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百科民俗館 書系 ,共計2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台灣皮影戲

邱一峰  著
稻田  出版
2000/06/26 出版

台灣皮影戲  皮影戲是一種利用「光」與「影」的變化來演出的戲劇,因此具有一種獨特的神秘感及趣味性,與其他劇種相比,皮影戲的舞台簡單、需要的人員少、製作成本較低、演出方式自由,所以原本是非常容易流行的戲劇形式,但就像許多傳統劇種一樣,隨著時代變遷,皮影戲也日漸被人們所遺忘。  本書除了介紹皮影戲的起源、發展,以及傳統台灣皮影戲的特色外,還分別介紹了台灣現在僅存的六個皮影戲團和台灣唯一的皮影戲館,儘可能的呈現出皮影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在認識皮影戲之餘,也能親身參與相關的活動與演出,讓皮影戲變成生活當中的一部份。

9 特價16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清明節

曾美慧  著
稻田  出版
2000/04/08 出版

飲水思源的美德  枝頭上嘰啾的鳥兒,是春天的號角;桃紅柳綠的大地,是春神來了。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草木翠綠,大自然正向大家招手,要大家去拜訪春天呢!瞧瞧!草地上孩子們開心的放風箏、盪鞦韆,彷彿要將滿滿的春風攬在懷中。  「清明」是中國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五個節氣,這時正是陽曆四月,大地充滿清新的朝氣。根據《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不僅代表農曆的節氣,作為節日,則是象徵中國文化的根基,敬天尊祖的意義;因為掃墓祭祖是清明的一件大事,每到這一天扶老攜幼到郊外祭拜祖墳,充分表現出中國人飲水思源的美德。  中國人自古至今,「慎終追遠」的觀念十分濃厚。自商周以來,敬天祭祖即是國家大事。宗廟、祖墳幾乎等於國家、故鄉的象徵,「孝道」被視為做人的根本,所以,清明掃墓的習俗代代相傳,成為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即使現在掃墓形已有所轉變,但是人們仍然會在清明節時燒香禮拜,對祖先的崇敬與孝思依舊和往昔一樣。  在清明節,既有祭掃祖墳的莊嚴肅穆之情,又有踏青春遊的歡樂笑聲,真是一個十分特別的節日。

9 特價12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