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you’re going to be on the menu. ――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24年2月 ‧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達的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三巨頭」三次會議中最重要的一次。這次會議的爭執和達成的協議,對戰後世界格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以致於世界上很多學者和政治家,都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持續四十多年的世界格局稱為「雅爾達體制」。 ‧雅爾達體制與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談判桌上對世界事務所作安排的產物,影響著戰後世界的發展進程,經常是各種危機和衝突發生的源頭。‧本書告訴我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同盟大國對戰後世界作了怎樣的安排,它們為什麼要作這樣的安排,它們是怎樣作安排的?然後,我們才會知道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國際背景。‧如果你真愛台灣,務請購讀本書,張開眼睛,看看台灣在全球政局中的位置,從而找到未來的出路。
這個世界有它自己的面貌,有它自己的歷史。不然我是不會把它認識得這樣深刻的。不論對什麼,都不要緘默不言,緘默就是撒謊。要講個一清二楚,以便使謊言連篇的書和什麼也不說的書完全絕跡。每一個忠實於未來,為了美好的未來而犧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質的雕像。生活裡是沒有觀眾的。幕已經揭開了。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要警惕啊!――尤利烏斯.伏契克(Julius Fučík)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布拉格與納粹進行地下鬥爭的伏契克被叛徒出賣而遭到逮捕。在龐克拉茨監獄,他在納粹慘無人道的酷刑監禁中備受折磨,隨時都可能被押上絞刑架。但他戰鬥不止,並得到一個捷克看守的幫助,用鉛筆頭在零碎紙片上寫下他和他的同志們對納粹的鬥爭經歷,以及自己被捕入獄的經過,同時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和故鄉的深深眷戀。一九四五年五月,德國戰敗。伏契克的妻子古斯塔‧伏契科娃出獄後,找到那名看守,取得伏契克遺留的手稿,整理出版了長篇紀實文學《絞刑架下的報告》。迄今為止,伏契克這部以鮮血和生命寫成的書,已被譯成近百種文字,在世界各國人民中廣為流傳。人間版是台灣地區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謹此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週年。如果你讀過卡夫卡與昆德拉的作品,你更要讀伏契克這本《絞刑架下的報告》,尤其是在此時此刻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