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四冊,收錄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時期,有關民國29年至37年,抗戰西遷復員返京期間,為避免重要典籍外流,奉命在上海淪陷區及香港兩地,託稱私人組織之文獻保存同志會,秘密搜購散佚圖籍乙案之相關行政文書、往來書信、快郵電報、藏家書目及購入書目等史料,共計965則、2,420影幅。具體呈現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朱家驊、杭立武與教育部陳立夫等兩組織出資主導,蔣復璁、徐森玉、葉恭綽、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分頭執行,歷經源起立案、港滬爭購、匿失復返等過程之史事紀錄。
全套四冊,收錄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時期,有關民國29年至37年,抗戰西遷復員返京期間,為避免重要典籍外流,奉命在上海淪陷區及香港兩地,託稱私人組織之文獻保存同志會,秘密搜購散佚圖籍乙案之相關行政文書、往來書信、快郵電報、藏家書目及購入書目等史料,共計965則、2,420影幅。具體呈現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朱家驊、杭立武與教育部陳立夫等兩組織出資主導,蔣復璁、徐森玉、葉恭綽、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分頭執行,歷經源起立案、港滬爭購、匿失復返等過程之史事紀錄。
全套四冊,收錄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時期,有關民國29年至37年,抗戰西遷復員返京期間,為避免重要典籍外流,奉命在上海淪陷區及香港兩地,託稱私人組織之文獻保存同志會,秘密搜購散佚圖籍乙案之相關行政文書、往來書信、快郵電報、藏家書目及購入書目等史料,共計965則、2,420影幅。具體呈現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朱家驊、杭立武與教育部陳立夫等兩組織出資主導,蔣復璁、徐森玉、葉恭綽、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分頭執行,歷經源起立案、港滬爭購、匿失復返等過程之史事紀錄。
全套四冊,收錄本館所藏國立中央圖書館時期,有關民國29年至37年,抗戰西遷復員返京期間,為避免重要典籍外流,奉命在上海淪陷區及香港兩地,託稱私人組織之文獻保存同志會,秘密搜購散佚圖籍乙案之相關行政文書、往來書信、快郵電報、藏家書目及購入書目等史料,共計965則、2,420影幅。具體呈現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朱家驊、杭立武與教育部陳立夫等兩組織出資主導,蔣復璁、徐森玉、葉恭綽、張元濟、張壽鏞、何炳松、鄭振鐸等人分頭執行,歷經源起立案、港滬爭購、匿失復返等過程之史事紀錄。
民國29年至30年間抗日戰火最熾之際,一群居留於上海淪陷區的有識之士,自發性地組成「文獻保存同志會」,在國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於上海、香港兩地涉險進行秘密搶購古籍行動。他們以超越時代的識見與勇氣,展現書生報國的浩然壯志。歷二年期間,終日周旋於南北書賈與藏書家之間,耗盡心力,辛苦羅致,終始國家文脈不斷,並成就了一座傲然稱世的國家圖書館。本書描述同志會搶救古籍行動中,與十位代表性藏書家折衝往來的波瀾歷程,透過書信及館史文獻梳理那段曾隱晦不明的歷史過往,並對各藏家善本珍籍進行精要介紹。
《搶救古籍關鍵人物》收錄中日抗戰期間參與古籍搶救、保護民族文獻任務的14位志士先賢之人物傳記,每位人物依其任務、或生活所在地不同,區分劃入重慶、上海、香港等三地。內容敘述包括人物影像、人物生平、重要職務及經歷、參與搶救古籍過程及其貢獻,行文中並佐以本館館史文獻、報章、相關書籍之原文或影像資訊。期望藉此緬懷這些文化志士之事功,表彰他們在國家遭逢艱難的時局中,奮力搶救珍稀的古籍文獻,保存文化命脈的英勇行為與人格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