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之道 書系 ,共計1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什麼是烏托邦?

開學文化  出版
2024/07/19 出版

《什麼是烏托邦?》深入探討了烏托邦概念的歷史背景和哲學意涵,分析了其對後世的影響。書中以湯瑪斯·摩爾1516年的《烏托邦》為起點,揭示了這個理想國度如何激發無數社會改革與革命的倡議。摩爾創造的「烏托邦」一詞,反映了他對當時英國社會的不滿,希望通過描繪理想境界來表達渴望。雖然他因此付出生命代價,但《烏托邦》成為後世理想運動的靈感源泉。 書中剖析了烏托邦的持久影響力,展示了其成為一種「不變式」,激起各種社會倡議,同時也探討了對烏托邦的冷靜分析和批評,提醒我們在追求理想社會時需謹慎。本書為讀者提供全新視角,理解烏托邦思想的演變,適合對哲學、歷史和社會學感興趣的讀者。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說謊?

開學文化  出版
2024/04/17 出版

人在什麼時候會說謊?本書探討說謊背後的心理,提出多種謊言定義。   「自我欺騙」和「遺漏事實」是否算謊言的一種?怎麼定義說謊的成功與失敗?   《什麼是說謊?》透過簡單例子,解釋謊言的不同面向,幫助我們理解何時何地人們可能會說謊。在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了「謊言」這一概念的普遍性和廣泛性,使得對它的研究面臨著挑戰。因為謊言是如此普遍,大多數人認為對它的理解已經足夠,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然而,正是因為謊言的這種看似自然的特點,需要在不同學科和主題範圍內從多個角度進行研究,以揭示其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儘管謊言在日常生活中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我們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重新思考這一行為,以獲得對其真實本質的更深刻理解。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生命?

開學文化  出版
2024/02/02 出版

法國哲學家保羅-安托萬·米克爾(Paul-Antoine Miquel)藉由《什麼是生命?》一書,來探討為什麼有機體生命擁有基因?單單提出這個問題,已經使我們的思維與生物學探討問題的角度大有不同,並且引導我們開始討論「什麼是生命?」的大哉問,開啟有關於「生命起源」的辯論。這個辯論非常重要,如果生命是一項歷史事件,那麼首先我們可以說,生命不僅止是表達生物永恆本質的屬性組合而已。如果生命有一個起點和一段歷史,那麼我們就可以找到方法,解釋這些屬性的來源。 生命本身不斷變化,不僅在自我的意識中、甚至在在物理世界中也展現了綿延的特性。但生命本身受到物質上的限制,因此我們必須探究:其存在的憑藉是什麼?若依照柏格森所言,「生命面對其欲達成的目的時,永遠有所欠缺」,這代表造成「欠缺」的限制並非偶發性、而是本質性的。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

顧忠華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3/02/03 出版

生為歐洲近代文化之子,我們在研究世界史時,應當提出如下的問題,即在西洋而且惟有在西洋,曾發現一些於世界史具有意義且有價值之發展方向之文化現象,這究竟應歸功於怎樣的因果關聯? 韋伯的這本經典名著解釋了為什麼資本主義只有從歐洲興起?透過導讀,可以引領我們認識現代社會的來龍去脈,韋伯清楚指陳:資本主義的「精神」並非「營利」,卻和基督新教的「入世制慾主義」有著因果關係。當然,韋伯絕不會忽略物質條件對於資本主義的重要性,他強調: 我們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具有自由勞動之合理組織的中產階級之經營資本主義之成立。 換言之,韋伯進行了包羅萬象的經濟史、文化史考察,期待讀者們從閱讀中得到滿滿的啟發。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城市?

開學文化  出版
2022/05/06 出版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城市之於人是純粹建築物的聚集嗎? 是我們塑造了城市,還是城市塑造了我們? 城市的意義始於人民的共同約定,以規範的權力範圍與法治管理去運作,人依循其規範與限制發展。然而經歷了時代更迭,城市卻也不僅只物理性地表明建築物與範圍的聚集,更是感性地容納著人民的生活。我們以其為一個中心參照點來安排圍繞我們的世界,使得一個產生意義的空間燦然展現,這些被稱之為「文化」的事物回過頭來形塑了城市的面貌,那麼,必須問的是,什麼樣的生命力在塑造著城市的風景? 城市的政治與現代意義 二十世紀後幾次的大戰,世界秩序隨著資本主義不斷變形,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演變也衝擊著城市的思考。城市的政治、軍事、經濟、公衛問題彼此交疊,反映著城市治理、主權象徵、經濟核心等等條件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品質,而且都市化規模和型態所造成的影響不亞於國家本身的治理。如果都市計畫代表著都市治理的實踐想像,那麼,這類計畫在哪種程度反映著公民社會的理念,又如何牽動著日常生活的實踐?這便是此書背後的核心提問之一。 書中四章的分別論述,思考文明和文化、居住和都市計畫、建築意義解讀、政治實踐的四種向度,也可從兩個關鍵文本的解析認識到貫穿在西方歷史中的城市哲學。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世界公民主義?

開學文化  出版
2021/01/08 出版

我視所有的人皆為同胞,像擁抱法國人那樣地擁抱波蘭人, 將這種國族聯繫從屬於整體與共同特質之內。 ──蒙田,《隨筆》(Essais)第三書第九章   「什麼是世界公民主義?」,這問題看似很容易被理解,因為「世界公民主義」這個詞彙本身並沒有引起任何的問題:世界公民主義意指「世界公民」(citoyen du monde)所表述的事實。這一個看似可以簡單說明的名詞,卻時常受到質疑,當我們表達自己是世界公民時,是否代表的是「我不覺得自己是此處或彼處的公民?」亦或者說:「對於自己的國家而言,我更加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一分子?」在狄德羅的《百科全書》裡,他對「世界公民」(Cosmopolite)的理解,突顯了其模糊的特質與使用方式,他說:   我們有時候會使用這個詞彙來取笑別人,以表示某一個人並無立身之處,或者是這個人對任何地方都不感到陌生。   但這不代表兩個詞彙的概念組成(世界與公民身分),無法說明人身處於世界的位置或者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並非象徵它完全無法被理解,或是組成不恰當。世界公民主義引發語言濫用的說法,只能在語義學層面上討論兩個詞彙可不可以結合為一,儘管受到質疑,但仍然存在合理的理由。世界公民的概念存在已久,並廣泛流通於哲學語言與現今的用語中,我們必須觀察它的各種使用方式,並試圖理解它的涵義,這也是這本書企圖達到的目標。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暫停抄寫-高中國文課的哲學

江毅中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20/01/03 出版

哲學教育在中學教育有何必要性呢?台灣教育改革多年,不可否認的,升學主義卻仍是台灣中學教育現場的主流思維。本書作者為高中國文老師,在書中除了寫出自己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觀察,犀利檢討整個教育結構的問題以及教改效果不彰的原因;也希望所有教師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學科在現今的中學教育裡,除去升學外,還有何意義?作者認為語言表達思想,所以國文科不可忽略培養孩子們的批判、思辨能力,他在書中分享自己在高中國文課堂上帶入哲學方法的教學方式,在書中我們彷彿進入他的教學課堂,從中看見作者如何在國文課的不同文本中帶進相關哲學概念的討論。此外,書中還呈現了作者的學生與其他教師的訪談,分享他們在學習哲學方法或嘗試推廣哲學後的改變和想法。這是一本關於中學教育改革現場的啟發性作品,也是在中學推廣哲學教育的先驅與實驗之作,不論是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值得一讀。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運動場上的哲學家

鍾芝憶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19/11/22 出版

開學文化的哲學書系,旨在推動台灣的哲學教育。本書從運動的主題切入,開啟一個又一個的運動哲學議題。作者為運動哲學領域博士,現任中山女高的體育老師。她從實際的教學現場裡,打開運動日常裡的哲學空間,帶讀者一探運動哲學的趣味之處。本書的內容就遊戲、競賽、身體、現象......等主題,依序拋出提問,再帶著讀者,用一種哲學思考的目光、用一種共通性的角度切入,讓讀者對這些主題的意義,獲得一種更全面性的理解。此外,作者也強調:在公民社會中,我們需要更多的哲學提問。在政治、藝術、運動、文學、音樂等等不同領域的人類活動中,我們都可以透過探求本質的哲學方法,不斷追問,也因此,我們將可說得更多、看得更深。 最後,在強調「核心素養」的108課綱上路的今年,作者在書中也特別關注並探討了運動哲學在身體素養教育裡所扮演的角色。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哲學家陪你看電影

開學文化  出版
2019/10/10 出版

看電影可沒你想像的這麼簡單 九場經典電影 九個哲學思考 ※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黃冠閔 推薦 這是一個影像豐沛的年代。 在這影像豐沛的年代,你的思考方式也被影像制約著;在影像的時代裡,更要警醒地考慮到影像的構成。 台灣近年來強調公民教育、希望培養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了哲學思考。要如何將哲學思考更貼近生活,不落入專技的範圍,卻又不失哲學特質的挑戰並不小。 而看電影即是生活中再普遍不過的日常行為。 電影不只是電影,它投射出一個影像運動的平面,糾集了不同時間流,就連公共生活或私人空間也被此類異樣的時空所穿透,有多到不行的層次可以挖掘,甚至在想像力中撐開極大的張力。 此書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並不刻意將電影哲學化或是哲學電影化,而是把它清楚分為兩件單一的主題作討論。因此,各章節將以影片資訊、鏡頭畫面、鏡頭、場景、敘事或故事、主旨、問題的順序作呈現,讓讀者跟隨作者的敘述,小心翼翼地進入電影,穿破視覺直觀,再深入哲學。當了解哲學語言的運作,知道怎麼讀電影,也就會理解到影像「要說什麼,不說什麼、什麼留白」,這時,要插入哲學思考的發問,就會有合理性。反過來,有較為豐厚的哲學知識,更是有助於提煉出一些問題設定,借用影像運動來進行推理。 《楚門的世界》 我們為什麼會認為楚門離開被安排的人生後, 就獲得真正的「快樂自由」了呢? 《關鍵報告》 有犯罪意圖的人,就可被構成罪犯嗎? 《刺激一九九五》 為何主角不惜被關禁閉,也要播放音樂呢? 「希望」之於生活到底代表了什麼? 透過影像來思考,質問影像,找到之間微妙卻相輔相成的連結,用更平易近人的管道,以觸發更多思考的可能。 影像固然不是真理,也未必揭露真相,但往往能夠形成一道帷幕操縱我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與感受。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場電影吧!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典導讀:論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開學文化  出版
2019/06/21 出版

「你們這些冥頑者啊, 你們總是不斷地埋怨自然, 要知道,你們的一切痛苦, 都是來自你們自身的啊。」 撰寫於1754年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是應法國第戎科學院的徵文而寫,為盧梭第一本重要哲學著作。此文無論在政治觀點與思想體系上,皆僅次於《社會契約論》,也可直接視為其緒論。在這篇論文中,盧梭指出,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同時,驅使了人類與原始的良善漸行漸遠,而私有制的產生即是造成人類真正不平等及其後果的關鍵環節。 作者忠實地解析《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的四個部份:獻詞、序言和主文的兩部份,各自扮演了何種重要角色,以及蒐集了同時期的參賽作品, 《論不平等》如何有別於當時的自然法學派,而成為該書的特殊性。藉由本書的引導,我們將一窺盧梭如何一邊檢視人跟自然的關係,一邊製作出一部人的歷史。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惡?

開學文化  出版
2018/11/14 出版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惡的對立面是善,但什麼是善呢?善通常被定義為合乎人的本性(nature),或是人的意志(volonté)會自然而然地嚮往的事物。然而,對於此傳統定義下作為人之目的的良善,我們卻能指出和其有關的兩點顯著差異:第一,奧古斯丁教派的基督教義是以二元性為立論基礎,而此二元性則是由人之本性裡的亞當原罪所導引出。因此,我們應當能夠主張具有第二本性的人會自然而然地嚮往惡,而不是崇尚良善。第二,在康德的哲學中並不考慮自主的意志能遵從理性律法以外的其他律則。因此,善本身並非作為決定良善意志的客體,它是良善意志下的必然結果。      我們並不能夠因為惡會引發痛苦,就必須放棄探尋惡的概念。然而,無論惡是什麼,它都是不該存在的。惡意味著一項標準,以及一個與標準相較過後的不足之處或匱乏。如果造成生物有所缺欠的原因並非其本性所致,那麼在此涉及的是純粹的否定;如果造成生物有所缺欠的原因是其本性所致,那麼這便是真正的剝奪。譬如對於斯賓諾莎而言,這個人或那個人的獨特性之合乎標準並非由於他的本性,因此道德之惡是一種純粹的否定,而不是真正的剝奪。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暴力?

開學文化  出版
2018/11/09 出版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從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社會就充斥著對暴力概念直覺上的譴責,好似任何事與暴力牽扯上關係都是絕對邪惡或是泯滅人性的,暴力這個概念一開始就被視為一種不法的行為。相較於多數人純粹相信的單一性,其實暴力在多重語意的變換下,它已變成一個過於廣義的欄目,也就是說,從不同角度切入下,暴力一詞已變成模糊且是可多重定義的。暴力無所不在,暴力是力量的錯誤運用它存在於人性的一部分,是人不可被切割的本質。暴力是誘人的,暴力是脆弱的,暴力是連續性的,暴力與理性的關係是什麼?它和侵略性和惡又有什麼差異?  政治暴力、網路暴力、性暴力、甚至是言語暴力……你說,在這暴力的時代為什麼還要探討它?但就是在生處於這樣的年代,才更需要去思索、去理解暴力的本質,才能真正的處理它。本書展開了一連串哲學的辯論,引用各學家來分析暴力其本身的特性。《什麼是暴力》一書將帶你打破迷思、抽絲剝繭思考暴力的本質,並試著對暴力的影響做省思,讓讀者與暴力來一場哲學的對話。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政治行動?

開學文化  出版
2016/12/22 出版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 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 並透過經典導讀 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政治行動」同時指「權力的行使」與「透過討論解決難題」。本書以二者所構成之張力為起點,探討權力與討論、政治(作為一種職業)與政治行動(作為解決集體難題之方案)的關係。同時,本書也會大範圍地觸及如何從對抗與競爭的角力邏輯,跨進集體行動的合作邏輯。 整體政治場域由國家、社會和歷史社群這三個領域之間的關係建構而成。這些關係的型態因社會全球化而顯得獨特。不同的政治立場,以及處理國家、社會與社群關係時所採取的不同政治理論,每個用詞都有不同、有時甚至相對立。尤其是政治行動,它處理的是這三個領域之關係的動態性結構問題。因此,我們要討論:自由與安全的調和、社會正義和經濟效益的調和、建構真正的國際社群。處理每一個問題時,關鍵都在於行動本身、其未來與促成發生的條件,涉及的是能否在政治上掌控社會經濟進程。 本書前兩個部分的思考方向,是對行動構成張力的省思,並試著掌握所有的問題與其相互關係。第三部分探討此一行動的模式,透過專制政體和憲政民主政體的對照來論述政治討論,詳述何謂經過討論的行動,並試圖理解公民社會和國家、公眾輿論和政治人物之關係的重要性。政治行動的問題就在於政治協議將以何種形式引發由自由、正義和國際團結等原則所主導的行動,而不是簡化為相關群體和制度(政黨、國家)的利益協商。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什麼是遊戲?

開學文化  出版
2016/12/22 出版

【獨家引進】法國哲學百年老店──富杭出版社(Vrin) 《什麼是……?》哲學之道叢書 一書一概念理解當代思潮 跟著作者的思辨道路並透過經典導讀感受法國哲學方法論 在這個網路線上遊戲、手遊、桌遊風行的年代,提問「什麼是遊戲」?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作者認為遊戲的本質具有超越(transcender)人類整體活動和行為的特性。有的遊戲,我們可稱之為制式(d’institution)遊戲:例如紙牌遊戲或桌上遊戲;此外,人類生活的種種片段,也可以被看作是遊戲,例如:愛情遊戲、文字遊戲、金錢遊戲。 本書從探索「遊戲」本質的形上學概念出發,並進一步地探討賽局與規則、遊戲的設計與遊戲的靈魂等等,讓人得以抽絲剝繭、一窺遊戲引人入勝之奧秘。 此外,本書也以反思和批判態度,帶領讀者從形上學的角度來探索遊戲的概念在我們生命裡扮演怎樣的角色?究竟是「人生如戲」,抑或是「遊戲人間」?都可在閱讀本書時得到一點哲思的亮光。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哲學的力量:踏進法國高中教室,想想台灣哲學教育

羅惠珍  著
開學文化  出版
2016/10/01 出版

誕生於法國大革命烽火中的高中哲學課,每年六月都要成為網路上的火熱話題,也是許多當代哲學家啟蒙的原點。台灣走在轉型正義、思考鬆綁的路上,是否真的「少了一堂課」? 大家用力談高中哲學,每年六月初,法國高中會考第一堂「哲學考」才剛開始,媒體就迫不及待要知道各科的哲學試題,而且馬上就有網路的解題大競賽,由高中哲學老師親自作答,猶如「全民運動」。 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有它的意義嗎? 我是我的過去所造就的嗎? 工作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嗎? 無知能是幸福的嗎? 全世界驚呼法國高中哲學「超勁爆」。的確,只有法國人才想得出這種題目,就如同法國的葡萄酒,有一種千錘百鍊的醇,你也很明白,能有這樣的醇,絕不是一天兩天的…… 報導作家羅惠珍繼《巴黎不出售》探討居住正義議題之後,再度瞄準台灣民眾最關心的教育議題;旅法多年,隨著小孩的成長與踏進教育體制,法國哲學教育不只是她報導的新聞專題,而是身為母親的切身關懷。 哲學課到底教些什麼?哲學課和其他課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堂課很獨特?作者訪問了六位法國的高中哲學教師,聽他們親口說,什麼是法國高中哲學課。 對法國人來說,十八世紀大革命的傳統衍生出的新價值之一,就是高中哲學教育,所以哲學教育與高中會考的關鍵字,包括了「政治」、「主體」、「慾望」等。對台灣家長來說,教高中生討論「慾望」,實在很難以想像。在本書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們現身說法之下,讀者才能知道,很多難以想像的事,在法國高中哲學課裡,早已稀鬆平常。 第一本談法國高中哲學課的報導專書, 不賣「法國高中哲學的膏藥」, 更不是把法國製造當成舶來精品展示推銷。 但希望台灣家長想想,教育除了功利以外還會是什麼。 看完六位法國高中哲學老師與八位已上完哲學課的青年現身說法,作者也將眼光轉回台灣,採訪學者、民間哲學教育推動者與高中老師,整理出近年來哲學教育推廣的脈絡,並從本地的角度析辯哲學教育的前景。 回應台灣高中哲學教育的爭論,或者問題必須回到「哲學是什麼?」來思考。台灣教育長期以來填鴨充塞,注重實用與工具性,讓我們跟著作者看看他山之石,才知道原來哲學就是思想的解放,哲學教育不是要培養哲學家,而是要創造自主思辨的公民,有靈有肉的完整的人。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