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思想 書系 ,共計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生死愛欲II:從中國傳統到近現代西方

張燦輝  著
漫遊者  出版
2023/06/19 出版

~全方位漫畫技法解析~ 從五官、姿體到服裝,一次學繪漫畫角色!   本書從新手最感到棘手的人體骨架開始, 四步驟帶領讀者邁入漫畫技法大門。   以獨特的360°視角, 詳細解析人體頭部、五官、姿體、服裝⋯⋯ 帶領讀者進行多角度思考、修正錯誤觀念, 一本就能融會貫通!   69項主題與詳解,直擊學習漫畫的重要難點; 7大避坑專欄,幫助新手避開初學雷區,快速累積經驗; 7份拓展素材,提供大量參考素材,再也不怕缺乏靈感、無法動筆!   只要按照書中教學,一步步打好基礎, 初學者也能創造出多彩多姿的漫畫角色!   本書特色   ◎獨特的360°視角解析,新手也能快速掌握! ◎69項主題,帶你完美避坑技法誤區! ◎多臨摹素材,不怕沒有練習題!    

9 特價44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死愛欲 I & II套書 (二冊)

張燦輝  著
漫遊者  出版
2023/06/19 出版

本套書組合:《生死愛欲I(2023年增訂版)》+《生死愛欲II》 談論死亡問題,說的其實是生命問題; 談論愛欲問題,說的也是人生的掙扎與意義。 關於生命的問題,關鍵在於人對生命的焦慮(anxiety),而正是這種對生命的焦慮,令我們面對生死愛欲的問題時,更渴望得到答案。換言之,人生的意義無法脫離愛欲與死亡。 我們可以不讀孔子或柏拉圖,不研究康德或朱熹,不需要知道海德格,不用關心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但是生死愛欲的問題,每個人無論喜歡與否,都必須要面對,因為,我們早已身在其中。 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總會令我們產生疑惑。這些問題,是「實存問題」(existential problem),而不僅是「理論問題」(theoretical problem)。不過,這個「實存問題」卻需要以哲學的思路來處理,同時需要放在相關的文化和歷史脈絡來加以理解。 《生死愛欲》探討的,就是人生存在的種種課題, 但真正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人的處境問題。 《生死愛欲》I、II兩冊的內容分別是: 【第 I 冊】分為〈希臘神話與哲學〉、〈基督宗教〉兩部分。 古希臘及基督宗教傳統關於生死愛欲的看法,對整個人類歷史文化的長河影響深遠。 在希臘哲學中,最初是透過神話來理解人類的能力,從如何創天造地,到以不同的神祇表達不同的力量,例如太陽神或死神等等。西方傳統中的「欲愛」(eros)與「德愛」(philia)等概念,也有相關的神話傳說,而這些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沒有的。 基督宗教包含天主教、新教,以及東正教等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宗教。米開朗基羅的一幅名畫,就是神如何創世,創造出人類,而人透過耶穌基督的話語,得知了亞當犯罪,從而打破了上帝與自己之間的隔閡,因此耶穌基督要為世人的罪負責,在地上受苦,為人類釘上十字架,後來再復活,重新拯救人。這種想法影響著所有西方人的心態。 希臘人帶給西方文明理性,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而不是透過神的力量來改變的,雖然基督宗教開創了很多新的內容,但這兩者之間似乎潛存了很多衝突。 【第 II 冊】包括〈中國傳統〉、〈近代到現代西方〉兩部分。 在西方世界中,「愛」可以分為四者:欲愛(eros)、德愛(philia)、神愛(agape),以及浪漫愛(romantic love)。西方世界關於愛的哲學很多,然而中國哲學以理論的方式來講男女之情,卻是極少的,但中國文化中,卻有很多關於情的文學。情,在中國,似乎是屬於文學的。 作者從一幅中國春宮畫開始談中國的「愛」與「情/欲」。在這幅春宫畫裡,男女在性交過程中,有個小孩在他們旁邊吃東西、玩耍,而且這小孩可能是他們的子女:「這幅畫應該是出現在晚明,而這幅畫的內容,橫顧世界各地的情色藝術,從沒看過男女性交場景中,會出現小孩在玩耍。即使是布雪(Francois Boucher)這位著名的法國畫家,透過神話來表現性愛,在《海克力斯和歐斐爾》(Hercules and Omfala, 1735)畫中出現了小孩,但這兩個小孩與成人之間並無血親關係,他們是邱比特(cupid)小愛神。日本的畫家勝川春章,大概在中國清初的時候,畫了十分多的的春畫,但也絕無小孩在旁的性交畫面。」 作者認為,中國文化強調感性心理與自然生命,其中一種文化特徵,便是李澤厚所為的「樂感文化」,而不像西方那樣的罪感文化。或許正因為這個基本的不同,中國與西方世界對於生、死,以及對於情、性、欲,就有著很不一樣的看法。 《生死愛欲》兩冊談論的領域廣闊,從儒釋道到唐君毅,從柏拉圖到21世紀的網戀,包攬古今東西。不過,只要掌握某些線索,從海德格哲學的一些關鍵詞著手,就不會迷失在宏大論述之中: 第一個關鍵詞是「生命」。 第二個關鍵詞是「世界」。 第三個關鍵詞是「時間」,具體點說,就是「歷史性」(Geschichtlichkeit, historicity)。 這兩本書沒有告訴讀者「真愛」是什麼,因為它根本無意提供一套關於「愛」的絕對標準,讓大家去遵從。 這兩本書更重視的是,如何從人的經驗出發,呈現「愛」的可能性——愛的類型是如此豐富多樣,有欲愛、德愛、神愛、浪漫愛,也有中國的「情」。 人類的愛是自由的,可以是這樣、可以是那樣。愛的歷史,讓我們從獨斷與狹隘的狀態之中解放出來。 愛,是回答人類生命意義的關鍵, 愛欲,是追尋不朽的欲求, 而博愛也是藉著上帝的愛來回答人類生命意義的問題。 這些,都是解答生命與死亡問題的一些方向。  

9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死愛欲I【2023年增訂版】:從希臘神話到基督宗教

張燦輝  著
漫遊者  出版
2023/06/19 出版

談論死亡問題,說的其實是生命問題; 談論愛欲問題,說的也是人生的掙扎與意義。 關於生命的問題,關鍵在於人對生命的焦慮(anxiety),而正是這種對生命的焦慮,令我們面對生死愛欲的問題時,更渴望得到答案。換言之,人生的意義無法脫離愛欲與死亡。 我們可以不讀孔子或柏拉圖,不研究康德或朱熹,不需要知道海德格,不用關心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但是生死愛欲的問題,每個人無論喜歡與否,都必須要面對,因為,我們早已身在其中。 這些問題,或多或少總會令我們產生疑惑。這些問題,是「實存問題」(existential problem),而不僅是「理論問題」(theoretical problem)。不過,這個「實存問題」卻需要以哲學的思路來處理,同時需要放在相關的文化和歷史脈絡來加以理解。 《生死愛欲》探討的,就是人生存在的種種課題, 但真正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人的處境問題。 《生死愛欲》I、II兩冊的內容分別是: 【第 I 冊】分為〈希臘神話與哲學〉、〈基督宗教〉兩部分。 古希臘及基督宗教傳統關於生死愛欲的看法,對整個人類歷史文化的長河影響深遠。 在希臘哲學中,最初是透過神話來理解人類的能力,從如何創天造地,到以不同的神祇表達不同的力量,例如太陽神或死神等等。西方傳統中的「欲愛」(eros)與「德愛」(philia)等概念,也有相關的神話傳說,而這些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沒有的。 基督宗教包含天主教、新教,以及東正教等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宗教。米開朗基羅的一幅名畫,就是神如何創世,創造出人類,而人透過耶穌基督的話語,得知了亞當犯罪,從而打破了上帝與自己之間的隔閡,因此耶穌基督要為世人的罪負責,在地上受苦,為人類釘上十字架,後來再復活,重新拯救人。這種想法影響著所有西方人的心態。 希臘人帶給西方文明理性,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而不是透過神的力量來改變的,雖然基督宗教開創了很多新的內容,但這兩者之間似乎潛存了很多衝突。 【第 II 冊】包括〈中國傳統〉、〈近代到現代西方〉兩部分。 在西方世界中,「愛」可以分為四者:欲愛(eros)、德愛(philia)、神愛(agape),以及浪漫愛(romantic love)。西方世界關於愛的哲學很多,然而中國哲學以理論的方式來講男女之情,卻是極少的,但中國文化中,卻有很多關於情的文學。情,在中國,似乎是屬於文學的。 作者從一幅中國春宮畫開始談中國的「愛」與「情/欲」。在這幅春宫畫裡,男女在性交過程中,有個小孩在他們旁邊吃東西、玩耍,而且這小孩可能是他們的子女:「這幅畫應該是出現在晚明,而這幅畫的內容,橫顧世界各地的情色藝術,從沒看過男女性交場景中,會出現小孩在玩耍。即使是布雪(Francois Boucher)這位著名的法國畫家,透過神話來表現性愛,在《海克力斯和歐斐爾》(Hercules and Omfala, 1735)畫中出現了小孩,但這兩個小孩與成人之間並無血親關係,他們是邱比特(cupid)小愛神。日本的畫家勝川春章,大概在中國清初的時候,畫了十分多的的春畫,但也絕無小孩在旁的性交畫面。」 作者認為,中國文化強調感性心理與自然生命,其中一種文化特徵,便是李澤厚所為的「樂感文化」,而不像西方那樣的罪感文化。或許正因為這個基本的不同,中國與西方世界對於生、死,以及對於情、性、欲,就有著很不一樣的看法。 《生死愛欲》兩冊談論的領域廣闊,從儒釋道到唐君毅,從柏拉圖到21世紀的網戀,包攬古今東西。不過,只要掌握某些線索,從海德格哲學的一些關鍵詞著手,就不會迷失在宏大論述之中: 第一個關鍵詞是「生命」。 第二個關鍵詞是「世界」。 第三個關鍵詞是「時間」,具體點說,就是「歷史性」(Geschichtlichkeit, historicity)。 這兩本書沒有告訴讀者「真愛」是什麼,因為它根本無意提供一套關於「愛」的絕對標準,讓大家去遵從。 這兩本書更重視的是,如何從人的經驗出發,呈現「愛」的可能性——愛的類型是如此豐富多樣,有欲愛、德愛、神愛、浪漫愛,也有中國的「情」。 人類的愛是自由的,可以是這樣、可以是那樣。愛的歷史,讓我們從獨斷與狹隘的狀態之中解放出來。 愛,是回答人類生命意義的關鍵, 愛欲,是追尋不朽的欲求, 而博愛也是藉著上帝的愛來回答人類生命意義的問題。 這些,都是解答生命與死亡問題的一些方向。  

9 特價3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哲學家超圖鑑:60位哲學家╳100個哲思,超萌情境圖帶你玩轉思想實驗,看穿事物本質,擁有人生主控權

富增章成  著
漫遊者  出版
2023/06/14 出版

★★ 第一本沈浸式圖示+練習思考哲學書 ★★  60位哲學家  ╳ 100個哲思      ※ 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超萌登場,解答無所不在的生活難題,幫你人生打怪! ※ 可愛易讀的情境圖示 & 有趣的思想探索 & 訓練自我反思 ※ 別再用嘴上的佛系掩飾內心的焦慮,「哲學」才是你的生存之道!   我們來自哪裡?活著的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壞習慣老是改不掉? 貧富差距是理所當然嗎? 「存在主義」究竟是什麼? 每個哲學家講的都不同,誰才是對的? 「自我價值」「存在意義」等人生大哉問,連ChatGPT也無法解答? ———如果你有以上疑惑,太棒了,這本書完全適合你! 哲學就是從不同角度出發,提出不同主張,讓你不再被固定的思考所綑綁。   >>>未來AI人工智慧能模仿人腦,擁有自己意識,太可怕了吧! 笛卡兒的《方法論》認為這不可能發生———「物質與心靈」是不同層次的存在,精神的體驗和科學的進展雖然能同步,在本質上卻是不同的東西。   >>> iphone隔沒多久就出新的,根本是在騙錢嘛! 黑格爾的「辯證法」告訴你———宇宙法則就是不斷發生矛盾、解決問題,再向前邁進。未來的世界裡,「知識」更會加速奔馳,新產品源源不斷開發,我們必須理解:「生存就是辯證法,快拿起說明書,跟上潮流吧!」   >>> 朋友老是說我太迷信星座和風水,根本沒有科學根據! 威廉‧詹姆斯的《實用主義》站在你這邊——「真理」並非客觀存在於某處,而是用行動後得到的結果來判定。如果你深信使用黃色長夾可以賺大錢,在使用的過程中也確實讓工作效率提升,那麼就可以判定為真理。   >>> 家境決定一切,我根本沒有鹹魚翻身的好機會,一切都是社會的錯! 沙特的「存在先於本質」給你小建議——人類並非某種特定的存在,我們從沒有被定義為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人類是自由的,有自己的選擇,而你的行動決定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不要怪罪環境,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   >>> 我英文不好,還是不要隨便開口講英文好了! 阿德勒要你面向未來——人類的意識活動,並不會被過去的創傷所限制,只要鎖定未來的目標,就能決定人類的意識活動。所以對英文的自卑感愈強,就愈能利用這個缺陷當作成長的動力,把英文學好。   n本書特色   【最簡明】無痛吸收哲思精華 按照歷史上人類的思考軌跡,介紹從古代經中世紀到現當代,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60位哲學家。每位哲學家的思想僅花短短四頁篇幅,以清晰簡明的文字介紹足以影響後世的關鍵概念,充滿生活味的討論讓嚴肅的哲學變得生動活潑。   【最當代】二十世紀社群必備軟實力 有別於市面上哲普書多著墨於古典哲學的引介,本書大篇幅介紹當代哲思,包括李歐塔、傅柯、德希達、班雅明和羅蘭巴特等歐陸大家,涉及後結構、後現代、全球化、語言符號等二十世紀重要的社會人類學議題。   【最激盪】與哲學家對話,訓練反思能力 在本書中,你會發現同一個議題,每位哲學家的思考角度都不同,甚至彼此矛盾!每個章節的「練習思考」單元,用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跟哲學家來場腦力激盪,訓練破框思維,擺脫人云亦云的窘境。   【最輕鬆】超萌插畫讓深奧哲學一點就通! 貼近日常和現代社會的討論,搭配可愛到令人絕倒的情境圖,化深奧概念為有趣的畫面,讓你瞬間心領神會。   【人人適用】任何人在本書中都能獲得哲學家的思考結晶! ✔知識、閱讀愛好者➜哲學是汲取歷史長河中的人生智慧,現代成功學即是哲學。 ✔社會新鮮人➜好讀好記的哲學知識,拓寬思考的廣度和深度。 ✔有兩性困擾的人➜追求愛也是一種欲望,哲學家教你檢視孤獨並擺脫掌控。 ✔有社交障礙的人➜人總是受到許多規則的束縛,哲學讓你學習自由且幸福的生活。 ✔覺得自己運氣總是不好➜ 哲學教你理性思考,拿回人生主控權。   【專業推薦】 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周維毅(「公民教師周維毅」版主)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冀劍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兼佛教學院院長) 公民不下課(人氣知識平台)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虛擬真實:我們的身體在或不在?

漫遊者  出版
2021/12/06 出版

賽博格、後人類、數位分身、沉浸體驗, 元宇宙時代,身體幻化成各種面貌...... 但是,我們真的自由了嗎? 虛擬身體是真實的一面鏡子 從科幻電影到電玩遊戲,從網路文化到數位藝術,我們的身體在這些世界中似乎愈來愈與肉身外層分離,成了一個沒有弱點,可以任意變形、具有各種潛能的身體。 同時間,身體也開始消失,變得透明而空洞,彷彿我們即將邁向一種科技變動下的新人類。法國哲學家米龍認為,在這個脈絡中,我們更需要思考身體,分析虛擬身體的所有狀態。 虛擬身體,遠比電影世界所呈現的還要複雜。本書具體探討三大主題,包括: ——網際空間的無物質身體、合成身體和身體化身; ——好萊塢電影的虛擬身體(《駭客任務》、《X接觸:來自異世界》、《魔鬼終結者》等); ——數位藝術創作中身體的位置 作者回溯「虛擬」概念的演變,找出身體被解讀為單純的人造機械構成物的過程,進而談到相關的重要概念,包括擴增實境、人造真實、虛擬互動、遠距虛擬、人工智慧和人工生命。 全書以哲學理論出發,橫越網路、科技、藝術等不同專業領域,讀來具有學術教科書的深度、亦有文化與藝術批評理論的推演。透過虛擬與身體相互辯證,我們或許可以提問:人為何物,人的地位、以及人的侷限為何。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街頭的哲學:29個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見每個決定背後的倫理和邏輯!

漫遊者  出版
2021/11/08 出版

回答「我也是」等不等於「我愛你」?哲學來自於街頭巷尾的生活日常。 最適合年輕學子與現代公民的倫理話題,也是現代人每日必備的思考練習! 如何度過分手情傷?如何面對親人死亡?買多少東西才會快樂?回答「我也是」,是否等於「我愛你」?不小心出軌,應該跟對方坦白嗎?另一半偷看我的手機,有關係嗎?找資料能不能信任維基百科?男人應該成為女權主義者嗎?上不了理想志願怎麼辦?做人要低調合群,還是作自己?…… 本書來自一位在高中教授哲學的老師,他深感今日哲學已經失去最初源於希臘街頭討論的開放傳統,而成為少數人象牙塔中的學問,離生活非常遙遠,而且不切實際。為此,他帶領學生走出戶外,到公園,到市集,到商場,收集大眾生活中遇到切身相關的煩惱或困擾,作為哲學課的主題,逐一帶領學生討論和辯證。 這些討論過程完全沒有艱深的專業術語,也不刻意介紹梳理哲學流派,而是用最平常的話題和爆笑梗邀你打開心扉,想像腦洞大開的無限可能。你會發現,每個抉擇背後,都代表了一連串看不見的價值觀,以及你自以為是的理性判斷,而在各種現實衝突下,正在顛覆你對自我的認知。 本書收錄了29個來自真實生活、讓你超級有感的疑惑和煩惱,你可以看到康德、邊沁、黑格爾、梭羅、羅素、維根斯坦、笛卡爾、尼采等近百位哲學大師,他們在面對這些困境時,是如何打破框架,運用嚴密的邏輯,並透過多重觀點去思考、去顛覆,最後提出有理有據、令你心服口服的解方。     本書也是資深影迷的必備讀物!每一章都大量列舉你我耳熟能詳的電影,如「駭客任務」「全面啟動」「黑色追緝令」「鐵達尼號」等,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劇情、場景和對話,來說明電影中埋藏的哲學思想和意識形態。這不但有助於你理解書中提到的哲學觀,更會讓你不得不承認:原來哲學無所不在,原來哲學一點也不難。 本書特色 話題度爆表!用新鮮的角度思考平凡日常。 用問題揭示選擇背後的倫理原則和現實衝突。 鼓勵打破框架並善用邏輯,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 適合課堂引導互動,鍛鍊表達力和寫作論述技巧。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