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活 書系 ,共計2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我們,為什麼移居他方?自建家屋、鄉間育兒、老屋創業、滋養創作生命、與自然山林為伍等17則移居先行者的故事

裏路出版 出版
2024/05/02 出版

◈ 來自17組移居前輩們的真心話大告白如果可以依自由意志而活,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這一次,我們要試著活得不一樣。不改變,永遠不知道前方有多少新的可能! ◈「探索你的移居型態!」心理測驗幫助你了解自己對於移居的態度和準備程度,並找出可能適合的移居型態。 ◈ 3大類移居前哨站——居住、工作、生活篇提供試住的短居生活空間、地方工作人才的媒合平台、提供農耕體驗、老屋創業補助⋯⋯,進入地方落地生活有各種資源和單位,讓他們來幫助你! #一段生命歷程,兩種視角 本書集結2020~2022年《地味手帖》「移住者告白」單元中,移居先行者們真實的生命故事,並於多年後,再度一一探訪追蹤,自我剖析 vs 採訪紀錄,前後兩段時間書寫對照,真實描繪出移居所帶來的變化軌跡。 究竟移居真的是對的選擇嗎? 在這段逐漸釐清自我的過程中,最初追求的理想是否實現了?他們現在的生活路徑又駛向何方? 原來移居,改變得最多的不是外在環境, 而是你和自己的關係。 #移居地方這些年,其實我們想說的是⋯⋯ 可能會發生——心儀的土地/房子不會在第一時間就出現、想要過著半農半X的生活,做了才發現自己根本無暇照顧田地,突然從都市搬到鄉間,來自左鄰右舍的過度關心,讓人很有壓力…… 除此之外,也會結出美妙的果實—— 一開始因為結婚而移居宜蘭,從沒有生活目標慢慢找到想做的事,也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的亞萱說:「住在這塊土地上,好像很多想做的事都會自然而然冒出來。」 從台北移居台東鹿野嘗試耕作、自給自足,也自然發展出自釀啤酒事業的思穎說:「移居前的收入很單一,以為自己能做的事也很單一,如果我還是一個都市裡的上班族,永遠不可能知道這些。」 想找安靜的地方開咖啡店,最大限度地依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活的文萱說:「才明白原來夢想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可以在青壯年階段被實現。過去的遷居,是為了追尋某種生活狀態,未來若要再搬遷,就會是保護這樣的狀態,因為我已經找到了。」 希望孩子能在鄉村成長、親近土地,一家三口移居宜蘭冬山開了一間社區型的麵包店的小寶說:「平日有將近七成的本地客,你會知道每個來到店裡的人是誰。這是社區店獨有的樂趣,我們好像與地方一同生活、成長,看著孩子一路變化。」 因為嚮往在大自然裡生活、創作,一路從台北、花蓮石梯坪、南投,最後落腳在台東三仙台、擁有自己的布作品牌「每天」的聽聽,說自己也有過諸多掙扎和自我質疑:「沒有好不好,只有想不想,願不願意為自己的渴望做出改變。不要忘記,無論遇到什麼困境,我們永遠都有選擇,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想法。」 對,也許我們會吃一些苦頭,跌幾次跤,也許眼前所憧憬的生活樣貌不總是那麼清晰,但在追尋的途中,會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 你,準備好了嗎?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地方創生×SDGs的實踐指南:孕育人與經濟的生態圈,創造永續經營的地方設計法

筧裕介  著
裏路出版 出版
2022/04/27 出版

SDGs永續發展x地方創生實踐 ~全民參與區域發展的時代來了~ 讓每個人都能找到生存價值與幸福的 永續生活方式   ◆「SDGs」是什麼?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由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的 全球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共有十七大永續發展目標項目, 其中包含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永續城市與社區、消除飢餓、促進性別平權、 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減緩氣候變遷等。 不僅是透過政府機關或企業主的決策, 從小小孩到大人,每個人經由你每一次的行動和選擇, 都能將SDGs永續發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SDGs不僅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更一針見血地指出地方創生在第一線執行時所面臨的課題本質!」   本書作者以豐富的實作經驗,帶著讀者 從SDGs的立基點出發,賦予「地方創生」全新的心臟和大腦――   該怎麼做,才能打造得以永續發展的地方營造呢? 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社區營造流於曇花一現,而能綿延不絕呢? 永續發展的區域營造是長期性, 並非依賴單一的組織或領導者,而是以當地居民為主體進行區域的活化。 這樣的地方營造並非只是為了特定族群,而是服務「全體居民」, 以實現「不拋下任何一人」的永續美好生活。   ◆重新建立起熱絡的地方生態圈 地方創生最好入門、最佳實踐工具書   活著的地方系統= 「地方社群」x「未來願景」x「挑戰」x「新世代教育」   為了實現能永續發展的地方營造, 就必須在地方先建立起豐富而熱絡的「人與經濟的生態圈」, 作者以簡淺易懂的比喻,導入基礎必要知識與科學實作方式, 從社區、願景、挑戰、教育四大元素 具體說明經營實踐心法, 讓讀者不用再擔心無經驗不得其門而入、 或只聽說過其他地方的成功案例卻不知如何實踐。   ——建立 四種生態環境—— 土壤:建立關係,彼此合作,切磋琢磨的「地方社群」 太陽:照亮方向,帶領大家前進的「未來願景」 風 :創造每個人生活意義的「挑戰」 水 :培育開創未來能力的「新世代教育」   ——養成 六大實踐技術—— 描繪地圖的技術/建立對話場域的技術 聆聽的技術/呈現未來的技術 提問的技術/創意的技術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