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中國後和中國原有的思想相接觸,不斷變化,不斷發展,最後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的新學說。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一方面印度發展著的佛教思想仍在不斷傳來,給予了它持續的影響;另一方面,已經形成的中國佛學思想也逐步成熟,構成了如天台,賢首,禪宗等各種體系。因此,所謂中國佛學,既不同於中國的傳統思想,也不同於印度的思想,而是吸取了印度學說所構成的一種新說。本著所講述之中國佛學,即是以此為主。 中國佛學來源於印度,而又不同於印度,這一特點,也就規定了它的特殊研究方法。其基本點是,在理解中國佛學時,首先要注意到中國佛學同印度佛學的關係。印度佛學在不斷的變化,我們就要注意到這些變化給中國佛學以怎樣的影響;注意中國佛學在這過程中,與印度佛學保持了多大的距離。總之,要以印度佛學的發展為尺子,用來衡量中國佛學發展的各階段,並藉此以看出兩者之間的異同,以及中國佛學的實質。
本著之內容以印度佛學中的主要學說及其發展歷史為主,亦可說是印度佛學史的雛型。從原始佛學到部派佛學的發展,及小乘佛教、初期大乘佛教、中期大乘佛教、晚期大乘佛教等開展,均以現有最新史料,究其年代之正確性,並以哲學史的研究方法,使具有一般社會學的規律,並藉此表現形式,直接顯現佛學自己的特殊性。 任何學說都有它自己的源流,佛學也不例外,無論是研究佛學或學佛修行,要清楚明白佛學的本質,必須瞭解佛學源流。佛學大師呂澂,以其高深的佛學研究成就,提供另一種觀點,為您打開研習佛學的寬廣視野。 作者以提出印度佛學中的主要學說及其發展歷史,試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加以說明,此乃本著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