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才是大腦的日常!大腦的「不確定性」,或許才是我們的超能力! 我們總以為自己的大腦運作精密、記憶可靠、邏輯清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記憶能否信任?★「病由心生」是科學還是迷信?★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智慧? 你以為的大腦,其實充滿錯誤?大腦並非一部精確無誤的機器,大腦中的訊號與神經傳遞物質的運作充滿隨機性與不確定性,每一次判斷、每一個想法,都像擲骰子一樣,帶有機率與變數。 大腦,正因為會出錯,才讓我們更有創造力!如果拿大腦與電腦相比,大腦似乎並不「精確」。它會遺忘、會出錯,甚至可能導致精神疾病與身心問題。然而,正是這種不完美,大腦才擁有無窮的創意與靈感,它能聯想、質疑、創新,甚至從錯誤中發掘突破點。正因為無法預測,我們才能適應環境、創造新世界! 你相信的,可能都是錯的!❌ 真的有左腦型與右腦型人格?❌ 男性與女性的大腦運作方式截然不同?❌ 人類真的只開發了 10% 的大腦?這些流傳已久的說法,究竟是真相,還是誤解? 大腦的奧秘,遠超過你的想像!本書將帶你重新認識大腦解密大腦的錯誤與運作機制發掘大腦的不確定性與可塑性探討錯誤如何成為創造力的來源深入比較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的差異破解關於大腦的常見迷思 翻開這本書,一起探索神祕又充滿潛能的大腦,發現它無限的可能性! 【審訂者這樣說】櫻井老師透過生動的文字細述神經元傳導的原理,不僅在此基礎上釐清坊間關於大腦的迷思,更針對腦機介面與人工智慧領域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察與反思。這是一本誠實不做作,並認真對待大腦運作機制的科普好書。──曾祥非/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推薦人這樣說】大腦會犯錯?乍聽之下似乎是缺陷,但事實上,這正是它令人驚嘆之處!我們的創造力、適應力與修復能力,正是建立在這些「錯誤」之上──這並非缺陷,而是演化賦予我們的寶貴禮物。讀完這本書,你將重新審視錯誤的價值,甚至學會擁抱它們,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靈活。──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專業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江安世/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侯金堆講座教授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謝伯讓/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是哪種雲?孫悟空駕的觔斗雲又是哪一種?晴天、雨天、颱風天,看雲就知道?有趣的飛機凝結尾會造成氣候變化?雲量多寡,牽動人類存亡關鍵?! 這本精采的「賞雲指南」包山包海,詳細介紹風起雲湧的科學原理,還有朵朵白雲的趣聞軼事、文學典故及神話。請跟著賞雲達人,一起讀懂大氣的表情! 雲不僅把天空妝點得多采多姿,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小愛看雲的作者為大力推廣雲的美好,發起「賞雲協會」,並在眾所期待下寫出這本精采的「賞雲指南」。本書以雲的十大分類為基礎,包括積雲、積雨雲、層雲、層積雲、高積雲、高層雲、雨層雲、卷雲、卷積雲和卷層雲,也搜羅各種奇特的雲、飛機凝結尾、晨光雲等,就每一種雲的特色講述不同的故事。除了介紹各種與雲相關的科學原理,隨手拈來更有許多雲的神話故事與傳說,以及和雲有關的社會與歷史事件,並收集數百張提綱挈領的圖表協助說明,包羅萬象,趣味橫生。就讓我們帶著這本書,一起賞雲去! 想讀懂大氣的心聲,要先看懂雲的千變萬化。這本書可以讓你知道:‧會讓人得季節性憂鬱症的是什麼雲?‧看似魚鱗狀的雲究竟是哪種魚的分身?‧哪種雲讓飛行員從一萬公尺高空墜下還能保命?好多你想不到與雲有關的奇聞妙事,通通在這裡! ★「青年尬科學」好書100推薦★ 科學月刊【科普閱讀年】好書入選
用科學之眼探索,以知性之腦發掘 課堂上沒出現的觀念和趣味。 透過仔細的閱讀與思考 培育審慎的邏輯和寬闊的心智。 ★學好物理力學就能打好撞球? ★宮保雞丁的美味來自化學反應? ★要殺新冠病毒,為何75%酒精比95%夠力? ★DNA的發現其實是個盲人摸象的過程? 吳大猷科普著作佳作獎得主──陳文盛教授,總是從生活中尋找探索科學真相的靈感,他擅長透過各種靈活比喻和聯想,引導讀者認識並理解科學的奧妙。 全書60篇趣味故事及精彩知識,涵括五大主題,跨域探究生活中的科學、科學家的研究故事與思維方式,以及DNA、遺傳、病毒、細菌和生物演化等議題。透過遺傳學家的視角,看見教科書之外各科學領域的新奇知識,包含浮現或隱藏在身邊的科學現象或原理,以及那些重要卻常受到忽視的科學思維與觀念。 當我們不斷擴展知識, 我們將不停地發覺我們沒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陳文盛
全面透視遺傳學發展的里程碑 從古典遺傳學到分子遺傳學,從科學家的思考轉折到人性互動。 孟德爾早已預言:我的時代將會來臨! 完整而全面的遺傳學科普本土著作 吳大猷科普著作佳作獎得主 陳文盛教授 經典力作 果蠅、黴菌和噬菌體如何貢獻分子生物學的發展? 華生、克里克、威爾金斯、佛蘭克林與鮑林如何競爭解構DNA? 遺傳密碼的解碼如何讓科學家忙了十幾年?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開始沒有人知道「基因」的存在!環遊世界的達爾文與隱身修道院的孟德爾,各以自己的方式研究遺傳;物理學家戴爾布魯克嘗試用量子概念解釋突變;薛丁格則以一本小書吸引許多科學家一起思考基因的神秘。 直到DNA的發現和遺傳密碼的解開,長達一個世紀的探索,是科學家經過不斷試誤、拼湊,以一百年的接力實現了孟德爾的夢,革新了我們對生命的觀念,成就了今日的基因工程、生物科技與分子醫學。 得獎紀錄 ★第九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佳作獎 ★文化部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沒人能否認心臟與血管對人體的重要性, 但你真的認識它且好好保護它了嗎? 心肌梗塞、血栓、主動脈剝離、狹心症、中風…… 翻開這本書,全面進化你的心血管疾病預防知識! ☆最權威!──國際血液與免疫醫學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力作,兼具科普知識與實用方法。 ☆最全面!──完整介紹各種常聽到卻不見得認識的心血管相關疾病,從成因、用藥到預防方式。全方位認識如何守護心血管。 ☆最警世!──心血管的罹病年齡逐漸下降,成為全民警訊。即刻開始認識心血管,從了解到持之以恆的預防行動,永遠不嫌早。 ☆最前瞻!──最新國際心血管相關醫學研究與未來發展可能大公開。 心血管疾病大多是可以預防的, 從現在開始,一起守護心血管,守護我們的人生! 心臟與血管系統是人體的生命中樞,一旦停止運作,短時間內就能奪走生命。近二十年來,心臟病總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十大死因中與心血管相關疾病更占了三到五項。為免遺憾發生,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心血管的相關知識,為自己或家人的健康把關。 基於這樣的理念,國際血液學權威──伍焜玉院士,將其豐厚的心臟、血液、血管醫學相關知識,結合最新研究,完整且全面性地介紹心血管系統在人體中的運作模式,帶你認識血管硬化、血栓、心肌梗塞、狹心症、主動脈剝離、血管瘤、腦中風、糖尿病等等耳熟能詳卻令人聞之色變的問題。一次認識多種快速奪魂的疾病成因、治療方式,並學會提早預防的方法,更能了解最新醫學研究趨勢與未來發展。
探索新物理系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無限可能 上個世紀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顛覆了人類對世界的直覺。時至如今,近代物理的這兩大支柱開枝散葉,搭建起新物裡的舞台。從最廣袤的宇宙到最精細的基礎粒子,科學家憑著好奇心與勇氣,仍在持續拓展拓展知識的疆界。 《懸而未決的物理難題》 深入原子、仰望宇宙、追尋自然真相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20世紀初,物理學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出現兩朵烏雲,當代物理學家苦思不得其解。所幸,愛因斯坦等人撥開烏雲、走出困境,奠定近代物理的兩大理論: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如今,物理學看似再度烏雲罩頂,而且可能不只兩朵:暗能量、暗物質、超對稱、多重宇宙、黑洞等。為了撥雲見日,物理學家挑戰前人建立的知識,提出堪稱最瘋狂的點子來架構新理論,也透過實驗去觀察最精細之事。此特輯詳細紀實他們如何與這些未解之謎奮戰,而下一個「愛因斯坦」何時帶領我們看見新物理之路? 精采單元:挑戰已知‧理論狂想‧實驗無極限 《黑洞奇想》 猜想黑洞無限可能、前往黑洞邊界的探索指南 台灣大學物理系終身特聘教授 陳義裕 專文導讀 黑洞不斷牽動著科學家與我們的想像,它不僅是愛因斯坦重力方程式的一種解,也成為霍金與其他科學家的賭局。科學家把黑洞當做測試量子重力理論的遊樂場,但黑洞是否真的存在?我們看得見黑洞嗎?如果有一天可以去黑洞附近旅行,安全的賞玩位置在哪裡?記得出發之前帶上這本《黑洞奇想》,讓科學家告訴你必須知道的黑洞大小事。 精采單元:想想黑洞‧看看黑洞‧逛逛黑洞‧玩玩黑洞 《愛因斯坦的時空》 遇見不凡心智、追隨偉大步伐的26條道路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一談到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我們都會不自覺莞爾而笑,腦中總有關於這位天才的趣事可與他人分享,吐出舌頭的模樣、乘著光束的奇妙景色、時間旅行……這位20世紀的科學明星不僅深深影響當代的科學進展,他的創新點子更是深植現代科技。當他的粉絲,你永不孤單,即使到了21世紀,仍有許多科學家視他為偶像,試圖揭開統一場論的面貌,實現他未完成的理論。這本特輯帶你走進愛因斯坦的時空,看見他的傳奇、他的心智,以及他的偉大夢想。 精采單元:關於這位天才‧他的創新點子‧未完成的理論 【獨家搭配】「探索新物理」筆記書一冊 本套書獨家搭配「探索新物理」筆記書,內含三書精選摘文,跟著筆記書內的十五個關鍵字,讓你在閱讀過程中隨時記錄所學所思,或生活中的意外發現,在漫遊物理世界的同時,開啟屬於你的科學狂想。 專文導讀 《懸而未決的物理難題》 重新檢視物理知識 理論超乎想像 精細實驗找解答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黑洞奇想》 黑洞是什麼? 替黑洞拍張照 小心黑洞 打造黑洞工廠 ‧台灣大學物理系終身特聘教授 陳義裕 專文導讀 《愛因斯坦的時空》 他的傳奇 啟迪世人的點子 未完成的夢想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常常掛在嘴邊的「免疫力」究竟是什麼? 感染症、過敏、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問題,都與它有關。 從本書開始,直探免疫的奧祕與醫學新趨勢, 認識每個人都擁有的最威防火線──免疫系統! ?免疫力越強越好? ?吃補、排毒能提高免疫力? ?疫苗是免疫萬靈丹? ?發炎是因為免疫系統太威? ?關於免疫,我知道的正確嗎? 國際血液與免疫醫學研究權威,打破學術高牆的醫學書寫 從醫療/科普知識到生活自我照顧,理論與實用兼具 最正確、最完備的免疫保健知識 一本解決你的各種免疫大哉問!!! 國際免疫與血液醫學權威──伍焜玉院士,以其豐富的醫學背景知識,融合最新的醫學研究資料,完整介紹免疫系統與人體的互動關係與運作機制,更提及許多我們常聽到卻不甚了解的疾病與問題,例如過敏、發炎、癌症,甚至連肥胖的問題,都與免疫脫不了關係。 這些人體免疫的謎團,在本書中都有解答,不僅帶你通盤了解免疫系統的運作、認識各種與免疫有關的疾病、維持免疫平衡的健康狀態,更觸及最新對抗癌症、感染症與過敏等免疫療法趨勢與發展。 «詳解細胞免疫運作機制 «發炎是免疫的利器? «吃對最重要!8種驗證有效食材出列
台灣的奈米科技研究走在全球最前線!獨創的螢光奈米鑽石照亮標靶藥物傳輸之路白光LED、新世代氧化物電晶體等光電技術領先全球首創口服奈米胰島素造福下一代糖尿病患獨步全球的奈米剪刀打開基因治療大門奈米科技是21世紀最熱門的研究與產業新驅力。在奈米尺度下,物質會展現出全然不同的物理化學特性,因此所謂的奈米科技,便是能夠掌控這個尺度的物質基本構件特性,所衍生的新概念和新應用遍及能源光電、電腦半導體、機械工具、生物醫學、環境資源、化學工業等領域,不但創造新一波的科學與產業革命,也將全面影響人類的未來生活。21世紀之始,美國、日本、歐洲等科技先進國家陸續推動奈米科技大型研究計畫;台灣也不落人後,於2003年□動「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建立跨領域的研究平台,科學家在此相互討論激盪、合作研究,不但產生大量的一流學術研究成果,也與產業界密切商討技術轉移,使這個發展迅速的創新科技領域產生即時的應用,成果極為豐碩。《奈米科技最前線》這本書訪問將近30位台灣頂尖科學家,請他們暢談科學靈感迸發的一瞬間、在全球獨創的研究主題中開疆闢土的過癮與艱辛、在激烈競爭中合縱連橫的跨領域合作、致力透過奈米科技找到未來生活的全新可能性,令人同感熱血沸騰,充滿期待。而為了替這個尖端科研計畫培養下一代科學家,這批學者同時參與教育紮根工作,培訓中小學種子教師製作教材,將最新的科學主題帶入十二年國民教育體系,成為全球首例,受到許多國家的注目與學習。《奈米科技最前線》也訪問多位計畫主持人和各級中小學老師,為這個史無前例的「奈米科技K12教育計畫」留下精彩而寶貴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