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一門探討宇宙人生真理的學問,以認識自己和培育智慧為目標。人生中總會有各種難題和困惑,當中以愛情、人際關係、工作、道德倫理、價值意義等課題最令人煩憂,而哲學正好是思考這些課題的工具。 《哲思人話》一書匯集了七位背景各異的哲學諮詢師,以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撰寫,與讀者共同探索各種重要的人生課題,望讀者可從中尋獲智慧與啟示。 好評推薦: 「一本以『對話錄』形式撰寫的實用參考書,由富經驗的學者和諮詢師分享有關哲學諮詢的方法和心法,值得對哲學諮詢感興趣的您認真細讀!」——張俊聲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心理學、精神科學的發展,向來與哲學思維密切相關。病人經歷的精神苦難,離不開對人際關係、愛情、金錢、生存價值的錯誤理解或者期望,因而越發失去了活著的操控感、自己的存在感、乃至於幸福最最底層的條件:安全感。《哲思人話》通過哲學家對談,全方位展示了一個個人生重大命題的本質。了解了本質,才會有目標,才會有方向,才會懂取捨,才會明分寸。《哲思人話》不是短視頻,需要你花一點時間花一點努力來消化,但作為一劑精神韌性的強大疫苗,這點投資完全值得。」——陳國棟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我們或無暇思考人生,甚至將此視為一種奢侈。《哲思人話》一書匯集了七位背景各異的哲學諮詢師,以哲學觀點與讀者共同探索各種重要的人生課題。細讀這些文章也是「奢侈」,但卻可從中尋獲智慧與啟示。我向關心人生問題的讀者推薦這本書。」——關志健博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香港第一本比較有系統羅列本地文學出版物的資料,首推青文書屋出版的《香港文學書目》,出版年份為1996年,當中收錄五〇年代起至九〇年代的兩百部香港文學作品,本書既以「香港文學書目續編」命名,即希望能夠繼承前人對香港文學史料收集的熱忱,繼續鈎沉、整理在《香港文學書目》出版之後,於本地出版的文學作品,作有系統的編目。因此,本書選取範圍,起自1996年,至申請香港藝術發展資助時(2016)止,即二十一年間的香港文學作品。   這份資料旨在探討這段期間的香港文學出版生態,本書以八大種文類分做八部份,從而羅列各種文類的出版情況,編委會繼承前作《香港文學書目》的體例,從每種文類挑選一百部作品作簡介,此八類分別為:小說、散文、新詩、古典文學、兒童文學、戲劇、史料評論及其他。每種文類的編排,包括書目清單,以及一百條書籍簡介連封面附圖。然而,本書將簡介部份與書目清單部份,即分開整理,比較前作稍有不同。
香港第一本比較有系統羅列本地文學出版物的資料,首推青文書屋出版的《香港文學書目》,出版年份為1996年,當中收錄五〇年代起至九〇年代的兩百部香港文學作品,本書既以「香港文學書目續編」命名,即希望能夠繼承前人對香港文學史料收集的熱忱,繼續鈎沉、整理在《香港文學書目》出版之後,於本地出版的文學作品,作有系統的編目。因此,本書選取範圍,起自1996年,至申請香港藝術發展資助時(2016)止,即二十一年間的香港文學作品。   這份資料旨在探討這段期間的香港文學出版生態,本書以八大種文類分做八部份,從而羅列各種文類的出版情況,編委會繼承前作《香港文學書目》的體例,從每種文類挑選一百部作品作簡介,此八類分別為:小說、散文、新詩、古典文學、兒童文學、戲劇、史料評論及其他。每種文類的編排,包括書目清單,以及一百條書籍簡介連封面附圖。然而,本書將簡介部份與書目清單部份,即分開整理,比較前作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