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女性主義? 婦女要求享有身為人類的完整權利! 女性主義是向世界上的勞力分配挑戰, 並且反抗所有造成女人無自主性、附屬性和屈居次要地位的權力結構、法律和習俗。 半數人類所夢想,而另一半人所恐懼的…… 半數人類所夢想而另一半人所恐懼的是什麼?就是女人的絕對平等!這代表女性主義的公平看法嗎?對某些人而言,光是女性主義這個字眼就足以使人聯想到性別競爭,「性的戰爭」和憎恨男人的女人等景象。 本書貫穿論述環繞著女性主義的各種迷思,提供涵蓋所有婦女運動的犀利解析。內容包括令人震撼、起原自法國大革命之婦女運動近代史,七○年代在全球各地爆發的女性解放運動,以及在八○年代雷根政府和柴契爾內閣時所造成的保守反挫勢力。它同時探討了女性主義的成就和九○年代全世界女性仍將面對的挑戰。 本書是爭取婦女權益的即時指南——一部由外在男性保守反對力量和婦女運動內部不協調所組成的歷史風暴。
後女性主義是女性主義理論的轉折。 經由強調差異,後女性主義邀請女性去探索主體建構的複雜性。 女性主義與後女性主義並不會成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 而是刻劃了女性群壯大力量努力中,多面向論述的演進過程。 眾視差異而非平等 隨著我們進入新的時代,女性的角色仍然受到質疑。後女性主義挑戰制度的權威,並且賦予邊緣團體更多力量,但是女性主義如何在挑戰父權制度時調整自己的立場? 從女性主義轉折到後女性主義,女性開始重視差異而非平等。1990年代的後現代文化已經浮現一種新的女性圖像。強硬、性感、不敬的,她並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她要權力。但是,解構女性的壓迫、歡慶女性文化之餘,後女性主義將會有怎樣的遠景? 介紹後女性主義,尋索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對當代性別政治與文化的影響,描述後女性主義理論家如何從各種當代論述中汲取養分,包括精神分析、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發展出我們自己對女(陰)性特質的認識。
什麼是後現代?它無疑是現代的一部分。 所有已被接受的東西,即使是昨天才接受的……都必須置疑。 現代終止於與自身交戰,不可避免地必然變為後現代, 後現代是一種被延續著的在現代性之中的糾纏。 解開後現代主義的謎 後現代主義究竟是什麼?這個像謎一樣令人極其困擾的概念,被用來定義二十世紀末期的文化狀況,而現在總算百這麼一本我們期盼已久的入門書。 後現代主義宣稱:「現代性」——從「啟蒙運功」成長,歷經「工業革命」到馬克思主義,已經崩潰。我們現今活在一種無止盡的「當代」文化中,這是一個實質上的「超現實」世界,包含著諸如「後大屠殺」健忘症、迪土尼樂園、電腦空間和福山所謂「歷史之終結」等怪異現象。 本書追溯了後現代性的三門系譜:藝術、理論與歷史,並對傅柯、李維史陀、羅蘭.巴特、德希達、拉康與李歐塔等後現代代表人物進一步發展的結構主義、符號學與解構主義的本質,加以解釋說明。 阿皮格納內西(Appignanesi)的行文,加上《衛報》「一擊」專欄的漫畫家蓋拉特(Garratt)富有啟發性的插圖,為任何對後現代主義這一個鏡像繽紛的世界感到著迷或氣惱的人,提供了重要的導引。
《啟蒙學叢書經典漫畫》全套共八冊,分為「大師系列」及「思潮系列」。本套漫畫專集,針對歷史文化、世界學術,提點精要。大師系列包括:榮格、弗洛依德、馬克思、尼采,思潮系列則有: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後女性主義。 《榮格:思潮與大師經典漫畫》 精采解釋榮格脫離弗洛依德的影響,而自成一家之言的理論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ing)是席格曼.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弟子中,最難理解、也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他把有關宗教與靈魂等弗洛依德忽略的重要問題,引介入心理分析的領域。 然而,逐漸興起的「新時代」運動,將榮格視為先知般膜拜,卻忽略了他基本上是個科學家與學者的事實。 本書精采地解釋了榮格脫離弗洛依德的影響,而自成一家之言的理論;而且描述了榮格中年時近乎精神崩潰的「夜海航行」意象。由於這個意象,他對無意識心靈的本質產生了全新洞見。 本書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地說明,對榮格而言,探索宗教、煉金術、占星術、易經的心理學,以及研究個案的夢、幻想與心靈騷動等不為科學所接受的現象,是完全合乎邏輯的發展。 《弗洛依德:思潮與大師經典漫畫》 弗洛依德引發的第三次革命 精神分析是辨認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特徵的一種時代口音,由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依德所創,不僅在西方心理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成為影響當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社會思潮,在文學、哲學、心理學上都產生強大效應。 弗洛依德推翻了我們原先對自己的認識,引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第三次革命。他的一些精神分析詞彙,如本我、自我、原慾、精神官能症及伊底帕斯情結等等,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用語的一部分。但是我們真正了解它們的涵意嗎? 本書從弗洛依德於十九世紀生於維也納開始,涵括他早期的醫學生涯,發現古柯鹼的經過,一直到他推演出潛意識、夢境與性的理論為止,為弗洛依德的生平與理念勾勒出一個整體性輪廓,贏得國際讚譽。 《馬克思:思潮與大師經典漫畫》 當世界正朝向無管制的自由市場經濟邁進時,馬克思比以前更與世界密切相關 卡爾.馬克思的作品被視為勞動階級的聖經,過去一百年來的社會運動,多受到馬克思的影響,然而馬克思在柏林圍牆被拆下及蘇聯解體後已非主流。但是,馬克思所刻劃的難道是如蘇聯集團的社會主義模樣嗎?答案是:不對! 重新思考馬克思主義是什麼,已變得非常迫切。馬克思是一個經濟評論和哲學家,他並未提出「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之類的藍圖。他主要、真正留給我們的,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式分析。 像馬克思這麼偉大的思想家,不該被輕易遺忘。 本書是傳奇性的墨西哥卡通畫家Rius的經典之作,被《時代周刊》評為「有創見、正經、認真研究過的作品,而且還包裝了許多資訊」,在1970年代一發行就成為國際上的暢銷書。 作者Rius證明了漫畫書的方式除了有娛樂效果外,也可以是正經的,而且還是有啟發性的,如卡爾.馬克思這麼難以消化的東西,他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介紹給讀者。 《尼采:思潮與大師經典漫畫》 尼采預知後現代的寓言 上帝死了嗎?傳統道德只是「一種有用的錯誤」嗎?「權力意志」會導致大屠殺?科學知識的限制是什麼?人類進化是否已經完成,或者只是剛開始而已?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由尼采的哲學所肇始的。 對我們當前的時代而言,尼采的重要性是無與倫比的。他對於人類心理學、道德、宗教與權力的非凡洞察力,在今日看來相當具有遠見:存在主義、精神分析、符號學與後現代主義皆在其著作中被清楚地預示出來。 本書反映出這位偉大的十九世紀思想家的多樣化與深度。它將尼采描述成一個敢於痛斥虛浮無益及有害信仰的批評家——弗洛依德認為,這位哲學家「比我所曾閱讀過的任何人都更能自我覺察」。
當世界正朝向無管制的自由市場經濟邁進時,馬克思比以前更與世界密切相關 人類最深沈的本質,也就是他的創造力,已經轉換為「占有」…… 你的價值就是你所擁有的。 卡爾.馬克思的作品被視為勞動階級的聖經,過去一百年來的社會運動,多受到馬克思的影響,然而馬克思在柏林圍牆被拆下及蘇聯解體後已非主流。但是,馬克思所刻劃的難道是如蘇聯集團的社會主義模樣嗎?答案是:不對! 重新思考馬克思主義是什麼,已變得非常迫切。馬克思是一個經濟評論和哲學家,他並未提出「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之類的藍圖。他主要、真正留給我們的,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式分析。 像馬克思這麼偉大的思想家,不該被輕易遺忘。 本書是傳奇性的墨西哥卡通畫家Rius的經典之作,被《時代週刊》評為「有創見、正經、認真研究過的作品,而且還包裝了許多資訊」,在1970年代一發行就成為國際上的暢銷書。 作者Rius證明了漫畫書的方式除了有娛樂效果外,也可以是正經的,而且還是有啟發性的,如卡爾.馬克思這麼難以消化的東西,他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介紹給讀者。
思潮與大師經典漫畫文化的震盪和意義,不僅存在於眾人眼中的戰勝者,也存在於傷亡者。文化研究所能做的,就是幫助我們瞭解文化權力機制,並找出抵抗的途徑和方法。只有從事名符其實的意義知識運動,文化研究才能實現其最初的承諾。自稱非學科的學科無庸置疑,文化研究是現今全球最熱門的學科!但文化研究到底是什麼?從何而生?為何存在?這是一門自稱非學科的學科,一條批評的道路,讓我們得以碰觸身份和種族、文學和帝國主義、佃農和資本家、「高尚」和「低俗」文化種種課題。《文化研究》一書提供了清晰而明確的導覽,帶領讀者穿越這個複雜科目的地雷區。文化研究濫觴於英國,而後散播至美國加拿大法國和南亞。本書為讀者勾勒出其完整概要的發展歷史,同時檢視主要擁護者的理念,並呈現出文化研究應用到全世界各地的特色。本書涵蓋範圍從葛蘭西到雷蒙.威廉斯,從後殖民論述到離散政治,從女性主義到酷兒理論(Queer theory)和科技文化,從媒體到全球化,針對這個引人入勝的研究領域及其基本觀念,提供具深度的導讀。
理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人必須去極力爭取! 人類或許天生就會追求快樂,但事實上,他們會更努力地逃避痛苦。如果文明的生活可以讓他們少吃一點苦的話,大部分的人都會願意犧牲快樂。 弗洛依德引發的第三次革命 精神分析是辨認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特徵的一種時代口音,由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依德所創,不僅在西方心理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成為影響當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社會思潮,在文學、哲學、心理學上都產生強大效應。 弗洛依德推翻了我們原先對自己的認識,引發人類對自我認知的第三次革命。他的一些精神分析詞彙,如本我、自我、原慾、精神官能症及伊底帕斯情結等等,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用語的一部分。但是我們真正了解它們的涵意嗎? 本書從弗洛依德於十九世紀生於維也納開始,涵括他早期的醫學生涯,發現古柯鹼的經過,一直到他推演出潛意識、夢境與性的理論為止,為弗洛依德的生平與理念勾勒出一個整體性輪廓,贏得國際讚譽。
新女性圖像 隨著我們即將進入新的千禧年,女性的角色仍然受到質疑。後女性主義挑戰制度性的權威,並且賦予邊緣團體更多力量,但是女性主義如何在挑戰父權制度時調整自己的立場? 從女性主義轉折到後女性主義,女性開始重視差異而非平等。1990年代的後現代文化已經浮現一種新的女性圖像。強硬、性感、不敬的,她並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她要權力。但是解構女性的壓迫、歡慶女性文化之餘,後女性主義將會有怎樣的遠景? 介紹後女性主義,尋索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對當代性別政治與文化的影響,描述後女性主義理論家如何從各種當代論述中汲取養份,包括精彩分析、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發展出我們自己對於女(陰)性特質的認識。 作者簡介 蘇菲亞.玻卡(Sophia Phoca) 是一名講師與評論家,英國肯特藝術與設計研究院、視覺溝通學院、時間基礎媒體的科目導師。 譯者簡介 謝小芩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是現今全球最熱門的學科,但文化研究到底是什麼?從何而生?為何存在? 這是一門自稱非學科的學科,一條批評的道路,讓我們得以碰觸身分和種族、文學和帝國主義、佃農和資本家、「高尚」和「低俗」文化種種課題。 本書提供了清晰而明確的導覽,帶領讀者穿越這個複雜科目的地雷區。 本書為讀者勾勒出其完整概要的發展歷史,同時檢視主要擁護者的理念,並呈現出文化研究應用到全世界各地的特色。本書針對這個引人入勝的研究領域及其基本觀念,提供具深度的導讀。 作者介紹 文字作者 Ziauddin Sardar 他在倫敦城市大學完成學業,主修物理和資訊學。曾擔任研究員、科學雜誌編輯,後來成為自由作家,廣播人,和文化批評者。 漫畫作者 Borun Van Loon 遊走於藝術、哲學、和經濟決定論等截然不同的領域,其遊刃有餘,足引以為鑑。 譯者介紹 陳貽寶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現任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教。
政治謀略大師 馬基維里是大眾所熟悉的背叛與機會主義的代名詞。馬基維里關於治國方針的經典著作《君王論》,刊行於四百餘年前,因為他對權力實際運作的建議之坦白令人震驚,所以至今仍飽受爭論。 該書是獨裁者的指導手冊嗎?是一種「以結果證成手段」的犬儒哲學嗎?或是對政府如何成功運作的複雜細膩分析? 馬基維里是佛羅倫斯共和國忠誠的僕人,他對麥第奇家族專制政權的反抗,使他飽受酷刑並遭流放,但他卻選擇了最惡名昭彰的暴君切沙里.博吉亞,做為其書中君王的典型。 馬基維里明顯的愛國主義傾向,使得他成為第一個真正的現代政治科學家,而他也被視為後現代公民社會論爭的中心人物。本書即是要探索這位充滿矛盾的現實主義者豐富的一生。 作者簡介 Patrick Curry 是倫敦自由作家與歷史學家,他的興趣包括占星學史、文學批評、政治學與生態學。 譯者簡介 張培倫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遺傳學 遺傳學是一門極新的科學,它開始於一百多年前,孟德爾的遺傳學說曾被用來做為優生學及種族主義的藉口,最近遺傳學呈爆炸性發展。在本世紀結束之前,科學可望訂出人類所有的三十億個DNA密碼。 遺傳學入門從孟德爾學說一直介紹到最近的人類基因圖計劃及先天性疾病的治療。藉助Borin Van Loon精彩的漫畫,本書說明DNA是如何發現的以及一些基因不顧宿主的自私行為。現代沒有人能忽視遺傳學的發展,不管喜不喜歡,許多人必須做與遺傳學有關的道德決定。 Steve Jones是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教授。1991年他在BBC廣播電台Reith講座發表「基因語言」的系列演講,受到極高的評價。 作者簡介 Steve Jones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教授,多年來,致力研究蝸牛、蛞蝓和昆蟲的遺傳和演化。曾在BBC廣播電台Reith講座發表「基因語言」的系列演講。
作者簡介 Rius 墨西哥知名卡通畫家,周刊性漫畫《落敗者》的創辦人。創作超過七十本書,包括了醫學到《馬克思》等各種不同品味的書,作品曾贏得蒙特婁大獎。 譯者簡介 黃耀輝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中興大學財政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具啟發性的書 本書被《時代周刊》評為「有創見、正經、認真研究過的作品,而且還包裝了許多資訊」。 在1970年代一發行就成為國際上的暢銷書,《馬克思》果然是傳奇性的墨西哥卡通畫家李又斯(Rius)的突破作品。 他證明了溫畫書的方式除了有娛樂效果外,也可以是正經的,而且還是有啟發性的,像卡爾.馬克思這麼難以消化的東西,他都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介紹給讀者。
他的一切 「我和猶太人有什麼共通點呢?我甚至和我自己都沒有共通點。」沒有任何一句話更能道出法蘭茲‧卡夫卡的人格底蘊,朋友稱他是一個他在「玻璃牆」後的人。 卡夫卡的寫作承襲了伊第緒說書大家的傳統,他們的壓箱寶是詭奇的幻境,帶著幾許歡鬧與自貶。而他為這傳統所帶來的是教人幾乎無法忍受的極度擴張的意識。卡夫卡和他的根、他的家庭、他的環境以及-最主要的-和他自己的身體都是疏離的,他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文學語言以藏身其中,把自己變成蟑螂、猩猩、狗、鼴鼠,或是在讚歎的觀眾面前餓死自己的特技藝人。 大衛梅洛衣茲的精彩文字以及全世界最偉大的地下漫畫家羅伯‧柯倫的圖畫可助我們了解「卡夫卡的」此一陳詞濫語以外的東西,讓我們透過玻璃牆瞧瞧在那兒展示著的奇特生物。 作者簡介 David Zane Mairowitz 《基本肥皂劇》的作者,其廣播劇定期於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及全歐洲製作播出。 譯者簡介 傅佩榮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台大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
半數人類所夢想,而另一半人所恐懼的……半數人類所夢想而另一半人所恐懼的是什麼?就是女人的絕對平等!這代表女性主義的公平看法嗎?對某些人而言,光是女性主義這個字眼就足以使人聯想到性別競爭,「性的戰爭」和憎恨男人的女人等景象。本書貫穿論述環繞著女性主義的各種迷思,提供涵蓋所有婦女運動的犀利解析。內容包括令人震撼、起源自法國大革命之婦女運動近代史,七0年代在全球各地爆發的女性解放運動,以及在八0年代雷根政府和柴契爾內閣時所造成的保守反挫勢力。它同時探討了女性主義的成就和九0年代全世界女性仍將面對的挑戰。本書是爭取婦女權益的及時指南 一部由外在男性保守反對力量和婦女運動內部不協調所組成的歷史風暴。封面:「鉚釘工人羅茜」我們能做到!這幅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宣傳海報,是用來徵召婦女加入重要防禦工作的。在重工業中,取代被徵召打仗男性的婦女,數量增加了460%。儘管被訓練成造船工人、鉚釘工人及機概師之女性中的80%,要在戰後繼績從事這些工作,但她們不是被鼓勵將工作交給由戰場回來的士兵,便是被解僱或被迫回去從事不具任何技術的老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