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軍事院校在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相關學術議題的研究能量,及增進軍事教育政策規劃人員,教育人員與研究人員在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相關議題觀念溝通與經驗交流,使各級部隊全體官士兵能重視培養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裨益增進武藝,確保戰力維繫。
研討會主軸以「從空軍戰略角度論中國大陸謀劃東、南海新情勢,我空軍應有之思維與策略」為提。針對中共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舉措,作者們分別就航空國際法定義、空域軍事行動爭議、領空威脅評估、解放軍空、海軍的軍事戰略改變與內步影響、美日及亞洲週邊國家的應處、我國空軍戰略的思維等進行相關的分析;另就中共處理南海問題時,也不排除預設防空識別區的情況下,對原本就存在許多主權爭議國家而言,未來一旦改變現況,亞太地區整體戰略態勢,勢必產生重大轉變,判將以軍武的展現、軍演的規模與型態,而加速各國海、空戰略調整;其中對國防之影響及空軍因應作為的分析與建言,最具參考價值。
回顧過去百年間,空權的發展,由近距離空中接戰至遠程戰略轟炸,再從視距外作戰道結合太空軍事力量,隨著各種科技精準投射武器不斷創新,使現代作戰模式已轉變為陸、海、空、天、電磁權、網絡空間等六維戰爭型態,,這充分說明了掌握空權,將足以保障空防與整體國力。
中共1949建政初期,囿於地緣戰略因素、本身武裝力量與陸鄰威脅,軍事建設以陸上防禦為重心,海、空軍則為戰略支援軍種。1990年前蘇聯解體,陸鄰威脅降低。改革開放後海洋需求日增,連帶延伸海洋資源與領土爭議。
為提升軍事院校在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相關學術議題的研究能量,及增進軍事教育政策規劃人員、教育人員與研究人員在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相關議題觀念溝通與經驗交流,使各級部隊全體官士兵能重視培養軍人武德與品格教育,俾益增進武藝,確保戰力維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