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六○年代的香港青年文壇流行組織文社,鼓勵寫作及出版,當時有七個少年合組「藍馬現代文學社」,由許定銘負責編了這本小小的合集,由龍人的《鬱之花》、白勺的《昏燈集》、卡門的《伊甸園西》、覊魂的《胡言集》、易牧的《不寐題》、許定銘的《灰色的前額》和蘆葦的《突破的構成》組成。   「藍馬」組織之始,目的就是要出單行本。龍人、白勺、卡門、羈魂、易牧、許定銘和蘆葦七人的組合,在成立藍馬現代文學社後幾個月,即於一九六四年十月出版了合集《戮象》。後來這群青少年,大都完成了學業,投身社會各階層謀生去了。工作與文化無關的,那段青蔥歲月的陳跡,很可能僅留在夢中,或沉澱到個人的潛意識裡,不知何年何月才會浮現;工作與文化有關的,很多都改了筆名,視青少年時的文社活動魯莽、幼稚,不願再談,只在酒酣耳熱之際,偶然談到昔日的傻勁,多打個哈哈來顧左右而言他。
《藍色獸》是我第一本新詩結集,一九七一年初於台灣出版,屈指算來,已是半世紀前的事了。當時適值文社潮沒落而詩社潮未起的青黃不接期間,我這個「文青」,正徘徊於象牙塔與十字街頭之間,竟有幸得到彼岸文友垂青,怎不欣然允諾;何況,那時候台灣的現代詩風吹得正盛呢!想不到,五十年後,在老友路雅和年輕詩友黎漢傑的支持和鼓勵下,《藍色獸》終於能以既舊還新的面目,與大家重聚。我說的「舊」,是指此書基本上按原版式樣復刻,因而封面、插圖、排版等,一切如舊;至於「新」,則是增添了幾篇當年於出版前後,對整本集子或其中詩篇的評論文字。當然,原版某些文句及分段的錯漏,也盡量修正,以免訛誤下去。無可否認,「從十八至廿三」,原只是「青青子衿」「強說愁」的歲月。面對學業的壓力、愛情的困惑、前境的迷惘,以至家事國事天下事的衝擊,發自年輕心靈的,究是無端的咆哮、無病的呻吟,還是真箇有些甚麼甚麼的呢?於今重讀,又該汗顏啊,還是展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