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共同傳承祖師★ 岡波巴大師的岡波巴四法 是為了利根、有智慧的弟子所說的法門 ◎佛法入門者的修行藍圖 「岡波巴四法」不是屬於指導類的教法,但是開示了更重要的內容,包括為什麼要修行、禪修是在修什麼,以及心識可以分成幾種等等,是精要中的精要,修持中的標竿,也是佛法入門者最基礎、正確的知見。 學習岡波巴四法,就是掌握了修行的藍圖,讓你在修行的道路上,能夠有明確的方向,不致於偏廢或走歪。最簡要的四句口訣,卻是最精深的內涵,創古仁波切娓娓道來四法的修持次第,每一法中要避免的是什麼、要修持的是什麼,次第都非常的清楚分明,能讓你瞭解每一個修持階段會面臨的問題、障礙,以及如何克服,進而能跟著四法的修持,持續的進展,最後達到智慧的開顯,抵達成佛的目標。 ◆第1法——心趣法:追求真理的路上,有最大的三種障礙! 學習佛法,比起外在形式上的改變,一開始從自心趨向於佛法是最為重要的。但是,追求真理的路上,還有最大的三種障礙,必須克服這三種障礙,才能讓心趨向於法。第一法——心趣法,教導有哪三種障礙、對治之法,以及如何突破障礙。 ◆第2法——法入道:為什麼要學習佛法?「成佛」為什麼是大誤解? 學習佛法的目標應該是什麼?為什麼「成佛」的目標會造成大誤解?第二法——法入道,教導什麼才是學習佛法的目標,有了清楚的目標,修行才會變得更有效率。 ◆第3法——道斷惑:如何一門深入? 我們的心就是在無明的障蔽之下,不明白萬法的真實情況,使得本具的智慧無法展露。修行就是要淨除心上的垢染,斷除迷惑才能證得佛果。第三法——道斷惑,教導如何一門深入,從「心」入手,才能斷除迷惑。 ◆第4法——惑顯智:成佛後會變成怎樣?成佛後還要做什麼?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不清淨和受到迷惑的心識,就會得到淨化,慢慢就能展現出清淨的五種智慧。這五種智慧會如何展現?五智開展成佛後,我們還要做什麼呢? 第四法——惑顯智,一一述說。 ◎本書特別收錄——心識與本智,問答中有甚深口訣 本書最後針對第四法「惑顯智」,特別收錄了創古仁波切1998年在德國開識的「心識與本智」,能讓你對於八識有更清楚的認識,還有對於我們都具有的本智——如來藏,也就是成佛的潛能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瞭解如何透過修持顯化我們本有的智慧潛能。此次開示的最後,還有非常詳盡的問答,在仁波切的答問中,隱含著仁波切甚深的修持口訣,仔細閱讀,才能找到仁波切珍貴的修持錦囊喔! 未來的弟子,閱讀我的著作 就像見到我一樣,毫無區別——岡波巴(1079-1153)
★佛陀之後最有智慧者★ 龍樹菩薩給摯友國王的一封親友書 適合現代在家人的修行指南 ◤忙碌與修行是現代人的兩難 到底該如何兼顧在家生活與修行生活呢?◢ 西元二世紀 龍樹菩薩就寫了這樣一封「親友書」 告訴他的摯友乘土國王 在忙碌生活與享受富裕的同時 還有一種生活的可能 無須捨棄世間的工作與生活 也能在家修行 以不違背佛陀所教導的方式生活 獲得圓滿的快樂 ◆學習佛法,在家也可以修行 雖然出家是很殊勝的,但不代表修行、學佛就一定要出家。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要能正確如法地修持。如何能夠在世俗生活中正確地修持呢?答案就在龍樹菩薩所著的《龍樹菩薩勸誡王頌》(藏地通稱《親友書》)。這部論著是龍樹菩薩寫給摯友乘土國王的一封親友書,幫助他能以在家人的身分修行,並且在世俗的生活中,不僅能如法自利,而且能夠利益他人。 ◆聖者的道路,由凡人的毅力修築而成 全書有123首偈頌,創古仁波切於課程中,挑選出讓大家能夠在生活中應用的偈頌講述。聖者的道路,是由凡人的毅力修築而成的,藉由書中一字一句殊勝的口訣與指引,體現了龍樹菩薩與創古仁波切的慈心悲願,當本書在你手中展開時,就是聖者的化身在為你說法。 ◆改版後全新呈現,收錄兩次課程內容、四家譯本、薩迦派大師釋論提要 本書以2016年出版的《在家菩薩修行手冊》一書改版。此次改版由譯者堪布丹傑全文重新翻譯、審訂創古仁波切於2008年在香港創古密宗佛教中心開示的「親友書」內容;並補錄入仁波切於2017年8月11-13日,在加拿大創古寺的「親友書」課程內容;另每首偈頌補充摘錄了第六世大寶法王的上師、薩迦派大師――絨敦歇恰袞日的親友書釋論提要;以及新收錄「親友書」的四種中文對照譯本。因此,雖為改版,但此次改版與一版已是全然不同的新風貌。由於《在家菩薩修行手冊》一直深受法友的喜愛,也因一版的善妙緣起,本書保留一版書名的菁華,以《在家修行》重版新書,希望在日常繁忙的生活當中,這部符合現代生活的教言,能幫助大家無須捨棄日常的――在家修行,獲得圓滿的快樂。
原來,活到老 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正是無後顧之憂 修行的最好時機 ■第17世大寶法王推薦 不久的將來,我相信「老年一族」會不同以往,變成社會的新趨勢,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老年新世代。尤其在這個世代,如果能活到老又能有機會接觸佛法,開始修行,那又將會是無比幸運的事。 ■第一本針對老年人的修行入門書 本書為創古仁波切首度針對老年人所講述的修行內容,內容淺顯而精要,是一本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的修行入門手冊。仁波切一生的清淨修持,化為簡要的文字,其間的每字每句,都蘊含了仁波切深切的祝福與加持! 仔細想想,能夠活到老,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如果我們在很年輕時就過世了,也就不可能會邁入老年——創古仁波切 創古仁波切是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總經教師,兼具學養與實修,備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所推崇。本書由逾八十歲的仁波切,親自講述他自己一天的修持,以及自己邁入老年的心境與提醒。 書中有簡要又易於入門的修行方式,包括平時的修行、慈悲的修行、持咒的修行、病痛的修行,以及最後一程的修行準備,是一本專為老年人講述的修行入門手冊。 祝福因此書而得遇佛法的讀者,擁有無比幸運的老年,幸運到老!
藏傳佛教生死必修課 死亡雖然無法預知 但是你可以決定如何面對死亡 當一個人臨終時,經驗到密續口訣所闡述的死亡過程,如果自己具有很好的密乘修持,或者對於上師具有強烈的信心,就可以了悟「中陰」時的自性光明。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中陰」是從生到死的過渡 「淨土」是來世最好的居所 「破瓦」是通往淨土的指引 藏傳佛教從生到死的智慧教導 創古仁波切講述從生到死的修持口訣 帶你一次認識完整的臨終修持 當下修持,就能決定來生的路 學習死亡,就能踏上無懼的旅程 美好的告別,與願同行 前方不是終點,是極樂的國度 ●學習死亡,會讓生命走向更開闊的心靈世界 人類在醫療和科技方面都越來越進步,雖然可以減少疾病對死亡的威脅,但無論如何,最終我們每一個人,還是要面對死亡,還是要面對最深的恐懼。其實,死亡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可怕,透過藏傳佛教生死學的智慧教導,死亡的神祕面紗會幫助你揭開生命的道路,引導你走向更開闊圓滿的心靈世界。 本書是創古仁波切講述「中陰教法」、「淨土法門」與「破瓦法」修持概要的結集。中陰教法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法教,緣自大成就者和大譯師的教法和口訣,傳承殊勝而沒有間斷地流傳至今。瞭解「中陰」,就是瞭解從生到死的過程,瞭解生命最後的選擇,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透過「淨土」法門的修持,可以幫助你在臨終時,平靜而無懼地做好離開的準備。而「破瓦法」是藏傳佛教特殊的中陰口訣指引,在中陰教法與淨土法門的修持基礎下,最好的修持就能幫助你抵達心之所願的極樂淨土。 ●認識中陰:四階段的關鍵修持口訣 本書「中陰」教法,是根據活躍於十七世紀的噶舉、寧瑪派的大師——澤列那措讓卓的著作:《正念明鏡——顯明中陰總義》而教授,創古仁波切以適合現代人的修持方式講說,特別是外在事務繁忙的現代人,仁波切分述四個階段的中陰歷程與現象,以及在這四個階段的關鍵修持口訣,幫助讀者在生活中就能運用得上中陰的修持。 ●淨土四因:具備就能安心抵達極樂淨土 把握住中陰,就能把握住來生的去處,而生前的修持將會決定你是否能安然的度過中陰,淨土法門就是生前修持的基礎。創古仁波切以《極樂淨土修持簡軌》的次序,講述往生淨土需要具備的四個條件,透過簡軌的修持次第,即能四因具備,在心中種下善的習氣,臨終的時候自然地憶念淨土時,就能投生到極樂淨土。 ●破瓦觀修:記住要點是解脫之道 本書所用的自修破瓦法儀軌,是結合自兩部著作的儀軌,一部是傳承自馬爾巴大譯師的口訣——《破瓦大悲鉤》,一部是恰美仁波切對於傳承自天法明就多傑的破瓦法所作的解釋——《遷識(破瓦)極樂淨土教授廣編》。「破瓦法」在噶舉傳承當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一種能強力幫助你投生到善道的方法,只要能把握住觀修要點,平時練習,最殊勝的修持是可以直接投生到淨土;中等的修持可以投生到天界;最下等的也能幫助你投生為一個具備佛法善緣的人身。 ●全新修訂改版新書,完整的臨終修持結集 本書根據2012年7月出版的《尋找來世的居所》改版,但實際上二版的修訂,譯者堪布羅卓丹傑重新比對了當年課程的錄音檔與儀軌進行大幅修訂,並參閱坊間現有相關的書籍,有疑問處也請教仁波切釋疑,尤其更邀請到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為此書的改版作序,創古仁波切針對各法門精要的講述與提點修持口訣,在坊間鮮少淨土法門與破瓦法的書籍中,《生死間,與願同行》是一本關於臨終「中陰」、「淨土」、「破瓦法」結集完整的修持介紹,十分殊勝難得! 如同第17世大寶法王在序言所說:「殊勝的法門很多,但如果只是稍微聽過、知道一些是不夠的,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實修!」然而,修持非一朝一夕,如欲專門修持,請務必要依止上師教導並遵循藏傳佛教的修持次第,接受灌頂、口傳與教授後,再行起修,藉由傳承祖師與上師的加持,相信將會讓你的來世之途順遂如願。 祝福此生,與願同行 祝福來世,以願抵達
藏傳佛教生死必修課 死亡雖然無法預知 但是你可以決定如何面對死亡 當一個人臨終時,經驗到密續口訣所闡述的死亡過程,如果自己具有很好的密乘修持,或者對於上師具有強烈的信心,就可以了悟「中陰」時的自性光明。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中陰」是從生到死的過渡 「淨土」是來世最好的居所 「破瓦」是通往淨土的指引 藏傳佛教從生到死的智慧教導 創古仁波切講述從生到死的修持口訣 帶你一次認識完整的臨終修持 當下修持,就能決定來生的路 學習死亡,就能踏上無懼的旅程 美好的告別,與願同行 前方不是終點,是極樂的國度 ●學習死亡,會讓生命走向更開闊的心靈世界 人類在醫療和科技方面都越來越進步,雖然可以減少疾病對死亡的威脅,但無論如何,最終我們每一個人,還是要面對死亡,還是要面對最深的恐懼。其實,死亡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可怕,透過藏傳佛教生死學的智慧教導,死亡的神祕面紗會幫助你揭開生命的道路,引導你走向更開闊圓滿的心靈世界。 本書是創古仁波切講述「中陰教法」、「淨土法門」與「破瓦法」修持概要的結集。中陰教法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法教,緣自大成就者和大譯師的教法和口訣,傳承殊勝而沒有間斷地流傳至今。瞭解「中陰」,就是瞭解從生到死的過程,瞭解生命最後的選擇,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透過「淨土」法門的修持,可以幫助你在臨終時,平靜而無懼地做好離開的準備。而「破瓦法」是藏傳佛教特殊的中陰口訣指引,在中陰教法與淨土法門的修持基礎下,最好的修持就能幫助你抵達心之所願的極樂淨土。 ●認識中陰:四階段的關鍵修持口訣 本書「中陰」教法,是根據活躍於十七世紀的噶舉、寧瑪派的大師——澤列那措讓卓的著作:《正念明鏡——顯明中陰總義》而教授,創古仁波切以適合現代人的修持方式講說,特別是外在事務繁忙的現代人,仁波切分述四個階段的中陰歷程與現象,以及在這四個階段的關鍵修持口訣,幫助讀者在生活中就能運用得上中陰的修持。 ●淨土四因:具備就能安心抵達極樂淨土 把握住中陰,就能把握住來生的去處,而生前的修持將會決定你是否能安然的度過中陰,淨土法門就是生前修持的基礎。創古仁波切以《極樂淨土修持簡軌》的次序,講述往生淨土需要具備的四個條件,透過簡軌的修持次第,即能四因具備,在心中種下善的習氣,臨終的時候自然地憶念淨土時,就能投生到極樂淨土。 ●破瓦觀修:記住要點是解脫之道 本書所用的自修破瓦法儀軌,是結合自兩部著作的儀軌,一部是傳承自馬爾巴大譯師的口訣——《破瓦大悲鉤》,一部是恰美仁波切對於傳承自天法明就多傑的破瓦法所作的解釋——《遷識(破瓦)極樂淨土教授廣編》。「破瓦法」在噶舉傳承當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一種能強力幫助你投生到善道的方法,只要能把握住觀修要點,平時練習,最殊勝的修持是可以直接投生到淨土;中等的修持可以投生到天界;最下等的也能幫助你投生為一個具備佛法善緣的人身。 ●全新修訂改版新書,完整的臨終修持結集 本書根據2012年7月出版的《尋找來世的居所》改版,但實際上二版的修訂,譯者堪布羅卓丹傑重新比對了當年課程的錄音檔與儀軌進行大幅修訂,並參閱坊間現有相關的書籍,有疑問處也請教仁波切釋疑,尤其更邀請到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為此書的改版作序,創古仁波切針對各法門精要的講述與提點修持口訣,在坊間鮮少淨土法門與破瓦法的書籍中,《生死間,與願同行》是一本關於臨終「中陰」、「淨土」、「破瓦法」結集完整的修持介紹,十分殊勝難得! 如同第17世大寶法王在序言所說:「殊勝的法門很多,但如果只是稍微聽過、知道一些是不夠的,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實修!」然而,修持非一朝一夕,如欲專門修持,請務必要依止上師教導並遵循藏傳佛教的修持次第,接受灌頂、口傳與教授後,再行起修,藉由傳承祖師與上師的加持,相信將會讓你的來世之途順遂如願。 祝福此生,與願同行 祝福來世,以願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