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設計:基礎舞台、服裝、燈光設計實務入門》以清楚簡明的案例及活動練習,詳述了劇場設計根生同源的三大主要領域——舞台、服裝和燈光設計。劇場設計師凱倫.布魯斯特爾和梅莉莎.莎佛向業界眾多資深劇場人——劇作家、演員、導演、製作人、舞台監督等請益,企圖在這本劇場設計指南裡寫盡所有實在懇切的建議與洞見深刻的做事方法。從設計初學者到有經驗的導演,所有對劇場設計有興趣的人都一定會欣賞本書獨特的撰寫角度。
本書始於定義、思考「兒童」開始,以求更清楚看透兒童的真實,有助於理解兒童戲劇的內涵。接著沿用以往大部分戲劇理論對戲劇起源於遊戲、儀式的概念,細究它們與兒童之間的關聯,視它們為兒童戲劇的原生型態。再從現代定義的兒童戲劇歷史與創作方法出發,探究其範疇、構成要素、美學特徵,藉以正本清源,導正兒童戲劇被當作兒戲、遊戲的操作謬誤。第三部分,則是從戲劇教育的實踐經驗,去反思教學策略,以及兒童戲劇對孩子身心的正面效益。 一言以蔽之,本書即架構在理論、創作和教育三大基礎上開展論述。以栽種植物的經驗過程比喻,就是先建造沃土,灌溉苗圃生長,再持續播種,這個過程恰是浪漫主義思維對藝術作品生成的習慣解讀,以及對兒童純真自然天性的熱切讚揚。唯有相信兒童戲劇不只要funny(有趣),更要fine(美好),所以Just to find(去找到美好)。帶著這把信念之鑰,才能走進兒童戲劇的祕密花園,拈一片馨香芳郁,一探驚喜與感動!
活動主持是一項新興行業,隨著科技發達,主持已不被局限在面對觀眾或參與者,例如時下流行的網路直播。因為機會眾多,因此主持工作成為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藍海。有心要加入這個行業的讀者該如何訓練自己,讓自己突顯獨特的風格與清晰的口條,是踏入這個行業的首要工作。本書就主持市場提出分析,並教導讀者如何選擇及塑造個人風格,使有志之士能在短時間內成為優秀的主持人。每個單元均有重點提示,以及每個章節均有練習題目是本書特色;最後一章的自我練習則是綜合全書後的重點,讀者勤加練習後,必能成為一位魅力十足的優秀主持人。
創作性戲劇是風行世界的創意戲劇形式,讓兒童或缺乏戲劇經驗的人,從初階的戲劇遊戲到進階的集體創作,逐步培養想像、思考及實作力。藉由「作中學」的概念,以戲劇模擬行動,增進對自我及生活各項知能的理解,是目前各國教育工作者用來進行戲劇以及跨科目統整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本書包含創作性戲劇的基礎理論、操作技巧、實際教案,以及課堂活動參考,適合有志戲劇及統整教學的教師;對有志於表演的一般大眾而言,也是一本實用而生活化的戲劇入門。
書寫是起於不滿。與時下太強調技術面向的主流著作不同,本書從觀眾、可能性、結構、時間、缺席、表演、土地七個命題出發,重新對劇場中的敘事進行探索。有別於從小說、電影的敘事理論中援引觀念再延伸到戲劇中,這本書就是著眼在「劇場」中的敘事,也就是說,這本書是專門著眼於劇場的敘事,而非小說、電影,或電視。作為示例的劇本從古希臘悲劇、莎士比亞、現代戲劇,到二十世紀末期,以西方戲劇史中不同敘事的發展為經緯,在視野上力求開闊。書中並設計部分習作題目,供讀者可以在練習中對觀念有進一步的體會。本著作寫作期間,獲得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
【相聲瓦舍】是台灣當代社會的肺腑與良知。馮翊綱、宋少卿也從熱情奔放的青年,成長為穩重憂鬱的中年人,凝聚八方助力,邀請黃士偉等多位菁英劇場創意人,共同創作演出一齣又一齣家喻戶曉的名劇,儼然已成一家之言。 延續《這一本,瓦舍說相聲》的型態與精神,《第二本,瓦舍說相聲》呈現2001至2004年間,【相聲瓦舍】的代表劇作與研究論述,為相聲在二十一世紀的新發展,留下見證。
相聲 相聲,是傳統表演藝術的一圈小金環,曾幾何時,卻也成了當代台灣精緻文化的一件絢麗彩衣。台灣的相聲,從軍中康樂隊,到露天茶棚、到廣播、到電視、到錄音帶˙˙˙到消失˙˙˙忽地搖身一變!劇場的燈光為相聲聚焦,馮翊綱、宋少卿的【相聲瓦舍】,為藝術的傳承找到了最佳的立足點--創作。 【相聲瓦舍】不死扛規範,不拘泥於過去,也不解構傳統,在閱讀、旅行、思考所集結患畫出的研究、創作及劇場展演中,呈現出一種懷抱老文化,卻同時屬於新世紀的文人觀點。於是有《這一本,瓦舍說相聲》。 紛紛擾擾的世紀之交,年輕的定義被忘記,【相聲瓦舍】在許多人不經意間,以卓然成家﹔同理,在【相聲瓦舍】憚精竭慮、搖旗吶喊的當口,大千世界又已無常一轉。 正所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者簡介 【相聲瓦舍】 創辦於1988年,1996成立行政體系,是台灣唯一以相聲表演藝術為主要展演特徵的專業戲劇團體。馮翊綱、宋少卿、張華芝領導的創意小組,以「傳統相聲新詮釋」,「現代相聲創作」,「相聲劇」作為創意的三條骨幹,並以深刻的觀點進行理論研究。本書便為他們在本世紀末的研究、創意之精華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