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以為修行禪定一陣子之後,必然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好像求學那樣,經過十年或十五年,你就能拿到什麼學位。『我有辦法讓它發生!我可以成佛!』可是,事情並非如此。你無法造就證悟,因為證悟是無法建構的。能否了悟覺醒之境,端看是否你精進地讓不二覺性回返於自然安住。欠缺這種精進、不經任何艱辛,是難以達到證悟的。」──祖古‧烏金仁波切 「祖古‧烏金仁波切長期待在山間的隱修處,多年都在閉關,也進行了相當時間的禪修。因此,對於我們慈悲的釋迦牟尼佛所宣說之神聖教法,能給予非常精要的開示。他從本身的體驗談起,以自己的經歷說明,教導我們應以完整而無誤的方式來修持。這些開示,充滿了直接而精髓的口訣,是殊勝而獨特的。」──確吉‧尼瑪仁波切 一場從經驗中凝鍊出的靜心教導了悟的究竟目標,亦即心的自然狀態,無誤且如實的樣貌,不需外求而本自內具。藉由體驗一向在我們之內的本貌,我們得到證悟。然而,若要安住於此合一的無上之境,單靠方法或單從知識皆無法達到。方法,即是適當的行止;知識,即是見地(觀點)。既然努力修行的真正目標是要鬆開我們僵化的性格,我們應該要融合見地和行止。積聚資糧和清淨障蔽即是為了要促成上述的修持。
★全新封面 暢銷改版★「現今時代,我們真的需要密續的修習,因為現今人類有極大的困惑和妄想…...我們需要拙火細微、深入的能量,讓我們從謬思中解脫。 」──耶喜喇嘛此書是耶喜喇嘛生前最後兩堂授課的集結,收錄了拙火瑜伽的修持精隨。此次教授是依據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俱信論》來做為論釋參考。拙火瑜伽是圓滿次第的修行基礎,也是要點。在修習拙火瑜伽之前,準備功夫極其必要。耶喜喇嘛花了極大篇幅介紹前行、觀修脈輪、種子字、寶瓶氣等功法,藉此來喚醒金剛身。在進入正式階段時,他並以自身的經驗,指出需要特別注意的微細技巧,避免行者落入錯誤的道路。耶喜喇嘛的開示幽默有力,甚深教法中也包含日常修行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建議讀者將此修行法門落實之際,已領受過上師的灌頂,並有上師在旁輔助指導。
大手印與大圓滿,字雖異,但義相同; 唯一差異是,大手印側重正念,大圓滿於覺性中休息。 本書為藏傳佛教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選集,諸多偉大上師結合自身的學習與成就,從中淬鍊出精簡務實的修行教言。這些收錄的文選提供了不可思議的智慧,極具啟發、甚為重要,而且文本中的竅訣非常簡單直接,使讀者可以輕鬆地運用。 本書以祈請文作為序曲,並有一篇讓修行者在家禪修時可念誦的祈願文,其後依序是大手印與大圓滿的見地教導,最後的〈雙運〉篇章則結合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法門。 大手印,不回顧過往,不想像未來,不以造作的概念指稱禪修。此外,不將空性視為空無一物。向內觀看,對於五官所感知的對境,不評斷是非對錯,讓注意力自然而然,本然安住有如嬰兒,即使一剎那也不讓注意力散馳。 身體坐直,口不言語,嘴巴略開,讓氣息自然流動,讓心安住於無造作的本然中,此時不論生起好壞或樂苦等念頭,對於悲喜毫不在意的自心體性,是朗然而空、赤裸而覺的。此自心體性是一切有情眾生的自性,根據阿底瑜伽,它是覺性與空性的大圓滿。 雖然大手印與大圓滿使用了不同的詞彙,但在實相上,兩者的究竟意義完全沒有差別。經由這樣的教法,當面臨死亡時,在心與身的連結斷開的那一刻,心便與法身相融。然而,在仍然保有此身的時候,也可能在奧明法界之中成就真實圓滿的證悟。
我們常會陷入某種怒不可遏的情況,心靈與行為完全被嗔怒之火所控制,造成諸多苦難紛爭與暴力,還傷害了身邊所愛之人,而打破這一切惡性循環的出口,就是「安忍」! 寂天菩薩的經典著作《入菩薩行》,至今仍是最能代表佛陀精神的奠基之作,深遠影響著印度文化與西藏四大教派。達賴喇嘛以其〈安忍品〉為開示的核心主軸,告訴我們如何對治情緒、培養安忍性情,以及實際的操作方法。 達賴喇嘛將教會我們 *當他人傷害我,要正視的是其行為背後的元兇──嗔恨心 *當討厭的人被讚美,不該心生忌妒,而是隨喜讚嘆 *因為體會生命本質為苦,所以能以慈悲與愛來利益眾生 安忍不是逆來順受、不是一昧接受生命中的痛苦與橫逆,而是一種對抗逆境的堅定態度!因為你理解情緒其來有自、事件有因果關係,所以能以沉穩且包容的態度面對他人,能從苦難經驗中尋覓到積極的深意。 當我們愈能看透事件背後緣起因果的律則,生起內省覺察力,愈能讓心靈沉穩、平靜自然地與他人相處,在靈性的成長上,也愈能有所提升。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禪修導師,闡述金剛乘佛教與禪宗的異同。 兩者的目標一致,但呈現方式卻極為不同──禪如同神祕月光,而金剛乘則散發著陽光的和絢爛色彩,清晰而開闊。禪宗對待生命的態度是黑白分明的準確,而密續則是一份對實相直接了當的見地。 一九七四年,邱陽創巴仁波切於北美弘法初期,舉辦了兩場名為「禪與密續」的研討會,這些講稿成為本書內容。在這場東方智慧與西方世界碰撞的時代,創巴仁波切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梳理禪宗與密續之間的異同。兩條道路,直達一個核心邱陽創巴仁波切深入揭示禪與密續的核心精神:禪,如茶杯,像身著華服的貴族,洗練而優雅,導向明晰、開放、崇高的心境,以嚴謹精確的紀律逼近智慧。密續,如顱器,也如同蓬頭垢面的失業武士,直白而狂放,無須表述,以坦率直接的方式直探實相。雖然兩者風格迥異,仁波切指出它們並非對立,而是能彼此借鑑、互相補足。 邱陽創巴仁波切屬於密宗傳統,但他也承認受到禪宗的影響而獲得力量與修持。透過這些談話,你可以看到他對禪宗傳承的尊重,以及這如何導致他在公開的禪堂儀式中使用某些禪宗形式。他討論了兩種修行方式在風格、感覺和重點上的差異,並指出兩者可以互相學習的地方。本書適合所有探索佛法深邃智慧的讀者,帶領我們穿越表象,直抵修行的核心。好評推薦「這本闡釋性的合集是哲學、現象學思維以及佛教修行史上獨一無二的里程碑。《茶杯與顱器》充滿學術性與詩意,展現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禪修導師之一無與倫比的才華,他的『蘇格拉底式辯證』和對學生的寬容是無與倫比的,帶著機智、美學的優雅、深刻而微妙的洞察力。我非常感激。」──安妮‧沃爾德曼Anne Waldman「多年來,邱陽創巴仁波切在不同場所中,以他的金剛智慧令我們目眩神迷。我們喜愛他對禪的藝術,以及其與密法關係的見解。整整一代佛教徒就這樣得到滋養。現在,《茶杯與顱器》巧妙地將這位非凡大師的心法提供給新一代的修行者。這本書應該放在每一位認真的佛學學生的書架上。」──約翰‧戴多‧洛里John Daido Loori「邱陽創巴仁波切對於禪與密的驚人解讀,就像是從另一個星球傳來的演講。我們在《茶杯與顱器》中所看到的,與其說是一部解釋與闡釋的著作,不如說是一場精采的表演──一場狂野、怪異的智慧膽識展示,以及令人震驚的靈性視野。」──諾曼‧費雪Norman Fischer「《茶杯與顱器》是一個寶盒,裡面裝滿了精闢的見解、機智的幽默和嚴肅的天才。每一位創意藝術家和冥想者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麥可‧麥克盧爾Michael McClure
「人們總以為修行禪定一陣子之後,必然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好像求學那樣,經過十年或十五年,你就能拿到什麼學位。『我有辦法讓它發生!我可以成佛!』可是,事情並非如此。你無法造就證悟,因為證悟是無法建構的。能否了悟覺醒之境,端看是否你精進地讓不二覺性回返於自然安住。欠缺這種精進、不經任何艱辛,是難以達到證悟的。」──祖古‧烏金仁波切 「祖古‧烏金仁波切長期待在山間的隱修處,多年都在閉關,也進行了相當時間的禪修。因此,對於我們慈悲的釋迦牟尼佛所宣說之神聖教法,能給予非常精要的開示。他從本身的體驗談起,以自己的經歷說明,教導我們應以完整而無誤的方式來修持。這些開示,充滿了直接而精髓的口訣,是殊勝而獨特的。」──確吉‧尼瑪仁波切 一場從經驗中凝鍊出的靜心教導了悟的究竟目標,亦即心的自然狀態,無誤且如實的樣貌,不需外求而本自內具。藉由體驗一向在我們之內的本貌,我們得到證悟。然而,若要安住於此合一的無上之境,單靠方法或單從知識皆無法達到。方法,即是適當的行止;知識,即是見地(觀點)。既然努力修行的真正目標是要鬆開我們僵化的性格,我們應該要融合見地和行止。積聚資糧和清淨障蔽即是為了要促成上述的修持。
★全新封面 暢銷改版★「現今時代,我們真的需要密續的修習,因為現今人類有極大的困惑和妄想…...我們需要拙火細微、深入的能量,讓我們從謬思中解脫。 」──耶喜喇嘛此書是耶喜喇嘛生前最後兩堂授課的集結,收錄了拙火瑜伽的修持精隨。此次教授是依據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俱信論》來做為論釋參考。拙火瑜伽是圓滿次第的修行基礎,也是要點。在修習拙火瑜伽之前,準備功夫極其必要。耶喜喇嘛花了極大篇幅介紹前行、觀修脈輪、種子字、寶瓶氣等功法,藉此來喚醒金剛身。在進入正式階段時,他並以自身的經驗,指出需要特別注意的微細技巧,避免行者落入錯誤的道路。耶喜喇嘛的開示幽默有力,甚深教法中也包含日常修行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建議讀者將此修行法門落實之際,已領受過上師的灌頂,並有上師在旁輔助指導。
★全新封面 暢銷改版★「現今時代,我們真的需要密續的修習,因為現今人類有極大的困惑和妄想…...我們需要拙火細微、深入的能量,讓我們從謬思中解脫。 」──耶喜喇嘛此書是耶喜喇嘛生前最後兩堂授課的集結,收錄了拙火瑜伽的修持精隨。此次教授是依據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俱信論》來做為論釋參考。拙火瑜伽是圓滿次第的修行基礎,也是要點。在修習拙火瑜伽之前,準備功夫極其必要。耶喜喇嘛花了極大篇幅介紹前行、觀修脈輪、種子字、寶瓶氣等功法,藉此來喚醒金剛身。在進入正式階段時,他並以自身的經驗,指出需要特別注意的微細技巧,避免行者落入錯誤的道路。耶喜喇嘛的開示幽默有力,甚深教法中也包含日常修行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建議讀者將此修行法門落實之際,已領受過上師的灌頂,並有上師在旁輔助指導。
灌頂儀式也稱為進入金剛乘的必經之門,藉由傳承祖師的加持、我們自身的虔心,以及灌頂儀式為我們指出的智慧,讓我們獲得修持金剛乘的權力。然而,唯有我們自己誓言持續修持,才能保有並圓滿了悟獲得的權力。台灣人對「灌頂」可謂耳熟能詳,卻多將其誤認為消災解厄或開運加持的神祕儀式。只抱有模糊的想像、沒有正確的觀念。十七世紀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策列那措讓卓,於本書中詳盡地說明了灌頂儀式的各種面向──成熟灌頂的真實本質、領受灌頂的目的與利益、誰能真正地授予灌頂、領受灌頂後如何成就解脫,並說明解脫真正的含義。 書中還有諸多寶藏般的實修要點口訣,更傳授了大手印與大圓滿解脫道中簡明直接、切合實修的法門。策列那措讓卓大師不僅幫助讀者在實修過程中掌握法要,更以自身體證的智慧,嚴謹而慈悲地指出修行時易犯的過失,引導弟子回歸正見與正行。 ◎本書特色──1)深入解析灌頂儀式:詳細介紹灌頂儀式的核心意義,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通過儀式開啟智慧。2)大手印與大圓滿的實修指導:針對大手印、大圓滿等精深法門,提供了簡單而實用的修行指引。3)問答形式的精妙解答:大師以問答形式回應弟子問題,讓複雜的佛法概念更易理解,並提供實際修行的精妙指導。4)確吉‧尼瑪仁波切的專文推薦序:尊貴的確吉‧尼瑪仁波切,是二十世紀藏傳佛教最為卓著的大圓滿成就者。大師誠摯地為本書撰寫推薦序,點出了本書的主旨與作者的用心。
灌頂儀式也稱為進入金剛乘的必經之門,藉由傳承祖師的加持、我們自身的虔心,以及灌頂儀式為我們指出的智慧,讓我們獲得修持金剛乘的權力。然而,唯有我們自己誓言持續修持,才能保有並圓滿了悟獲得的權力。台灣人對「灌頂」可謂耳熟能詳,卻多將其誤認為消災解厄或開運加持的神祕儀式。只抱有模糊的想像、沒有正確的觀念。十七世紀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策列那措讓卓,於本書中詳盡地說明了灌頂儀式的各種面向──成熟灌頂的真實本質、領受灌頂的目的與利益、誰能真正地授予灌頂、領受灌頂後如何成就解脫,並說明解脫真正的含義。 書中還有諸多寶藏般的實修要點口訣,更傳授了大手印與大圓滿解脫道中簡明直接、切合實修的法門。策列那措讓卓大師不僅幫助讀者在實修過程中掌握法要,更以自身體證的智慧,嚴謹而慈悲地指出修行時易犯的過失,引導弟子回歸正見與正行。 ◎本書特色──1)深入解析灌頂儀式:詳細介紹灌頂儀式的核心意義,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通過儀式開啟智慧。2)大手印與大圓滿的實修指導:針對大手印、大圓滿等精深法門,提供了簡單而實用的修行指引。3)問答形式的精妙解答:大師以問答形式回應弟子問題,讓複雜的佛法概念更易理解,並提供實際修行的精妙指導。4)確吉‧尼瑪仁波切的專文推薦序:尊貴的確吉‧尼瑪仁波切,是二十世紀藏傳佛教最為卓著的大圓滿成就者。大師誠摯地為本書撰寫推薦序,點出了本書的主旨與作者的用心。
灌頂儀式也稱為進入金剛乘的必經之門,藉由傳承祖師的加持、我們自身的虔心,以及灌頂儀式為我們指出的智慧,讓我們獲得修持金剛乘的權力。然而,唯有我們自己誓言持續修持,才能保有並圓滿了悟獲得的權力。台灣人對「灌頂」可謂耳熟能詳,卻多將其誤認為消災解厄或開運加持的神祕儀式。只抱有模糊的想像、沒有正確的觀念。十七世紀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策列那措讓卓,於本書中詳盡地說明了灌頂儀式的各種面向──成熟灌頂的真實本質、領受灌頂的目的與利益、誰能真正地授予灌頂、領受灌頂後如何成就解脫,並說明解脫真正的含義。 書中還有諸多寶藏般的實修要點口訣,更傳授了大手印與大圓滿解脫道中簡明直接、切合實修的法門。策列那措讓卓大師不僅幫助讀者在實修過程中掌握法要,更以自身體證的智慧,嚴謹而慈悲地指出修行時易犯的過失,引導弟子回歸正見與正行。 ◎本書特色──1)深入解析灌頂儀式:詳細介紹灌頂儀式的核心意義,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通過儀式開啟智慧。2)大手印與大圓滿的實修指導:針對大手印、大圓滿等精深法門,提供了簡單而實用的修行指引。3)問答形式的精妙解答:大師以問答形式回應弟子問題,讓複雜的佛法概念更易理解,並提供實際修行的精妙指導。4)確吉‧尼瑪仁波切的專文推薦序:尊貴的確吉‧尼瑪仁波切,是二十世紀藏傳佛教最為卓著的大圓滿成就者。大師誠摯地為本書撰寫推薦序,點出了本書的主旨與作者的用心。
不論發生什麼事,只要專注地加以覺照, 心便停下來,不再黏著,獲得自由。 明白這個方法便是消滅一切逼迫之道。 優婆夷紀.那那蓉老師自一九四五年開始在泰國的皇園山禪修,深受泰國高僧阿姜查的啟發,擁有堅定的信仰與堅韌的精神,是泰國二十世紀指導佛法修學最了不起的女教師。 本書內容取自紀老師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七年間的即席開示,她不斷強調一切事物不過是在生起、持續和消滅中循環,根本不值得執取,進而引領讀者專注地向內觀察自己的心,以調伏並放下因貪心、驕慢而生的煩惱,發掘空的真義。 紀老師的開示蘊含了珍貴的佛法教示,實在直接而切中要點,平易近人而一語中的,簡潔有力而寓義深遠,鼓勵我們用誠懇、智慧及精進的毅力,以超越痛苦和愚痴為目標,不間斷地修行,必定能讓心靈更清明、更平靜,體會到釋放心靈重擔後的喜悅。
不論發生什麼事,只要專注地加以覺照, 心便停下來,不再黏著,獲得自由。 明白這個方法便是消滅一切逼迫之道。 優婆夷紀.那那蓉老師自一九四五年開始在泰國的皇園山禪修,深受泰國高僧阿姜查的啟發,擁有堅定的信仰與堅韌的精神,是泰國二十世紀指導佛法修學最了不起的女教師。 本書內容取自紀老師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七年間的即席開示,她不斷強調一切事物不過是在生起、持續和消滅中循環,根本不值得執取,進而引領讀者專注地向內觀察自己的心,以調伏並放下因貪心、驕慢而生的煩惱,發掘空的真義。 紀老師的開示蘊含了珍貴的佛法教示,實在直接而切中要點,平易近人而一語中的,簡潔有力而寓義深遠,鼓勵我們用誠懇、智慧及精進的毅力,以超越痛苦和愚痴為目標,不間斷地修行,必定能讓心靈更清明、更平靜,體會到釋放心靈重擔後的喜悅。
不論發生什麼事,只要專注地加以覺照, 心便停下來,不再黏著,獲得自由。 明白這個方法便是消滅一切逼迫之道。 優婆夷紀.那那蓉老師自一九四五年開始在泰國的皇園山禪修,深受泰國高僧阿姜查的啟發,擁有堅定的信仰與堅韌的精神,是泰國二十世紀指導佛法修學最了不起的女教師。 本書內容取自紀老師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七年間的即席開示,她不斷強調一切事物不過是在生起、持續和消滅中循環,根本不值得執取,進而引領讀者專注地向內觀察自己的心,以調伏並放下因貪心、驕慢而生的煩惱,發掘空的真義。 紀老師的開示蘊含了珍貴的佛法教示,實在直接而切中要點,平易近人而一語中的,簡潔有力而寓義深遠,鼓勵我們用誠懇、智慧及精進的毅力,以超越痛苦和愚痴為目標,不間斷地修行,必定能讓心靈更清明、更平靜,體會到釋放心靈重擔後的喜悅。
全新改版‧經典重現 特別收錄 ▎一行禪師中文版序 想要隨時都處在愛的境界中,不是異想天開。 有了慈的專注、悲的專注、喜的專注、捨的專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麗、最和平、最喜悅的境界。 內容簡介 ▎ 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 但,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好,我們有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以他一貫慈悲卻帶有力量的言語,在書中不僅引用佛經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訴我們「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禪師用仔細且實用的步驟,帶著我們以正念、頂禮、說愛語,甚至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即刻運用就能處在愛的境界,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全書深入淺出,讀來時而莞爾、時而感動,透過一行禪師的引領,我們可以不執著,能理解他人、能接納完美和不完美,隨時活在正念的愛裡! 佛陀曾說過,修行真愛有十一種好處: 1. 好眠 2. 醒來時,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惡夢騷擾 4. 廣受喜愛 5. 可見或不可見的生命都喜歡與之親近 6. 受諸神護佑 7. 不受火、毒、刀劍傷害,更不需特別防範 8. 很容易就可達禪觀境界 9. 容貌光明清淨 10. 過世時,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繼續修行 還有什麼是比慈悲喜捨更高的智慧呢?
全新改版‧經典重現 特別收錄 ▎一行禪師中文版序 想要隨時都處在愛的境界中,不是異想天開。 有了慈的專注、悲的專注、喜的專注、捨的專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麗、最和平、最喜悅的境界。 內容簡介 ▎ 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 但,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好,我們有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以他一貫慈悲卻帶有力量的言語,在書中不僅引用佛經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訴我們「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禪師用仔細且實用的步驟,帶著我們以正念、頂禮、說愛語,甚至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即刻運用就能處在愛的境界,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全書深入淺出,讀來時而莞爾、時而感動,透過一行禪師的引領,我們可以不執著,能理解他人、能接納完美和不完美,隨時活在正念的愛裡! 佛陀曾說過,修行真愛有十一種好處: 1. 好眠 2. 醒來時,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惡夢騷擾 4. 廣受喜愛 5. 可見或不可見的生命都喜歡與之親近 6. 受諸神護佑 7. 不受火、毒、刀劍傷害,更不需特別防範 8. 很容易就可達禪觀境界 9. 容貌光明清淨 10. 過世時,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繼續修行 還有什麼是比慈悲喜捨更高的智慧呢?
全新改版‧經典重現 特別收錄 ▎一行禪師中文版序 想要隨時都處在愛的境界中,不是異想天開。 有了慈的專注、悲的專注、喜的專注、捨的專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麗、最和平、最喜悅的境界。 內容簡介 ▎ 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 但,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好,我們有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以他一貫慈悲卻帶有力量的言語,在書中不僅引用佛經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訴我們「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禪師用仔細且實用的步驟,帶著我們以正念、頂禮、說愛語,甚至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即刻運用就能處在愛的境界,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全書深入淺出,讀來時而莞爾、時而感動,透過一行禪師的引領,我們可以不執著,能理解他人、能接納完美和不完美,隨時活在正念的愛裡! 佛陀曾說過,修行真愛有十一種好處: 1. 好眠 2. 醒來時,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惡夢騷擾 4. 廣受喜愛 5. 可見或不可見的生命都喜歡與之親近 6. 受諸神護佑 7. 不受火、毒、刀劍傷害,更不需特別防範 8. 很容易就可達禪觀境界 9. 容貌光明清淨 10. 過世時,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繼續修行 還有什麼是比慈悲喜捨更高的智慧呢?
修道一定得苦行、一定要壓抑欲望、一定得遠離世俗種種? 將一切享樂轉化為超凡的經驗,是藏傳密續的修行之法,也是成佛最快速之路。 藏傳密續的修行方式迥然不同。密續不但不把享樂和欲望視為必須全力規避的東西,反而肯定欲望所激起的強大能量,正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資源。 既然修行的目標不外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都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正因為我們這一生和欲望密不可分,所以我們有必要運用欲望龐大的能量,以期轉化生命,達到超凡的境界。 密續所有的修行法門,可以說都牽涉到轉化的原理。 就密續來說,欲望正是推動我們到達最高目的地的燃料。 既然修行的目標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只要本著清明的理智和從中萃取菁華的決心修學密續,必定能夠把大家所企求的完滿和內在的滿足,帶進自己的人生。 密續的功能在於把一切享樂轉化為出世間超凡的經驗,潛入深邃、洞澈實相的意識層。 密續強調讓人們盡情地享受世俗的享樂,同時把享受的能量導入迅速、有效的修行道,實現我們的潛能,成就無上正覺的佛果。這才是最善巧地運用我們人類寶貴潛能之道。 不管是禪修、課誦或其他任何活動,整個重點在於,發現人性的本源、進入深層的本性,觸及內心本源的全覺、無二現。 把目前這個痛苦和不滿足之源的人身,轉化為大樂道,成辦自他究竟的安樂。這是所有密續法門終極的目標。
修道一定得苦行、一定要壓抑欲望、一定得遠離世俗種種? 將一切享樂轉化為超凡的經驗,是藏傳密續的修行之法,也是成佛最快速之路。 藏傳密續的修行方式迥然不同。密續不但不把享樂和欲望視為必須全力規避的東西,反而肯定欲望所激起的強大能量,正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資源。 既然修行的目標不外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都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正因為我們這一生和欲望密不可分,所以我們有必要運用欲望龐大的能量,以期轉化生命,達到超凡的境界。 密續所有的修行法門,可以說都牽涉到轉化的原理。 就密續來說,欲望正是推動我們到達最高目的地的燃料。 既然修行的目標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只要本著清明的理智和從中萃取菁華的決心修學密續,必定能夠把大家所企求的完滿和內在的滿足,帶進自己的人生。 密續的功能在於把一切享樂轉化為出世間超凡的經驗,潛入深邃、洞澈實相的意識層。 密續強調讓人們盡情地享受世俗的享樂,同時把享受的能量導入迅速、有效的修行道,實現我們的潛能,成就無上正覺的佛果。這才是最善巧地運用我們人類寶貴潛能之道。 不管是禪修、課誦或其他任何活動,整個重點在於,發現人性的本源、進入深層的本性,觸及內心本源的全覺、無二現。 把目前這個痛苦和不滿足之源的人身,轉化為大樂道,成辦自他究竟的安樂。這是所有密續法門終極的目標。
修道一定得苦行、一定要壓抑欲望、一定得遠離世俗種種? 將一切享樂轉化為超凡的經驗,是藏傳密續的修行之法,也是成佛最快速之路。 藏傳密續的修行方式迥然不同。密續不但不把享樂和欲望視為必須全力規避的東西,反而肯定欲望所激起的強大能量,正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資源。 既然修行的目標不外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都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正因為我們這一生和欲望密不可分,所以我們有必要運用欲望龐大的能量,以期轉化生命,達到超凡的境界。 密續所有的修行法門,可以說都牽涉到轉化的原理。 就密續來說,欲望正是推動我們到達最高目的地的燃料。 既然修行的目標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只要本著清明的理智和從中萃取菁華的決心修學密續,必定能夠把大家所企求的完滿和內在的滿足,帶進自己的人生。 密續的功能在於把一切享樂轉化為出世間超凡的經驗,潛入深邃、洞澈實相的意識層。 密續強調讓人們盡情地享受世俗的享樂,同時把享受的能量導入迅速、有效的修行道,實現我們的潛能,成就無上正覺的佛果。這才是最善巧地運用我們人類寶貴潛能之道。 不管是禪修、課誦或其他任何活動,整個重點在於,發現人性的本源、進入深層的本性,觸及內心本源的全覺、無二現。 把目前這個痛苦和不滿足之源的人身,轉化為大樂道,成辦自他究竟的安樂。這是所有密續法門終極的目標。
寂天菩薩的經典著作《入菩薩行論》,至今仍是最能代表佛陀精神的奠基之作, 作為大乘佛教中極為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深遠影響著印度文化與西藏四大教派。 這部論著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當光亮照破黑暗: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 ──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錄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平心靜氣: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安忍品〉》 我們常會陷入某種怒不可遏的情況,心靈與行為完全被瞋怒之火所控制,造成諸多苦難紛爭與暴力,還傷害了身邊所愛之人,而打破這一切惡性循環的出口,就是「安忍」! 達賴喇嘛以其〈安忍品〉為開示的核心主軸,告訴我們如何對治情緒、培養安忍性情,以及實際的操作方法。 達賴喇嘛將教會我們── *當他人傷害我,要正視的是其行為背後的元兇──瞋恨心 *當討厭的人被讚美,不該心生忌妒,而是隨喜讚嘆 *因為體會生命本質為苦,所以能以慈悲與愛來利益眾生 安忍不是逆來順受、不是一昧接受生命中的痛苦與橫逆,而是一種對抗逆境的堅定態度!因為你理解情緒其來有自、事件有因果關係,所以能以沉穩且包容的態度面對他人,能從苦難經驗中尋覓到積極的深意。 當我們愈能看透事件背後緣起因果的律則,生起內省覺察力,愈能讓心靈沉穩、平靜自然地與他人相處,在靈性的成長上,也愈能有所提升。
寂天《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 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的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錄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寂天《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 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的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錄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寂天《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 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的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錄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20世紀最重要的禪修大師所撰寫的最全面的內觀實踐手冊! 最高品質的佛法典籍,內觀修習者的必讀之書。 如果您選擇走上座部佛教的道路,您需要的所有禪修實踐與理論就在這裡。 馬哈希大師在本書中提供的細膩指引, 將會帶領修習者有系統地逐步淨除心中的貪執、瞋怒和愚痴, 並且體證相續的證悟階次,最終達至涅槃。 ◎聽過正念的你,不能不知道這位傳奇人物──馬哈希大師 本書是西方正念運動和內觀禪修傳統的「祖父」──馬哈希大師的巨著,大師在上座部佛教傳承中具有傳奇性的地位,當代在世界各地傳布佛教禪修的幾位關鍵人物,皆屬於馬哈希大師的傳承。在這本超凡的著作中,大師鉅細靡遺地闡釋修習內觀的道路,始自戒清淨,終至最高的自由――涅槃的證悟。 ◎想依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者,這本寶典就是你需要的修行地圖! 馬哈希大師取材佛陀時代的巴利典籍,引經據典地完整呈現出上座部傳統所傳,使人解脫的八支聖道的實踐方法。詳盡描述了與正念相關的理論與實踐,藉以導向觀智與涅槃的證悟,這是當代英語佛法著作中所欠缺的。本書包含豐富而精確的巴利三藏出處,並補充了詳細的阿毘達磨資料,整合了最深奧的理論知識和最直接易行的實修教導。可以說,這是一本需慢慢細讀的書,是可以深化理解的參考書,更是我們自身覺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 為不具備阿毘達磨基礎知識的讀者,本書提供了厚實的附錄,協助讀者把握其中較為專業的部分。書中提到的阿毘達磨的各種現象類別,已製成方便易讀的圖表,展示出各個類別之間的關係,讓讀者理解微細的心識剎那,如何依序展開。 * 注腳放入了馬哈希大師引用的佛典的巴利原文,並提供羅馬字體的引文,讀者可以方便地在書中找到參考出處。讀者可以參考巴利三藏的佛語或注釋書、疏鈔等其他巴利著作。 誠摯推薦 達馬聶久禪師(Tharmanaykyaw Sayadaw) 緬甸馬哈甘達勇禪寺住持 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釋惠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楊天立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馬哈希尊者的內觀方法與佛陀的教誨完全一致。如果你想真正淨化自己的心並確實證得涅槃,可以依照此書來修行。」──達馬聶久禪師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引領學者建立正見並探索身心世間實相的內觀實操手冊,兩位譯者是經驗和學養豐富的內觀修習者與教學者,更能顯露馬哈希禪師教學的原意精髓,值得細讀和踐行。」──楊天立
20世紀最重要的禪修大師所撰寫的最全面的內觀實踐手冊! 最高品質的佛法典籍,內觀修習者的必讀之書。 如果您選擇走上座部佛教的道路,您需要的所有禪修實踐與理論就在這裡。 馬哈希大師在本書中提供的細膩指引, 將會帶領修習者有系統地逐步淨除心中的貪執、瞋怒和愚痴, 並且體證相續的證悟階次,最終達至涅槃。 ◎聽過正念的你,不能不知道這位傳奇人物──馬哈希大師 本書是西方正念運動和內觀禪修傳統的「祖父」──馬哈希大師的巨著,大師在上座部佛教傳承中具有傳奇性的地位,當代在世界各地傳布佛教禪修的幾位關鍵人物,皆屬於馬哈希大師的傳承。在這本超凡的著作中,大師鉅細靡遺地闡釋修習內觀的道路,始自戒清淨,終至最高的自由――涅槃的證悟。 ◎想依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者,這本寶典就是你需要的修行地圖! 馬哈希大師取材佛陀時代的巴利典籍,引經據典地完整呈現出上座部傳統所傳,使人解脫的八支聖道的實踐方法。詳盡描述了與正念相關的理論與實踐,藉以導向觀智與涅槃的證悟,這是當代英語佛法著作中所欠缺的。本書包含豐富而精確的巴利三藏出處,並補充了詳細的阿毘達磨資料,整合了最深奧的理論知識和最直接易行的實修教導。可以說,這是一本需慢慢細讀的書,是可以深化理解的參考書,更是我們自身覺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 為不具備阿毘達磨基礎知識的讀者,本書提供了厚實的附錄,協助讀者把握其中較為專業的部分。書中提到的阿毘達磨的各種現象類別,已製成方便易讀的圖表,展示出各個類別之間的關係,讓讀者理解微細的心識剎那,如何依序展開。 * 注腳放入了馬哈希大師引用的佛典的巴利原文,並提供羅馬字體的引文,讀者可以方便地在書中找到參考出處。讀者可以參考巴利三藏的佛語或注釋書、疏鈔等其他巴利著作。 誠摯推薦 達馬聶久禪師(Tharmanaykyaw Sayadaw) 緬甸馬哈甘達勇禪寺住持 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釋惠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楊天立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馬哈希尊者的內觀方法與佛陀的教誨完全一致。如果你想真正淨化自己的心並確實證得涅槃,可以依照此書來修行。」──達馬聶久禪師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引領學者建立正見並探索身心世間實相的內觀實操手冊,兩位譯者是經驗和學養豐富的內觀修習者與教學者,更能顯露馬哈希禪師教學的原意精髓,值得細讀和踐行。」──楊天立
20世紀最重要的禪修大師所撰寫的最全面的內觀實踐手冊! 最高品質的佛法典籍,內觀修習者的必讀之書。 如果您選擇走上座部佛教的道路,您需要的所有禪修實踐與理論就在這裡。 馬哈希大師在本書中提供的細膩指引, 將會帶領修習者有系統地逐步淨除心中的貪執、瞋怒和愚痴, 並且體證相續的證悟階次,最終達至涅槃。 ◎聽過正念的你,不能不知道這位傳奇人物──馬哈希大師 本書是西方正念運動和內觀禪修傳統的「祖父」──馬哈希大師的巨著,大師在上座部佛教傳承中具有傳奇性的地位,當代在世界各地傳布佛教禪修的幾位關鍵人物,皆屬於馬哈希大師的傳承。在這本超凡的著作中,大師鉅細靡遺地闡釋修習內觀的道路,始自戒清淨,終至最高的自由――涅槃的證悟。 ◎想依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者,這本寶典就是你需要的修行地圖! 馬哈希大師取材佛陀時代的巴利典籍,引經據典地完整呈現出上座部傳統所傳,使人解脫的八支聖道的實踐方法。詳盡描述了與正念相關的理論與實踐,藉以導向觀智與涅槃的證悟,這是當代英語佛法著作中所欠缺的。本書包含豐富而精確的巴利三藏出處,並補充了詳細的阿毘達磨資料,整合了最深奧的理論知識和最直接易行的實修教導。可以說,這是一本需慢慢細讀的書,是可以深化理解的參考書,更是我們自身覺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 為不具備阿毘達磨基礎知識的讀者,本書提供了厚實的附錄,協助讀者把握其中較為專業的部分。書中提到的阿毘達磨的各種現象類別,已製成方便易讀的圖表,展示出各個類別之間的關係,讓讀者理解微細的心識剎那,如何依序展開。 * 注腳放入了馬哈希大師引用的佛典的巴利原文,並提供羅馬字體的引文,讀者可以方便地在書中找到參考出處。讀者可以參考巴利三藏的佛語或注釋書、疏鈔等其他巴利著作。 誠摯推薦 達馬聶久禪師(Tharmanaykyaw Sayadaw) 緬甸馬哈甘達勇禪寺住持 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釋惠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楊天立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馬哈希尊者的內觀方法與佛陀的教誨完全一致。如果你想真正淨化自己的心並確實證得涅槃,可以依照此書來修行。」──達馬聶久禪師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引領學者建立正見並探索身心世間實相的內觀實操手冊,兩位譯者是經驗和學養豐富的內觀修習者與教學者,更能顯露馬哈希禪師教學的原意精髓,值得細讀和踐行。」──楊天立
身處寂靜山林固然是修行的順緣,但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最幽靜的狀態,那樣的心本身即是怡人的森林。 本書收錄的〈怡人森林教言〉出自寧瑪派祖師龍欽巴尊者之筆。格澤仁波切是在2009年於美國新墨西哥的Iron Knot Ranch道場傳法期間,主動加場給予此論的開示,這也是仁波切在海外唯一一次講授這篇法要。這場開示裡,有龍欽巴尊者與格澤仁波切的苦口婆心,為的是讓有緣的弟子,除了能身體力行前往幽靜森林實修,更盼有朝一日自成巍巍巨木,開枝葉、長花果,終以一棵佛果大樹,庇蔭三界熱惱有情。 ◎「不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一首名曲,之後變成村上春樹的小說書名,後來又成為伍佰的歌名。這個詞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都是主流流行文化的象徵。而本書,則是一位「非主流」的修行人所開示的「非討好型」內容。有時候,我們難以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如何如何」,相形之下,要去說那件事或那個人「不是如何如何」反而容易得多。 ◎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他「不是」什麼?格澤仁波切被認證為寧瑪噶陀傳承「五大黃金法台」之一的噶陀格澤再來人,並獲推舉為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教主。他傳法的足跡很廣,東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西至美國、巴西,南抵南非,北達俄羅斯。那他「不是」什麼呢?格澤仁波切,不是那種營造華麗形象的上師,你會看到他穿著背心躺在床上,被你逗笑,或者逗著你笑。不是那種引經據論的博學教授,但是談起修心,他絕對傾囊相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你恭敬獻供的上師,他不會說你是他的弟子,而總是說你是他的朋友。不是那種在舞台上尋找光環和掌聲的上師,他會親自到台下,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角落找到你,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不是那種藉著名望開疆闢土的上師,他不求勢力版圖越來越大,只想讓自我越來越小。帶著輕鬆的心,一同來怡人的森林聽聞格澤仁波切的開示吧! 本書特色──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親近我們懷念的上師結合全知龍欽巴尊者與仁波切的智慧,勸導有緣弟子前往森林實修忠實還原格澤仁波切講法的用詞和語氣,彷彿親臨開示現場少佛教專業用語,藏文翻譯順暢好閱讀內附愛好寂靜願文與台灣佛教廣傳祈願文
身處寂靜山林固然是修行的順緣,但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最幽靜的狀態,那樣的心本身即是怡人的森林。 本書收錄的〈怡人森林教言〉出自寧瑪派祖師龍欽巴尊者之筆。格澤仁波切是在2009年於美國新墨西哥的Iron Knot Ranch道場傳法期間,主動加場給予此論的開示,這也是仁波切在海外唯一一次講授這篇法要。這場開示裡,有龍欽巴尊者與格澤仁波切的苦口婆心,為的是讓有緣的弟子,除了能身體力行前往幽靜森林實修,更盼有朝一日自成巍巍巨木,開枝葉、長花果,終以一棵佛果大樹,庇蔭三界熱惱有情。 ◎「不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一首名曲,之後變成村上春樹的小說書名,後來又成為伍佰的歌名。這個詞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都是主流流行文化的象徵。而本書,則是一位「非主流」的修行人所開示的「非討好型」內容。有時候,我們難以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如何如何」,相形之下,要去說那件事或那個人「不是如何如何」反而容易得多。 ◎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他「不是」什麼?格澤仁波切被認證為寧瑪噶陀傳承「五大黃金法台」之一的噶陀格澤再來人,並獲推舉為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教主。他傳法的足跡很廣,東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西至美國、巴西,南抵南非,北達俄羅斯。那他「不是」什麼呢?格澤仁波切,不是那種營造華麗形象的上師,你會看到他穿著背心躺在床上,被你逗笑,或者逗著你笑。不是那種引經據論的博學教授,但是談起修心,他絕對傾囊相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你恭敬獻供的上師,他不會說你是他的弟子,而總是說你是他的朋友。不是那種在舞台上尋找光環和掌聲的上師,他會親自到台下,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角落找到你,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不是那種藉著名望開疆闢土的上師,他不求勢力版圖越來越大,只想讓自我越來越小。帶著輕鬆的心,一同來怡人的森林聽聞格澤仁波切的開示吧! 本書特色──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親近我們懷念的上師結合全知龍欽巴尊者與仁波切的智慧,勸導有緣弟子前往森林實修忠實還原格澤仁波切講法的用詞和語氣,彷彿親臨開示現場少佛教專業用語,藏文翻譯順暢好閱讀內附愛好寂靜願文與台灣佛教廣傳祈願文
身處寂靜山林固然是修行的順緣,但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最幽靜的狀態,那樣的心本身即是怡人的森林。 本書收錄的〈怡人森林教言〉出自寧瑪派祖師龍欽巴尊者之筆。格澤仁波切是在2009年於美國新墨西哥的Iron Knot Ranch道場傳法期間,主動加場給予此論的開示,這也是仁波切在海外唯一一次講授這篇法要。這場開示裡,有龍欽巴尊者與格澤仁波切的苦口婆心,為的是讓有緣的弟子,除了能身體力行前往幽靜森林實修,更盼有朝一日自成巍巍巨木,開枝葉、長花果,終以一棵佛果大樹,庇蔭三界熱惱有情。 ◎「不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一首名曲,之後變成村上春樹的小說書名,後來又成為伍佰的歌名。這個詞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都是主流流行文化的象徵。而本書,則是一位「非主流」的修行人所開示的「非討好型」內容。有時候,我們難以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如何如何」,相形之下,要去說那件事或那個人「不是如何如何」反而容易得多。 ◎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他「不是」什麼?格澤仁波切被認證為寧瑪噶陀傳承「五大黃金法台」之一的噶陀格澤再來人,並獲推舉為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教主。他傳法的足跡很廣,東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西至美國、巴西,南抵南非,北達俄羅斯。那他「不是」什麼呢?格澤仁波切,不是那種營造華麗形象的上師,你會看到他穿著背心躺在床上,被你逗笑,或者逗著你笑。不是那種引經據論的博學教授,但是談起修心,他絕對傾囊相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你恭敬獻供的上師,他不會說你是他的弟子,而總是說你是他的朋友。不是那種在舞台上尋找光環和掌聲的上師,他會親自到台下,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角落找到你,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不是那種藉著名望開疆闢土的上師,他不求勢力版圖越來越大,只想讓自我越來越小。帶著輕鬆的心,一同來怡人的森林聽聞格澤仁波切的開示吧! 本書特色──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親近我們懷念的上師結合全知龍欽巴尊者與仁波切的智慧,勸導有緣弟子前往森林實修忠實還原格澤仁波切講法的用詞和語氣,彷彿親臨開示現場少佛教專業用語,藏文翻譯順暢好閱讀內附愛好寂靜願文與台灣佛教廣傳祈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