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延續前兩期研究成果,選定人口家庭、所得分配、居住環境、社會參與等四大領域,規劃三層級指標架構。本研究並綜合整各界所提供寶貴意見,延提我國社會發展政策統計與調查相關政策建議,包括整合各機關現有統計資訊、細緻化處理人口資料、建置高齡化社會參與相關指標、增加不同形態婚姻與家庭統計類目、進行家戶經常性收入與總資產調查、增加弱勢族群居住現況與需求之統計項目等建議,以及規劃建立年輕世代發展、社會凝聚、緊急事故社會應變力及回復力等三大綜合指數。
為使各界瞭解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近年委託研究議題發展脈絡,並具體呈現我國社會發展政策領域整體各項研究成果,彙編自95年迄101年各項研究報告資訊摘錄,以為參考運用。
為健全我國節慶活動發展,並充分提升中央補助資源效益,鼓勵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資源與深耕在地文化,實須全面檢視我國節慶活動發展政策,並就該項政策項下各類補助機制進行檢討,建構節慶活動辦理成效之評估程序與方法。
本研究就非營利組織參與地方政府跨域治理之運作方式與可行性進行探討與分析,並蒐集主要國家相關政策推動經驗與學者專家意見後,研提各項具體政策建議與配套措施。 研究方法及流程:(一)焦點座談法、(二)深度訪談法、(三)辦理工作坊、(四)情境規劃法。研究重要發現:(一)我國地方跨域合作平台常見的執行問題、(二)非營利組織在地方政府合作平台的參與運作概況、(三)政府主導、公私協力與非營立主導三種模式之時件可行性、(四)非營利組織參與的地方政府跨域議題領域、(五)非營利組織的參與期望、(六)非營利組織參與機制之要素及應有規範、(七)非營利組織參與地方跨域治理應具備之條件及限制、(八)非營利組織參與地方跨域治理的相關限制與可能問題、(九)非營利組織參與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的可行性與落實方式、(十)各國非營利組織參與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經驗比較與啟示。
為瞭解政府協助弱勢家庭中有工作能力者就業促進政策之成效,及勞政與社政機關在合作協調上可能遭遇的問題,本研究透過多元資料研究方法,蒐集國內外近年來相關政策經驗及成效,進而研提弱勢家庭就業促進之相關政策建議。本研究目的如下:(一)瞭解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弱勢家庭中有工作能力者就業現況、需求與問題分析。(二)檢視社政部門轉介或冊送弱勢家庭有工作能力者接受就業服務執行情形及其成效。(三)簡是社政與勞政既有的協調及合作模式及成效,比較社政及勞政之不同觀點,並分析不同縣市弱勢家庭有工作能力者就業服務執行情形。(四)搜及英國、南韓等先進國家近年來促進弱勢家庭有工作能力者就業相關政策經驗及成效。(五)以積極就業觀點,對促進弱勢家庭就業政策提出具體建議,並對社政與勞政的協調及合作模式研擬具體工作流程與建議。
本研究就我國青年與中高齡勞動力就業問題與障礙進行分析探討,並蒐集主要國家相關政策推動情形之資料,俾提供未來政府推動青年與中高齡就業政策之參考。
「101年度臺灣公共治理指標調查」係本會委辦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賡續進行的重要調查,由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莊副教授文忠於101年12月完成。今年度「台灣公共治理指標」調查結果,係針對政府於2011年的整體表現,以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為基礎,並參酌IMD全球競爭力指標設計原則,賦予主觀及客觀指標資料為2:1的權重值。
「101年度臺灣公共治理指標調查」係本會委辦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賡續進行的重要調查,由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莊副教授文忠於101年12月完成。近年來,我國政府各部會定期或不定期針對該部會所主管事務相關之議題進行調查,以探求民眾對於各類政府治理議題的態度;不過,目前各單位所進行的相關研究與調查,多限於個別政策領域或少數議題面向,固本計畫突破以往「部會分工」為基礎的運作模式,提出「部會分工」為基礎的運作模式,提出「全觀型」的公共治理理念,期以綜觀的角度評量國內公共治理的情況。
「鄉鎮(市)業務在縣市合併後之延續安排與運作挑戰:以『災害防救之規劃及執行』為例」係以高雄市及臺南市災害防救為案例,探討鄉鎮(市)區級化後之衝擊與影響,由中山大學廖教授達琪於101年12月完成。由於行政一條鞭化的轉變,復加上區位聯繫的改變,業已出現縣市治理磨合及接軌等方面的諸多問題,且尤其是原屬縣轄鄉、鎮(市)業務轉區級化後的工作延續及調整問題。
「鄉鎮(市)業務在縣市合併後之延續安排與運作挑戰:以『道路之建設及管理』為例」以臺中市道路之建設及管理為分析案例,探討99年12月25日起部分縣市合併或改制為直轄市後,鄉鎮(市)業務在縣市合併後之延續安排與運作挑戰,由東海大學史教授美強於101年12月完成。
擷取重大災害重建相關經驗,進行系統性評估與經驗歸納,以提供政府未來在重大天然災害重建模式之選擇評估基礎,應是政府災害治理重要議題。考量921震災重建工作已屆滿13年,而莫拉克風災重建進度也持續進行,這種由政府主導的災後重建工作經驗,因執行模式的差異,在府際互動、與 NGO團體及重建區民眾間的溝通上所產生的效果,值得進一步深入分析。
本研究就我國族群平等政策進行深入探討,並蒐集英國與美國相關政策推動情形等相關資料,俾提供未來政府施政落實多元族群主流化,消弭族群歧視,促進族群平等。
內分泌干擾物或稱環境荷爾蒙,泛指一些具有類似生物體內荷爾蒙作用之化學物質,可能對人類健康與生態環境造成危害。本會委託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凌教授永健主持本項研究,深入探討我國環境荷爾蒙管理現況及國際發展趨勢,並據以研提具體可行之政策建議,作為未來改善我國環境荷爾蒙管理政策之參考。本研究於102年2月完成,研究建議並提供相關政策研議參考。
本研究將系統性蒐集各國食品稅捐政策經驗,並透過焦點座談會及深度訪談方式彙整國內專家學者及利害關係人意見後,建立符合我國國情之食品健康稅捐政策可行性評估架構及研提具體政策建議。
透過比較分析英國、國際標準組織及中央機關施政績效管理機制之推動經驗,建立我國地方政府施政績效評估機制。考量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在施政目標與作業模式上之差異,上述機制尚未落實於地方政府施政作為,致其施政績效仍缺乏有效而客觀之評估機制。因此,如何透過瞭解地方政府施政績效表現與治理能力現況及問題,近而強化其治理能力與競爭力,為提升我國地方政府施政績效之重要議題。
本研究主要在釐清「政府資料加值」之意義、範圍與樣態,探究及瞭解其他國家政府與我國政府機關如何對外分享資料,並分析我國政府機關之對外分享資料與資訊,對於其他機關、民間組織與民眾帶來的「加值」作用,期望此研究之討論與發現可作為我國繼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定並實施成熟之際,對政府資料與資訊使用所需再進一步思考與探究的方向。
本研究透過世界網路計畫的參與及問卷調查的執行,分析我國民眾對網路上各種資源的應用型態,以及網路使用行為對政治、社會與心理層面的影響,針對我國整體社會、個人與高齡族群網路發展提出短中長期之政策建議。隨著網際網路普及,依據行政院研考會「101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我國12歲以上民眾上網率達73%,上網人數約1.510萬人,顯示多數民眾均能近用網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