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閱讀力決定未來的學習力與競爭力,也是因應各樣生活挑戰的一種關鍵能力。而大學生在探索新知識之外,更要深度認識自我,走出過往成長的陰影,轉向陽光,看到自我的天賦與潛能。同時,面對即將開展的獨立人生,如何繪製未來的夢想藍圖,探討生命與生存的意義,確立內在價值與生活方向,這些都是在進入社會前要有的心理準備。基於上述觀點,本書各單元主題訂名為「我在.我思.我飛翔」,從「人與自己」的面向切入,從積極面去探索自我發展方向,藉由文本閱讀引導學生找尋自我定位、審視自己的專長與缺陷、發掘自我潛能,並嘗試規劃生命藍圖、運用天賦回饋社會,幫助需要的人群,來思考自我存在的價值。「閱讀」,是為學生開一扇窗,看見未知廣闊的天地;「閱讀力」,是給學生一雙翅膀,讓他們能往遠方的夢想高飛!
涵養閱讀三力、精進書寫三力的讀本以閱讀跨域文本成就書寫為教學特色,藉網頁平臺為閱讀與書寫「六力」實踐場域。在教學上,引導學生閱讀對應各院系之文本,培養閱讀三力:自我閱讀力、解讀跨界力、思考邏輯力,並以在地人文關懷視角出發,輔導學生書寫,精進書寫三力:現場感動力、資訊組構力、團體發展力。 涵蓋學院跨域與通識視野的讀本讀本分為九大單元,分別對應人文社會、哲學心理,及餐旅廚藝、機電資材、管理財銷、設藝傳播、外語休閒、生物藥保、醫護健體相關領域,選文兼顧不同院系需求。其中,鄉土情懷、民俗典儀與學生所屬院系之單元,為學期必授教材,教師另就自我課程規劃,教授對應其他院系單元課程。透過跨域閱讀與書寫,啟迪在地自覺,涵容全球視野。
本書從古今小說扣合人生三大感情與社會關懷出發,讀者能透過優秀的情感文學作品研讀,正確地認識並理解情感的真諦。並設計問題討論與延伸思考,經由小說人物的成長、受挫經驗,自我內化,讓讀者逐漸領悟人生的意義;或者經由理想的幻滅,明瞭並接受自己的能力所及或無能為力,正視生命中本來就有的負面因素,進而以正面的態度去迎接它、面對它,並從生活中體驗情感、欣賞情感以及反省情感。
佛經語言學是一門探索佛經語言現象的學科。也就是運用語言學的知識,來讀懂佛經,並有效處理其中的語言問題。包括了佛經的聲韻、佛經的詞彙、佛經的語法、佛經的訓詁、佛經的文字。把這些知識運用在佛經上,就是「佛經語言學」。在本書中,作者從佛經語言學的性質談起,接著介紹研究方法、佛經文獻學,進而導入佛經語言學的核心──如何運用聲韻學、詞彙學、語法學、文字學的知識探索佛經的奧秘。並特別集中介紹了《玄應音義》和《慧琳音義》,談佛經的音義之學,最後論述了佛經語言研究的歷史與現代學者對佛經研究的復興,讓讀者們能夠透過本書全方位的瞭解佛經語言。中文領域,聲韻、文字之學的專業與佛經的奧義相相結合,本是不容易處理的一門學問。因此本書作者一系列的「之旅」著作,正是嘗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揭開佛經語言的面紗,讓每一位有興趣閱讀佛經的讀者都能因之豁然而解,也為對漢語語言學有興趣的學者提供一些參考。
1. 本書因應就業應徵與職場之需,簡化文書寫作理論,掌握邏輯要領,以習得各種應用文書寫作的表達能力。2. 每個單元序列性教學點設計,力求配合學習心理順序,以易於理解記憶,明確學習重點、表達形式,迅速上手。3. 本書在編寫上,由理論帶動實作,提供新思維並貼近職場所需,培養本國語文溝通與理性思辯的表達能力,始得以在職場具備更全方的職能。4. 本書不但便於作為學習以及教學用教材,更有利於職場人士採擇,便利運用。
涵養學生閱讀三力、精進書寫三力的讀本強化中語文學習成就導向為教學特色,建構「紅城英華」網頁平台為學生實踐場域。閱讀與生活、工作、場域等主題,培育學生閱讀三力:自我閱讀力、解讀跨界力、思考邏輯力,進而強調以在地人文關懷視角出發書寫,精進學生書寫三力:現場感動力、資訊組構力、團體發展力。涵蓋學院跨域與通識視野的讀本讀本共分九大單元,對應本校七大學院相關院系與通識鄉土情懷、民俗典儀領域,選文兼顧不同院系需求。在教學上,通識領域與學生所屬院系之單元,為必授內容,教師另就自我課程規劃,教授其他院系單元課程。透過跨域讀寫,啓迪在地自覺,涵容全球視野。
《聊齋誌異》作為清代文言短篇小說的經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有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聊齋》網羅人生各式遭遇,不僅是一部文字藝術高妙、內容生動精彩的作品,蒲松齡在其間蘊藏了豐富的議題和思維,保留了中國傳統社會的人性取向、民族性格與價值觀,值得現代的我們品讀與深思。本工作室賡續前編,再度精選十六篇故事,輔以注釋、題解、問題討論,並延伸至古今中外的其他文學及影視作品,可資對比參照。經典餘韻不絕,智慧常新,期待讀者與我們一同咀嚼玩味,輕鬆愉悅地踏進《聊齋》構築的浪漫奇幻世界。
《歷代經典文選讀本》選輯歷代散文、韻文(辭賦)及駢文之名家經典作品共五十四篇,分為「先秦兩漢文選」、「戰國賦及漢賦選」、「魏晉南北朝文選」、「唐宋文選」、「明清文選」、「臺灣古典文選」等六個部分,一方面可提供各大學中文系「歷代文選及習作」全學年課程之講授需要,以厚實中文系學生古文讀寫素養及思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提供有興趣研讀古文之各界人士參閱。
明清是中國小說發展的繁盛時代,其中不少名篇佳作迄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值得反覆玩味。本書以明清小說為範疇,選錄其中的短篇故事進行注釋、題解,並加上問題討論與延伸閱讀。所選內容主題多樣,解說文字則力求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是一部便於授課討論或自修參考的讀本。
明清是中國小說發展的繁盛時代,其中不少名篇佳作迄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值得反覆玩味。本書以明清小說為範疇,選錄其中的短篇故事進行注釋、題解,並加上問題討論與延伸閱讀。所選內容主題多樣,解說文字則力求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是一部便於授課討論或自修參考的讀本。
《詩經》讀本多依〈風〉、〈雅〉、〈頌〉編訂次序排列,本書打破慣例,按照詩篇表現內容與文化精神,分為愛情婚姻、征行、祝頌、生活、人物、憂患、政治社會諷刺、倫理、習俗、開國創業、農牧田獵、祭祀祝禱、懼讒、態度與價值觀、宴飲等十五篇,選取〈關雎〉等一百二十九首詩閱讀賞析。每篇分為導讀與鑒賞兩部分,導讀部分先對該類型詩篇思想內容加以概括,宏觀其表現形貌特色,略述其意義影響;鑒賞部分則分為文本、今譯、賞析,微觀詩篇,期許讀者精讀文本,熟悉詩意,對於歷來說詩及詩之文學藝術表現有所瞭解,掌握《詩經》內容思想,以及周文化內涵。闡發詩意博採眾說,並儘量與現代社會連結,以拉近閱讀距離,是一部與時俱進,引發讀者研讀、親近《詩經》的入門好書。
本書特色一、本書編輯核心理念為提昇學生思辨、理解、創新與應用能力。語文教學應兼顧實用性、生活化、創意感和人文省思。從自身的生命經歷和家族情感,可以引導深刻的情意感知;透過閱讀、寫作、口語表達,能夠學習將隱藏在內心的情意表達出來。本書將「認知」、「情意」及「表達技能」的教學元素交織融合於各單元,以循序漸進的多重策略,教導學生針對不同的形式及目的做有效的溝通。二、本書著重學生之「應用」與「鑑賞」能力,共分兩篇:第一篇:「語文應用」篇,有六個單元,分別為:一、文字符號,二、姓名故事,三、書信,四、報導文學,五、履歷與自傳,六、摘要心得;第二篇:「文學鑑賞」篇,有四個單元,分別為:一、詩歌鑑賞,二、散文鑑賞,三、小說鑑賞,四、戲劇鑑賞。本書介紹各種文學類型之基本知識,並列舉經典作品,以深入淺出之方式加以賞析,使學生除了領略文學之美外,亦能從中體悟人道關懷,增進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期能提昇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以「知識與創作、審美與思辨、批判與應用」為學習主題,以人文素養為核心內涵的知識學習,統整文字、文學、社會、應用等主題概念,聯結成有結構組織的學習單元,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能力。三、語文是溝通情意、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語文教育應提昇學生思辨、理解與創新、應用的能力。本書旨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與表達能力。而且透過經典作品,以情意教學方式,引發學生對周遭問題的省思與關懷。本書適合作為大學院校國文與通識課程教材,使學生在文學的「真善美」中學習成長。
本書特色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依小篆字形以解說字形、字義乃至字音的工具書,是考釋古文字的重要橋樑,同時也是理解今文字的重要利器。除了字形之外,辨識文字的本義、引申義,乃至假借義等等,此書更佔有不可移易的重要地位,而此莫不歸功於書中所收的小篆字形及字義、字形解析。今日若要認識現有八萬之普的中文字,那可不是件容易事,但我們只要認識《說文解字》中的五百四十個部首字形及字義,便可快捷地認識或間接地推知陌生字的可能意涵及字音,這是一個「以簡御繁」認識文字的竅門。為了方便讀者翻檢、閱覽及練習,因此筆者便將這五百四十個部首獨立為一冊,只要認識這五百四十個部首,未來我們都可以更精準地使用及辨識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