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人們要追求幸福, 瞑想雖非屬積極,但可謂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活於世間之人,皆背負著很大的障礙。這是因為,人在為了滿足肉體的各種需求時,容易忘記心靈世界的存在,忘記自身的靈性本質。為此,佛神以慈悲為懷,賜予人們透過調和己心的方法,以便與靈界進行交流。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即是「瞑想」。對於瞑想來說,最重要的即是如何調和己心、調整心的波動與波長。若要體會瞑想的極致,就必須用擺脫三次元世界的眼睛來觀察自己、靜觀世界。假如能夠掌握如此關鍵,定能幫助你開拓偉大的前程。 本書從瞑想的本質,瞑想的效果,乃至於瞑想的方法,以及瞑想時應注意的事項,皆有詳盡的說明。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何謂瞑想,又該如何實行。 ◆瞑想具有什麼樣的效果? 1.為人們解除世俗的各種心神憂慮、煩惱、不安。 2.人們可從瞑想中學到「幸福感」真正的意義何在。 3.人們能夠確立和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的主體性。 ◆瞑想分成哪些種類? 1.保持心靈和諧的瞑想法:自古以來有「無念無想」之說,這是指藉由排除世俗雜念來調心,進入一種什麼都不思考的狀態,讓安穩與和諧充滿身心。在現實中,大多數人整天腦海裡不斷出現各種念頭與想法,並受其牽制,導致思緒混亂、身心不安。 2.持目的性的瞑想:也就是觀想具體意境之瞑想法。例如,在這類瞑想中有「反省的瞑想」。所謂「反省的瞑想」,即是將自己內心的陰影一一化解,抱持著此目的進行瞑想。此外,還有「光的瞑想」、「幸福的瞑想」等等,也都是持有一定目的性的瞑想。 3.直接與靈界進行交流:在某種意義上,瞑想者能夠體驗「幽體脫離」(靈魂出竅)。雖然人在世間持有著肉體,卻能體驗靈界的實相,或高級靈降臨己身,在這種瞑想中能夠獲得如此體驗。
藉由心念的力量, 既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惡化、產生癌細胞, 也可以使自己的身體朝向好的方向發展。 透過本書,好好地發揮「心念」的力量吧! 健康的生活千金難換,當身體保持在不錯的狀態,不用給他人添麻煩,人自然就過得喜樂自在。然而,只重視精神的人,往往會輕忽身體的需求,比方說,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而使身體攝取了過量的營養,導致疾病發生機率上升。所以,我們必須意識到身體與精神是互相關聯,才能體會長久的幸福。 數十年來,因癌症死亡的人越來越多。實際上,所謂的「癌症」除了環境因素外,幾乎都是由精神上的壓力、煩惱、痛苦所引起。生活於現代社會的壓力,導致人們很難調節自己的心,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地勉強自己。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來自精神上的疲勞、恐懼心、過度擔憂等等,而導致肉體生病。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讓這一生過得健康幸福呢? ◆人有著能使自己身體復原的能力,只是人忘卻了這種能力…… 放眼自然界,蜥蜴的尾巴一旦斷了還可以再生;螃蟹的螯被擰斷後,也可以再生。換句話說,特別受到佛神關愛的人類,其實是擁有讓自己身體復原的能力的。那又是為何,現代的人無法輕易地辦到?閱讀本書,您將在其中找到解答! ◆現代醫學無法說明的,關於「器官移植」所引發之現象 在過去的眾多醫學報告中,有許多關於移植手術後產生排斥反應的實例。只不過,現代醫學並不能清楚地說明問題的原因何在。透過本書您將會發覺,人體器官並非僅是單純的物質,甚至可以說,只要人們不去理解、探究肉體與靈魂之間的關係,就無法提升在醫學上的疾病治癒力! ◆你的潛意識中,也潛藏著「創造出疾病」的想法嗎? 若是對一個病人說「是因為你喜歡疾病,所以你才生病」,想必對方會立刻氣得火冒三丈吧,不過有些人的確是如此。人們會因為人際關係的失敗、事業失敗,如果不生病就無從逃避,心想著「只要生病了,所有的事就能得到原諒」、「只要生病了,我的責任就一筆勾銷了」,進而迫使自己生病。就從今天開始,在內心描繪出健康、幸福的景象吧! 本書特色 1.淺顯易懂的說明「心」與「身體」的各項關聯,以及維持健康的方法。 2.對憂鬱症、自閉症、異位性皮膚炎、類風溼關節炎等現代疾病進行分析,並提供有效對策。 3.如何看護、照護生病的家人,該留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