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拿筆的排灣族勇士,訴說他們與浸水營古道的故事。排灣族勇士,以汗水、以腳力、以筆刀、將生命交融於浸水營古道,守護與發揚這片山林,這是祖靈給的使命!   浸水營古道全線西起屏東縣枋寮,東至臺東縣大武,全長約47公里,原為清代撫番道路,是一條自葡萄牙時期、荷蘭時期、明鄭時期、清朝時期、日治時期、民國時期到現在,走過500年的台灣古道,承載著排灣族的歷史人文,台灣古道前賢楊南郡教授、徐如林教授,深入史料,為每一位走入浸水營古道的朋友爬梳古道的前世今生,豐富的史實,引領作者追溯祖源的腳步,一步一步丈量出古道悠遠的史蹟。   本書除了參酌歷史文獻外,也實際訪查耆老做成記錄,完成現代東西段路線定點的詳述解說,將百年來對古道的歷史沿革,民俗俚語、排灣族族人的生命故事、與這片山林滋養族人的動植物,作者以幽默悲憫的文字一一呈現,以此期望大家珍視愛護這片世世代代滋長族人的土地!   讓古道繼續等待你在每一個晨昏日暮。  
《原住民寫真與文化: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 台灣原住民族有16 族,其中有同源同宗共榮的有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他們是唯一有紋面文化的族群。民國60年代本書作者王古山先生,因喜愛攝影,基於對台灣原住民紋面文化的好奇,開啟了他接觸原住民文化的開端,本書的泰雅文化之旅便是首站。 當年想要進入山區探採原住民文化,必須辦理入山證才能進入,為了一窺山地部落的究竟,為了尋奇,作者從竹東尖石山區、秀巒到中部的泰雅部落,做深入的探訪攝影,從原住民的生活起居、宗教信仰、部落的生活習慣、工作、人生觀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作者尤其十分欽佩原住民的樂觀進取,這讓我們體悟到人生簡樸單純的哲學。 本書是認識台灣原住民的入門教材,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值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