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讓我們來畫畫的書, 也是一本讓我們來說話的書。 跟自己「對話」,跟別人「對畫」, 在日常生活中、關係連結中、生命旅程中, 用你專屬的方式,創造、喜歡、去玩。 ▶ 如果你是心理師,《藝療365》可用於個別諮商或各式團體,一方面自我探索,一方面帶關係互動與討論。 ▶ 如果你不是心理師,也可以跟著《藝療365》,從畫畫暖身開始,經由「日常生活」、「自我探索&人際互動」、「家庭」、「生命交流」、「身體&尋找樂趣」等篇章,畫出療癒的練習。 拿起筆,你可以用更輕鬆、更簡單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365天,更靠近自己一點。 今天的你, 散發出什麼能量呢? 本書特色 1. 兩位經驗豐富的諮商心理師,陪你一起用畫出生命中的歡喜與悲傷。 2. 書內有心理師的「畫畫告訴我的事」和「暖心絮語」,也用很多頁可以跟著心理師自己動手畫出療癒的練習。 3. 特別選用磅數高的紙,可以直接畫在書上。 4. 不會畫畫沒關係,一開始有「暖身篇」,讓你開始後就一直畫下去。 5. 心理師用很好,你用也很好。
《街屋台灣》、《百攤台灣》之後, 城市觀察畫家鄭開翔,用顏色走進基隆巷弄間! 基隆不一定只是灰濛濛的陰雨天,鄭開翔以他旅居基隆一年的觀察,用他的畫、他的文字,留住了基隆的各種顏色。 鄭開翔說:「這是給基隆的情書。」 不只是街屋、小攤,還有風景、文化、人物故事。 110幅圖+文,是旅人的眼,是在地人的心,滿滿的視覺與文字故事饗宴! 碼頭工人、報關行、小吃店、滿街的咖啡館、凌晨的魚市、和平島的奇岩⋯⋯這座與港口密不可分的城市,不只有灰暗陰雨的城市色調,它其實擁有更豐富的色彩,還有撲鼻的海風鹹味和魚市場的叫賣聲⋯⋯ 基隆的雨滴變成紙上的水彩,海風吹出光影的錯落,環山的港邊,則拉開透視線的縱深。鄭開翔在駐村期間進行資料考據,實地走訪觀察,細細描繪基隆各處歷史與日常、城市治理與自然風光交揉而成的生活面貌。 ——「至於我為什麼會喜歡基隆?我想,答案已不言而喻了吧。」 基隆該是什麼樣子呢?跟這本書一起感受基隆的各樣色彩吧! 本書特色 ★包含港市、山海、食記、街屋,共110張圖文,240頁。 ★軟精裝,可攤平,完整欣賞跨頁彩圖。 ★基隆的顏色不只是黑白,走進巷弄間,會發現基隆其實非常彩色。 ★城市觀察畫家。 美好推薦 以藝術家的獨特觀察角度描繪基隆,無論是行旅或是長居的人,都能透過這一系列作品重新發現基隆的美麗。~江亭玫(基隆市文化局長) 鄭開翔的繪圖讓基隆從黑白變成彩色,也讓人重新注意到基隆的美好事物!~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大叔熟知的走讀是透過引路者帶領來閱讀。走繪是引路人將走完「繪」下所見。 除了自我察覺,因留下紀錄將能擴大影響力,相信「走繪基隆」能開啟不同以往人與城市間的參與方法學。~吳宜晏(建走大叔) 一個迷人的「小小世界」透過畫家的觀察與創造於焉誕生。讓我們搭上作者精心安排的小船,一同遊覽名為「基隆」的繽紛雨港吧!~林思駿(在地偏好工作室負責人) 我們一次次地被開翔畫面中的故事深深觸動,被畫筆紀錄基隆每日點滴的城市生活記憶,逗得不禁莞爾,讚嘆於藝術家觀察入微,詮釋到位的甜美生活感,也相信這應該可以成為讓更多人分享與感受的藝術能量。~殷寶寧(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從海港顏色、歷史場景、自然風光到日常巷弄的生活樣態,在開翔的畫筆和文字中,基隆不再只是雨港都市,更傳達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彭俊亨(台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前基隆市文化局長) 將基隆的氣味畫成神奇的色彩,開翔像老鷹展翔,滑翔出美妙的線條。~鄭順聰(作家)
教養不是為了抹煞孩子的特別, 而是微調這份特別,協助孩子面對廣闊世界! 本身是特殊兒家長也是職能治療師的林煜涵,面對不同孩子的發展故事,以溫暖又堅定的筆觸寫下給家長的實用教養祕訣。 發展遲緩、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自閉症、情緒障礙、亞斯柏格、學習障礙……我們該如何對有點小特別的孩子進行教育、行為矯正與陪伴? 林煜涵治療師以普遍家長們容易遇到的各種「狀況」切入案例的癥結點。 孩子生氣的時候會打人怎麼辦? 孩子喜好明確,甚至有固著性怎麼辦? 孩子有抗拒上學的想法怎麼辦? 透過「怎麼辦」的提問,引出「如何做」的「祕訣」,並進一步思考孩子的真正需求。 ★不只是特殊兒童,也適用一般教養狀況。 ★深入淺出,注重實際方法。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希望他成為怎麼樣的人,父母與家人都是關鍵性的角色」。 特別推薦 呂忠益(社團法人台灣陽光天使職能治療兒童發展關懷協會創辦人暨理事長) 沈明德(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 徐永博(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前理事長)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 陳鴻睿(布布童鞋創辦人) 黃上育(台灣職能治療學會副秘書長)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蘇文清(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所長)
非A+養成班! 成長的關鍵詞不是課堂的成績單, 也不是A+的檢定級分, 而是珍惜日常裡的體悟和感動 以及生命情境中的互動關係 什麼是素養?老師在課堂上又要如何實踐? 在新課綱還未上路前,臺灣師大附中的顧蕙倩老師就在高三導師班帶領同學們一起非A+養成的素養學習。 從踏進高三教室的那一刻開始,在升學考試壓力下,除了拚成績,這位詩人班導師更在意班上47名學生如何將知識與能力內化,與「生命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 好評推薦 他們曾經只以A+為動力來運轉自己的日與月,但是導師的詩人素養,將他們組合成一個「非A+養成班」,那是臺灣升學星空中最美的星系。——蔡淇華(名作家/惠文高中教師) 從小草的走廊,到課堂中遁入憤怒的孔子……好個47劍客,好個與梵谷相遇的自己,與彼此的相遇,原來才是最想留住的幸運!走入顧老師的匣子,追尋著追逐成長的意義,找回生命那最重要的鑰匙。——黃琇苓(苗栗高中教師) 當我想念起高中生活的點點滴滴,勢必會把這本書拿出來,翻過一遍又一遍,懷念那些瘋狂又精彩的生活。——陳碩緯(臺灣師大附中1281班/附中金城武) 看著老師筆下的我們,彷彿能回到過去並從老師的角度重新經歷一切……老師在事發當下的觀察入微,從事件中帶給所有人的啟發以及事後的感想與省思,都令我打從心底更加佩服老師。——曾傑民(臺灣師大附中1281班) 當我翻開一頁又一頁的非A+養成班,看著一篇又一篇導師的第三人稱紀錄以及同學間的有趣互動,難得我可以放下一切……就讓這些過去的我再次構築現在的我。——蔡宜成(臺灣師大附中1281班) 這群藍天之子早就是常態分布中的A+學生。「非A+」的養成,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想帶出另外一個風景,或者說在A+身上滲入不同的元素,用如常的生活事件,帶出學業認知學習外能有所感有所悟的生命體。——鄭炤梅(臺灣師大附中1281家長)
自在光、自在觀 21天找回你的生命原點,自在發光! 廣受好評的李芯薇(Vivi Lee)的結構式曼陀羅繪畫日誌,原本是一套兩本:《自在光 自在觀:21天沁輪脈輪曼陀羅的旅程》+《21天沁輪脈輪曼陀羅療癒日誌》。但許多人閱讀使用後,發現越畫越上癮、欲罷不能,畫完21天後還想再畫下一輪21天~ 那就單獨加買可在上面自由作畫的《21天沁輪脈輪曼陀羅療癒日誌》吧! 《21天沁輪脈輪曼陀羅療癒日誌》包含: ‧21張適合粉彩、色鉛筆繪圖的15x15cm空白方框,以及作品命名。 ‧ 邊畫邊寫的自由書寫:「繪製之前:靜心自由書寫最近的事件、想法、情緒等」、「繪製過程:任何想法或內在訊息將之紀錄」、「完成繪製:與完成沁輪脈輪曼陀螺對話」、「給自己一句肯定的祝福」。 ‧ 第二十二天「完成的慶祝」。 ‧ 蛻變證明書。 ※ 本書內容不含結構式粉彩曼陀羅繪製技巧與方法。
21天找回你的生命原點,自在發光! Vivi Lee帶領沁輪脈輪曼陀羅繪製工作坊已有數年的時間,使用非結構式及結構式的方式創作曼陀羅,引領人們進入自己的內心,找到心的大解放大自由。 在這些歷程中,Vivi Lee發現現代人對內在自我整合及對本我的迷惘而導致各式各樣情緒失衡、人際關係疏離崩壞,以及對內在矛盾衝突等種種課題。沁輪脈輪曼陀羅的繪製有助於人們重新回歸內在,達到身心寧靜之效果。 21天的結構式曼陀羅繪畫日誌,運用模具及粉彩媒材,在15x15公分的紙張上,連續21天不受限制的自由繪製,並記錄繪製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念頭及想法,且在曼陀羅繪製完成後再次與之連結對話,運用自由書寫的方式整合,便能從21天紀錄個人內在歷程的轉化,發現自己的美好和內在智慧。 本書一套兩冊,包含:21天的自己動手畫冊+沁輪脈輪曼陀羅繪製方式與解析,讓你散發自在光! 【博客來獨家520限量簽名版】特色: ★沁輪脈輪曼陀羅解析與繪製方式+質感精裝自己動手畫冊 ★Vivi Lee老師親筆簽名+祝福 ★限量編號~你是哪一個幸運號碼呢? ★隨機附贈一張曼陀羅療癒卡,帶來不同人生課題的沉思
人類與地球的演化和靈性世界息息相關。 現在發生的事情,在很久以前就被記錄著。 神秘學經典著作,繁體中文版首次問世! 在看得見的世界背後,還有一個看不見的世界,若是能發展沈睡於人類內在的能力,就有可能進入這個隱密的世界。 靈性科學知識能帶給生命的美麗果實不只是滿足了人類的求知慾,更重要的是能帶給生命力量和堅定。 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創立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運動影響了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生機互動農法(Bio-dynamic agriculture)、人智醫學(Anthroposophic medicine)、優律思美(Eurythmy)等等的實際運用。 本書《奧密科學大綱》從人類、地球開始再擴展到靈性領域,幫助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看見世界的全貌,並且提供自我提升的修練方法。 譯者李怡達(丹尼爾)長期從事華德福教育以及開設塔羅、占星等課程,結合教育與神秘學的專業知識,完整呈現《奧密科學大綱》之內容與精神。 →從奧密科學的觀點來看,心魂由三個部分組成:感覺心、理知心和意識心,而同時身體有三個部分組成:物質身、乙太身和星芒身。~節錄自《奧密科學大綱》第二章 →一旦超感官觀察的發現被陳述出來,就立即能被不帶偏見的思考所理解,因為不可見世界的過程會在可見的世界上顯現其影響,如果一個人能發覺超感官觀察所揭示的會使感官世界的過程更清晰地被理解,由生命本身提供的事實正是這類事物存在的證據。~節錄自《奧密科學大綱》第三章 →現今已是後亞特蘭提斯第六個時期的黎明,在人類演化特定時刻預定出現的總會在先前的時代逐漸熟成,現在已經能發現端倪的是去找方法將人類心中的兩個部分-物質文明及靈性世界的生命-重新結合。~節錄自《奧密科學大綱》第四章 →如果有人能將感知能力從看得見的世界提升到看不見的世界,他終將發現自己面對可比擬為靈性全景的偉大圖像,曾經發生的全部過程都被記錄在其中,所有靈性不滅的紀錄被統稱為「阿卡沙紀錄」。~節錄自《奧密科學大綱》第四章 →在現今這個時代,真正的靈性科學只會提供經得起合理判斷檢驗的規則,如果有人願意投入這種修練,又不讓任何偏見驅使我們盲目信仰,那麼所有的質疑將會消失,任何反對以適當修練達到更高意識狀態的意見都不會造成困擾。~節錄自《奧密科學大綱》第五章 本書特色 ★神秘學經典《奧密科學大綱》,完整繁體中文版翻譯。 ★質感精裝,適於閱讀與收藏。 ★適合教育、身心靈、自我提升的修練,以及對人智學、神秘學有興趣的人。 ★發現你與靈性世界!
陪伴每位想要穿上旗袍的人, 綻放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美麗! 旗袍——華人女性的優雅學 旗袍隨著時代更迭,不斷變化著姿態, 悄悄承載了各個時代華人女性的穿衣記憶, 而其中不變的,便是它所呈現出來的優雅樣貌—— 踏入旗袍世界 一窺旗袍演變至今的歷史, 認識美麗又神祕的旗袍元素——開襟、立領、盤扣與開衩⋯⋯ 從挑選成衣旗袍開始,到剖析旗袍的訂做流程, 在相熟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自己喜愛的旗袍, 每個人都能發揮創意,盡情搭配出獨一無二的旗袍風格。 與旗袍相遇的故事 透過專訪,用柔軟的筆觸寫下各行各業女性與旗袍邂逅的故事、 記錄下那些珍重且難以忘懷的記憶。 「我們終會在生活的修行以及人生各種的試煉裡, 逐漸活出那份屬於自己怡然自得的恬靜, 如同做工精細的旗袍一樣,內外兼具、表裡如一。」 本書特色 ◎從旗袍介紹到挑選、訂做、穿搭與照顧旗袍,輕易入門旗袍世界 ◎精美插畫,帶你認識旗袍各式各樣的開襟與立領 ◎旗袍店家資訊不藏私,一次分享給你知道 ◎各行各業女性與旗袍邂逅的故事 首刷限量附贈 1.大稻埕旗袍地圖 2.貳零年華旗袍出租店百元折價券
#遊戲#活著#腐爛#強盜#搏鬥#絕望#贓物#美麗島⋯⋯ 透過一個又一個關鍵字,所拼湊出的真實世界 走遍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你。 在邊境角落,我重新找回自己。 「單純拜訪景點並不是我喜歡的旅行方式, 我認為人們的生活才能真正代表一座城市的內涵。」 以社會觀察的角度窺望世界, 不同的宗教、感情觀,世界歷史所留下的慘痛教訓, 外國人進行著資源掠奪、巨大的貧富差距、難以消弭的民族仇恨⋯⋯ 在旅行中與各種文化相處、碰撞,看完世界,也反思台灣。 在世界邊境角落會遇上的事—— 被掮客欺騙、摔下火車,甚至是遇上強盜被洗劫全身財物, 看到震懾人心的美景、被寶萊塢導演接待、感受到當地人的溫暖, 或是在貧窮地區的二手市集,看到販賣著建中制服與台灣的競選背心!
11位動物溝通師,11個生命交會的故事。 關於愛的探索與體悟。 動物們都知道。 我們也知道。 會不會好奇,同是地球上的生物,身旁毛孩子眼中的世界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想得是同樣的事嗎? 又該怎麼確認彼此的愛?或是需要幫助? 動物溝通「不是會說動物的語言」,而是人類運用超感知覺和潛意識來跟動物彼此連結。本書描述的動物溝通也不是「通靈」,而是能透過學習學會的一種動物溝通方式。 動物溝通的學習過程中,會先有一段時間的自我探索,知覺自己的內在變化。因為我們要先能夠「感受」自身,才能「接收」動物釋放的訊息。 因此,動物溝通不只是讓人更了解毛孩子或是幫助受傷的動物,在自我探索跟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也學會了平靜與純真;就算是擔憂或猶豫,也讓生命一點一滴的更加美好。 ◎如果你想學習動物溝通,這是一本能參閱前人學習階段歷程的書。 ◎如果你對動物溝通感到好奇,這也是一本幫助你輕鬆理解動物溝通是怎麼一回事的書。 願每個動物都能被聆聽!
中年後的心,就是在某天清晨,突然自覺人生好像又要開始! 或許始自三十歲、四十歲,或是在五十歲、六十歲後,在不同年齡關卡,有人跨越、有人躊躇不前,但歲月還是推著他們前進。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無奈?如何面對衰老?如何面對病痛?如何面對時間?面對死亡?甚至面對種種變遷之中的,我們的尷尬、窘迫與笨拙? 有沒有想過當你的這一生,擁抱著什麼樣的靈魂? 忽然間,當你意識到人生過去一半了,還有一半你想做些什麼? 如何讓後半人生展現出plus的價值? 中年,或者更老以後,當然不一定代表著歸隱和休息,就算無常寂滅現前,就算不知道何時死亡會落在自己眼前,仍然要努力的做一個更圓滿的人,仍然要一程一程的往前行去,像希臘的蘇格拉底,死前還想學吹笛子,像佛陀在圓寂前,還好奇地想知道一種植物的屬性。 本書就植基於這樣的努力心情,在生命落幕前,我們都還有值得努力的事物和理由。 書中每一篇前面都有讓人思索的「選擇題」或「填充題」或「問答題」等等,從情緒勒索到年金改革,從自我情緒、身心的對待、人際與家庭關係、生命目標,到社會議題,再把這些文章,分別置「人」、「生」、「下」、「半」、「場」等五個篇章裡。讓我們從一個個問題出發,往前看或往後看人生種種,並在當下思索體悟。 圓滿,是永無盡頭的追求。也許,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缺憾,但圓滿是一個心態和人格的完成,有了圓滿當作人生目標,我們就能一路前行,就算是缺憾也能發現美好。 ★本書特色 1.本書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和心理學教師,用中年後的人生習題,結合心理學、文化觀察、社會議題,廣泛探討了在人的一生中,特別是成熟、年齡漸長的下半生,不可避免的種種現象與議題,包括飲食男女,也包括生老病死與別離。 2.柔軟又堅定的提出中年後的人生習題,再用體貼的心情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美好與缺憾。 3.具體思索我們都會面對的生命課題。 給熟齡者、身旁有熟齡親友,以及終有一天會是熟齡者的你!
「我是一個喜歡修行的人,這裡是用修行的角度來講《心經》,希望這份心得對想要修行的人都用得上,對實修時能有所利益!」──心道法師 讓心歸位。讓心住心位,法住法位。 《心經》整個對我們的觀念作一個矯正,讓我們從文字去了解,從觀照去修行,從實相去覺受。 真正的「禪」是直接在現實生活中離相,怎麼一針見血去面對生活,讓心活起來,行雲流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受著相的困擾。 《心經》就是禪的修行理路,也是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的原理。 ★ 《心經直契:空性的道路》為靈鷲山心道法師以他多年修行觀音法門及耳根圓通法,將近幾年對大家口述闡釋的《心經》,從錄音檔五十多萬字,整理濃縮成的精華版。 ★ 心道法師用口語化的方式很直白地的講述心經,不但逐句分段帶領我們讀心經、說禪意,也有整部經文的整體闡釋與開示。 ★ 本書用簡短的句子,加上留白的排版方式,讓人容易翻閱研讀,是一本《心經》法要書。
照著引導去做,直心是道場。 「放鬆,放下,安靜地聽! 一切的聲音都是寂靜的。 注意力專注在耳根的聽覺。 聆聽,安靜地聽,聆聽寂靜!聆聽萬有的寂靜。 聽聽虛空的聲音。 聽聽自己內在的寂靜。 聆聽,一切有聲無聲都是寂靜。 把一切身體的壓力都鬆弛,把一切內心的執著都放鬆,聽聽自己內在,那個寂靜無生的源頭。」──心道法師 本書是心道法師在《聞盡:呼喚心內的觀音》出版五年之後的增修版。心道法師又經過許多次的出關入關修行,貫串耳根圓通法,是對觀音法門作一個比較完整的交代,也是更有生命力也更平易近人的體會之作。 這本增修版的《聞盡:地球母親在呼喚》除了保留之前書中的自身體驗和觀音法門概要,更用「耳根圓通法」做「行深」功夫,直觀心念與現象的本質,成就耳根圓照三昧。 心是大圓滿,沒有缺陷過,一切具足。 大地之母本身就是完整的生命,地球之母在呼喚我們!
三代傳承傲嬌小獸醫x打破砂鍋問到底資深貓奴x天生主子命格喵阿妮 全員歡樂向超實用貓咪養育QA大全+有洋蔥超深刻面對貓咪生老病死= 愛他,就要了解他的全部! 「喵,你準備好好照顧我了嗎?」 「喵,你知道我需要什麼嗎?」 「喵,你知道有時候我不是故意搗蛋,而是身體不舒服嗎?」 你認識你的貓咪嗎?或者說,你認識貓咪嗎? 貓咪──或稱之為喵星人──有人愛到甘願做牛做馬做奴,有人避之唯恐不及,不管如何,一旦養了他,就該好好愛他、照顧他。但是,貓咪說的話人類聽不懂,有什麼需求難以直接表達,那該如何愛?如何養?如何照顧?如何讓我們擁有共同的美好回憶? 平常不好意思問獸醫師的,貓奴幫你打破砂鍋問到底--提昇貓咪與你的契合度! 本書為貓奴與貓主子交手後,提出的五十八個喵問題,讓專業小獸醫來解答,提供貓奴該知道的貓知識,深刻面對貓咪生老病死,像是:家中小孩過敏是因為養貓咪的關係嗎?養幼貓與養成貓的差別在哪裡?如何幫新領養的貓咪布置環境?貓咪嘴巴很臭,需要刷牙嗎?一定要打預防針嗎?何時該打預防針呢?一定要健康檢查嗎?一定要結紮(節育)嗎?為什麼帶貓咪就醫時,有時會建議進行鎮靜麻醉呢?貓咪都不乖乖吃藥欸,如何餵貓咪吃藥?貓咪胖胖的很可愛啊,為什麼每個醫生談到胖胖貓都如臨大敵啊?老貓常發生的慢性病是那些呢?貓咪病得很重?該救他還是讓他走?…… 無論你是預備貓奴、新手貓奴或資深貓奴,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喵問題,從居家照護、衣食住行、醫療保健、老年問題到最後說再見的那一刻──讓我們跟貓咪的相處時光更加美好! 貓咪和人類,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認識了,熟悉了,相伴了,有了責任與愛,讓我們說好不離不棄……我會好好照顧你的! 本書特色 ‧ 十大章節,清楚解析飼養貓咪的各種疑難雜症。 ‧ 專業獸醫師解惑,讓貓咪更健康快樂。 ‧ 各類表格,詳盡說明養貓需求,讓你了解侍奉貓主子的所需。 ‧ 穿插小黑貓「喵阿妮」現身說法之插畫,迷人可愛。
家,讓我們愛,也讓我們受傷。 理解傷痛真相,療癒內在小孩,創造原諒與和好的能量。 資深心理諮商師用35個案例故事,修復不再甜蜜的「家」! 藉由每個人在家中所受的傷,去追索問題根源。 糾結與衝突背後所隱藏的,不是單一偶發事件,而是家人間一環又一環的情緒漣漪。 ‧我是家中最孝順的孩子,為什麼卻最不受寵? ‧父母不和,夾在中間的孩子,該怎麼辦? ‧為什麼家人都瞧不起我?我到底錯在哪裡? ‧我有好多夢想,為什麼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為什麼回到家反而覺得好累? ‧我可以恨父母親嗎? ‧我好想離家,但是…… 生命是互相依賴,也能獨立自主。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家人,但是可以選擇讓家人影響我們多少。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 當你哼起這首歌,會在心中出現遲疑,你該來讀讀這些故事,看似輕描淡寫,但篇篇都隱含了深刻的省思。它們會讓你回頭檢視你的家,凝視那些懸而未解的問題。
學生、老師、家長壓力焦慮OUT! 讓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 教出不被打敗的孩子!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榮譽退休教授 彭明輝:「這是一本談教育與學習的書,很值得學生、家長、老師和關心教改的人讀。它有一個獨特的作者,從獨特而寬廣的角度看教育與學習,跟你讀過的大部分相關書籍都不太一樣,卻指出許多學習者、教師、家長和教改人士的盲點,也提出許多值得參考的建議。」 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沈秀華:「在看似多元的台灣社會表面下,有的是我們對個體生命與整體社會圖像多元化的遲疑與恐懼,這個遲疑更是反應在我們正式教育體制下的無比競爭與成敗壓力。在這樣的升學體制文化下,不論是學生、家長或老師,每個人都難以從容地找到應對的方式與態度,努力地生存過去是許多人對升學體制的共同經驗與感受。這本書描繪、頗析作者在升學體制中的掙扎,與認識到自己是誰的過程。雖然是討論作者個人學習、教學與成長經驗的書,但每個人卻又能在其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對台灣的教育文化又一貼近的反思。」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萬毓澤:「這是一本難得的本土社普書。教育現場淬煉出的經驗、強烈的入世熱情、冷靜的社會科學視野、洗鍊的文筆,這四者要做到任何一點都不容易,但這本書卻兼而有之。不論學生、教師或家長,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反省的契機,練出自己專屬的、不被人生擊敗的招式。」 心波力幸福書房攪和總監 許赫:「知道季風怎麼吹,哪裡的背風面就是沙漠,根本不需要死背。對於一個前重考生來說,真是一本相見恨晚的好書啊! 」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榮譽退休教授 彭明輝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台大MOOC計畫執行長、 翻轉教育推廣者 葉丙成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藍佩嘉 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沈秀華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萬毓澤 台灣大學社會所博士候選人&單親媽媽部落客 周雅淳 台北市河堤國小校長 嚴淑珠 中華合一知見身心靈成長協會創辦人 張含瑄 心理諮商師 張瑋琪 赫哲數學文理補習班、華一文教機構創辦人 沈赫哲 地理名師 謝逸民 心波力幸福書房攪和總監 許赫 真誠推薦 高子壹同時身兼三種有趣的身分:既是補教業的明日之星,又是高中職社會科老師,還是研究教育的社會學者。父母出身鄉村和市場的中下階層,從沒讀過大學,因此用「第幾名打幾下」的高壓逼她讀書。她從偏僻的國中考上北一女,學測時失常卻幸運地進入台大社會系,找到自己的志業。因緣巧合中,一路從事教育的相關工作。她優遊在重視教學與學習效率,正規教育的第一現場,與專業學理間,如何從自己跌跌撞撞的求學體驗中摸索出一套獨具魅力的教養哲學?她說:首要的是家長不能被排山倒海的教育焦慮打敗。然後,才能教出在任何環境下自主學習,不被打敗的孩子! 這是一本同情孩子、同情老師,也同情家長的自傳式心靈告白。 這是一本勵志書,分享作者從升學體系下掙扎求勝的讀書技巧與學習心得。 這是一本溫柔的教養工具書,傳授父母如何不被打敗的步驟一二三。 我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你喜歡學習嗎?學習能讓你快樂嗎?除了成績和文憑,學習讓我獲得了什麼? 這是一本同情學生、同情老師,也同情家長的自傳式心靈告白。 這是一本溫馨的勵志書,分享作者從升學體系下掙扎求勝的讀書技巧與學習心得。 這是一本教養書,傳授父母如何不被打敗的步驟一二三。 這也是一本教學工具書,介紹作者曾嘗試過的翻轉教學與理解式教學實驗。 這不是一本教小孩如何成功的書,而是一本「不被教育打敗」的書! 現有的教育體制,讓家長、學生以及老師承載著莫大的壓力與焦慮。作者以自身經驗和省思,提供一種思維模式讓家長、學生及老師皆釋然輕鬆!讓學習回到學生本身,並提供實用簡單的學習方式、健康適當的心態。讓孩子贏回自己的天賦,愛上學習! 我們每一個人,不論你我,作為學生或老師、小孩或父母,也許在生命中的某刻,都需要一些「不被打敗」的信仰與傾聽! 如同本書一開始提到:「順著社會的期待,或者過去被認為成功的途徑來走,不保證未來的成功,更不保證幸福與意義感。我們不需要每個孩子都成為郭台銘、李遠哲、王建民,真正的教育,也許關鍵在於如何讓小孩學習一種能力,一種能在任何困難的環境下,都能適應,並積極開創可能性的能力。」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尤其在目前的教育體系裡,感到困惑或焦慮的時候,本書討論的教育經驗,將能帶給來裨益,帶來更多的反思和想法。我們每一個人,總會有和教育扯上關係時候,總是會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思考教育、參與教育、批判教育。這本書的分享,能讓關心教育的你我,有一個反思與實踐的開端。 一起別被教育打敗吧!
臺中長大略帶點大姐頭氣息 VS 頗具文化藝術底?的法國男 語言不通的兩個人怎麼談戀愛? 直接演繹愛情不用語言、無須翻譯 文化背景迥異的戀人,怎麼將差異性幽默化?如何包容相處,反雛後再進化? 這本書不是戀愛書,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生活札記;這本書也不試圖教人如何談場浪漫的異國戀,而是道出了一個臺灣適婚年齡女性的心聲,直白地吐露踏入愛情的每一步價值觀與信念的轉化、昇華。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美好的戀情,無關乎年齡、性別、國籍、身分等種種“條件”。 作者的社會系及「坦率一姐」的成長背景,能以一個更高的社會觀點、更輕鬆有趣的視野,來思索對談臺灣與法國社會文化,以及擦出火花後再融合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日常生活種種,笑鬧中夾帶著省思覺察… 深入淺出地探討法國 VS 臺灣的普世價值觀、教育體制、愛情學、飲食文化、社會文化、如何看待歷史…等相同或相異處;旅遊法國的趣事筆記,並紀錄法國人眼裡的可愛美好的臺灣風情和文化。 風趣的筆觸,誠實地,深深地,深深地探入核心,令人讀來有所共鳴。 愛情,迷人且奧妙。 臺中一姐遇到法國小王子,是場玄妙又踏實的日常愛情。 名人推薦 詩人、聯合報繽紛版主編‧小熊老師(林德俊) 三立新聞《消失的國界》專題記者‧汪倩如 法籍攝影師‧余白 臺大社會學系教授‧孫中興 專欄作家、聯合報寫作班策劃暨講師‧韋瑋 淡江法文系助理教授‧陳麗娟 旅行作家‧黃婷璟 (Toby) ~有緣推薦~ 面對異國戀情裡的「差很大」,一位臺灣小女子勇敢「愛很大」,愛得夠認真、夠跳tone,這大概是年度「爆點指數」最高的愛情故事了,笑出眼淚的同時,別忘了找找埋藏其中的幸福方程式喔!~詩人、聯合報繽紛版主編‧小熊老師(林德俊) 早就知道,念華本來就是個好聰明的女生,看時事、談工作、聊生活,總是一下切中問題核心、幾句話一針見血。聰明的女生談戀愛,瑣瑣細細片段竟然都成了 學問!變得好社會學:文化衝擊、性別、歧視、偏見、價值觀……。明明是第一人稱自述,卻有種站在制高點客觀剖析的精明;一下像是小女生,細數浪漫彆扭的點 滴,一下又轉成大女人,幽默自嘲。這個跨國「華丸戀」好真實,你會邊看邊笑,因為實在滿好笑的,也因為,真的,超浪漫的。~三立新聞《消失的國界》專題記 者‧汪倩如 藉由作者真誠和豐富的文筆,讀者可以經歷二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如何彼此瞭解及相處的故事。這是一本探索異國文化各個面向一段真實不做作的美麗愛情相遇故事,二個異國文化的人因緣分彼此靠近。~法籍攝影師‧余白 當一場愛情變身冒險遊戲,親友們都跳出來阻攔你,臺中一姊教你勇闖異國之戀的雞同鴨講,高分過關!~專欄作家、聯合報寫作班策劃暨講師‧韋瑋 與其將這本書定位在一段愛情邂逅的故事,這本書中作者更現身說法了一段「當東方遇到西方」有趣的跨文化經歷。作者帶著臺灣文化的種種價值觀以及對於西 方社會的迷思與刻板印象,開始了這段文化衝突的旅程。由誤解、錯愕漸漸客觀、分析與比較兩個文化族群的差異。最後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進而欣賞對方文化。太 多有趣的生活片段,讓長期與法國人互動的我不禁莞爾……相信這本書一定能提供讀者們對於「浪漫」的法國人有新的詮釋與了解。~淡江法文系助理教授‧陳麗娟 我無法說每個異國戀都是經過千錘百鍊,但不可不說的確需要突破重重的難關,雖然往前終點不一定-結婚,但從念華的文字裡你可以感受到那些女性的思考與 逐漸建立起獨立的心靈。如同她所說,與外國人交往時,你人生不是伴隨著「男性」而主導,很多時候「自己想要成為的」或者「要或不要的需求間」,都是很清楚 的,因為在每天的生活裡你身旁來自另一個國度的親愛的,每分每秒透過每一件事都在傳達「身為一個成熟的女性,你有自己的人生自己該走的路,而這些我可以參 與、也會給予支持,但是我無法幫你決定」。或許 兩地相隔後,你決定不再相隨,然而對方也會因為這是你選擇的人生道路而給予尊重,不為什麼?只因為這是你所想要的,那麼他們會努力的去維持愛情,也會努力 的去完成你的選擇。 這些文字裡透露的不只是愛情,而是伴隨著異國戀成長的自己,一個女性從戀情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願 幸福快樂。~旅行作家‧黃婷璟 (Toby)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寂寞星球,我們的心靈像座活火山。釋放出的是情緒的灰燼,還是烹煮美食的能量?建立美好關係的幸福餐桌,和小王子一起作料理過生活。 32篇心靈散文,32道幸福輕食,你不可不知道的新型態飲食療癒法! 異國料理簡易上桌。一同與小王子喚醒內在純真與遺落的尊貴。 異國輕食食譜與小王子的私密對話~ 烘焙的孤獨感,讓人深深地探入內在, 發掘一直住在自己裡面的小王子, 純真、享受當下、單純地歡樂或悲傷... 以食物和小王子進行一場心靈對話。 所有關於愛戀、關係、責任、友誼、夢想與流浪,所有聽得見或聽不見的喃喃 低語和笑聲,所有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眼淚...都化成一道道視覺味蕾的小宇宙。 作者以簡單易做的異國點心蛋糕、熱湯、調酒果汁、輕食與幸福主食等食譜……佐以心靈省思和文學底蘊,為撫慰現代人的身心!
我們一輩子可以有許多毛孩子,但是,毛孩子一輩子只有我們一個主人! 《十二夜》之後,除了情緒與義憤之外, 對於寵物我們該有什麼不一樣的思考? 流浪動物問題的發生關鍵不在於購買或是領養,而是「棄養」!! 一位身在寵物工作第一線三代動物醫院的年輕院長獻身說明 告訴你,在對待毛孩子時,我們需要更多專業解讀與耐心!! 毛孩子,是許多人對於寵物的另一個稱呼。 人類往往因為毛孩子的可愛,一時衝動養了他而在熱情過後,遺棄了他。 《十二夜》過後,許多人重視到流浪動物問題,並憑借著看完影片後的熱情,帶出毛孩子的「領養」風潮,但風潮過後,往往因領養者的心態與專業知識準備不足而發生了二次棄養。這對於毛孩子是二度的傷害,因為他不會說人類的語言,不懂為什麼他會被主人第二次遺棄!! 身在寵物工作第一線三代動物醫院的年輕院長--小獸醫,從小生長在動物環繞的環境,他指出,許多人對於寵物的定義是只是獲得我們寵愛的「物品」,所以對於丟棄失去寵愛的物品,似乎也合於邏輯?!小獸醫說:「或許我們可以更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因為這個所謂的『寵物』,是一個生命。」 《毛孩子,不哭了─小獸醫的醫診情緣》以50篇文章,用感性、知性、理性,更具人性真實溫暖的故事,分成「談心情」、「說觀念」、「看問題」三個部份,告訴你,對待毛孩子,必須要有的熱心、耐心、細心與專業,讓你重新與毛孩子結緣!並重新定義那股對動物的愛與責任。
我們一輩子可以有許多毛孩子,但是,毛孩子一輩子只有我們一個主人! 《十二夜》之後,除了情緒與義憤之外, 對於寵物我們該有什麼不一樣的思考? 流浪動物問題的發生關鍵不在於購買或是領養,而是「棄養」!! 一位身在寵物工作第一線三代動物醫院的年輕院長獻身說明 告訴你,在對待毛孩子時,我們需要更多專業解讀與耐心!! 毛孩子,是許多人對於寵物的另一個稱呼。 人類往往因為毛孩子的可愛,一時衝動養了他而在熱情過後,遺棄了他。 《十二夜》過後,許多人重視到流浪動物問題,並憑借著看完影片後的熱情,帶出毛孩子的「領養」風潮,但風潮過後,往往因領養者的心態與專業知識準備不足而發生了二次棄養。這對於毛孩子是二度的傷害,因為他不會說人類的語言,不懂為什麼他會被主人第二次遺棄!! 身在寵物工作第一線三代動物醫院的年輕院長--小獸醫,從小生長在動物環繞的環境,他指出,許多人對於寵物的定義是只是獲得我們寵愛的「物品」,所以對於丟棄失去寵愛的物品,似乎也合於邏輯?!小獸醫說:「或許我們可以更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因為這個所謂的『寵物』,是一個生命。」 《毛孩子,不哭了─小獸醫的醫診情緣》以50篇文章,用感性、知性、理性,更具人性真實溫暖的故事,分成「談心情」、「說觀念」、「看問題」三個部份,告訴你,對待毛孩子,必須要有的熱心、耐心、細心與專業,讓你重新與毛孩子結緣!並重新定義那股對動物的愛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