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京總統的經營下,俄羅斯是如何成為社會與經濟穩定發展的國家?又是如何成為當今世界具有強大國防工業與最多核武器的軍事強國?長久以來,強大的俄羅斯無疑是美國在背的芒刺,尤其是一條牽動世界能源格局和地緣政治的北溪二號(Nord Stream2)天然氣管線一旦啟用,俄羅斯對歐洲影響力勢必更加增強。近年來德國與法國在國際上戰略自主性已大幅提升,美國必須斬斷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之依賴,方能維持其全球地位的領導權(Hegemony)。2014年烏克蘭政變後倒向北約,激使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半島。由於烏國內部民族主義持續不斷發酵,加入北約(NATO)與歐盟(EU)已列入其憲法。美國深知,如果北約東擴烏克蘭,俄國勢將難以容忍,亦由於西方戰略的因素,烏克蘭將成為大國博弈下的棋子。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啟動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SMO),以此迫使烏克蘭中立化,但由於北約的支持,俄烏展開鏖戰持續至今,使得烏克蘭大量民眾成為難民,到處斷垣殘壁,生靈塗炭,慘不忍睹,而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卻因俄羅斯善用糧食與能源優勢得以巧妙因應,使得美元與能源在國際貿易的連動關係下開始鬆動,加上金磚四國(BRIC)與上海合作組織(SCO)的不斷成長,更啟動了國際地緣政治走向多元格局的趨勢與發展。現今,中東宿敵伊朗與沙烏地都已握手言和,而俄烏兩國本是同根兄弟,應盡快脫離國際戰略陷阱,結束親痛仇快之爭,方為長久和平之計。
美國於19世紀積極展開領土擴張,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在領土併吞、殖民統治、獨立抗爭的過程中,一步步走向如今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大國,除了本身堅強的經濟實力與地大物博,和國際間的交流往來也至關重要。本書就歷史局勢出發,分析美國外交策略的發展脈絡。 美國內政隨著政權的轉變,外交政策如何順應時勢?日益緊張的烏俄戰爭和台海兩岸引起國際間高度關注,支持、譴責、選邊站的聲音不時冒出,美國是會施以援手呢,或是漠然不予理會? 本書列舉美國與英國、菲律賓、日本等國的關係,分析在國際間的來往拉扯、戰略變遷。而美國總統拜登,面對川普在商言商、充滿不確定性的執政風格,會採取何種態度應對。美國的外交戰略,在他的領導之下,又會朝著什麼方向邁進?
美國於19世紀積極展開領土擴張,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在領土併吞、殖民統治、獨立抗爭的過程中,一步步走向如今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大國,除了本身堅強的經濟實力與地大物博,和國際間的交流往來也至關重要。本書就歷史局勢出發,分析美國外交策略的發展脈絡。 美國內政隨著政權的轉變,外交政策如何順應時勢?日益緊張的烏俄戰爭和台海兩岸引起國際間高度關注,支持、譴責、選邊站的聲音不時冒出,美國是會施以援手呢,或是漠然不予理會? 本書列舉美國與英國、菲律賓、日本等國的關係,分析在國際間的來往拉扯、戰略變遷。而美國總統拜登,面對川普在商言商、充滿不確定性的執政風格,會採取何種態度應對。美國的外交戰略,在他的領導之下,又會朝著什麼方向邁進?
緬甸自古以來被視為是連接中國與西方的捷徑,歷經了民族征戰、英國殖民、及獨立自治的進程,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潛移默化著現今緬甸的政經發展。 西方國家於16世紀開始在中南半島現身,英國、法國、葡萄牙、荷蘭等國嘗試與緬甸建立貿易關係而未果,英緬邊境關係漸趨緊張,『楊達坡條約』致使緬甸宛如被看破手腳的紙老虎,此後的緬甸併入英屬印度,稱為英屬緬甸。 20世紀,緬甸的知識分子將逐漸淬礪的民族意識傳遞到鄉下,民族運動至此拉開序幕,他們要求殖民者實行改革自治。受到中國的反西方帝國主義色彩影響,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者備受激勵,興起一連串反抗革命風潮。 本書從國家認同、族群政治、外交政策、經濟發展、語言教育及軍事政變和國際觀感的歷史角度構析緬甸,探討其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緬甸自古以來被視為是連接中國與西方的捷徑,歷經了民族征戰、英國殖民、及獨立自治的進程,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潛移默化著現今緬甸的政經發展。 西方國家於16世紀開始在中南半島現身,英國、法國、葡萄牙、荷蘭等國嘗試與緬甸建立貿易關係而未果,英緬邊境關係漸趨緊張,『楊達坡條約』致使緬甸宛如被看破手腳的紙老虎,此後的緬甸併入英屬印度,稱為英屬緬甸。 20世紀,緬甸的知識分子將逐漸淬礪的民族意識傳遞到鄉下,民族運動至此拉開序幕,他們要求殖民者實行改革自治。受到中國的反西方帝國主義色彩影響,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者備受激勵,興起一連串反抗革命風潮。 本書從國家認同、族群政治、外交政策、經濟發展、語言教育及軍事政變和國際觀感的歷史角度構析緬甸,探討其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成為2022年聯合國大會主要議題,全世界從人道主義、全球糧食、戰爭罪行、國家主權等觀點譴責俄羅斯。這不像是現實主義所主張的「無政府狀態」,國家關注的也不再是純粹的物質層面國家利益。全世界關心的是人權、民主、人道主義、正義。 用現實主義的物質層面來解釋國際關係可以很簡單的說拳頭大的講話。但在建構主義的精神立場,拳頭大的會遇到諸多小拳頭站在精神層面的規範、認同、文化下,集成更大的拳頭,集體一致行動。 台灣的旁邊有一個號稱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不文明的政權,時時刻刻以大國自居,趾昂氣粗睥睨他國。台灣是要照現實主義的主張,為了苟延生存,當一隻知道什麼時候該叫,什麼時候不該叫的小狗?還是按照建構主義的理論,結合自由、民主、人權國家,一起對抗謊言帝國與流氓政權?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成為2022年聯合國大會主要議題,全世界從人道主義、全球糧食、戰爭罪行、國家主權等觀點譴責俄羅斯。這不像是現實主義所主張的「無政府狀態」,國家關注的也不再是純粹的物質層面國家利益。全世界關心的是人權、民主、人道主義、正義。 用現實主義的物質層面來解釋國際關係可以很簡單的說拳頭大的講話。但在建構主義的精神立場,拳頭大的會遇到諸多小拳頭站在精神層面的規範、認同、文化下,集成更大的拳頭,集體一致行動。 台灣的旁邊有一個號稱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不文明的政權,時時刻刻以大國自居,趾昂氣粗睥睨他國。台灣是要照現實主義的主張,為了苟延生存,當一隻知道什麼時候該叫,什麼時候不該叫的小狗?還是按照建構主義的理論,結合自由、民主、人權國家,一起對抗謊言帝國與流氓政權?
民粹主義原本是指菁英以外的多數人民的意見,許多政治學者是以民粹對照代議政治中,是由人民直接以行動表達民意,以直接民主手段展示。後來演變成是政策的期待與利益落差,即一個政策如果符合多數人期待,但卻違反客觀公眾利益,這就是民粹政策。 本書意在檢視拜登就任這一年來,美台中三方關係上的互動演變,看其變與不變之處,對美國政府聽其言也需觀其行。特別是在大家都很好奇的美國在台海的戰略模糊或清晰的爭辯上,到底是策略的調整,還是已經提升到政策的改變,有必要加以探索。 拜登的第一年,對台灣有前所未有的表態支持,但一個中國政策仍舊不變;戰略模糊或是清晰,只是方向和戰略的選擇。在美台中的三角關係中不要完全依附在美國的口頭聲明中,美國政府的精算和強勢,不論是對手或是夥伴,都得戒慎恐懼地應對。
民粹主義原本是指菁英以外的多數人民的意見,許多政治學者是以民粹對照代議政治中,是由人民直接以行動表達民意,以直接民主手段展示。後來演變成是政策的期待與利益落差,即一個政策如果符合多數人期待,但卻違反客觀公眾利益,這就是民粹政策。 本書意在檢視拜登就任這一年來,美台中三方關係上的互動演變,看其變與不變之處,對美國政府聽其言也需觀其行。特別是在大家都很好奇的美國在台海的戰略模糊或清晰的爭辯上,到底是策略的調整,還是已經提升到政策的改變,有必要加以探索。 拜登的第一年,對台灣有前所未有的表態支持,但一個中國政策仍舊不變;戰略模糊或是清晰,只是方向和戰略的選擇。在美台中的三角關係中不要完全依附在美國的口頭聲明中,美國政府的精算和強勢,不論是對手或是夥伴,都得戒慎恐懼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