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風旅人、老饕型旅人、藝文型旅人、放空型旅人,一次滿足! 《嚴選臺南》,肯定能找到愛上臺南的關鍵字。 #傳統美食 #百年菜場 #草藥食飲 #顛覆體驗 #新創設計 #職人手作 #老屋古物 【體驗Focus/接地氣主題玩法 /跟臺南人過好日子】 ◆主題體驗1:傳統.臺南式 想體驗臺南人的在地料理,你的胃得從一早做好預備,書中介紹臺南式傳統早餐、下午點心、特色吃食,還有納涼式餐飲、台菜老料理、鱔魚意麵、露天廟埕燒烤、冰果室,這些都是不容錯過的濃厚臺南風美食。尤其占產地優勢、特別能嘗鮮的虱目魚全料理,懂得品這一味,你也可以很臺南。 ◆主題體驗2:顛覆.臺南式 以傳統激盪新意發展出的綠植栽療癒所、中草藥自然系等餐所品牌,老屋新置的特色空間美學,還有朝聖人潮永不隨時間遞減的臺南經典咖啡館,加上移居臺南的外國朋友們,他們熱情端出異文化饗宴,一道一道沁入府城風格,融淬出令人驚艷的臺南顛覆新體驗。 ◆主題體驗3:藝文.臺南式 在臺南這座歷史老城,讓人很難錯過、也容易愛上這其中的經典日式建築、老建築改造的藝文空間,在最具臺南風情的巷弄中穿梭,你將驚喜發現,原來隱身在這些風格老屋中,充滿各樣職人工匠,正凝神創作出藝術作品,讓府城飄散質感文藝風,等你來細細品鑑。 【散策Area/周區路線走起來/繞進巷弄總有驚喜】 讓初訪者驚艷、再訪者流連的,就是臺南那一條又一條、讓人轉個彎就遇見驚喜的周區街道。 孔廟、美術館、赤崁樓、鴨母寮市場、安平老街、漁光島⋯⋯,這些最受居民、旅人喜愛的遊逛路線,本書以清楚的分區方式,集結當中的人氣景點,隨意挑選一條路線出發,就能循景點踩逛前進,玩懂臺南的精華區域。 [附錄/嚴選臺南散策路徑] 羅列書中介紹的特色店家,出發前可作為「路線索引規劃表」,旅行中可當作「臺南踩點達標紀錄表」,打造你的專屬臺南走逛回憶筆記。 本書特色 傳統v.s顛覆 讓人玩不膩的臺南! [府城食飲:我在臺南風味灶咖,吃到回不了家] 從臺南式早餐充滿朝氣地展開體驗,一路悠哉吃到臺南人最愛的午後點心時光、逛百年菜市場、納涼式餐飲,跟著在地人隨興品嘗心頭好的那一攤一味,幾乎化身臺南居民一日生活系列。 [職人手作:歲月靜好,匠人手藝在府城發光] 臺南日式建築巡禮、老屋藝文空間、特色建築延展出的經典巷弄、以及隱身其中散發藝匠氣質的工作室,新舊融合建築,配合體驗空間的美學,遊逛其中,全身都沾染濃厚文藝氣息。 [建築巡禮:古屋巷弄,走逛體驗驚喜風情] 列選孔廟、美術館、赤崁樓、鴨母寮市場、神農街、臺南大學、安平老街、漁光島等,最受歡迎的逛街周區,跟著作者設計的「遊逛重點」、「作者私觀察」掌握路線亮點,並能交叉搜尋書中【體驗Focus】篇章中,了解經典景點的深入介紹,府城風情逛到滿溢出來。 [綠植餐所:整座城市植栽,都是我的療癒師] 綠植已成為現代人最新療癒潮物,但在臺南則有更強大的展現,將綠植融入餐廳、咖啡館、麵包烘焙店中,哪裡有綠植、哪裡就有療癒。 [草藥茶食:天然藥草系吹起清新養生風] 漢方餐飲、漢方蜜餞、草本茶飲等,傳統養生的中草藥,在臺南走出一條自然系養生新路線。 [異國情調:世界好朋友手牽手端出美味] 法國、香港、古巴、土耳其、越南、泰式、印度,世界各地愛上臺南的新移民,激發出異文化餐飲,讓臺南的餐所體驗,顛覆無極限。
千萬人氣美食部落客嚴選, 帶你深入走訪屏東市區美食散策! 【吃在屏東,發現台灣小吃的百搭變化。】 跟著屏東人吃三餐,早餐得把主食、配菜、熱湯全都點齊,不只分量可觀,內容更是精采。肉圓+豬皮+豬血湯、排骨飯+米糕+味噌湯、麻醬麵+切料+蛋湯......,而這些還只是早餐呢!午、晚餐時,飯湯混合尤其夯,網路上紅極一時的炒飯泡羹湯,就是出自屏東老店的自家隱藏版料理。午茶點心也展現了在地特色,有用歸來特產牛蒡做成的清蒸肉圓,特製鹹蛋和米糕等中式口味的古早圓筒冰,就連豆腐也能做成甜點,搭配傳統紅甘蔗汁、藥燉青草茶。因爲族群多元,這裡也有許多地方特色料理,如眷村牛肉麵、客家鹹湯圓、北方熗鍋麵、西安褲帶麵......等等。來到屏東,連鎖餐飲、便利商店、手搖飲,統統不用考慮,只有台灣味才能滿足台灣人的胃! 【代代相傳,超過半世紀的經典味道。】 本書介紹經營50年以上的老店超過25家,有許多已傳至第三、第四代。屏東的老店家大多堅持不改祖傳的烹調作法和配方,例如,用新鮮魚肉、魚丸、魚皮和蛤蜊熬煮8小時的虱目魚湯;浸泡多種中藥材和香料5小時,再用高溫蒸煮的塩水鴨;先將多種食材拌炒調味,倒入米漿與高湯,再用竹籠炊蒸並放涼,製程超過10個步驟才完成的肉燥粿......,無論多麼費時費力,也不假手機器、偷工減料,每日現做,並引以自豪。走走屏東,台灣傳統美食的細膩樸實,在這裡被用心地保存起來,經過時間考驗依然不衰不褪,絕對值得來細細品嘗。 本書特色 ★精選重要景點&城市看點 推薦市區必訪景點。走入宗聖公祠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綜合傳統客家合院、日據時代建築及古廟宇塑像;「絲瓜故鄉」崇蘭社區以絲瓜布為主題,打造出竹編的光雕藝廊,永續在地歷史記憶;曾作為日軍官舍和陸軍校舍的「將軍之屋」因各方的努力終得保存,收藏有完整的眷村文物與內裝擺設;設計前衛的萬年溪景觀橋,雙翼造型代表展翅飛揚的屏東市,夜晚點燈後,燦爛的光芒順著橋身弧線畫向星空,收藏最浪漫的風景。新舊融和,展現此地兼容不同族群文化的本土魅力。 ★食旅生活日記,深入報導在地故事 以在地生活的角度分享,帶你認識本地的創新與活力。記錄屏東舊火車站屹立53年後,功成身退交棒;首辦大型燈會光雕秀成功,一件「萬年溪上河圖」作品歷時3年,橫跨7屆國小師生與當地文史工作者共同完成,引起全台關注。 ★特製Google Map地圖,QR Code一掃即用 屏東美食密度高,以屏東火車站為中心向外擴展,尤以屏東夜市一帶為冠,因此非常適合徒步遊玩。本書將書中推薦的景點、攤販、餐廳等,製作成專屬Google Map,手機掃一掃QR Code,跟著導航走既方便又輕鬆。
超過30種台灣留鳥,過境鳥的珍貴攝影 用30年跑遍全台、無倦守候 拍下一年四季鳥兒的千姿百態 細膩記錄鳥兒繽紛的生命活力 賞鳥實戰祕笈,行家拍攝經驗分享 精選台灣十大著名鳥點&資深鳥人賞鳥常聚處 含交通資訊、常見鳥種、建議時間、拍攝裝備與守則 輕鬆與鳥近距離接觸! 本書特色 ◎帶你從生活觀察開始認識鳥類 帶你欣賞鳥兒生活的各種面貌,包含美麗的藍鵲迎接新生兒、五色鳥爸媽來回接力餵食鳥寶寶、橙頰梅花雀洗鴛鴦浴、群鳥展翅遨遊、花鳥相依、水中嬉戲等精采畫面,用最貼近鳥兒的方式認識各種鳥類。 ◎台灣留鳥與過境鳥的珍貴照片 收錄包含稀有少見的帝雉、山鶺鴒;台灣特有種藍鵲、白耳畫眉、冠羽畫眉;金門獨有的夏候鳥栗喉蜂虎、中大型的猛禽魚鷹與黑鳶等等,本書皆以高畫質照片呈現牠們美麗的身影與姿態。 ◎教你前往台灣經典賞鳥旅遊地點 介紹最佳的賞鳥點,並提供賞鳥時節、交通方式、注意事項等貼心提醒。 ◎教你如何準備輕便又實用的裝備 以賞鳥行家親身使用的經驗分享,告訴你賞鳥、拍鳥的裝備如何選擇。
台灣必玩100個景點帶著狗兒上山下海,走遍全台灣!結合北中南、桃竹苗、宜花東各處玩樂地點,溯溪、露營、爬山、踏青、游泳等各種地方通通都有,不僅能跟狗兒一起去賞櫻看桐賞楓玩雪,前往台灣四季最美的地方,還可以漫遊台灣步道,享受芬多精,帶給你最好玩最超值的精選路線!本書特色◎行程規畫建議:每個地區都有作者親身走過體驗的多日行程建議,即使是第一次帶著狗兒出發的你,也能輕鬆上手。◎QR Code:結合Google地圖與導航座標位置,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立刻定位,讓你快速掌握當地交通。◎特色專題:台灣四季風情之旅、台灣步道之旅,帶你看最美麗的四季風景,走最悠閒的輕鬆步道。◎景點分類:將單點介紹,全部依照屬性分類好,看你想戲水還是踏青,甚至露營登山全都幫你排好好。◎特色BOX:寶貝的狗言狗語、給狗兒的窩心設施、與狗寶貝的回憶錄,創造你與狗兒最甜蜜的回憶。
*先作功課的:旅遊的開始並不是從踏上目的地的那一刻才算是,真正享受旅遊樂趣的人,是從決定目的地的時候就開始。一切的準備工作,應該都是旅遊的一部份。關於大溪旅遊的「關於大溪」、「參考資訊」、「交通指南」都可以讓你在出發前,對於旅行、對於大溪先作充分的認識,進而有趟更順暢的旅程。 *邊走邊看的:為了方便讀者規劃行程,本書將大溪以各種主題旅遊的方式呈現,主題包括:「逛老街、尋古蹟」、「觀廟宇、訪教堂」、「探古道、覽名勝」、「農特產、嚐美食」及「休閒行腳」,這些單元除了可讓你邊走邊玩外,詳盡的內容也是「走透透」前的必備資料,在每頁的右上方,讀者可以循著不同顏色,輕鬆地找到不同的介紹主題,並有相關地圖提供讀者參考。 *需要時查詢的:【基本資料】【旅遊小精靈】 *「旅遊小精靈」,有豐富的國內旅遊小百科:
墾丁 墾丁,是南台灣最富盛名旅遊地點,兼具山海之勝,草原之美,多樣的景觀充份展現出東南亞的熱帶風情,除了聞名的墾丁海水浴場、墾丁森林遊樂區和鵝鑾鼻燈塔外,本書更東墾丁、西濱景觀道路沿線、南仁山區、四重溪旭海山線區等地的圖文解說,來到墾丁,遊客不只是玩水一種活動,還可以展開主題式的旅遊,如地質生態之旅、賞鳥、觀星等,更能深入體驗出墾丁的多重風貌。 旅遊的開始,並不是從踏上目的地那刻才算是,真正享受旅遊樂趣的人,是從決定目的地的時候就開始。本書依各主題為單位,吃喝玩樂資訊清楚,讓您邊走邊玩,旅遊一切OK,您還可以參照每頁的右下方,循著不同的顏色,輕鬆地找到各種資訊。 書後附錄的《旅遊小精靈》則是國內旅遊必備的完整實用小百科,內容有「台灣全島交通路線圖」及「航空、鐵路、客運聯絡資料」,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文字作者 楊晴 是個道地的高雄人,到墾丁旅遊的次數多得數不清,這本墾丁工具書是她多年來到墾丁旅遊的心得,其中更有她個人獨到的墾丁觀察。 攝影作者 李俊賢 法文系畢業卻走上攝影記者之路,除了用相機記錄保留時空片段外,他還用筆寫下生活點滴。目前「TO GO雜誌」專職攝影記者,他表示記者這個身分對他來說不是一種職業,而是生活的態度,因為想要去瞭解就會多關注,只要每天有一件對生活有所啟發,這一天就不算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