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能放下自我的人, 生命才會越自在。 如何跟伴侶相處,是每個人一生都必須面對的功課! 許瑞云醫師以「共好」為出發點的親密關係指南 每段感情的坎坷, 都是為了讓你看清楚自己; 每次傷痛的蓄積, 都能讓你重新找回愛的力量。 一段感情開始,是「愛」讓兩個人緊密結合;但隨著時間過去,為何感情卻開始變質,最終成為束縛彼此的「礙」? 所有的關係其實都需要經營,摧毀感情基礎的元兇,正是那些隨著憤怒、怨恨、悲傷、委屈等情緒逐漸累積的強大負能量,它不僅會導致心靈阻滯、溝通困難,更會反映在身體健康上,造成嚴重的惡性循環。 許瑞云醫師建議,所有「渴愛」的人,都應該要時刻觀照自己的內在,用尊重、感恩的態度對待另一半,耐心溝通彼此的歧見,虛心包容彼此的差異,誠心接納對方的缺點。伴侶之間的摩擦在所難免,但只要讓愛的能量持續雙向流動,所有的怨懟終會成為灌溉感情的養分,所有的紛爭終會化作自在和諧的圓滿。 愛情並未消逝,只是需要疏通;關係並未破裂,只是靜待重整。給彼此一個機會,當你解開卡住的心,就能把互相抱怨的「絆」,變回長相廝守的「伴」。
更好的自己, 就在那個不完美的家裡。 哈佛醫師許瑞云用愛與能量寫就的療癒之書。 你的身體,就是記憶的地圖;你的轉念,就是最有效的處方箋。 我們的家庭,也許不是我們期待的那麼完美。 我們的家人,也許是最讓我們痛苦傷心的人。 煩惱、委屈、挫折、失落…… 人生中的每一天,真的只能這樣嗎? 其實你值得更幸福,只要用對方法,我們的世界可以剎那間變得海闊天空。 原本性格溫順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容易失控? 爸爸真的愛我嗎?為什麼我們總是沒話說? 媽媽的碎碎念沒完沒了,這樣的愛,不會太沉重嗎? 婆家和娘家,到底要愛哪邊比較多? 家庭是一個人生命的根源,家人同時也是成長記憶裡最親密的人,然而這樣的愛與牽絆,卻也往往成為我們心底最難割捨的掛念。 在紛擾的家事裡無法自處,年深日久,身體裡的能量受到阻塞,不僅精神越來越差,健康狀況也會越來越壞,各種身心問題接踵而來。 哈佛醫師許瑞云結合中西醫的專業研究,帶領我們從情感中釋放,靜心觀照身體與病症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原來身體的病症所反應的,其實是過往受挫、受傷、受屈、受氣的心靈歷史,而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心境,才能進一步透過「轉念」,與那個放不下、想不開的自己和解,改善紊亂的情緒能量。 我們也才終於明白,孩子的不安,其實是因為他們對父母執著的在意;父母的憂慮,其實是源於他們對子女長情的牽掛,而你的傷痛背後,其實蓄積著他們滿滿的關心,那些不忍觸碰的傷口,原來都是愛的痕跡。於是,在那個不完美的家裡,有這樣的一個你,越趨完整,越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