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在台灣有許多頭銜: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國學大師和禪宗大師等,還一度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但流傳最廣的卻是這個最普通的稱謂─南老師。本書取材自南先生的《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禪宗與道家》、《新舊的一代》、《易經雜說》、《易經繫傳別講》、《觀音菩薩和觀音法門》和《金粟軒詩放八講》等。本書內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既涉及詩話與人生、文化與文學、讀書與論史、談典與論人,也涉及知命與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闡述我國傳統文化經典名著時,作者廣征博引,談笑風聲;談詩時,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談人生時,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詩詞;用典故時,又有作者其獨到的見地。
讀南懷瑾的書,首先要瞭解南懷瑾這個人。南老師一生行跡奇特,學問兼及儒、佛、道三家,在精研中國文化之外,還吸取了西方文明的精華。由於特殊的人生經歷和治學方法,使他不同於當代一般學者,而能出入於儒、佛、道之間。準確地說,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弘揚者。然而想要準確通盤地讀懂他的著作、瞭解他的思想,實非易事。本書共一百篇文章,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南老師的人生之路講起,瞭解一個大師是如何煉成的;第二部分介紹南老師的學問之道,幫助大家認識他治學講學的特點。第三部分是南老師主要著作的解析與導讀,引導大家掌握其對中國文化方方面面的見解和觀點;第四部分則介紹南老師對中國歷史文化、教育及人生修養等方面的獨特看法。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期能透過這一百篇文章,伴隨大家一起逐步深入到南懷瑾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