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詩人寫作,論詩史進程,觀詩體表象,察詩心意涵 余光中遷居至高雄西子灣後,詩風是否轉變? 從席慕蓉的詩作中,反映出什麼樣的詩觀? 洛夫如何古詩新鑄,重新詮釋唐詩並且據此再創作? 香港詩人溫健騮在《苦綠集》中的心境有何轉折? 渡也的詩史竟與情史交融? 「詩社」對台灣新詩的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特別收錄】台灣詩學季刊社專題前言20餘篇,篇篇顯露對台灣詩壇的關切之情。 李瑞騰教授長年觀察現代詩,探究各種可能!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論叢系列書之一 《台灣詩學季刊》以論說台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台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台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先推出的第一批有四本,包括白靈的《新詩十家論》、渡也的《新詩新探索》、李瑞騰的《詩心與詩史》和李癸雲的《詩及其象徵》。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台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特別收錄台灣詩學季刊社專題前言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