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探尋生命的奧祕,幫助他們與上帝建立關係,是上帝託付給父母的重要任務,是一種恩典,有時也是一種挑戰。當父母把宗教教育視為有助於意義的建構以及與上帝關係的實踐時,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感知能力的擴展,也是個人生命品質的提升。 一個充滿關愛的宗教教育,其中的一個偉大目標,就是要幫助孩子愈來愈堅強,使他們能夠對生活中的一切有敏銳的感受和細心的察覺。如此一來,他們對自己也會有清楚的認知,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隨波逐流。他們會感受到自己被上帝的愛圍繞,也知道一生中都會有上帝的陪伴。 與前人相比,現今的兒童與青少年面對更多的挑戰——有些更是超越他們所能負荷的——他們更難去辨識,到底什麼對他們而言才是真相。他們常常感到寂寞,並且只能孤單地面對自己,而這可能會變得很危險。本書作者建議父母們,在這條路上要清楚且明確地陪伴孩子,並且要和孩子對話與討論,讓兒童和青少年有能夠傾訴和談話的對象。千萬不要讓孩子帶著他的宗教問題和疑惑「孤立在雨中」!
青春期是一個轉變的階段,不只對青少年孩子,對父母亦是如此。青少年孩子們開始對孩童時期的信仰產生疑惑。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德國當代知名的兩位宗教教育家比辛格教授和茨歇屈教授合力撰寫這本書,身為人父的兩位作者要告訴父母及關心青少年孩子的大人們,因著青春期所會帶來的改變;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現在的年輕人身處在什麼樣的社會,以及他們所體驗到的世界。 他們提出一些建議,讓父母知道如何將孩子的青春期理解並且塑造成雙方信仰的發展契機;但希望父母不要把它當成成功的全方位宗教教育的萬靈丹,而是做為激發父母及青少年孩子對話的動力。期許父母能把握機會,「讓你的孩子看到你是怎麼樣的人,在那當中,他們也會看到你的信仰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