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叢書 書系 ,共計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依毓氏易講乾坤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9/03/15 出版

古代大儒講「以經解經」,先師早期講學也說「以經解經」,後來參考溥心畬講《四書》,有「引經解經」之說,先師也曾經講「倚經解經」,「倚」字源於古人的「倚聲填詞」,解經如填曲目。最後參考《禮記.學記》的「博依」(原文是「不學博依、不能安《詩》」)、《論語》的「依於仁」,而講「依經解經」。《毓氏易》分上下篇。上篇《略說毓氏易》,下篇《依毓氏易講乾坤》。書名逕作《依毓氏易講乾坤》。用了「依」字,說明書中所言之《易》,非全是先師所言實錄,有我個人一些淺見;先師之《易》,要看學長的筆記,我是依《毓氏易》撰寫「乾」、「坤」兩掛。我還要說明的是,我雖然力求寫出原汁原味的《毓氏易》,但可能有些想法、說法、講法,仍有個人的不精準體悟;這部書較大的缺失是講「乾卦」,的比例大於「坤卦」近半,這雖然受限「乾卦」《文言》本來就多於「坤卦」《文言》的影響,而自己又不敢作太多個人主觀詮釋所致。先師講《易》超過十次,每次都有一新耳目的詮釋,我在章節前所記的簡要《毓氏易》,如「乾卦」《文言》四書六爻,每一說都有不同的講法,我作了選擇。限於個人資質差遜先師太遠,精準解讀《毓氏易》有難度,若能「不違」,於願已足。感謝吳榮彬學長在我寫作期間的鼓勵。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元儒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7/12/08 出版

「元儒」的撰寫初衷,有意寫出大家都看得懂的白話文章,但先師論及經書文字,筆者顯然力猶未逮,有些文章未說清楚,還是「文言文」;筆者已出版的前幾本書,寫作態度較嚴謹,「元儒」則放鬆行文,隨想隨記,篇章有長有短,類似劄記隨筆。西元二○○八年至二○一一年初的三個年頭,筆者單獨請益先師約四十次,有如上了四十堂課,「元儒」因而以上課堂數分章,但非實際上課筆錄。其中有些文章是請益先師後的追憶,有些文章則是先師薨之後的所悟心得。先師薨,筆者出版的幾本書書名,是遵奉先師之意而定的:先師說,「論語是結論之語,依經解經,每一章都可以寫一本書」,筆者寫就的第一本書即是「論語一章」;先師說「孔子的膽子小,連書也不敢作,才有那麼多的『子曰』,都是學生寫的。釋迦當年也不敢寫書,弟子叫他說,他是『如是我聞』。將來我也不寫書,也由弟子來『子曰』」,筆者第二本書因而名「子曰論語」;先師曾在課堂上講「奉元」,並說「奉元」要先「禮元」,將來他的第一本語錄就叫「禮元錄」,筆者編寫的第三本恭述先師語錄著作,即名「禮元錄」;這本書定名「元儒」,希望能綜述先師的些許「元儒」風采和毓門傳承。筆者五年來得以安心著書,要特別感謝吳榮彬學長的情義相挺。「元儒」撰寫非一氣呵成,其間,還撰寫「孔子易‧總論篇」。「元儒」的某些字句重複,但思緒力求一貫。追懷文章,難免添加了自己一些後來的體悟,這要向讀友說明。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哲人孔子傳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6/01/10 出版

「哲人其萎」四字,常作為今人的追悼之辭,但很少人知道這是孔子卒歿前的最後歌吟:「太山(泰山)壞乎!梁(樑)柱摧乎!哲人萎乎!」(此為「史記.孔子世家」所載,「禮記.檀弓篇」文字略有不同: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從孔子歌吟聲中,可以說,孔子自稱「哲人」;孔子以哲人、哲學家自許,「論語」有兩章,分別向弟子曾參和子貢說「吾道一以貫之。」一貫之道就是有通貫的思想、哲學。「哲人孔子傳」的撰著,以「論語」及孔子所學及所作的思想根源六經為主要依據,特重遭漢儒改竄的「禮記」,再參酌「史記」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十二諸侯年表」、「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衛康叔世家」以及先秦諸子學。「春秋左氏傳」僅作參考,而被視為膺編的「孔子家語」,雖遭致後代學人批評為王肅偽作,但書名既稱「孔子家語」,必有一些文章援引前人相關孔子的記載,不可視為全為杜撰無用之書,「哲人孔子傳」也引用一些文章。「史記」敘述孔子的史實,出現一些疏陋處,必須辨疑考訂。「哲人孔子傳」的撰著用心,本為哲學家孔子立說,仍不得不加了必要的史實辨疑考證,夾議夾敘的寫作方式,必然產生一些閱讀的阻力。「哲人孔子傳」某些引述原文頗為深奧,作了語體譯述,方便讀者閱讀。「哲人孔子傳」體例不作統一,有的先引原文,括弧譯文;有的直作白話行文,括弧原文;引用原文和語譯部份依文義必要,或全段援引、語譯、或節譯部分。引文出自「論語」章節,出處未全寫出。「哲人孔子傳」即然以「論語」為撰述主軸,用辭也以「論語」為準。本書更主要從《論語》取材,參酌《史記》多篇、《孔子家語》、《孟子》、《大學》、《中庸》、《禮記》、《周官》、《春秋》等典籍,加上推論引證,排出孔子一生言行的時序,夾敘夾議至聖在華夏文明集大成復創新局的不朽地位。針對一些舊說也提出質疑,例如宰予從田常作亂被誅、孔子以前無私人著述、束脩為乾肉條敬師學費等,都切實引證,言之成理。而孔子從年輕至耄耋,一生思想的蛻變歷程也依經解經,清晰呈現,合乎夫子自道:「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孟子引述宰予讚嘆老師之言:「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從孔子贊易修春秋的偉大貢獻來看,群龍無首之治確實遠遠超邁了私相授受的禪讓政治啊!毓老師認為,文化是全人類的共同遺產,不專屬於各別族群。古為今用,「哲人孔子傳」冀望從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智海中,汲取醒世智慧、立身之道。毓老師說:「學問沒有作用,就不是實學,有利於民生,即為實學」、「中國學問是實際解決問題的學問。儒教是教化、教育,並不是宗教」、「我講的是實學、活學問,你們不要傻呆呆的。」師兄吳榮彬說:「毓老師的學問兩個字:『時』與『實』。」「哲人孔子傳」盡個人所能,點上論語每一章的時,鋪陳孔子七十三年的哲學人生;音容宛在、再見仲尼,冀望孔子的時中之學能為今人實用。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盤皇另闢天的毓老師(全一冊)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5/05/01 出版

恩師愛新覺羅毓鋆說:「著書立說太多了,能存在的,必要德」,又說:「廿六史每一朝代都有藝文志,所收錄的書那麼多,但傳世之作有幾本?有幾人?古人能留下一句話,也就不容易了!」   在後世認知宋代宰相趙普說了一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名言,可很少人知道,趙普其實沒有說過這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查考出處,源自宋代羅大經著的「鶴林玉露」。書中記載,趙匡義稱帝,續任趙普為宰相,趙匡義問說:「聽人家說,你只讀過論語一部,是這樣嗎?」趙普對說:「臣這一輩子所知道的,實在只有論語這一部書。過去用它的一半輔佐太祖安定天下,現在打算用它的一半輔佐陛下治天下。」   中國人讀古書,大抵從讀論語開始,趙普讀論語不值一談,「鶴林玉露」的記載一看即知是故事趣談,專制時代,趙普雖然貴為宰相,膽敢當皇帝的面,說要用半部論語幫皇帝治天下?但這種可能犯下欺君大罪、不畏殺頭的說法,卻饒富趣味,加上清朝末年翻譯和介紹達爾文進化論的嚴復寫的文章「救亡決論」說:「從此天下事多,吾以半部論語治之是矣,又何疑惑!又何難哉!」於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名言常被提出來。   毓老師講學立場十分清楚,學問要能用,他講的是「實學」,他要我們多讀古書,因為智慧沒有今古,孔子的智慧高明到極點。   我曾請教毓老師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看法,毓老師的訓勉,如暮鼓晨鐘,他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有七個字,孔子治天下只有四個字:『為政以德』。為政者失民心,即是缺德。」毓老師大概因我曾經從政,又引「顏淵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震聾發聵說:「足食是對內養民,做好財經,足兵是對外,做好軍事國防,主政者能足食足兵,再加上有德有信,這就是最高的領導統御術。智慧豈有新舊,想通即智,何必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句話就可治天下。」毓老師還說:「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以為仍多了,一章即足。必做活學問,貴精不貴多,一章明白就足以治國平天下」、「真讀通論語、能用出來,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論語任何一章參透,都可以成事。」   毓老師曾說:「『學而時習之』,人人唸,沒人會行」,我只是依照毓老師平時教導的三個治學原則撰寫「論語一章」:一、依經解經,還孔子本來思想面貌;二、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條理一貫撰寫;三、毓老師說他的治學獨門絕活、不傳之密是「一字一義」,毓老師特別重視引申義。   毓老師說:「論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十三經讀完始懂。八歲讀四書,八十歲也讀四書。」又說:「讀完五經(毓老師有時說「六經」或「十三經」,指傳統經書)始明論語,論語是結論之語。」原來論語是「六經的結論之語」,要讀通六經,才能明白論語。也就是說,所謂的「讀通論語」不是光讀了一本論語,而是要讀通六經,毓老師才會說「真讀通論語,能用出來,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毓老師也因讀通論語,實用論語,一貫六經,才能把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只歷久彌新,而且玉潤珠圓。   毓老師之學重實用,實用當然要易知易行,講學要講到聽者能懂,毓老師說:「講學通俗最難,講完應叫聽者都懂,作一大堆注才懂,非孔子之志」、「向學子講學,不是大師,跟老百姓講學,才是大師」、「易經、春秋要講得老百姓都聽得懂。」   不過毓老師所謂的「通俗」不是「講白」,他說:「每一個字都是有來源,都有生命,都有深義,這就是大;用今人短淺眼光,看幾千年大人物,把典籍翻成白話文了事,就是小」;因此,毓老師所謂的「通俗」是「通神」,把深奧精粹的古文改用今人語言表達,讓世俗的俗人百姓都聽得懂其中的經義,而非將古人智慧書說得簡單浮淺。   一般認為,讀不懂的古文哲理較深奧,今人所用的白語文平白粗淺。其實古文和白話文各有表達用語,精妙的白話文不一定不如古文,像孔子的「誨人不倦」,毓老師說得通俗,境界不輸孔子原文:「學生糊塗,蒙昧之時,淪為放年班,孔子仍不放棄」。毓老師更進而說「君子不棄」:「君子不器,自己不能只當個小用的小器皿;君子也要『不棄』,不要放棄自己,不放棄任何一個人。」孔子說「有教無類」,毓老師說:「孔子不知道那塊雲會下雨,只要是雲,就同視之。」   毓老師說「元是一切生之本,我們要尊生、慰生、(或「衛生」)榮生,所以要『奉元』,我們因而叫『奉元書院』,毓老師後來越說越通俗:「『元』就是要點了那一點」、「『元』是種子」、「『元』是生生本體符號」。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篇)毓老師創立「奉元書院」說:「不能叫臺灣一地的人懂奉元,應該讓全天下人都奉元。」毓老師讀書百年,講學六十年,他的讀書經驗和講學內容是人類文化遺產,而毓老師百年生命淬鍊的絕學更應公諸於世,讓未受教毓老師的學子都知道毓老師的拯世真文和不傳之學。於是,我寫了這本「盤皇另闢天的毓老師」。   毓老師說熊十力夫子接了孔子的棒子,是第一棒,他接了第二棒,所以講毓老師的學問,必得講熊夫子的立說,個人為示尊重、引用他的思維立說,以原文為準。熊夫子宗述孔子,受王夫之影響甚大,王夫之著作不易閱讀,個人引用時,部份作了較易閱讀的解說語譯。   說理當然要作客觀敘述,但為了讓毓老師之學較輕鬆閱讀,本書有時採行第一人稱主觀敘述觀點,不免加了些許個人的粗淺認知和體悟。   一般語譯古文,先寫古字原本,再括弧語譯。本書為方便閱讀,有時直接語譯行文,再括弧號原文,有的引文只語譯相關部份,某些引文也採節錄引用。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問心錄

董華春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4/03/14 出版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為清朝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和碩李烈親王代善的第十一世孫,六歲開始在毓慶宮為溥儀之伴讀,師承於陳寶琛、鄭孝胥、羅振玉、王國維、康有為、柯紹忞、葉玉麟、莊士頓等人,特別敬重葛仲舒、何休、王船山、熊十力、馬一浮等學者。1947年遭蔣介石遣送來臺灣監管後,韜光養晦窮經皓首六十餘年,先後成立「天德黌舍」、「奉元書院」,廣授數十門儒學和子學的課程,深研縱論六經,以《大易》、《春秋》為主經,精傳「春秋公羊學」微言大義,堪稱為跨世紀最後的通經大儒。其一生經歷光緒、宣統清帝以迄馬英九總統等二十個政權,並斡旋於中外無數政要名流。從溥儀身旁運籌帷幄的謀臣,至講學於臺北閭巷間潛龍勿用的隱士,讀書一百年,教學一甲子,門生上萬人,可謂開曠古未有之傳奇。其最終理想則在籌辦大格局之「華夏學苑」,藉以傳承夏學文化使命。(黃忠天/溯源與奔流─跨世紀經學家愛新覺羅毓鋆與奉元書院教育)「問心錄」為毓鋆老師門下弟子義孫女董華春感念恩師爺爺之作。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說孟子(上/下卷)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3/09/30 出版

光大而遠害 劉序讀仁圖兄繼《子曰論語》後,又完成《說孟子》一書,這也是他矢志撰寫《中國哲學史》晚周諸子篇中論述孟子學的深入發揮之作。時亂滔滔,潛心著述,每年都有新構問世,令人羡慕而感佩。誠如其自序中所言,本書跟《論語》尊孔不同,在發揚孟學精采的同時,針對孟子虛矯自高的習氣,以及大言難補時弊的弱處,極力批判。孟子稱述先聖先賢,特尊孔子為出類拔萃的「聖之時者」,終生願學,後世也如其所願,奉為亞聖。然而我們實心體證,孔孟之別,至聖與亞間的差距真是超乎想像的巨大,是根器資質不足?還是春秋到戰國的時代風氣也相應有了劇變呢?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似乎成了他的標籤,也奠定了他在中華學術史上的地位。然而究之實際,並不盡然。內聖修為道性善,孔子雖未明言,易傳中可窺意向:「元者,善之長也。」「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之,成之者性之。」外王稱堯舜,並不堅定主張天下為公的大道,人言至禹而德衰,孟子卻以天命之說為之強辯,對舜的孝行,也多誇張渲染之處。熊十力將其歸類於偏向小康制的儒者,確是透闢之論,沒有冤枉他。孟子全書未言易,對易理卻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數章稱道孔子作春秋,都是關鍵精到之語,對後世了解真正的孔學助益甚大。《論語》稱孔子五十以學易,又引恆卦九三爻辭強調不卜而已矣!廿篇從學學而到堯曰,隻子未提春秋,不少章節卻隱含微言大義。論、孟同列四書,為後世中國人所必讀,其與大易、春秋的關係,值得深入體察玩味。仁圖兄與我是奉元書院同門,有機遇從毓鋆先師處得窺華夏學術的門徑,歎賞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他於老師仙逝後埋首著作不斷,本書中亦屢屢引述說師承,感念意深,於我心有戚戚焉。觀覽完全書,得一占象與四方朋友共:渙卦四、上爻動。渙繼兌卦朋友講習之後,嘗試傳播大道於天下四方。六四爻辭:「渙其群,元吉。」小象傳解釋:「光大也。」孟子尊孔之功,發揚光大至聖精微奧義,足以當此。上九爻辭:「渙其血,去逖出,無咎。」小象解釋:「遠害也。」孟學的拘礙流弊亦須駁正,如針刺放血以活絡體氣一般。孔子主張「載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儒學正脈實在於此,願與豪傑之士共勉之。劉君祖 謹識於癸已年芒種、夏至間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哲學史(祖述篇/孔學篇)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3/03/20 出版

詳細內容 許仁圖遵循恩詩愛新覺羅毓鋆教誨,條理數千年中國先賢體系哲理,統元會宗、一以貫之中國哲學史。《豈只日月易新懸,必也盤皇另闢天》,「祖述篇」和「孔學篇」給中國哲學安了頭,也給中國哲學的發展開了新局。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禮元錄《毓老師說》

河洛圖書  出版
2012/10/21 出版

新覺羅毓鋆 1906-2011毓老是禮親王代善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的伴讀,曾代表滿洲國與希特勒開會。民國卅六年,遭蔣中正主席監禁到臺灣,高齡一○六歲,是大半生在臺灣的滿清王爺,也是近代最傳奇的神秘人物!毓老師全名「愛新覺羅毓鋆 」,大清開國功臣禮烈親王代善第十一世孫,父親命名「金成」,「毓鋆」為宣統皇帝溥儀御賜嘉名。毓老師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夏曆丙午年(西元一九○六年),與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同年生,六歲進入毓慶宮成為溥儀伴讀,師事陳寶琛、羅振玉、王國維、鄭孝胥、柯紹忞、康有為等名儒,曾留學日本、德國。毓老師在滿洲國擔任御前行走,參贊機要,銜命訓練滿洲兵,負責內政、治安、軍事、外交等工作,曾奉諭見過希特勒、墨索里尼。在紛亂的民國初期,毓老師自言「四十四年間經二帝五朝八雄十代」;因身份特殊,毓老師與國共重要人物、當年政軍界名人均有接觸,也因曾手握滿洲軍政實權,足以影響東北政局。國民政府敗戰時,毓老師繼張學良後,於民國三十六年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不久,被國民政府送至臺灣。毓老師在民國三十六年赴臺東農校當教導主任,民國四十七年左右正式收西方洋博士弟子,開始講學,民國五十六年八月擔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隔年兼系主任。民國五十八年八月離開中國文化學院。毓老師在中國文化學院時,許多教師都到附近的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吃免費午飯,毓老師不去。歷史系黎東方教授家人是北方人,常請毓老師吃餃子,毓老師回報他,就講些清朝典故,成了黎東方教授名著「細說清朝」的部分資料來源。民國五十九年,毓老師在四維路開始收臺灣的大學生弟子;民國六十年遷至臥龍街,正式以「天德黌舍」之名對外招收臺灣的大學生,講授經、子、史等典籍。毓老師小時候受教,十三經全得背熟,初讀經書,經文得唸百遍,民國六十年至一○○年的四十年間,開課百餘班,以論語為例,至少讀過千遍。故而訓勉弟子書讀百遍自通,讀經不要囿於後人註解,要直看原典。由於讀書百年,教學六十四年,讀經千遍也不厭倦的毓老師,在世時間比孔子長三十多年,治學也比熊十力先生長二十餘歲,毓老師講經有令後儒難以企及的高度。毓老師講六經義理,一以貫之,脈絡分明,以「元」為夏學思想之源,以「時」說孔子之學,以「中」發揮中國往聖相承道統。毓老師認為能留傳至今的中國古書,幾乎都是可用的實學,讀古書要以古人智慧來啟發自己智慧。毓老師教學以古證今,常有讓弟子心神俱醉的新義,像顏淵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毓老師說:「足食就是搞好財經,足兵就是搞好軍事國防, 民信之矣即上頭講話,能讓人民信服。」毓老師這一解讀,讓人覺得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談統御之術滿前衛的,今人搞政治還不如他呢!毓老師最令弟子信服的是,遠離摯愛和故土的苦痛,所淬鍊出來的睿智,授讀經書時,有時用語體白話比原文更傳神。像論語微子篇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毓老師解讀:「你這有德的鳥阿,為何會缺德呢?」荷蓧丈人說子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毓老師解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哪個老師教的?」讓聽課弟子鬨堂大笑。也就因為毓老師講經通神,聽課弟子對毓老師述而不作,未免遺憾。不少弟子曾請教老師,老師說得客氣:「不寫書,因講都未講明白,不欺人!」其實,毓老師六十四年的教學,雖然自己未曾著書,但這不成遺憾的。論語一書中,孔子固然談了詩、書、禮、樂等六經之文,但佔全書比例不大;這就是說,論語所收篇章,大抵非孔子論六經之語,而是孔子自己的人生之論、體道之語,且非孔子本人親自為文,而由孔門弟子聞道記錄成書。參照論語,毓老師不只有述,也有作;課堂上的訓誨之語,如能集錄成書,即是毓老師之作。於是我們十六名毓門弟子,輯錄了「禮元錄」。西元二千年前後,毓老師在授課時說:「唐宋以後著書盛行語錄體,大儒朱熹有『近思錄』、王陽明著有『傳習錄』、顧炎武著有『日知錄』,將來要出版我的第一部叫『禮元錄』。」毓老師先前在課堂中曾說,有意寫「思痛錄」、「知勉錄」、「用知錄」等書。老師六十整壽,洋博士弟子出版了「無隱錄」祝壽,也用「錄」字為書名。恭錄弟子覺得毓老師旣然「親定」他的第一部書名叫「禮元錄」,又口說想寫幾本語錄,於是參照「傳習錄」,不只書名曰「錄」,篇章亦為某某錄。毓老師先祖是大清禮烈親王代善,毓老師念茲在茲的是「長白世澤,禮烈家聲」、「世間凡事禮為尊」;毓老師又以「元」字為夏學之原,元是體,中國文化是元文化,是夏學的奧質。大易乾元統天,人法天,所以人得奉元,而奉元必得禮元(禮有尊之義),所以毓老師的第一部書自定為「禮元錄」。但是,「禮元錄」的書名有些深奧,毓老師曾說著書要讓大家都能讀能懂,所以恭錄弟子擇選「毓老師說」為「禮元錄」的附題。「毓老師說」是古語的「毓子曰」。(毓門第子應尊稱毓老師「子毓子」)「說」不只是說經,也毓老師的立說。「禮元錄」集十二個語錄,「思痛錄」、「訓勉錄」、「用知錄」為老師曾經有意撰寫的語錄名,「政事」、「識往」、「司鐸」、「奉元」、「述學」、「問心」、「立本」都是老師常提撕弟子的字詞。毓老師自言一生對不起太師母、師母,他的兩性相處之道情真意摯,思慕後的心頭點滴令人動容。毓師母寫信給毓老師有「倚門閭而望穿雲樹」之句,毓老師聞毓師母亡故,招魂小詩有「倚欄未了知心語」之句,我們特別輯錄了「倚欄錄」。在十二個語錄中,「倚欄錄」的份量最少,但老師的感情最真也最深。「禮元錄」收輯的語錄,最早的一則是庚子年(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毓老師書勉弟子黃大炯的「學不可緩」,最後語錄則是老師作古前夕,即二○一一年元月二十五日,由編者所恭錄的滿人皇族出皇后,姻親紮紅帶子,有別於室的黃帶子。毓老師在文化學院任教時,年過六十,毓老師的哲學體系已然建立,爾後的哲學思想鮮有變動,充其量只在智海中起微瀾,所以我們不記載筆錄時間和記錄者,但涉及特殊性,必須作較清楚交代,就以括弧作按語簡略說明。毓老師的思緒圓融一貫,有些文句既可放在司鐸錄,也可放在問心錄或用知錄、思痛錄,編者的選擇排序,只能說是方便檢索閱讀而已,準確性當有不足之處。像毓老師談智慧,我們彙集於「用知錄」,但幾則智慧之言觸及了毓老師的傷痛處,我們編入了「思痛錄」;毓老師論說的孔子之學,有關大易、春秋部分收錄在「奉元錄」,論語義解則集中在「述學錄」,而申明時之用和時之義的文字則編在「用知錄」。有些讀友或許會將「禮元錄」和論語作比較,認為「禮元錄」文字淺顯,不需如論語般作註,這個說法需要解釋。毓老師因時因勢而發的感情、言談深刻且幽默,有些話又意在言外。再說,今日讀來頗為不易的尚書、易經、論語,都是當時的語體文本,我們所恭錄的某些語錄文句,像「烏鴉落在豬身上,只見別人黑不見自己黑」、「勘破世情驚破膽」、「萬般不與政事同」、「蝸年角上校雌雄,石火光中爭長短」,「行家看門道,力巴看熱鬧」……,已然分不清是毓老師之說,還是毓老師引自俗諺或其他故實,可預見未來,「禮元錄」可能要如論語般詳細加註。所以我們先以括弧作了小註解。相信有些求知熱切的朋友,會為了無緣進入奉元書院讀書引為憾事,白培霖、莫沛儒恭錄了毓老師講授易經的三章實錄,讓讀者得以欣賞毓老師講課的精片段。毓老師課六十四年,毓門弟子近兩萬名,每個弟子都有筆錄,若要廣收合集,為數必定可觀,我們只是起了頭。「禮元錄」彙集毓老師言教一八五一則,恭錄第子為王鎮華、白培霖、李濟捷、沙平頤、林義正、阮品嘉、吳榮彬、陳文昌、賈秉坤、黃大烔、黃德華、黃忠天、劉君祖、顏銓潁、顏維震、許仁圖等十六人毓老師曾慨嘆說,他是滿族旗人,是被孫中山先生所打倒的韃虜,他到臺灣六十四年,是臺灣人口中的外省人,而他一輩子講授的是中國文化-文化大公無私,誇越了國界、種界,為天下人所公有,而非一國人所能獨佔私有;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文化屬於愛好者、使用者。毓門弟子在毓老師作古後,成立了「中華奉元學會」,由徐泓師兄率眾師弟接下毓老師的棒子,還組成讀書小組,孫鐵剛師兄領眾,進行經文的筆記整理,未來整理出來的文字面世,讀者當可見到毓老師富美的百官廟堂。黃大炯師兄細細校定了「禮元錄」,改正了不少文字。黃師兄還有兩個建議,一是周知所有學會師兄姐,請各師兄姐提供所記的老師語錄;二是書中輯錄名的差異性不明顯,致使不少語錄彙集無法完整統合,有改進的空間。黃師兄的建議甚是,但「禮元錄」已確定在老師冥誕日出版,周知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長白又一村

許仁圖  著
河洛圖書  出版
2012/03/20 出版

「你寫的毓老師既傳奇又神秘,近代人物罕見,大陸跟港澳都不知道這號精彩人物,應該為毓老師作傳。」香港天地圖書公司董事長陳松齡兄和副總編輯孫立川兄印行拙著,看到毓老師的記載文字,建議說。老師從4歲開始讀書,讀到106歲,讀書百年,讀書之久,古今中外未見超過老師者,可說是傳奇。老師老年無病,頭腦越老越清楚,智慧越老越圓通,42歲到臺灣即從事教學,教誨弟子60年,超過萬人;老師誨人不倦一甲子和收徒之多超過孔子,不可不謂之傳奇。老師在毓慶宮當溥儀伴讀,宮廷老師集天下鴻儒碩彥,陳寶琛、羅振玉、王國維、鄭孝胥、葉玉麟、柯劭忞、康有為等人都是恩師,老師的師門淵源、風義,當然也是傳奇。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