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完整收錄抗凝血藥物(heparin、warfarin)、抗血小板藥物(aspirin、clopidogrel、dipyridamole、ticlopidine)及digoxin等7種臨床常見高風險西藥與中草藥或保健品之併用交互作用資訊。編輯團隊利用實證手法,進行結構性文獻搜尋,統整可以找到的一級、二級及三級中西文獻資料庫及相關網站資料以摘錄其相關實證,再經彙整、評估及專家審查後,建立了實證資料庫,再統整資料後編撰完成內容,是臨床中西醫師、藥師、相關系所學生及擁有相關背景知識的醫療人員學習或臨床應用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獻。
本書收錄了215味臨床常用方劑,並遵循「以法統方」的原則,將所輯之方藥分為發表袪風、祛濕、瀉火、表裡、和解、瀉下、祛痰、袪寒、理氣、理血、補養、安神、潤燥、固澀、消導、清暑、經產、癰瘍等章。內容概念精準,條理清晰,便於學習和應用。各方劑以性能分類,每一方劑均按【出典】、【分類】、【組成】、【方劑解析】、【效能】、【辨證要點】、【適應症】、【臨床應用】、【注意事項】、【應用禁忌】、【煎藥禁忌】、【生活禁忌】、【西藥併用注意事項】、【文獻選要】、【參考文獻】等項目進行編寫,是藥學系學生、執業藥師及中醫藥執業人員學習或臨床應用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獻。
本草學為探討中國古代藥學的一門科學,本書為中國醫藥大學謝文全教授畢生學術心血之大成,為學習中藥學不可或缺的入門教科書。 作者為便利初學者之需要,並期應用於臨床,乃將本草學分為二:上篇為總論,論述本草學總論之理論,並就研讀本草須知及本草考察示例附錄以資參考;下篇為各論,論本草學各論之應用,並依各個中國藥材之本草、來源、藥用部位、產地、品種、形態、採收、加工、炮製、性狀、性味、歸經、功能主治、臨床應用、成分、藥理、處方舉例、用量、禁忌等予以論例。 本草乃中國歷代藥學知識之累積,其內容每因時代背景而異,雖代表各朝代之片斷,然由於正統本草之傳述,每依新藥與新注增加其內容,使古本草有系統有組織的傳續承遞下來,而不致雜亂無章,故欲了解其傳承,必須從本草系統圖表予以有條不紊的研讀,才能洞悉其緣由,而不致本末倒置,並可溫故而知新,此仍本草學總論研究之範疇。 各論部分,乃就每一個中國藥材作系統性的研究,以期了解各個中國藥材於長久使用期間有無變化,即歷史的演變、地理的異同、同名異物、同物異名、一名數物、一物數名,以及藥效之逐漸增加,使用方法之改進,產地之變遷、形態生態之記述,炮炙、禁忌、辨偽。
本書為藥膳養生專書,也是國內相關書籍中,收載最完整的大成之作,更是唯一結合歷代養生典籍(即食經)所編撰而成的藥膳專著,書中內容不但明確探討食療的起源、演變,食物的性味、功能,四季養生原則、注意事項等,還記載各項疾病的飲食宜忌、臺灣的長壽植物等,全部內容之豐富,本草考察之詳實,以及實用性之高,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但適合相關科系的學生研讀,對於社會大眾而言,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食療寶典。
目前坊間醫藥相關教科書多為翻譯本,但此書乃由臺灣臨床藥物治療學專家賴建銘教授親自撰寫,是國內第一本由學者親編的臨床藥物治療學優良教科書。除適合藥學相關科系之學生研讀外,也相當適合相關醫療人員的自習使用。本書特色:1.疾病的症狀與徵候有生動的圖解。2.對疾病的病態生理有詳細的敘述。3.藥物作用機理有簡明的圖示。4.同類藥品間有簡單的表格比較。5.新藥的使用時機及方法有明白的說明。6.病患用藥注意事項亦有明確的指示。 本書分為十五章,其內容由基礎而應用,其解說由淺顯而深入,提綱挈領地說明從事臨床藥學工作者所應瞭解的專業知識。本書的大綱與條理分明,內文以簡明的圖表敘述並表格化,對服藥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有精簡之介紹,對疾病的病因與保健的描述簡明易懂,對藥物之不良反應及服用藥品之注意事項亦有扼要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