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篩選,是否阻礙了大自然的多元發展性? 想要活得更有品質,不道德嗎? 醫療專業與病人自主權,孰輕孰重? 生老病死不同階段,生醫倫理學怎看待? 現代的生命醫學發展,以一日千里之姿向前奔馳,憑藉科技,人類掌握了許多物種的生殺大權,包括人類自己。幾乎從未出生之時,科技已然全面介入,在走向死亡的終點之前,生醫科技也未曾離手。而這樣全面侵入的生醫發展,是否與最基本的人性尊嚴、最核心的倫理價值互相矛盾、頻發衝突呢? 作者在本書中,討論了基因檢查、墮胎、聰明藥、安樂死、醫師專業等等生醫倫理學上的爭議,援引當代世界各地的實例,如環法冠軍阿姆斯壯的禁藥與輸血爭議、肢體殘缺的刀鋒戰士竟被四肢健全者攻擊說他作弊、想要安樂死的鮑維雅被醫院以鼻胃管強迫灌食、安潔麗娜切除乳房跟貧富公義有關係……。本書以宏觀的視野來關注生命、醫療、基因工程、哲學、倫理學、社會公義、人類未來發展等議題,是極佳的生醫倫理入門書。
在淒風夜雨的囚籠,一道黑影竄入,「快逃吧,韓非!再不逃就來不及了!」韓非蓬首垢面望向窗外清冷的月,不發一語,究竟韓非及其學說,將何去何從……春秋戰國,兵燹連天,法家乘勢而起,在諸國間佔有一席之地。韓非,法家的集大成者,他認為人的行為傾向都是為著自己的利益,世上眾人皆趨利避害;因此,國君唯有透過公正與強制性的「法」,責效與防奸的「術」,信賞必罰之「勢」,以及綜合三者靈活運用之「道」,才能發揮領導統御力,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然而,韓非為何要「快逃」?若韓非是現代人,他是否會沿用他的學說呢?在現代社會中,法家哲學還適用嗎?此套人性管理真能成功嗎?在作者輕鬆詼諧的文筆下,看韓非與各家人物對談,層層剖析其思想內涵,以淺近生動的譬喻,思索活用於現代的可能,讓讀者輕鬆閱讀、愛不釋卷!
道德必定會限制我們的自由嗎? 西洋諺語:「言論不會傷人,只有石頭會傷人。」真是這樣嗎? 網路霸凌越演越烈,政府能不能以「言論對他人造成精神傷害」為理由,來限制言論自由呢? 政府是否有合理理由,限制猥褻言論、禁止A片流通呢? 智慧財產權是否侵害了言論自由? 本書以應用倫理學的有趣議題,直擊言論自由問題的核心。透過宅憤青、小狗阿力、卡洛琳等人物的校園哲學激辯,帶領讀者一起思考自由的限度。
假若有人這樣說,你要如何回答呢: (1)如果你做得公正,人們會憎恨你。 (2)如果你做得不公正,上帝會憎恨你。 (3)你不是做得公正,就是做得不公正。 (4)所以,不是人們憎恨你,就是上帝會憎恨你。 國際知名邏輯學家丘崎教授應殷海光教授之邀,到臺灣進行學術交流,研討會結束後,便到美麗的嘉南平原觀光。一邊欣賞仁義潭上的月色,一邊談著范恩圖解;一邊品嘗雞肉飯,一邊討論選言三段論法;或是在靈巖寺與和尚喝著烏龍茶,大談謬誤……。有了殷海光教授和兩位學生的陪伴,基本邏輯的趣味就在笑談中一一展現,更在臺灣鄉民的熱情參與裡,我們發現,原來邏輯就在你我身邊!
在這本書裡,作者透過簡單清楚的說明與生動鮮明的舉例,讓讀者對形上學不再產生距離感與畏懼感。討論的主題包括因果、等同、虛構人物、鬼神、可能性、矛盾、自由意志等等,都是讀者平時會想到、但卻沒機會仔細深思的問題。作者希望能讓讀者藉而熟悉當今英美分析哲學中形上學的一些重要議題、主要看法以及討論方式,也希望讀者讀完本書後,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形上學的討論無非是想對我們的常識作出最佳的合理解釋罷了;這樣的討論或許精緻複雜,但絕非玄奧難懂。
若思考、認知與情緒是大腦的作用,那麼刻骨銘心的愛情與永恆不變的友情,難道只不過是大腦神經系統反應下的產物嗎?這種說法好似貶低了人的價值,卻彷彿同時提供我們關於「人」的另一種想像。身處科技與幻想發達的時代,我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創造出會思考的機器人──例如擊敗過世界棋王的電腦「深藍」。我們更夢想著有一天機器人能夠更像人:除了思考,還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人類真能辦到嗎?是我們的想像力太過豐富了,還是目前的科技還不夠發達? 本書將最近三十年來哲學家對於這些問題的討論做了一些整理,以淺顯的方式來說明這個發展快速的研究領域裡,重要的哲學問題、哲學學說、及其遭遇的困難。不僅讓讀者對人類價值作深切反思,亦是開拓視野的閱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