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欽慈誠羅珠撰寫,堪欽索達吉翻譯,兩大藏傳佛教上師攜手,穿越前世今生……●鐵證如山的前世今生、不可思議的虹光身成就與光天化日下的人身飛空……●從理論到見證,內容精采細膩、有理有據,一睹佛法超越科學表象的博大精深。 真的有「前世今生」嗎?這是迷信還是因果關係? 確實有前世今生,這絕非迷信或道聽塗說。作者不僅親身查訪實例七則,並以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公案與古今大成就者的故事穿插其中,詳述各種不可思議的真實案例,舉證前世今生必然存在的因果關係。 很多人因為接受現代偏西方式的教育,經常在不經任何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輕易就認為前生後世的理念等同於迷信、落後等負面概念。 也有些人不承認心識的連續、遷流性;有些則半信半疑;還有一些儘管從表面看來也在學佛,但因無法從教證、理證確立前後世及業因果存在的必然性,因此見解也不穩固,隨時有可能發生搖擺。 為了使我們真正明白事理,作者將佛法與現代科學原理結合起來,詳細論證了這一問題的來龍去脈。其實,佛教理論本足以揭開生死變遷的祕密,但因其闡述的道理非常深奧,而很多人又對它懷抱極大的偏見,因此作者才借助科技理論及當今發生在眾多國家的實例,深入淺出地以現代人能接受的口吻,並與現代人心性十分相合的例證、語言,有理有據地闡釋了關於前後世的正見。 《涅槃經》說:「不見後世,無惡不造。」在21世紀、高度文明發展下,地球上的戰爭與災難卻越演越烈,這就是人們毫不相信前世今生因果與科技日新月異的結果。出版本書,由衷希望大家都能藉此一因緣,重新審視生死名利競賽場的本質,以及被我們無數次踐踏過的人身及生命的本來意義!
2003年出版至今,長銷不墜!2012年全新改版!當情緒發號施令,你突然失去了平靜,成為煩惱的奴隸時,就讓南傳佛教的內觀禪修法,教你如何重新作主!這是一本用最簡單的語言,一步一步引導你進入南傳佛教內觀禪修的實用手冊。作者簡單明瞭地指出每一種禪修的方法,告訴我們它的作用,以及運作的方式。 所謂的「內觀」(vipassana)禪修,是南亞與東南亞佛教教學與修行的主題。vipassana是巴利文,意思就是「內觀」,這個修持方式的目的是要讓修行者洞見事物的本質,清楚了解每一樣事物真實的運作方式。 本書將介紹如何透過單純覺察與清楚掌握整個呼吸的過程,達到正念。以呼吸為專注的焦點後,禪修者可以進而觀察他所認知的整個世界。禪修者可以按照書中的指導,學習觀看一切身體經驗、感受與思想的變化,並且學習研究自己的心理活動與意識轉變,而這就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 你在對什麼生氣?當我們對某人生氣時,通常只是針對一些特定的事、幾句粗魯的話、一個特殊的眼神,或是一個無心的行為,時間一般都很短暫。在我們的心裡,那個人的其他部分都不見了,只剩下啟動我們心中按鈕的那個部分。當我們這麼做時,其實是將整個人很小的一部分抽離出來加以放大,然後予以無限上綱。我們並沒有看見事件背後其他的因素與力量,我們只將焦點放在那個人的局部,也就是會讓我們生氣的那個部分上。◎ 你能改變另一個人嗎?對別人傳送慈心,真的可以改變那個人嗎?修慈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嗎?當你傳送慈心給遠方的人,甚至陌生人時,你當然無法得知效果如何,但是你可以注意修慈對你自己內心平靜的影響。關鍵在於你自己祝福他人的誠意。事實上,效果是立即的。唯一發現它的方法就是你親自去嘗試。◎ 你會對生病的人生氣或失望嗎?為什麼人會殘忍或刻薄?也許那個人是在不幸的環境下長大的,或者也許那個人有隱情,才造成他或她行為殘酷。佛陀要求我們把他們想像成被惡疾纏身的人,我們會對生病的人生氣或失望嗎?或者我們會同情與悲憫他們?我們的敵人也許比我們所愛的人更需要我們的慈心,因為他們的痛苦相對而言要大得多。◎ 仇恨能平息仇恨嗎?如果別人傷害你呢?如果別人侮辱你呢?你會想報復,那是正常的人性反應。不過,那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呢?「仇恨永遠無法被更多的仇恨所平息……以暴制暴的反應是一種制式的反應,它是學習而來的,並非與生俱來。如果我們從小就被訓練成要忍耐、仁慈與溫柔,那麼慈愛就會變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全新封面 暢銷改版★「現今時代,我們真的需要密續的修習,因為現今人類有極大的困惑和妄想…...我們需要拙火細微、深入的能量,讓我們從謬思中解脫。 」──耶喜喇嘛此書是耶喜喇嘛生前最後兩堂授課的集結,收錄了拙火瑜伽的修持精隨。此次教授是依據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俱信論》來做為論釋參考。拙火瑜伽是圓滿次第的修行基礎,也是要點。在修習拙火瑜伽之前,準備功夫極其必要。耶喜喇嘛花了極大篇幅介紹前行、觀修脈輪、種子字、寶瓶氣等功法,藉此來喚醒金剛身。在進入正式階段時,他並以自身的經驗,指出需要特別注意的微細技巧,避免行者落入錯誤的道路。耶喜喇嘛的開示幽默有力,甚深教法中也包含日常修行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建議讀者將此修行法門落實之際,已領受過上師的灌頂,並有上師在旁輔助指導。
★全新封面 暢銷改版★「現今時代,我們真的需要密續的修習,因為現今人類有極大的困惑和妄想…...我們需要拙火細微、深入的能量,讓我們從謬思中解脫。 」──耶喜喇嘛此書是耶喜喇嘛生前最後兩堂授課的集結,收錄了拙火瑜伽的修持精隨。此次教授是依據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俱信論》來做為論釋參考。拙火瑜伽是圓滿次第的修行基礎,也是要點。在修習拙火瑜伽之前,準備功夫極其必要。耶喜喇嘛花了極大篇幅介紹前行、觀修脈輪、種子字、寶瓶氣等功法,藉此來喚醒金剛身。在進入正式階段時,他並以自身的經驗,指出需要特別注意的微細技巧,避免行者落入錯誤的道路。耶喜喇嘛的開示幽默有力,甚深教法中也包含日常修行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建議讀者將此修行法門落實之際,已領受過上師的灌頂,並有上師在旁輔助指導。
★全新封面 暢銷改版★「現今時代,我們真的需要密續的修習,因為現今人類有極大的困惑和妄想…...我們需要拙火細微、深入的能量,讓我們從謬思中解脫。 」──耶喜喇嘛此書是耶喜喇嘛生前最後兩堂授課的集結,收錄了拙火瑜伽的修持精隨。此次教授是依據宗喀巴大師所著的《俱信論》來做為論釋參考。拙火瑜伽是圓滿次第的修行基礎,也是要點。在修習拙火瑜伽之前,準備功夫極其必要。耶喜喇嘛花了極大篇幅介紹前行、觀修脈輪、種子字、寶瓶氣等功法,藉此來喚醒金剛身。在進入正式階段時,他並以自身的經驗,指出需要特別注意的微細技巧,避免行者落入錯誤的道路。耶喜喇嘛的開示幽默有力,甚深教法中也包含日常修行中應具備的正確態度。建議讀者將此修行法門落實之際,已領受過上師的灌頂,並有上師在旁輔助指導。
灌頂儀式也稱為進入金剛乘的必經之門,藉由傳承祖師的加持、我們自身的虔心,以及灌頂儀式為我們指出的智慧,讓我們獲得修持金剛乘的權力。然而,唯有我們自己誓言持續修持,才能保有並圓滿了悟獲得的權力。台灣人對「灌頂」可謂耳熟能詳,卻多將其誤認為消災解厄或開運加持的神祕儀式。只抱有模糊的想像、沒有正確的觀念。十七世紀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策列那措讓卓,於本書中詳盡地說明了灌頂儀式的各種面向──成熟灌頂的真實本質、領受灌頂的目的與利益、誰能真正地授予灌頂、領受灌頂後如何成就解脫,並說明解脫真正的含義。 書中還有諸多寶藏般的實修要點口訣,更傳授了大手印與大圓滿解脫道中簡明直接、切合實修的法門。策列那措讓卓大師不僅幫助讀者在實修過程中掌握法要,更以自身體證的智慧,嚴謹而慈悲地指出修行時易犯的過失,引導弟子回歸正見與正行。 ◎本書特色──1)深入解析灌頂儀式:詳細介紹灌頂儀式的核心意義,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通過儀式開啟智慧。2)大手印與大圓滿的實修指導:針對大手印、大圓滿等精深法門,提供了簡單而實用的修行指引。3)問答形式的精妙解答:大師以問答形式回應弟子問題,讓複雜的佛法概念更易理解,並提供實際修行的精妙指導。4)確吉‧尼瑪仁波切的專文推薦序:尊貴的確吉‧尼瑪仁波切,是二十世紀藏傳佛教最為卓著的大圓滿成就者。大師誠摯地為本書撰寫推薦序,點出了本書的主旨與作者的用心。
灌頂儀式也稱為進入金剛乘的必經之門,藉由傳承祖師的加持、我們自身的虔心,以及灌頂儀式為我們指出的智慧,讓我們獲得修持金剛乘的權力。然而,唯有我們自己誓言持續修持,才能保有並圓滿了悟獲得的權力。台灣人對「灌頂」可謂耳熟能詳,卻多將其誤認為消災解厄或開運加持的神祕儀式。只抱有模糊的想像、沒有正確的觀念。十七世紀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策列那措讓卓,於本書中詳盡地說明了灌頂儀式的各種面向──成熟灌頂的真實本質、領受灌頂的目的與利益、誰能真正地授予灌頂、領受灌頂後如何成就解脫,並說明解脫真正的含義。 書中還有諸多寶藏般的實修要點口訣,更傳授了大手印與大圓滿解脫道中簡明直接、切合實修的法門。策列那措讓卓大師不僅幫助讀者在實修過程中掌握法要,更以自身體證的智慧,嚴謹而慈悲地指出修行時易犯的過失,引導弟子回歸正見與正行。 ◎本書特色──1)深入解析灌頂儀式:詳細介紹灌頂儀式的核心意義,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通過儀式開啟智慧。2)大手印與大圓滿的實修指導:針對大手印、大圓滿等精深法門,提供了簡單而實用的修行指引。3)問答形式的精妙解答:大師以問答形式回應弟子問題,讓複雜的佛法概念更易理解,並提供實際修行的精妙指導。4)確吉‧尼瑪仁波切的專文推薦序:尊貴的確吉‧尼瑪仁波切,是二十世紀藏傳佛教最為卓著的大圓滿成就者。大師誠摯地為本書撰寫推薦序,點出了本書的主旨與作者的用心。
灌頂儀式也稱為進入金剛乘的必經之門,藉由傳承祖師的加持、我們自身的虔心,以及灌頂儀式為我們指出的智慧,讓我們獲得修持金剛乘的權力。然而,唯有我們自己誓言持續修持,才能保有並圓滿了悟獲得的權力。台灣人對「灌頂」可謂耳熟能詳,卻多將其誤認為消災解厄或開運加持的神祕儀式。只抱有模糊的想像、沒有正確的觀念。十七世紀藏傳佛教的大成就者──策列那措讓卓,於本書中詳盡地說明了灌頂儀式的各種面向──成熟灌頂的真實本質、領受灌頂的目的與利益、誰能真正地授予灌頂、領受灌頂後如何成就解脫,並說明解脫真正的含義。 書中還有諸多寶藏般的實修要點口訣,更傳授了大手印與大圓滿解脫道中簡明直接、切合實修的法門。策列那措讓卓大師不僅幫助讀者在實修過程中掌握法要,更以自身體證的智慧,嚴謹而慈悲地指出修行時易犯的過失,引導弟子回歸正見與正行。 ◎本書特色──1)深入解析灌頂儀式:詳細介紹灌頂儀式的核心意義,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通過儀式開啟智慧。2)大手印與大圓滿的實修指導:針對大手印、大圓滿等精深法門,提供了簡單而實用的修行指引。3)問答形式的精妙解答:大師以問答形式回應弟子問題,讓複雜的佛法概念更易理解,並提供實際修行的精妙指導。4)確吉‧尼瑪仁波切的專文推薦序:尊貴的確吉‧尼瑪仁波切,是二十世紀藏傳佛教最為卓著的大圓滿成就者。大師誠摯地為本書撰寫推薦序,點出了本書的主旨與作者的用心。
不論發生什麼事,只要專注地加以覺照, 心便停下來,不再黏著,獲得自由。 明白這個方法便是消滅一切逼迫之道。 優婆夷紀.那那蓉老師自一九四五年開始在泰國的皇園山禪修,深受泰國高僧阿姜查的啟發,擁有堅定的信仰與堅韌的精神,是泰國二十世紀指導佛法修學最了不起的女教師。 本書內容取自紀老師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七年間的即席開示,她不斷強調一切事物不過是在生起、持續和消滅中循環,根本不值得執取,進而引領讀者專注地向內觀察自己的心,以調伏並放下因貪心、驕慢而生的煩惱,發掘空的真義。 紀老師的開示蘊含了珍貴的佛法教示,實在直接而切中要點,平易近人而一語中的,簡潔有力而寓義深遠,鼓勵我們用誠懇、智慧及精進的毅力,以超越痛苦和愚痴為目標,不間斷地修行,必定能讓心靈更清明、更平靜,體會到釋放心靈重擔後的喜悅。
不論發生什麼事,只要專注地加以覺照, 心便停下來,不再黏著,獲得自由。 明白這個方法便是消滅一切逼迫之道。 優婆夷紀.那那蓉老師自一九四五年開始在泰國的皇園山禪修,深受泰國高僧阿姜查的啟發,擁有堅定的信仰與堅韌的精神,是泰國二十世紀指導佛法修學最了不起的女教師。 本書內容取自紀老師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七年間的即席開示,她不斷強調一切事物不過是在生起、持續和消滅中循環,根本不值得執取,進而引領讀者專注地向內觀察自己的心,以調伏並放下因貪心、驕慢而生的煩惱,發掘空的真義。 紀老師的開示蘊含了珍貴的佛法教示,實在直接而切中要點,平易近人而一語中的,簡潔有力而寓義深遠,鼓勵我們用誠懇、智慧及精進的毅力,以超越痛苦和愚痴為目標,不間斷地修行,必定能讓心靈更清明、更平靜,體會到釋放心靈重擔後的喜悅。
不論發生什麼事,只要專注地加以覺照, 心便停下來,不再黏著,獲得自由。 明白這個方法便是消滅一切逼迫之道。 優婆夷紀.那那蓉老師自一九四五年開始在泰國的皇園山禪修,深受泰國高僧阿姜查的啟發,擁有堅定的信仰與堅韌的精神,是泰國二十世紀指導佛法修學最了不起的女教師。 本書內容取自紀老師自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七年間的即席開示,她不斷強調一切事物不過是在生起、持續和消滅中循環,根本不值得執取,進而引領讀者專注地向內觀察自己的心,以調伏並放下因貪心、驕慢而生的煩惱,發掘空的真義。 紀老師的開示蘊含了珍貴的佛法教示,實在直接而切中要點,平易近人而一語中的,簡潔有力而寓義深遠,鼓勵我們用誠懇、智慧及精進的毅力,以超越痛苦和愚痴為目標,不間斷地修行,必定能讓心靈更清明、更平靜,體會到釋放心靈重擔後的喜悅。
全新改版‧經典重現 特別收錄 ▎一行禪師中文版序 想要隨時都處在愛的境界中,不是異想天開。 有了慈的專注、悲的專注、喜的專注、捨的專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麗、最和平、最喜悅的境界。 內容簡介 ▎ 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 但,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好,我們有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以他一貫慈悲卻帶有力量的言語,在書中不僅引用佛經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訴我們「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禪師用仔細且實用的步驟,帶著我們以正念、頂禮、說愛語,甚至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即刻運用就能處在愛的境界,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全書深入淺出,讀來時而莞爾、時而感動,透過一行禪師的引領,我們可以不執著,能理解他人、能接納完美和不完美,隨時活在正念的愛裡! 佛陀曾說過,修行真愛有十一種好處: 1. 好眠 2. 醒來時,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惡夢騷擾 4. 廣受喜愛 5. 可見或不可見的生命都喜歡與之親近 6. 受諸神護佑 7. 不受火、毒、刀劍傷害,更不需特別防範 8. 很容易就可達禪觀境界 9. 容貌光明清淨 10. 過世時,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繼續修行 還有什麼是比慈悲喜捨更高的智慧呢?
全新改版‧經典重現 特別收錄 ▎一行禪師中文版序 想要隨時都處在愛的境界中,不是異想天開。 有了慈的專注、悲的專注、喜的專注、捨的專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麗、最和平、最喜悅的境界。 內容簡介 ▎ 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 但,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好,我們有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以他一貫慈悲卻帶有力量的言語,在書中不僅引用佛經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訴我們「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禪師用仔細且實用的步驟,帶著我們以正念、頂禮、說愛語,甚至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即刻運用就能處在愛的境界,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全書深入淺出,讀來時而莞爾、時而感動,透過一行禪師的引領,我們可以不執著,能理解他人、能接納完美和不完美,隨時活在正念的愛裡! 佛陀曾說過,修行真愛有十一種好處: 1. 好眠 2. 醒來時,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惡夢騷擾 4. 廣受喜愛 5. 可見或不可見的生命都喜歡與之親近 6. 受諸神護佑 7. 不受火、毒、刀劍傷害,更不需特別防範 8. 很容易就可達禪觀境界 9. 容貌光明清淨 10. 過世時,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繼續修行 還有什麼是比慈悲喜捨更高的智慧呢?
全新改版‧經典重現 特別收錄 ▎一行禪師中文版序 想要隨時都處在愛的境界中,不是異想天開。 有了慈的專注、悲的專注、喜的專注、捨的專注, 你就是活在宇宙中最美麗、最和平、最喜悅的境界。 內容簡介 ▎ 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 但,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好,我們有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以他一貫慈悲卻帶有力量的言語,在書中不僅引用佛經故事、亦穿插生活日常,告訴我們「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禪師用仔細且實用的步驟,帶著我們以正念、頂禮、說愛語,甚至觀想等方式來修行四無量心,即刻運用就能處在愛的境界,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 全書深入淺出,讀來時而莞爾、時而感動,透過一行禪師的引領,我們可以不執著,能理解他人、能接納完美和不完美,隨時活在正念的愛裡! 佛陀曾說過,修行真愛有十一種好處: 1. 好眠 2. 醒來時,感到心境光明舒坦 3. 不受惡夢騷擾 4. 廣受喜愛 5. 可見或不可見的生命都喜歡與之親近 6. 受諸神護佑 7. 不受火、毒、刀劍傷害,更不需特別防範 8. 很容易就可達禪觀境界 9. 容貌光明清淨 10. 過世時,心清念明 11. 往生梵天,繼續修行 還有什麼是比慈悲喜捨更高的智慧呢?
修道一定得苦行、一定要壓抑欲望、一定得遠離世俗種種? 將一切享樂轉化為超凡的經驗,是藏傳密續的修行之法,也是成佛最快速之路。 藏傳密續的修行方式迥然不同。密續不但不把享樂和欲望視為必須全力規避的東西,反而肯定欲望所激起的強大能量,正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資源。 既然修行的目標不外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都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正因為我們這一生和欲望密不可分,所以我們有必要運用欲望龐大的能量,以期轉化生命,達到超凡的境界。 密續所有的修行法門,可以說都牽涉到轉化的原理。 就密續來說,欲望正是推動我們到達最高目的地的燃料。 既然修行的目標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只要本著清明的理智和從中萃取菁華的決心修學密續,必定能夠把大家所企求的完滿和內在的滿足,帶進自己的人生。 密續的功能在於把一切享樂轉化為出世間超凡的經驗,潛入深邃、洞澈實相的意識層。 密續強調讓人們盡情地享受世俗的享樂,同時把享受的能量導入迅速、有效的修行道,實現我們的潛能,成就無上正覺的佛果。這才是最善巧地運用我們人類寶貴潛能之道。 不管是禪修、課誦或其他任何活動,整個重點在於,發現人性的本源、進入深層的本性,觸及內心本源的全覺、無二現。 把目前這個痛苦和不滿足之源的人身,轉化為大樂道,成辦自他究竟的安樂。這是所有密續法門終極的目標。
修道一定得苦行、一定要壓抑欲望、一定得遠離世俗種種? 將一切享樂轉化為超凡的經驗,是藏傳密續的修行之法,也是成佛最快速之路。 藏傳密續的修行方式迥然不同。密續不但不把享樂和欲望視為必須全力規避的東西,反而肯定欲望所激起的強大能量,正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資源。 既然修行的目標不外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都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正因為我們這一生和欲望密不可分,所以我們有必要運用欲望龐大的能量,以期轉化生命,達到超凡的境界。 密續所有的修行法門,可以說都牽涉到轉化的原理。 就密續來說,欲望正是推動我們到達最高目的地的燃料。 既然修行的目標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只要本著清明的理智和從中萃取菁華的決心修學密續,必定能夠把大家所企求的完滿和內在的滿足,帶進自己的人生。 密續的功能在於把一切享樂轉化為出世間超凡的經驗,潛入深邃、洞澈實相的意識層。 密續強調讓人們盡情地享受世俗的享樂,同時把享受的能量導入迅速、有效的修行道,實現我們的潛能,成就無上正覺的佛果。這才是最善巧地運用我們人類寶貴潛能之道。 不管是禪修、課誦或其他任何活動,整個重點在於,發現人性的本源、進入深層的本性,觸及內心本源的全覺、無二現。 把目前這個痛苦和不滿足之源的人身,轉化為大樂道,成辦自他究竟的安樂。這是所有密續法門終極的目標。
修道一定得苦行、一定要壓抑欲望、一定得遠離世俗種種? 將一切享樂轉化為超凡的經驗,是藏傳密續的修行之法,也是成佛最快速之路。 藏傳密續的修行方式迥然不同。密續不但不把享樂和欲望視為必須全力規避的東西,反而肯定欲望所激起的強大能量,正是修行道上不可或缺的資源。 既然修行的目標不外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都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正因為我們這一生和欲望密不可分,所以我們有必要運用欲望龐大的能量,以期轉化生命,達到超凡的境界。 密續所有的修行法門,可以說都牽涉到轉化的原理。 就密續來說,欲望正是推動我們到達最高目的地的燃料。 既然修行的目標是為了實現人類最高的潛能,所以密續設法把每一個經驗轉化為實現潛能之道──不管其外表上看起來多麼離經叛道。 只要本著清明的理智和從中萃取菁華的決心修學密續,必定能夠把大家所企求的完滿和內在的滿足,帶進自己的人生。 密續的功能在於把一切享樂轉化為出世間超凡的經驗,潛入深邃、洞澈實相的意識層。 密續強調讓人們盡情地享受世俗的享樂,同時把享受的能量導入迅速、有效的修行道,實現我們的潛能,成就無上正覺的佛果。這才是最善巧地運用我們人類寶貴潛能之道。 不管是禪修、課誦或其他任何活動,整個重點在於,發現人性的本源、進入深層的本性,觸及內心本源的全覺、無二現。 把目前這個痛苦和不滿足之源的人身,轉化為大樂道,成辦自他究竟的安樂。這是所有密續法門終極的目標。
寂天菩薩的經典著作《入菩薩行論》,至今仍是最能代表佛陀精神的奠基之作, 作為大乘佛教中極為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深遠影響著印度文化與西藏四大教派。 這部論著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當光亮照破黑暗: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 ──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錄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平心靜氣: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安忍品〉》 我們常會陷入某種怒不可遏的情況,心靈與行為完全被瞋怒之火所控制,造成諸多苦難紛爭與暴力,還傷害了身邊所愛之人,而打破這一切惡性循環的出口,就是「安忍」! 達賴喇嘛以其〈安忍品〉為開示的核心主軸,告訴我們如何對治情緒、培養安忍性情,以及實際的操作方法。 達賴喇嘛將教會我們── *當他人傷害我,要正視的是其行為背後的元兇──瞋恨心 *當討厭的人被讚美,不該心生忌妒,而是隨喜讚嘆 *因為體會生命本質為苦,所以能以慈悲與愛來利益眾生 安忍不是逆來順受、不是一昧接受生命中的痛苦與橫逆,而是一種對抗逆境的堅定態度!因為你理解情緒其來有自、事件有因果關係,所以能以沉穩且包容的態度面對他人,能從苦難經驗中尋覓到積極的深意。 當我們愈能看透事件背後緣起因果的律則,生起內省覺察力,愈能讓心靈沉穩、平靜自然地與他人相處,在靈性的成長上,也愈能有所提升。
寂天《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 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的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錄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寂天《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 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的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錄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寂天《入菩薩行論》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與哲學典籍之一, 也是達賴喇嘛尊者鼓舞自己的精神與力量的最大泉源。 「各種層面的佛陀教法,目的均是為了開發智慧。」 「第二世紀的印度祖師龍樹說,對於精神發展而言,信心和理智兩者都是關鍵要素,這兩者中,信仰是基礎。然而他很清楚地說,要讓信心有足夠的力量,驅使我們在精神方面有所進展,我們需要理智,也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辨認正道並培養深刻洞見的能力。但是瞭解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與理智的層面,應該結合你的內心與心靈,這樣才會對行為產生直接的衝繫,否則你對佛教的研究將純粹只是理智上的,對你的態度、行為或生活方式將沒有絲毫影響。」──達賴喇嘛 本書是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三年法國南部講寂天《入菩薩行論》〈智慧品〉的內容集結。此次講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尊者使用兩部論點相左的參考書分析有情與現象的究竟本質,引導讀者認識佛教修行上開發智慧的重要性。尊者在說法中將個人體悟及實踐的經驗及心得點綴於其中;書中並收錄尊者帶領讀者做觀修的方法,對於內容的了解是一項有利的輔助。
20世紀最重要的禪修大師所撰寫的最全面的內觀實踐手冊! 最高品質的佛法典籍,內觀修習者的必讀之書。 如果您選擇走上座部佛教的道路,您需要的所有禪修實踐與理論就在這裡。 馬哈希大師在本書中提供的細膩指引, 將會帶領修習者有系統地逐步淨除心中的貪執、瞋怒和愚痴, 並且體證相續的證悟階次,最終達至涅槃。 ◎聽過正念的你,不能不知道這位傳奇人物──馬哈希大師 本書是西方正念運動和內觀禪修傳統的「祖父」──馬哈希大師的巨著,大師在上座部佛教傳承中具有傳奇性的地位,當代在世界各地傳布佛教禪修的幾位關鍵人物,皆屬於馬哈希大師的傳承。在這本超凡的著作中,大師鉅細靡遺地闡釋修習內觀的道路,始自戒清淨,終至最高的自由――涅槃的證悟。 ◎想依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者,這本寶典就是你需要的修行地圖! 馬哈希大師取材佛陀時代的巴利典籍,引經據典地完整呈現出上座部傳統所傳,使人解脫的八支聖道的實踐方法。詳盡描述了與正念相關的理論與實踐,藉以導向觀智與涅槃的證悟,這是當代英語佛法著作中所欠缺的。本書包含豐富而精確的巴利三藏出處,並補充了詳細的阿毘達磨資料,整合了最深奧的理論知識和最直接易行的實修教導。可以說,這是一本需慢慢細讀的書,是可以深化理解的參考書,更是我們自身覺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 為不具備阿毘達磨基礎知識的讀者,本書提供了厚實的附錄,協助讀者把握其中較為專業的部分。書中提到的阿毘達磨的各種現象類別,已製成方便易讀的圖表,展示出各個類別之間的關係,讓讀者理解微細的心識剎那,如何依序展開。 * 注腳放入了馬哈希大師引用的佛典的巴利原文,並提供羅馬字體的引文,讀者可以方便地在書中找到參考出處。讀者可以參考巴利三藏的佛語或注釋書、疏鈔等其他巴利著作。 誠摯推薦 達馬聶久禪師(Tharmanaykyaw Sayadaw) 緬甸馬哈甘達勇禪寺住持 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釋惠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楊天立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馬哈希尊者的內觀方法與佛陀的教誨完全一致。如果你想真正淨化自己的心並確實證得涅槃,可以依照此書來修行。」──達馬聶久禪師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引領學者建立正見並探索身心世間實相的內觀實操手冊,兩位譯者是經驗和學養豐富的內觀修習者與教學者,更能顯露馬哈希禪師教學的原意精髓,值得細讀和踐行。」──楊天立
20世紀最重要的禪修大師所撰寫的最全面的內觀實踐手冊! 最高品質的佛法典籍,內觀修習者的必讀之書。 如果您選擇走上座部佛教的道路,您需要的所有禪修實踐與理論就在這裡。 馬哈希大師在本書中提供的細膩指引, 將會帶領修習者有系統地逐步淨除心中的貪執、瞋怒和愚痴, 並且體證相續的證悟階次,最終達至涅槃。 ◎聽過正念的你,不能不知道這位傳奇人物──馬哈希大師 本書是西方正念運動和內觀禪修傳統的「祖父」──馬哈希大師的巨著,大師在上座部佛教傳承中具有傳奇性的地位,當代在世界各地傳布佛教禪修的幾位關鍵人物,皆屬於馬哈希大師的傳承。在這本超凡的著作中,大師鉅細靡遺地闡釋修習內觀的道路,始自戒清淨,終至最高的自由――涅槃的證悟。 ◎想依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者,這本寶典就是你需要的修行地圖! 馬哈希大師取材佛陀時代的巴利典籍,引經據典地完整呈現出上座部傳統所傳,使人解脫的八支聖道的實踐方法。詳盡描述了與正念相關的理論與實踐,藉以導向觀智與涅槃的證悟,這是當代英語佛法著作中所欠缺的。本書包含豐富而精確的巴利三藏出處,並補充了詳細的阿毘達磨資料,整合了最深奧的理論知識和最直接易行的實修教導。可以說,這是一本需慢慢細讀的書,是可以深化理解的參考書,更是我們自身覺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 為不具備阿毘達磨基礎知識的讀者,本書提供了厚實的附錄,協助讀者把握其中較為專業的部分。書中提到的阿毘達磨的各種現象類別,已製成方便易讀的圖表,展示出各個類別之間的關係,讓讀者理解微細的心識剎那,如何依序展開。 * 注腳放入了馬哈希大師引用的佛典的巴利原文,並提供羅馬字體的引文,讀者可以方便地在書中找到參考出處。讀者可以參考巴利三藏的佛語或注釋書、疏鈔等其他巴利著作。 誠摯推薦 達馬聶久禪師(Tharmanaykyaw Sayadaw) 緬甸馬哈甘達勇禪寺住持 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釋惠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楊天立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馬哈希尊者的內觀方法與佛陀的教誨完全一致。如果你想真正淨化自己的心並確實證得涅槃,可以依照此書來修行。」──達馬聶久禪師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引領學者建立正見並探索身心世間實相的內觀實操手冊,兩位譯者是經驗和學養豐富的內觀修習者與教學者,更能顯露馬哈希禪師教學的原意精髓,值得細讀和踐行。」──楊天立
20世紀最重要的禪修大師所撰寫的最全面的內觀實踐手冊! 最高品質的佛法典籍,內觀修習者的必讀之書。 如果您選擇走上座部佛教的道路,您需要的所有禪修實踐與理論就在這裡。 馬哈希大師在本書中提供的細膩指引, 將會帶領修習者有系統地逐步淨除心中的貪執、瞋怒和愚痴, 並且體證相續的證悟階次,最終達至涅槃。 ◎聽過正念的你,不能不知道這位傳奇人物──馬哈希大師 本書是西方正念運動和內觀禪修傳統的「祖父」──馬哈希大師的巨著,大師在上座部佛教傳承中具有傳奇性的地位,當代在世界各地傳布佛教禪修的幾位關鍵人物,皆屬於馬哈希大師的傳承。在這本超凡的著作中,大師鉅細靡遺地闡釋修習內觀的道路,始自戒清淨,終至最高的自由――涅槃的證悟。 ◎想依循佛陀原始教法的修行者,這本寶典就是你需要的修行地圖! 馬哈希大師取材佛陀時代的巴利典籍,引經據典地完整呈現出上座部傳統所傳,使人解脫的八支聖道的實踐方法。詳盡描述了與正念相關的理論與實踐,藉以導向觀智與涅槃的證悟,這是當代英語佛法著作中所欠缺的。本書包含豐富而精確的巴利三藏出處,並補充了詳細的阿毘達磨資料,整合了最深奧的理論知識和最直接易行的實修教導。可以說,這是一本需慢慢細讀的書,是可以深化理解的參考書,更是我們自身覺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 為不具備阿毘達磨基礎知識的讀者,本書提供了厚實的附錄,協助讀者把握其中較為專業的部分。書中提到的阿毘達磨的各種現象類別,已製成方便易讀的圖表,展示出各個類別之間的關係,讓讀者理解微細的心識剎那,如何依序展開。 * 注腳放入了馬哈希大師引用的佛典的巴利原文,並提供羅馬字體的引文,讀者可以方便地在書中找到參考出處。讀者可以參考巴利三藏的佛語或注釋書、疏鈔等其他巴利著作。 誠摯推薦 達馬聶久禪師(Tharmanaykyaw Sayadaw) 緬甸馬哈甘達勇禪寺住持 越建東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釋惠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楊天立 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馬哈希尊者的內觀方法與佛陀的教誨完全一致。如果你想真正淨化自己的心並確實證得涅槃,可以依照此書來修行。」──達馬聶久禪師 「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引領學者建立正見並探索身心世間實相的內觀實操手冊,兩位譯者是經驗和學養豐富的內觀修習者與教學者,更能顯露馬哈希禪師教學的原意精髓,值得細讀和踐行。」──楊天立
身處寂靜山林固然是修行的順緣,但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最幽靜的狀態,那樣的心本身即是怡人的森林。 本書收錄的〈怡人森林教言〉出自寧瑪派祖師龍欽巴尊者之筆。格澤仁波切是在2009年於美國新墨西哥的Iron Knot Ranch道場傳法期間,主動加場給予此論的開示,這也是仁波切在海外唯一一次講授這篇法要。這場開示裡,有龍欽巴尊者與格澤仁波切的苦口婆心,為的是讓有緣的弟子,除了能身體力行前往幽靜森林實修,更盼有朝一日自成巍巍巨木,開枝葉、長花果,終以一棵佛果大樹,庇蔭三界熱惱有情。 ◎「不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一首名曲,之後變成村上春樹的小說書名,後來又成為伍佰的歌名。這個詞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都是主流流行文化的象徵。而本書,則是一位「非主流」的修行人所開示的「非討好型」內容。有時候,我們難以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如何如何」,相形之下,要去說那件事或那個人「不是如何如何」反而容易得多。 ◎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他「不是」什麼?格澤仁波切被認證為寧瑪噶陀傳承「五大黃金法台」之一的噶陀格澤再來人,並獲推舉為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教主。他傳法的足跡很廣,東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西至美國、巴西,南抵南非,北達俄羅斯。那他「不是」什麼呢?格澤仁波切,不是那種營造華麗形象的上師,你會看到他穿著背心躺在床上,被你逗笑,或者逗著你笑。不是那種引經據論的博學教授,但是談起修心,他絕對傾囊相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你恭敬獻供的上師,他不會說你是他的弟子,而總是說你是他的朋友。不是那種在舞台上尋找光環和掌聲的上師,他會親自到台下,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角落找到你,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不是那種藉著名望開疆闢土的上師,他不求勢力版圖越來越大,只想讓自我越來越小。帶著輕鬆的心,一同來怡人的森林聽聞格澤仁波切的開示吧! 本書特色──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親近我們懷念的上師結合全知龍欽巴尊者與仁波切的智慧,勸導有緣弟子前往森林實修忠實還原格澤仁波切講法的用詞和語氣,彷彿親臨開示現場少佛教專業用語,藏文翻譯順暢好閱讀內附愛好寂靜願文與台灣佛教廣傳祈願文
身處寂靜山林固然是修行的順緣,但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最幽靜的狀態,那樣的心本身即是怡人的森林。 本書收錄的〈怡人森林教言〉出自寧瑪派祖師龍欽巴尊者之筆。格澤仁波切是在2009年於美國新墨西哥的Iron Knot Ranch道場傳法期間,主動加場給予此論的開示,這也是仁波切在海外唯一一次講授這篇法要。這場開示裡,有龍欽巴尊者與格澤仁波切的苦口婆心,為的是讓有緣的弟子,除了能身體力行前往幽靜森林實修,更盼有朝一日自成巍巍巨木,開枝葉、長花果,終以一棵佛果大樹,庇蔭三界熱惱有情。 ◎「不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一首名曲,之後變成村上春樹的小說書名,後來又成為伍佰的歌名。這個詞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都是主流流行文化的象徵。而本書,則是一位「非主流」的修行人所開示的「非討好型」內容。有時候,我們難以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如何如何」,相形之下,要去說那件事或那個人「不是如何如何」反而容易得多。 ◎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他「不是」什麼?格澤仁波切被認證為寧瑪噶陀傳承「五大黃金法台」之一的噶陀格澤再來人,並獲推舉為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教主。他傳法的足跡很廣,東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西至美國、巴西,南抵南非,北達俄羅斯。那他「不是」什麼呢?格澤仁波切,不是那種營造華麗形象的上師,你會看到他穿著背心躺在床上,被你逗笑,或者逗著你笑。不是那種引經據論的博學教授,但是談起修心,他絕對傾囊相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你恭敬獻供的上師,他不會說你是他的弟子,而總是說你是他的朋友。不是那種在舞台上尋找光環和掌聲的上師,他會親自到台下,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角落找到你,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不是那種藉著名望開疆闢土的上師,他不求勢力版圖越來越大,只想讓自我越來越小。帶著輕鬆的心,一同來怡人的森林聽聞格澤仁波切的開示吧! 本書特色──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親近我們懷念的上師結合全知龍欽巴尊者與仁波切的智慧,勸導有緣弟子前往森林實修忠實還原格澤仁波切講法的用詞和語氣,彷彿親臨開示現場少佛教專業用語,藏文翻譯順暢好閱讀內附愛好寂靜願文與台灣佛教廣傳祈願文
身處寂靜山林固然是修行的順緣,但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最幽靜的狀態,那樣的心本身即是怡人的森林。 本書收錄的〈怡人森林教言〉出自寧瑪派祖師龍欽巴尊者之筆。格澤仁波切是在2009年於美國新墨西哥的Iron Knot Ranch道場傳法期間,主動加場給予此論的開示,這也是仁波切在海外唯一一次講授這篇法要。這場開示裡,有龍欽巴尊者與格澤仁波切的苦口婆心,為的是讓有緣的弟子,除了能身體力行前往幽靜森林實修,更盼有朝一日自成巍巍巨木,開枝葉、長花果,終以一棵佛果大樹,庇蔭三界熱惱有情。 ◎「不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一首名曲,之後變成村上春樹的小說書名,後來又成為伍佰的歌名。這個詞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都是主流流行文化的象徵。而本書,則是一位「非主流」的修行人所開示的「非討好型」內容。有時候,我們難以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如何如何」,相形之下,要去說那件事或那個人「不是如何如何」反而容易得多。 ◎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他「不是」什麼?格澤仁波切被認證為寧瑪噶陀傳承「五大黃金法台」之一的噶陀格澤再來人,並獲推舉為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教主。他傳法的足跡很廣,東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西至美國、巴西,南抵南非,北達俄羅斯。那他「不是」什麼呢?格澤仁波切,不是那種營造華麗形象的上師,你會看到他穿著背心躺在床上,被你逗笑,或者逗著你笑。不是那種引經據論的博學教授,但是談起修心,他絕對傾囊相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你恭敬獻供的上師,他不會說你是他的弟子,而總是說你是他的朋友。不是那種在舞台上尋找光環和掌聲的上師,他會親自到台下,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角落找到你,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不是那種藉著名望開疆闢土的上師,他不求勢力版圖越來越大,只想讓自我越來越小。帶著輕鬆的心,一同來怡人的森林聽聞格澤仁波切的開示吧! 本書特色──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親近我們懷念的上師結合全知龍欽巴尊者與仁波切的智慧,勸導有緣弟子前往森林實修忠實還原格澤仁波切講法的用詞和語氣,彷彿親臨開示現場少佛教專業用語,藏文翻譯順暢好閱讀內附愛好寂靜願文與台灣佛教廣傳祈願文
綠度母為了救度有情眾生脫離輪迴,曾立下弘大誓願:直至世界虛空界盡,皆要以女身度諸有情。從此,綠度母堅守誓言,在眾生危難的時刻,只要一心憶念綠度母,都一定能獲得綠度母的救護。★迅速回應願望的「綠度母」,是廣大信眾遇到問題的第一選擇 綠度母又被稱為聖救度母,指的是一切眾生的母親,因為其救度之迅速、摧滅魔業之勇猛,故又稱作「救度迅勇母」。因為迅速回應願望的能力,讓廣大信眾無論遇到各種問題,包括傷病、生子、意外、貧窮等等,總會第一個想到綠度母。度母的慈悲與佛行事業遍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收錄29則綠度母救度眾生的感應事蹟、詳細而完整的綠度母實修儀軌 很多藏地的修行人一生一世專修度母教法,度母示現開口授記,救度眾生感應事蹟更是多到數不清。本書收錄29則綠度母的感應事蹟,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了解綠度母對有情眾生的深刻影響。 ★精美的二十一度母照片和禮讚文解說,完整呈現綠度母勇敢無畏、仁慈悲憫的精神 度母共有二十一尊,每一尊都有不同的願力,本書附有完整的二一尊度母全彩圖片,以及多張故事彩圖,讓讀者可以更好理解度母樣貌。搭配書中文字,能進一步了解並與其產生連結。│本書收錄│‧二十九則綠度母救度眾生的感應事蹟‧詳細而完整的綠度母實修儀軌‧精美的二十一度母照片和禮讚文解說
綠度母為了救度有情眾生脫離輪迴,曾立下弘大誓願:直至世界虛空界盡,皆要以女身度諸有情。從此,綠度母堅守誓言,在眾生危難的時刻,只要一心憶念綠度母,都一定能獲得綠度母的救護。★迅速回應願望的「綠度母」,是廣大信眾遇到問題的第一選擇 綠度母又被稱為聖救度母,指的是一切眾生的母親,因為其救度之迅速、摧滅魔業之勇猛,故又稱作「救度迅勇母」。因為迅速回應願望的能力,讓廣大信眾無論遇到各種問題,包括傷病、生子、意外、貧窮等等,總會第一個想到綠度母。度母的慈悲與佛行事業遍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收錄29則綠度母救度眾生的感應事蹟、詳細而完整的綠度母實修儀軌 很多藏地的修行人一生一世專修度母教法,度母示現開口授記,救度眾生感應事蹟更是多到數不清。本書收錄29則綠度母的感應事蹟,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了解綠度母對有情眾生的深刻影響。 ★精美的二十一度母照片和禮讚文解說,完整呈現綠度母勇敢無畏、仁慈悲憫的精神 度母共有二十一尊,每一尊都有不同的願力,本書附有完整的二一尊度母全彩圖片,以及多張故事彩圖,讓讀者可以更好理解度母樣貌。搭配書中文字,能進一步了解並與其產生連結。│本書收錄│‧二十九則綠度母救度眾生的感應事蹟‧詳細而完整的綠度母實修儀軌‧精美的二十一度母照片和禮讚文解說
本書收錄了創巴仁波切最後十年的開示內容,讓《香巴拉:勇士之聖道》(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一書裡所開始的旅程,於此達到了新的親密度與深度。 創巴仁波切具有不可思議的直覺,不僅能透視我們最深層的恐懼,也很清楚這類恐懼如何受到現今社會種種壓力的強化。在本書中,他針對許多這類恐懼做開示:包括現代生活的快速與疏離;憂鬱;唯物主義;侵犯、憤怒與焦慮;以及自我價值的缺損。 創巴仁波切同時也深信人性的良善,並且相信我們有能力創造一個覺悟的人類社會。他極熱切地想要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真誠而有力的、並且都能幫助這個世界。他以一個良善之點或火花來作為貫穿本書的意象,而這是我們隨時可以取得的——也是在生活中點引我們勇士精神的燃料。在這超凡而激勵人心的書中,仁波切於字裡行間一再促請我們擁抱生活、並且找到「東方大日」(Great Eastern Sun)——亦即我們在每一瞬間所具有的神性與健全之火花。 真誠推薦◎誠如創巴仁波切告訴我們的,作為一位戰士,就是「將追求安全感的狹隘心胸,換成一個非常寬廣的視野,那是一種無畏、開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懷……」進入那種視野寬廣的領域,就是學習如何在改變中獲得自在,如何讓無常變成我們的朋友。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 ◎身為創巴仁波切的學生,我與他十分親近,也相當感激他;我非常高興他的這些殊勝法教能夠集結成書──過去我深受這些開示所影響,並將之作為生活的依歸──相信它們現在也能利益更多人。願無量眾生皆有善緣能來閱讀此書。 ──佩瑪‧丘卓,《當生命陷落時》作者 ◎創巴仁波切將他的一生都奉獻於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的每個層面都能具有真誠、直接而當下的靈性。《東方大日》這本書是對於這位無上上師的最好供養。裡面的字字句句都出自柔和的心,更是來自本覺光耀清明的智慧甘露,並且將會自然而温柔地進入你的心靈。 ──肯恩‧威爾伯,《恩寵與勇氣》作者 ◎隨著這本書,創巴仁波切過人的遠見、對於心性深刻而貫通的見解,以及充滿創意的才氣將繼續影響著佛法在西方的未來。 ──雪倫‧薩爾茲堡,《達賴喇嘛的錯誤》作者 ◎創巴仁波切以他的光耀與善願照亮了智慧之法。他邀集所有具有善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尋找天地合一的尊嚴。 ──傑克‧康菲爾德,《狂喜之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