或整體的感受與反思。我沒有為我所關懷的問題:「我們的生活如何能美好」提出固定而唯一的答案。因為,我認為沒有這種答案。「生活的美好」,各有因緣條件,沒有一體適用的模式,唯在自得而已。但是,有些迷障卻是我們所共同面對的。因此,我只提醒有心者掙開這些迷障,回到自己、回到真切的生活。──摘自〈作者自序〉

7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18歲:無解

李竹薇  著
立緒  出版
2004/05/13 出版

距畢業僅三個月時,承受著身心煎熬與課業壓力,她決定休學。因為,她不願在「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下」混畢業。這段日子,她寫作、休息,等準備好了再出發。 每個生命都有他尋找出路的方式。在這場和生命的戰役中,竹薇以寫詩療癒,在絕望的深淵構築心靈的七彩虹橋,所有成長的掙扎、戀愛的淚水、憤怒的吼嘯,及狂妄的夢想,都譜寫成詩,或許青澀不夠成熟,但,低盪與飛翔、苦澀與甜美交錯的十八歲,原本就這樣。 竹薇和她周遭的每一個人,她的父母、師長、醫師、朋友,以堅定樂觀的心情勇敢面對病症,在相互了解中學習傾聽內心的聲音。生命,也許並無標準答案,讀完本書,你將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詩篇。

9 特價1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