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喜歡自討苦吃,沒事找自己的麻煩,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在無謂的煩惱上。事物都有其正反兩面,問題就在於當事者怎樣想和怎麼對待。無論外在環境如何困頓,只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就不用自己嚇自己,給自己製造更多的壓力。樂觀的心態創造人生,悲觀的心態消耗人生。凡事總有好的一面,只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發現而已;快樂的人懂得惜福,他們從不埋怨自己缺少什麼,而會去珍惜自己擁有什麼。快樂不是用追求得來的,而是發現得來的。你發現快樂了嗎?記住:苦中求樂才是快樂的真諦。觀的心態是成功的起點,是生命的陽光和雨露,讓人的心靈成為一隻翱翔的雄鷹;悲觀的心態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受制於自我設限的某種陰影。所以,選擇了樂觀的心態,就等於選擇了快樂的泉源;選擇悲觀的心態,就註定了愁眉苦臉。如果你想日子過得更愜意,記住心情放輕鬆,生活就能一點通。輯一 生活,就是要放鬆快樂不是用追求得來的,而是發現得來的。你發現快樂了嗎?記住:苦中求樂才是快樂的真諦。輯二 心情,就是要減壓不管生活多辛苦,日子多難過,只要能改變想法就能改變心情,因為我們都是命運的主人,一切操之在己。輯三 心態,就是要轉換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所以,唯有讓心態「活」起來,才能朝氣蓬勃地迎接每一天的考驗。輯四 心境,就是要調適天下沒有不能解決的事,一切事在人為,只要自己有心,任何一種方法絕對都能達到效果,就看你願不願意嘗試。心情放輕鬆,生活一點通雖然文明愈進步,但人類卻沒有愈快樂。尤其,現代人的壓力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包括工作、課業、感情、家庭等各個層面,造成各種的心理、身體疾病叢生,不是抑鬱寡歡,就是病痛纏身。有項針對受雇者抑鬱疲勞程度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女性工作者的疲勞程度大於男性,而且教育程度、職等位階越高的女性,更容易因為壓力大產生更多疲倦感。雖然社會上常出現男性過勞死的新聞,強調因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才使得男性過勞死的機率上升。但研究人員表示在這份報告中,受雇者的疲勞分布,女性比男性嚴重,其中以二十五至四十五歲的年齡層最為嚴重。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與女性必須在家中擔任「照顧者」的傳統觀念有關,女性等於在公、私領域都身心俱疲。這顯示在女性心中,她們認為自己疲累的程度較男性來得強。此外,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只要每週工作時數大於四十九小時、心理壓力大或是家中有需要老人、小孩需要照顧的,都是屬於疲勞的高危險群。的確,雖然生活大不易,但心態才是決定人生的重要關鍵。如同樂觀態度或悲觀態度,是人類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兩種傾向,它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美國醫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讓患者服用安慰劑。安慰劑呈粉狀,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種顏色配製的。當患者相信藥力,也就是說當他們對安慰劑的功效保持樂觀態度時,治療效果就顯著。如果醫生自己也確信這個處方,療效就更為顯著了。關於這點,已經用實驗得到了證實,因為悲觀態度是由精神引起而又會影響到組織器官。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染布的,二兒子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兒子發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大兒子發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就會為二兒子發愁,因為不下雨二兒子的傘就賣不出去。
生活中有太多苦難,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更不是我們所願意發生的。然而,一旦不小心遇上了,難道只能抱怨上天的作弄,還是摸摸鼻子自認倒楣呢?事情既然發生了,怨嘆無濟於事,悲傷也於事無補,應該化悲憤為力量,學會豁然與樂觀以對。人生的幸與不幸,完全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沒有人是永遠的天生贏家,也沒有人是註定的失敗者,何必想不開呢?記住,成功與失敗的界限,就是跌倒了再爬起,也許一次不行,但多試幾次就一定有機會,可以反敗為勝。人世間的苦難永遠不會結束,不知哪一天會輪到自己或親人身上,一旦真的不幸發生了,千萬要記住:事情再糟都會過去,即使再苦再累,只要不放棄希望,咬緊牙關撐下去,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悲傷是過一天,感恩也是過一天,何不給自己愛的鼓勵,用信心來點燃希望,絕對不能放棄。輯一 堅持下去的勇氣奇蹟不會憑空發生,必須靠自己的努力與信念,一次又一次的持之以恆下去,最後才可能出現奇蹟,否則就是空想。輯二 努力不懈的信心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只要願意給自己機會,並且再三嘗試。那些連奇蹟都不敢相信的人,怎麼能碰上奇蹟呢?輯三 奮發向上的決心如果你陷入艱難的困境,好像一切都跟你作對,似乎再也撐不下一分鐘,千萬不可放棄,因為那正是扭轉命運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