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文/初文叢刊 書系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共和之光:民國初年文學與文化

陳建華  著
初文  出版
2025/01/03 出版

本書收入九篇文章,以「共和之光」為題,似印記著我當初的衝動,算來是十多年前了,在翻閱民國報刊雜誌時見到很多的美人封面……驚豔之餘不禁尋思,為何這些雜誌都會出現在1914 年?另有《民權素》、《小說叢刊》、《女子世界》、《繁華雜誌》、《香豔雜誌》、《上海灘》等,皆以美女做封面,以石印彩色印製,畫家一時雲集,周慕橋、徐詠青、鄭曼陀、丁悚、沈泊塵、但杜宇、周柏生、胡伯翔等,為何同步異趨?美女形象緣何而來?有怎樣的文化意涵?在此後的畫壇上他們都異常活躍,不光是雜誌封面,在漫畫、百美圖、月份牌等領域都大顯身手。某種意義上是這些雜誌封面把中國美術帶進了現代,比烏始光、劉海粟等人的圖畫美術學院還早了一步。

9 特價39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王土到共和:「清末一代」古典詩人淺談

陳煒舜  著
初文  出版
2024/07/12 出版

本書是一部以「詩」為中心的著作,所述論的,都是古典詩人和他們的詩作,時代斷限,則是「清末一代」,即「從王土到共和」。所謂「王土」,不但指清末二十年間(1890-1911)這段時期,更包括古典時代、傳統生活的文化本體;而所謂「共和」,則指民國初年三、四十年代。因為聚焦於古典詩人及詩作,內容自然涉及古典詩壇的掌故和社會背景,其中所蘊含的時代、社會文化元素,是值得留意的。本書正文共收錄四十位詩人,每位一篇述論。而每篇的開端,都附七絕一首,以「論詩絕句」的形式,對述論對象作相關的吟詠。這些絕句,概括性強,文采富贍。五四新文學運動以後,新詩漸取得文壇的正宗地位,發展出各種流派。這些流派底定了新詩各種風格的基調,也令創作者更加職業化。而舊體詩人則因繼承傳統士大夫「公餘操翰」的模式,多僅被視為非專業者,乃至其作品可能自娛有餘而創新不足。再者,此時舊體詩壇的規模雖大不如五四以前,卻依然紛繁活潑。舊體詩人不再是傳統士大夫,而往往是術業各有專攻的現代知識分子,正與金耀基所言「結構分殊性」(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相印證。他們兒時多接受過傳統教育,打下了古典文學的基礎。而失去主導地位的舊體詩壇上,作者們或有師承,或自學成材,但因不墨守流派,故能博采眾長。當然,流派的不明顯令舊體詩壇的生態呈現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面貌。如此面貌無疑大大增加了研究者尋繹詩壇脈絡的難度,卻也足見眾聲喧嘩的態勢。「清末一代」詩人與其詩壇前輩一樣經歷過辛亥鼎革,但據筆者統計,他們之中在辛亥前夕便已投入社會、參加工作者,尚不多見。換言之,他們最顯著的共同特徵,乃是「生於王土,走向共和」。所謂「王土」,不唯指遜清,更指涉著古典時光、傳統生活的文化本體。而與「共和」如影隨形的,則是人們念茲在茲、千呼萬喚的「現代」經驗。此外,這個社會世代的舊體詩人,思想之多元、遭遇之不一、行業之各異,皆可謂空前絕後。

9 特價39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構滋味(滋味增訂版)

蕭欣浩  著
初文  出版
2022/12/16 出版

★ 滋味增訂載譽歸來,新增文章繼續講述香港的飲食故事! ★ 文學跨界文化、飲食文學、都市生活的最新研究! 飲食圍繞日常,當中文化最容易被忽略。蕭欣浩博士花十年時間,研究香港飲食文學及文化,探討飲食的相關課題,結集成《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 本書題材從古代的甲骨文、蘇軾的詩文,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茶餐廳文化,以至香港作家也斯的創作、內地作家蘇童的小說與台灣作家劉克襄的散文,探討飲食於不同時空的文化意義。蕭欣浩博士以學者兼廚師的身分,呈現一道道美食背後,文學、電影與文化構成的人間滋味。 名人推薦 ● 陳冠中、焦桐、蘇童 跨地域頂級推薦! ● 黃淑嫻專文提味!  

9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