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涵蓋2013年九月政爭、到2020年大選前的政治發展,主題包括九月政爭的政治制度思考、台灣政黨政治的前景、民主轉型的回顧及深化的期待、總統直選與台灣政治發展、九合一選舉的觀察、蔡英文第一任政府的觀察、民進黨的總統初選、國會改革觀察、台灣憲政改造的觀察、以及台獨學者從政百日。基本上,這是當代政治的忠實紀錄,有觀察、有分析、也有針砭、更有建議,換句話說,這不止是照妖鏡,也是作為知識份子的自我期待。問題是,不管是無知、無良、還是無膽,儘管看到病徵、知道病理,掌有權力的人未必願意服藥。經過六年半的沈思,已經沒有其他選擇,求人不如求己,必須直接參與,破釜沈舟、義無反顧,只能當過河卒子了。
本書涵蓋2013年九月政爭、到2020年大選前的政治發展,主題包括九月政爭的政治制度思考、台灣政黨政治的前景、民主轉型的回顧及深化的期待、總統直選與台灣政治發展、九合一選舉的觀察、蔡英文第一任政府的觀察、民進黨的總統初選、國會改革觀察、台灣憲政改造的觀察、以及台獨學者從政百日。基本上,這是當代政治的忠實紀錄,有觀察、有分析、也有針砭、更有建議,換句話說,這不止是照妖鏡,也是作為知識份子的自我期待。問題是,不管是無知、無良、還是無膽,儘管看到病徵、知道病理,掌有權力的人未必願意服藥。經過六年半的沈思,已經沒有其他選擇,求人不如求己,必須直接參與,破釜沈舟、義無反顧,只能當過河卒子了。
原住民族藝術教育,是近年來深受重視的教育核心,著者以其藝術史博士背景,投入相當多的心力在第一線教學,並在學術上的研究與發表卓有成果。本書即為其成果的集結。 這本學術論文集,以原住民族與藝術教育做為主軸,共有三大面向:族群藝術課程設計與當代原住民藝術研究、原住民工藝展示與博物館課程、十八世紀西方旅遊札記中的原住民圖像與意象的研究。著者除了有理論上的探析,也有從實務面的操作來印證理論,並且透過課堂上與學生共同的實作,來達到藝術教育的目的。因此,本書實為理論、實作與實務上的多面向結合。 著者的主要研究,為藝術史與人類學交集的領域,本書價值實有助於拓展國內原住民藝術與文化研究的新視野,並且將理論實際應用於原住民族的藝術教育。
這是施正鋒教授的回顧,全書包含學術論文、專論和短論共三大部分,共56篇文章,探討範圍包含人物回憶、台獨認同、族群文化、政治觀察,以及文學評論。作者是出生台中霧峰的福佬人,幼年在苗栗三義客家村學會客語,而其母系有客家和平埔淵源,他在花蓮與原住民友好,特殊的生命歷程,使得這位政治學博士不斷思索:「我到底是誰?」整本書主軸,呈現出這位台獨主張的學者,透過集體認同的探索,以及運動的參與及實踐,去追尋自我認同的理解。
政治人物是為了國家利益或個人功名?在扮演馬基維尼式的狐狸,民眾無法得知。作者認為,面對言行不一、道德破產的諸多政黨,作者感到非常憂心。作者以其知識人、學者角度,很嚴肅指出,林義雄的誠信是充滿高度選擇性,也就是「堅持大多數學者在專業上認為不可行的『國會減半』口號,而擇善固執的惡果確必須由全體社會來承擔。」因此,作者特別說:即便是聖人殺人,罪惡不會比政客來得輕。這就是這本書附題指出的-常識治國的邪惡。本書兼具理論與實務,對於台灣目前發展中的政治現實,有非常深入論述。
本書是一群結合部落、學校和工廠的活潑、善良且勇敢的台灣原住民青年和青少年,用勇於做夢的理想,聚集的行動讀書會。其中,青年詩人娃利斯負責整理文字,共同創造這一本詩人性格的好書。這本書充滿理想和反省與自覺的內容,一群原住民神學人,透過聚會方式,以歌唱、清談和彼此的思想激盪,討論族群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藉以展現新的視野與論述,因而開創出屬於原民新世代活潑的想像空間。清新的文字、跳躍的思維、詩般的語言,透過記錄方式,呈現出理想願景,具體展現新世代原民的思維空間。這本對於原住民族運動攻略的再思好書,溫和、熱血,極為特殊。
本書是一群結合部落、學校和工廠的活潑、善良且勇敢的台灣原住民青年和青少年,用勇於做夢的理想,聚集的行動讀書會。其中,青年詩人娃利斯負責整理文字,共同創造這一本詩人性格的好書。這本書充滿理想和反省與自覺的內容,一群原住民神學人,透過聚會方式,以歌唱、清談和彼此的思想激盪,討論族群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藉以展現新的視野與論述,因而開創出屬於原民新世代活潑的想像空間。清新的文字、跳躍的思維、詩般的語言,透過記錄方式,呈現出理想願景,具體展現新世代原民的思維空間。這本對於原住民族運動攻略的再思好書,溫和、熱血,極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