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給孩子「我做得到」的信心, 讓他們具備「用行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已影響全世界將近70個國家、超過上百萬孩子曾參與過的教育行動, 以設計思考為師,透過感受、想像、實踐、分享為基底的教育創新! 因為無意間聽到一場吉蘭‧瑟吉(Kiran Bir Sethi)校長的八分鐘TED演說, 臺灣DFC(Design for Change)創始團隊許芯瑋、上官良治兩位年輕人, 背起簡單行囊,勇闖印度亞美達巴德市的河濱學校, 不僅將「孩子行動,世界大不同」的Design for Change理念帶回臺灣, 更促成了DFC全球年會在臺灣盛大舉辦! 在這所讓知名印度電影《三個傻瓜》幕後團隊驚豔、 也吸引了美國哈佛大學多元智能之父親臨拜訪的學校, 無論是「化知道為做到」、「每個人是老師也是學生」, 還是「用親身實踐提升同理心」、「擺脫不合腳教育」的校園日常風景, 透過7堂課共18個故事,帶你突破教育框架,看見孩子的無限潛能! 本書自2013年首次出版後,DFC的「感受(Feel)、想像(Image)、實踐(Do)與分享(Share)」四步驟,已默默在教育現場掀起一股寧靜革命。歷經多年的臺灣實踐經驗,這套讓孩子產生「我能感」的「FIDS方程式」,不僅讓全臺累計超過300位教師、3600位孩子活用所學知識,用創意解決了周遭超過800個問題,更引導孩子學習人生最寶貴的課題:「不斷嘗試的自信心」。 在增訂改版的【全球年會紀念版】中,作者新增3個河濱學校的教育現場故事,臺灣推動DFC的成果與現況外,也更新如何前往河濱學校取經、河濱學校課程的最新資訊,並收錄河濱學校瑟吉校長的最新訪談。 本書特色 ✓✓借鏡國際的教育創新:給孩子「我做得到」的信心,讓孩子擁有靠行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校園現場觀察,提供印度河濱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做法,為台灣的教育創新帶來不同的思考角度。 臺灣視角的教育觀察:透過印度河濱學校的見學過程,發現如何改變過往習以為常的「不合腳的教育」;透過不一樣的教育態度分享,並透過本土工作者的實際推展經驗,讓他山之石能更接本土地氣,。 ✓校園出發的教育思考:從最真實的校園現場出發,勾勒河濱學校如何打破生活與學習的界線,從18個圖文並茂、敘事輕鬆卻寓意深遠的故事中,收斂出7堂值得深思的教育經驗,理解讓孩子從「Can I?」到「I Can!」的創新思維。
要如何給孩子「我做得到」的信心, 讓他們具備「用行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已影響全世界將近70個國家、超過上百萬孩子曾參與過的教育行動, 以設計思考為師,透過感受、想像、實踐、分享為基底的教育創新! 因為無意間聽到一場吉蘭‧瑟吉(Kiran Bir Sethi)校長的八分鐘TED演說, 臺灣DFC(Design for Change)創始團隊許芯瑋、上官良治兩位年輕人, 背起簡單行囊,勇闖印度亞美達巴德市的河濱學校, 不僅將「孩子行動,世界大不同」的Design for Change理念帶回臺灣, 更促成了DFC全球年會在臺灣盛大舉辦! 在這所讓知名印度電影《三個傻瓜》幕後團隊驚豔、 也吸引了美國哈佛大學多元智能之父親臨拜訪的學校, 無論是「化知道為做到」、「每個人是老師也是學生」, 還是「用親身實踐提升同理心」、「擺脫不合腳教育」的校園日常風景, 透過7堂課共18個故事,帶你突破教育框架,看見孩子的無限潛能! 本書自2013年首次出版後,DFC的「感受(Feel)、想像(Image)、實踐(Do)與分享(Share)」四步驟,已默默在教育現場掀起一股寧靜革命。歷經多年的臺灣實踐經驗,這套讓孩子產生「我能感」的「FIDS方程式」,不僅讓全臺累計超過300位教師、3600位孩子活用所學知識,用創意解決了周遭超過800個問題,更引導孩子學習人生最寶貴的課題:「不斷嘗試的自信心」。 在增訂改版的【全球年會紀念版】中,作者新增3個河濱學校的教育現場故事,臺灣推動DFC的成果與現況外,也更新如何前往河濱學校取經、河濱學校課程的最新資訊,並收錄河濱學校瑟吉校長的最新訪談。 本書特色 ✓✓借鏡國際的教育創新:給孩子「我做得到」的信心,讓孩子擁有靠行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校園現場觀察,提供印度河濱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做法,為台灣的教育創新帶來不同的思考角度。 臺灣視角的教育觀察:透過印度河濱學校的見學過程,發現如何改變過往習以為常的「不合腳的教育」;透過不一樣的教育態度分享,並透過本土工作者的實際推展經驗,讓他山之石能更接本土地氣,。 ✓校園出發的教育思考:從最真實的校園現場出發,勾勒河濱學校如何打破生活與學習的界線,從18個圖文並茂、敘事輕鬆卻寓意深遠的故事中,收斂出7堂值得深思的教育經驗,理解讓孩子從「Can I?」到「I Can!」的創新思維。
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 新增兩萬字論述,理論與實踐兼具。 翻轉教育,親師聯手出擊,顛覆成功新價值! 全新增訂寫給家長、老師、學生的20,000多字論述,深入探討新時代的教育觀、教養觀,以及如何在校園建立文化、推動教學改變的做法與背後的精神內涵。理論與實踐兼具,是台灣探討「教育創新」第一本專書。 最「頑皮」的電機系教授,吸引美、德、中、韓、新加坡等教育圈注目, 2014年帶領學生團隊打敗哈佛、北大名校,拿下「全球教學創新」首獎。 2014年,開辦新創企業,澆灌「教育創新」可以是門好生意的產業。 2015年,成立實驗教育機構「BTS 無界塾」,落實「以能力為本」的教育理念。 顛覆傳統教育思維,橫跨企業、學術與實驗教育的台大教授葉丙成, 完整闡述「為未來而教」的創新教學脈絡, 剖析如何點燃學生的學習動機之火,讓下一代成為「玩在世界浪頭上」的人才!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曾獲台大優良導師、台大教學傑出獎,也曾任台大MOOC(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計畫執行長。但他更「搖滾」的身分、也更自豪的教學事蹟是:他是史上第一位在MOOC國際舞台以華語對萬人互動的老師;是世界第一位把MOOC線上課程變成多人競技線上遊戲的老師;也是台灣第一位設計「體驗式簡報教學法」,讓小學生、老人院長者來替大學生打簡報分數的大學教授。他的團隊更拿下美國賓州華頓商學院與大學評比機構QS合辦的「全球第一屆教學創新大獎」首獎,讓根植於台灣本土的創新教學,再次獲得世界矚目。 葉丙成,更是國內這波推動「翻轉教育」風潮中,你無法忽略的重要推手。四年來走訪各地、演講場次近四百場,影響對象不僅止於大學教師,也遍及中、小學基層教師,更屢獲新加坡、中國等同以華人為主的亞洲國家邀請,分享台灣教育界的創新與改變,讓教育與教學成為足以「名揚華人圈」的亮點。 累積近20年的教學歷程,以及幾年來面對來自各年段教育工作者的挑戰與質疑,他在新書《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中,首次系統性闡述他對「為師者」的價值理念與詮釋,勾勒他所見的「未來人才」應有的樣貌,也剖析他對來自國外與源自本土「創新教學」的看法,強調「別被別人綁住,走出自己教學風格」的重要。 除此之外,葉丙成也首度在本書完整梳理他以「了解、引導、觀察、學習」為中心的BTS(By the student)翻轉教學做法,嘗試以自身經驗,詮釋眾多教育工作者對「翻轉」的種種疑惑: 教師如何營造「修課有如線上打怪」的遊戲式學習? 為什麼「簡報課」不能用「教」的?如何在一節課內改造同學「不敢看人」的習慣? 為何從「胡搞瞎搞」的過程,反而能讓學生獲得「自信與品味」? 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自己出題,為什麼很重要?如何做? 同儕相互評分,怎麼開始?可以達到什麼效果? 書中處處可見一位「熱血教師」的不藏私傾囊相授:BTS教學的5個步驟、翻轉起步走5要件、讓學生「非看影片不可」的4祕訣、創新教學7原則、7個重點輕鬆錄製導讀影片、輕鬆翻轉的13個步驟、「老仙角」教授的21個教學信條、教師發展的3大祕訣……這是一本觀念與實務兼具的教育趨勢專書,對關注國內教育改革的政策制訂者、期待提升自我教學效能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關心國內未來教育發展的家長父母而言,在這波台灣翻轉教育風潮中,本書是深具里程碑意義的教育領域專書。 本書特色: 翻轉教育重量推手,最新專著:第一位登上國際開放式課程舞台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首度完整收錄創新教學理念、翻轉教學實務做法。 立足本土,走出自我教學風格:從未來世界所需的人才趨勢出發,體檢國內傳統教學的束縛與局限,透過扎實的課堂教學經驗與反省,發展出深具葉式風格的BTS教學法,鼓勵本土教師開展出適合自我風格、課堂與學生的教學模式。 觀念新穎,實務做法傾囊相授:從價值理念、引爆學習動機、人才能力、教師發展到教學技巧的培養,本書不僅視野宏觀,觀念新穎,更在多篇中闡述創新教學的重要原則與務實做法,理論實務兼具。
看到書本不逃跑,走進文字的奇趣世界, 營造「閱讀型家庭」, 帶著孩子學會「讀」! 讓閱讀陪伴學習, 《教出閱讀力》,傳授孩子親近閱讀的祕訣! 長銷10年的「閱讀力」學習指南,2017年與時俱進增修版。 淺入深出示範21本繪本、橋梁書閱讀策略,12個小練習引出孩子的自主閱讀力。 新增「3C與閱讀」,提示數位學習時代,如何讓「3C」成為閱讀良伴。 陪讀到底要怎麼讀,才能幫助孩子培養「閱讀力」? 每天都有預留親子共讀的時間,但孩子就只愛聽某幾本,在「閱讀上」是不是都沒有進步? 我的孩子好沉默,每次想引導討論,他都不跟我討論,該怎麼辦呢? 孩子的「閱讀力」,除了依靠「親子共讀」和「增進閱讀量」兩種方法外,歐美國家也很重視有系統的「閱讀策略」。從認知發展的學術理論出發,告訴你為何這些日常小活動,正是培養「閱讀力」的最佳起步: ►打開書本翻翻書:拿起書本打開書,從唸封面、作者名、繪者名開始,與孩子一起翻書、翻頁,這就是在建立孩子對書本概念。 ►看圖說故事:指著繪本上的圖,聽孩子幫圖命名、描述圖片中的行為、透過圖畫組成故事,這就是孩子理解書內容的過程,透過閱讀認識世界。 ►認識身邊的字:看路標、去銀行領錢、到餐廳點菜……,生活中無處不是字,各種印刷字體,都是認字的好時機。 ►逛校園布告欄:與孩子一起走在校園走廊,讀一讀布告欄裡資訊。原來日常用語「小樹喝水」跟學校用語「光合作用」的概念接近,這就是透過閱讀,連結生活語言和學校知識。 更多從幼兒期培養閱讀力、在學齡期培養深度閱讀的方法,都在《教出閱讀力》中。 柯華葳教授為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曾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台灣閱讀協會理事長,長期擔任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台灣計畫主持人。她以研究大腦認知的專業推廣閱讀,2006年出版的《教出閱讀力》,率先提供系統化閱讀方法與步驟,引導父母和教師、有效提升孩子的閱讀力,精進孩童的學習與思考。2017年暢銷重現,幫助想要了解「閱讀是怎麼一回事」的讀者,回味「閱讀」的美好。 【三大特色】 特色1:從教育認知心理的學理出發,深入淺出理解「閱讀力」的最佳入門 本書從「為什麼要閱讀?閱讀要學的能力是什麼?」基礎概念開始,帶領父母適性引導,提升孩子閱讀樂趣。 全書依章節循序漸進說明,從早期閱讀、閱讀三大歷程六階段、如何認字與認識故事體概念、3C時代的閱讀經驗,以及如何開啟深度閱讀等,化解艱澀理論,輕鬆吸收重要觀念。 特色2:研究摘要、專家建議、常見困惑,透過「專家說&練習」MEMO,精簡易讀好上手 什麼是認知?如何從兒童說故事中,觀察他讀字、讀詞的能力?教孩子注音時要留意什麼?怎麼玩認字遊戲?當小孩說「不要跟我討論」時該怎麼辦?親子共讀時,有哪些實用的閱讀和觀察方法?……「專家說」「練習」穿插於全書文章內,務實解決師長的常見問題, 特色3:以繪本搭橋,清晰解釋閱讀理論與策略概念,邁向深入閱讀的殿堂 從繪本開始,就能為閱讀打地基。以21本繪本、橋梁書為例,示範如何幫助孩子抓出故事重點、如何找出字面後的意義、怎麼幫助孩子看出因果關係、找出論證、比較觀點等,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閱讀策略,也提供自我閱讀檢核表、家庭閱讀智商檢核表、親子共讀閱讀日記等建議表格,幫助親子自我評估,在共讀中享受日日進步的成就感。
10大能力,32個能力養成工具箱、160個祕技,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只要啟動了自己想要的渴望,學習主導權就完全改變了方向。 你想帶給孩子什麼?知識?愛?能力?陪伴? 未來六成的工作還沒發明出來,教過的知識卻會淡忘,哪些事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請孩子幫忙,他們全都意興闌珊、愛理不理的,如何才能激發出他們參與的動力? 孩子不專心、容易分心、動作慢吞吞、常常叫了好多遍都沒有反應? 分組教學的確效果很好,但有時分組會遇到某些學生不受歡迎、受人排擠,如何解決呢? 老師和家長之間,究竟該不該彼此加臉書好友? 以「老ㄙㄨ老師」聞名教育圈的蘇明進在走過很多學校後,明白老師們不欠缺熱情,他們只是欠缺方法,欠缺鼓舞他們再站出來的勇氣。不管是老師或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其實只需要換個角度,從孩子的需求來看,都能迎刃而解。老ㄙㄨ老師想澄清並聚焦,不畏懼學習、勇於面對學習困難、並且靠自己找出解決方法,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用正向思維看待學習、能帶著走的能力。 在教學的第一現場,老ㄙㄨ老師在孩子身上看見了十個重要且珍貴的未來能力:自學、反思、同理心、自律、寫作、創造、表達、閱讀、品格、親師教戰,透過對的對話方式,他真正啟動了孩子的內心動機。因為只要引發他們想要的渴望,學習主導權就完全改變了方向。 當我們用心與孩子面對面所展現的愛與真誠,那彼此交織出的信任與情感,才是在時光流逝之中,牢牢映照在孩子心底的閃亮記憶。 10大能力,提供教師與家長32個養成工具箱、160個祕技,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本書特色 「十力」教學教養教室紙上觀課:自學、反思、同理心、自律、寫作、創造、表達、閱讀、品格、親師教戰等未來能力養成完全大公開,透過教學現場的許多「實例」,增添孩子的「實力」。 32個未來能力養成的工具箱:除了心法,更有做法,栽培我們摯愛的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親師合作,建立共識的交流道:學習,從來不只在教室發生,十大能力皆涵蓋教學專業及親子教養的訣竅,有效增進老師和家長相互理解彼此的所思所為,通力合作幫助孩子。
10大能力,32個能力養成工具箱、160個祕技,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只要啟動了自己想要的渴望,學習主導權就完全改變了方向。 你想帶給孩子什麼?知識?愛?能力?陪伴? 未來六成的工作還沒發明出來,教過的知識卻會淡忘,哪些事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請孩子幫忙,他們全都意興闌珊、愛理不理的,如何才能激發出他們參與的動力? 孩子不專心、容易分心、動作慢吞吞、常常叫了好多遍都沒有反應? 分組教學的確效果很好,但有時分組會遇到某些學生不受歡迎、受人排擠,如何解決呢? 老師和家長之間,究竟該不該彼此加臉書好友? 以「老ㄙㄨ老師」聞名教育圈的蘇明進在走過很多學校後,明白老師們不欠缺熱情,他們只是欠缺方法,欠缺鼓舞他們再站出來的勇氣。不管是老師或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其實只需要換個角度,從孩子的需求來看,都能迎刃而解。老ㄙㄨ老師想澄清並聚焦,不畏懼學習、勇於面對學習困難、並且靠自己找出解決方法,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用正向思維看待學習、能帶著走的能力。 在教學的第一現場,老ㄙㄨ老師在孩子身上看見了十個重要且珍貴的未來能力:自學、反思、同理心、自律、寫作、創造、表達、閱讀、品格、親師教戰,透過對的對話方式,他真正啟動了孩子的內心動機。因為只要引發他們想要的渴望,學習主導權就完全改變了方向。 當我們用心與孩子面對面所展現的愛與真誠,那彼此交織出的信任與情感,才是在時光流逝之中,牢牢映照在孩子心底的閃亮記憶。 10大能力,提供教師與家長32個養成工具箱、160個祕技,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本書特色 「十力」教學教養教室紙上觀課:自學、反思、同理心、自律、寫作、創造、表達、閱讀、品格、親師教戰等未來能力養成完全大公開,透過教學現場的許多「實例」,增添孩子的「實力」。 32個未來能力養成的工具箱:除了心法,更有做法,栽培我們摯愛的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親師合作,建立共識的交流道:學習,從來不只在教室發生,十大能力皆涵蓋教學專業及親子教養的訣竅,有效增進老師和家長相互理解彼此的所思所為,通力合作幫助孩子。
10大能力,32個能力養成工具箱、160個祕技,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只要啟動了自己想要的渴望,學習主導權就完全改變了方向。 你想帶給孩子什麼?知識?愛?能力?陪伴? 未來六成的工作還沒發明出來,教過的知識卻會淡忘,哪些事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請孩子幫忙,他們全都意興闌珊、愛理不理的,如何才能激發出他們參與的動力? 孩子不專心、容易分心、動作慢吞吞、常常叫了好多遍都沒有反應? 分組教學的確效果很好,但有時分組會遇到某些學生不受歡迎、受人排擠,如何解決呢? 老師和家長之間,究竟該不該彼此加臉書好友? 以「老ㄙㄨ老師」聞名教育圈的蘇明進在走過很多學校後,明白老師們不欠缺熱情,他們只是欠缺方法,欠缺鼓舞他們再站出來的勇氣。不管是老師或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其實只需要換個角度,從孩子的需求來看,都能迎刃而解。老ㄙㄨ老師想澄清並聚焦,不畏懼學習、勇於面對學習困難、並且靠自己找出解決方法,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用正向思維看待學習、能帶著走的能力。 在教學的第一現場,老ㄙㄨ老師在孩子身上看見了十個重要且珍貴的未來能力:自學、反思、同理心、自律、寫作、創造、表達、閱讀、品格、親師教戰,透過對的對話方式,他真正啟動了孩子的內心動機。因為只要引發他們想要的渴望,學習主導權就完全改變了方向。 當我們用心與孩子面對面所展現的愛與真誠,那彼此交織出的信任與情感,才是在時光流逝之中,牢牢映照在孩子心底的閃亮記憶。 10大能力,提供教師與家長32個養成工具箱、160個祕技,幫助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本書特色 「十力」教學教養教室紙上觀課:自學、反思、同理心、自律、寫作、創造、表達、閱讀、品格、親師教戰等未來能力養成完全大公開,透過教學現場的許多「實例」,增添孩子的「實力」。 32個未來能力養成的工具箱:除了心法,更有做法,栽培我們摯愛的孩子成為未來等待的人才。 親師合作,建立共識的交流道:學習,從來不只在教室發生,十大能力皆涵蓋教學專業及親子教養的訣竅,有效增進老師和家長相互理解彼此的所思所為,通力合作幫助孩子。
第一位主動打開教室大門,歡迎任何人前往觀課的高中國文教師張輝誠, 首度完整披露【學思達教學法】醞釀歷程與價值理念, 從觀念、做法、工具到案例,引導傳統教師轉型為【學習設計師】, 培養具備【自學、思考、表達】能力的未來人才。 站在打破傳統制式教育最前線,主動打開學校教室大門的關鍵推手──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張輝誠,從2013年9月至今,短短一年半時間,已有來自加拿大、阿根廷、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超過3000名國內外教師前來取經。這位站在教學第一線的高中教師,引爆自主觀課風潮,把強調考試成績與精熟記憶的傳統課堂,轉化為孕育「自學、思考、表達」能力的培養皿,建構務實有效、符合國情的教學系統,引導傳統教師逐步轉型為「學習設計師(learningdesigner)」。 本身就是文學創作者,此書是張輝誠第一本聚焦於創新教學心路歷程的教育專著,也是扎根於本土的翻轉教學實踐之作。他從自小的學習經驗出發,張輝誠深度剖析傳統課堂「不准講話」與制式評量所帶來的教育沉痾,娓娓道來「學.思.達」教學的成形脈絡與發展歷程;並以近二十年的教學反省與實踐經驗,清楚勾勒學思達教學的概念、原則與關鍵:如何透過《青春第二課》進行閱讀寫作與生命反思?如何製作適用於學思達課堂的講義?如何運用「縮寫法」撰寫好文?如何幫學生分組……概念與做法兼具,系統性闡述培養孩子自學、思考、表達力的有效方法。 本書另一特色,是集結十餘位從小學到大學教育工作者的學思達實踐紀錄,並收錄不同教師、適合於各自不同課堂的教學方法。在臉書上成立「學思達教學社群」的張輝誠,如今社群成員已超過兩萬人,是國內最活躍的教育社群之一。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交流,遍布台灣各地的教師無私分享: 如何用一封信,在教學之前便與小學家長、中學家長,甚至學生本人溝通學思達理念? 如何透過大聯盟球團選秀、海螺、撲克牌甚至舉手等不同計分法,讓課堂充滿學習動力? 在本書中,讀者將可找到諸多點燃老師教學熱情、開啟學生學習欲望的教學方法,透過自學、合作、討論、溝通、發表、聆聽,讓學習展現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盎然樣貌。 本書特色: ●第一本系統闡述「學思達」發展與教學脈絡的專書:符合國情,源於台灣本土的教學理念與做法,作者並受邀至海外如新加坡、中國等地分享經驗。 ●關鍵14問,解決現場教師「學思達」翻轉困境:從課堂教學、教師專業、學校行政到家庭支援,一次解答教師有關學思達教學的各種疑惑。 ●系統化闡釋學思達理念,並收錄其他教師實踐心得:自小學到大學,從文科到理科,跨領域的學思達教學分享,概念到實踐一次完整呈現。
第一位主動打開教室大門,歡迎任何人前往觀課的高中國文教師張輝誠, 首度完整披露【學思達教學法】醞釀歷程與價值理念, 從觀念、做法、工具到案例,引導傳統教師轉型為【學習設計師】, 培養具備【自學、思考、表達】能力的未來人才。 站在打破傳統制式教育最前線,主動打開學校教室大門的關鍵推手──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張輝誠,從2013年9月至今,短短一年半時間,已有來自加拿大、阿根廷、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超過3000名國內外教師前來取經。這位站在教學第一線的高中教師,引爆自主觀課風潮,把強調考試成績與精熟記憶的傳統課堂,轉化為孕育「自學、思考、表達」能力的培養皿,建構務實有效、符合國情的教學系統,引導傳統教師逐步轉型為「學習設計師(learningdesigner)」。 本身就是文學創作者,此書是張輝誠第一本聚焦於創新教學心路歷程的教育專著,也是扎根於本土的翻轉教學實踐之作。他從自小的學習經驗出發,張輝誠深度剖析傳統課堂「不准講話」與制式評量所帶來的教育沉痾,娓娓道來「學.思.達」教學的成形脈絡與發展歷程;並以近二十年的教學反省與實踐經驗,清楚勾勒學思達教學的概念、原則與關鍵:如何透過《青春第二課》進行閱讀寫作與生命反思?如何製作適用於學思達課堂的講義?如何運用「縮寫法」撰寫好文?如何幫學生分組……概念與做法兼具,系統性闡述培養孩子自學、思考、表達力的有效方法。 本書另一特色,是集結十餘位從小學到大學教育工作者的學思達實踐紀錄,並收錄不同教師、適合於各自不同課堂的教學方法。在臉書上成立「學思達教學社群」的張輝誠,如今社群成員已超過兩萬人,是國內最活躍的教育社群之一。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交流,遍布台灣各地的教師無私分享: 如何用一封信,在教學之前便與小學家長、中學家長,甚至學生本人溝通學思達理念? 如何透過大聯盟球團選秀、海螺、撲克牌甚至舉手等不同計分法,讓課堂充滿學習動力? 在本書中,讀者將可找到諸多點燃老師教學熱情、開啟學生學習欲望的教學方法,透過自學、合作、討論、溝通、發表、聆聽,讓學習展現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盎然樣貌。 本書特色: ●第一本系統闡述「學思達」發展與教學脈絡的專書:符合國情,源於台灣本土的教學理念與做法,作者並受邀至海外如新加坡、中國等地分享經驗。 ●關鍵14問,解決現場教師「學思達」翻轉困境:從課堂教學、教師專業、學校行政到家庭支援,一次解答教師有關學思達教學的各種疑惑。 ●系統化闡釋學思達理念,並收錄其他教師實踐心得:自小學到大學,從文科到理科,跨領域的學思達教學分享,概念到實踐一次完整呈現。
最「頑皮」的電機系教授,吸引美、德、中、韓、新加坡等教育圈注目, 2014年帶領學生團隊打敗哈佛、北大名校,拿下「全球教學創新」首獎。 顛覆傳統教育思維的台大教授葉丙成,完整闡述「為未來而教」的創新教學脈絡, 剖析如何點燃學生的學習動機之火,讓下一代成為「玩在世界浪頭上」的人才!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副教授,曾獲台大優良導師、台大教學傑出獎,也是台大MOOC(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課程)計畫執行長。但他更「搖滾」的身分、也更自豪的教學事蹟是:他是史上第一位在MOOC國際舞台以華語對萬人互動的老師;是世界第一位把MOOC線上課程變成多人競技線上遊戲的老師;也是台灣第一位設計「體驗式簡報教學法」,讓小學生、老人院長者來替大學生打簡報分數的大學教授。他的團隊更拿下美國賓州華頓商學院與大學評比機構QS合辦的「全球第一屆教學創新大獎」首獎,讓根植於台灣本土的創新教學,再次獲得世界矚目。 葉丙成,更是國內這波推動「翻轉教育」風潮中,你無法忽略的重要推手。兩年來走訪各地、演講場次近兩百場,影響對象不僅止於大學教師,也遍及中、小學基層教師,更屢獲新加坡、中國等同以華人為主的亞洲國家邀請,分享台灣教育界的創新與改變,讓教育與教學成為足以「名揚華人圈」的亮點。 累積十五年的教學歷程,以及幾年來面對來自各年段教育工作者的挑戰與質疑,他在新書《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 BTS 教育新思維》中,首次系統性闡述他對「為師者」的價值理念與詮釋,勾勒他所見的「未來人才」應有的樣貌,也剖析他對來自國外與源自本土「創新教學」的看法,強調「別被別人綁住,走出自己教學風格」的重要。 除此之外,葉丙成也首度在本書完整梳理他以「了解、引導、觀察、學習」為中心的BTS(By the student)翻轉教學做法,嘗試以自身經驗,詮釋眾多教育工作者對「翻轉」的種種疑惑: 教師如何營造「修課有如線上打怪」的遊戲式學習? 為什麼「簡報課」不能用「教」的?如何在一節課內改造同學「不敢看人」的習慣? 為何從「胡搞瞎搞」的過程,反而能讓學生獲得「自信與品味」? 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自己出題,為什麼很重要?如何做? 同儕相互評分,怎麼開始?可以達到什麼效果? 書中處處可見一位「熱血教師」的不藏私傾囊相授:BTS教學的5個步驟、翻轉起步走5要件、讓學生「非看影片不可」的4祕訣、創新教學7原則、7個重點輕鬆錄製導讀影片、輕鬆翻轉的13個步驟、「老仙角」教授的21個教學信條……這是一本觀念與實務兼具的教育趨勢專書,對關注國內教育改革的政策制定者、期待提升自我教學效能的教育工作者,以及關心國內未來教育發展的家長父母而言,在這波台灣翻轉教育風潮中,本書是深具里程碑意義的教育領域專書。 本書特色: ●翻轉教育重量推手,最新專著:第一位登上國際開放式課程舞台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首度完整收錄創新教學理念、翻轉教學實務做法。 ●立足本土,走出自我教學風格:從未來世界所需的人才趨勢出發,體檢國內傳統教學的束縛與局限,透過扎實的課堂教學經驗與反省,發展出深具葉式風格的BTS教學法,鼓勵本土教師開展出適合自我風格、課堂與學生的教學模式。 ●觀念新穎,實務做法傾囊相授:從價值理念、引爆學習動機、人才能力到教學技巧的培養,本書不僅視野宏觀,觀念新穎,更在多篇中闡述創新教學的重要原則與務實做法,理論實務兼具。
第一位主動打開教室大門,歡迎任何人前往觀課的高中國文教師張輝誠, 首度完整披露【學思達教學法】醞釀歷程與價值理念, 從觀念、做法、工具到案例,引導傳統教師轉型為【學習設計師】, 培養具備【自學、思考、表達】能力的未來人才。 站在打破傳統制式教育最前線,主動打開學校教室大門的關鍵推手──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張輝誠,從2013年9月至今,短短一年半時間,已有來自加拿大、阿根廷、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超過3000名國內外教師前來取經。這位站在教學第一線的高中教師,引爆自主觀課風潮,把強調考試成績與精熟記憶的傳統課堂,轉化為孕育「自學、思考、表達」能力的培養皿,建構務實有效、符合國情的教學系統,引導傳統教師逐步轉型為「學習設計師(learningdesigner)」。 本身就是文學創作者,此書是張輝誠第一本聚焦於創新教學心路歷程的教育專著,也是扎根於本土的翻轉教學實踐之作。他從自小的學習經驗出發,張輝誠深度剖析傳統課堂「不准講話」與制式評量所帶來的教育沉痾,娓娓道來「學.思.達」教學的成形脈絡與發展歷程;並以近二十年的教學反省與實踐經驗,清楚勾勒學思達教學的概念、原則與關鍵:如何透過《青春第二課》進行閱讀寫作與生命反思?如何製作適用於學思達課堂的講義?如何運用「縮寫法」撰寫好文?如何幫學生分組……概念與做法兼具,系統性闡述培養孩子自學、思考、表達力的有效方法。 本書另一特色,是集結十餘位從小學到大學教育工作者的學思達實踐紀錄,並收錄不同教師、適合於各自不同課堂的教學方法。在臉書上成立「學思達教學社群」的張輝誠,如今社群成員已超過兩萬人,是國內最活躍的教育社群之一。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交流,遍布台灣各地的教師無私分享: 如何用一封信,在教學之前便與小學家長、中學家長,甚至學生本人溝通學思達理念? 如何透過大聯盟球團選秀、海螺、撲克牌甚至舉手等不同計分法,讓課堂充滿學習動力? 在本書中,讀者將可找到諸多點燃老師教學熱情、開啟學生學習欲望的教學方法,透過自學、合作、討論、溝通、發表、聆聽,讓學習展現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盎然樣貌。 本書特色: ●第一本系統闡述「學思達」發展與教學脈絡的專書:符合國情,源於台灣本土的教學理念與做法,作者並受邀至海外如新加坡、中國等地分享經驗。 ●關鍵14問,解決現場教師「學思達」翻轉困境:從課堂教學、教師專業、學校行政到家庭支援,一次解答教師有關學思達教學的各種疑惑。 ●系統化闡釋學思達理念,並收錄其他教師實踐心得:自小學到大學,從文科到理科,跨領域的學思達教學分享,概念到實踐一次完整呈現。
大人要理解小孩,從來就不容易。 拿捏愛與錯愛之間的界線, 需要智慧,更需要開放的心靈。 最切身的人生功課,也最沒有真理可循。 篇篇文章都帶來思想撞擊, 不只幫助下一代養成強健人格,也是大人自己的成長之旅。 顏擇雅的教育、教養書寫,一向跳脫框架,角度新穎。她觀察敏銳,讀書廣博,從古典知識到最新研究,總是信手捻來,擅於發現別人沒發現的問題,勇於挑戰人云亦云。行文節奏明快,風格獨樹一幟。 華人社會總認為會念書小孩最有前途,顏擇雅卻憂心,這種小孩最容易做出錯誤的生涯選擇。 小孩對學習失去興趣,論者常說是因為台灣學校太競爭,顏擇雅卻逆向思考,認為問題是競爭種類太少。 小孩變沒禮貌,論者總以為是父母嬌寵。顏擇雅卻認為錯不在父母,是社會結構改變,教育卻沒跟上時代。 韓愈〈師說〉有何語病?孔子為什麼會反對四書必選?父母炫耀小孩成就為何有害?為什麼節儉不是美德?書中皆有完整論述。 本書特色 2014年金鼎獎專欄寫作獎得主顏擇雅的得獎精華文章 透過思辨方式,破解許多關於教育、教養、學習的迷思
大人要理解小孩,從來就不容易。 拿捏愛與錯愛之間的界線, 需要智慧,更需要開放的心靈。 最切身的人生功課,也最沒有真理可循。 篇篇文章都帶來思想撞擊, 不只幫助下一代養成強健人格,也是大人自己的成長之旅。 顏擇雅的教育、教養書寫,一向跳脫框架,角度新穎。她觀察敏銳,讀書廣博,從古典知識到最新研究,總是信手捻來,擅於發現別人沒發現的問題,勇於挑戰人云亦云。行文節奏明快,風格獨樹一幟。 華人社會總認為會念書小孩最有前途,顏擇雅卻憂心,這種小孩最容易做出錯誤的生涯選擇。 小孩對學習失去興趣,論者常說是因為台灣學校太競爭,顏擇雅卻逆向思考,認為問題是競爭種類太少。 小孩變沒禮貌,論者總以為是父母嬌寵。顏擇雅卻認為錯不在父母,是社會結構改變,教育卻沒跟上時代。 韓愈〈師說〉有何語病?孔子為什麼會反對四書必選?父母炫耀小孩成就為何有害?為什麼節儉不是美德?書中皆有完整論述。 本書特色 2014年金鼎獎專欄寫作獎得主顏擇雅的得獎精華文章 透過思辨方式,破解許多關於教育、教養、學習的迷思
為什麼始於草根的「創客運動」,卻被美國總統歐巴馬定調為未來人才的重要內涵? 為什麼「動手做」的「創客精神」,會被視為連結學科知識與真實世界的關鍵密碼? 《翻轉教育2.0》帶你造訪美國舊金山「創客市集」,感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啟動, 直擊美國7個「創客大本營」,並回頭發掘吹響台灣翻轉號角的10個教學現場故事, 更透過3個台灣創客的家庭故事,分享培養「小創客」的6要5不怕…… 身處「能力比學歷」重要的時代,這是你談論教育趨勢時,錯過絕對遺憾的一本書。 「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或許記得;讓我參與,我會了解。」 世界變化得太迅速,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全世界都在問同樣的問題:「中小學要教什麼?如何教?」創客精神,動手做的學習,提供了新密碼。因為透過動手做,培養了四個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能力:創新的能力、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主動的動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動手做,串聯「從發想到實踐,從虛擬到實體,從競爭到共享」的關鍵字 一股從下而上的翻轉熱浪正席捲美國學習現場,創客(Maker)精神,「動手做」3個字已成為美國未來創新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關鍵字,並引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來臨。美國總統歐巴馬更提出「教育創新」十年計畫,編列約一百二十億台幣準備培養未來人才──「創客」。 「想得出來,就做得出來」的創客精神和主張,正重新定義對學習的看法。過往,創意和執行是兩碼子事,但拜科技之賜,如今創客們可以透過3D列印機與雷射切割機等新技術把自己的點子做出來,也透過實作的過程、雲端的分享來修正想法。動手做,幫助孩子們從創意發想到實踐夢想,從虛擬到實體,從競爭到共享。 創客精神,從下而上的翻轉浪潮,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習者 這股從下而上的翻轉浪潮也在台灣教育現場蠢動著,在翻轉教師們的教室裡,每個孩子的眼睛都是發亮的,勇於挑戰,樂在學習;因著老師的愛與信任,因著老師的勇於改變,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打開教室,透過社群網站突破了校際的藩籬,充分發揮「實踐創意、實虛整合、資源共享」的創客精神;一如英國知名教育學者麥可楊(Michael Young)所言:「決定新世紀教育的不是教學,而是學習。」 2DVD內含影片: 影片1《美國趨勢:動手做,開啟真學習》 跨國採訪紀實影片,直擊美國下一波教改核心:透過專題化教學、讓學生從創意思考,到動手實踐,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動手做」開始,翻轉被動的教室現場,看見大小創客自發、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找到學習的樂趣。 影片2《台灣現場:翻轉教師,扭轉無動力世代》 帶領觀眾親臨六個致力於翻轉教育的國中小現場。在這些老師們的教室,孩子的眼神發亮,聚精會神,勇於舉手表達意見。因著老師的勇於改變,動手做教案、講義,改變了四十年不變的「你說我聽」的被動風景,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 本書特色: ● 趨勢大師,專訪完整呈現:創客市集創辦人Dale Dougherty、皮克斯總監Tony DeRose、設計思考大師暨史丹福大學d.school 創辦人David Kelley等「創客」產官學界重要關鍵人…… ● 台灣現場,熱血故事正上演:翻轉教室開創「學思達教學」的中山女高教師張輝誠、赴美分享「翻轉教室」的光榮國中老師鍾昌宏、研習天團南投教育噗浪客、堅守偏鄉守護孩子的花蓮縣玉東國中老師王嘉納…… ● 生動影音,感動完整收藏:直擊美國創客市集,觀看冒火的章魚、會發光出聲的長頸鹿等各式各樣獨一無二的手工車,以及運用各種素材製造而成的酷炫機器人……實際感受時代巨浪的翻轉。再回頭看看台灣教學現場,那股從下而上,從偏鄉到城市,從點點星星慢慢聚積的翻轉星海,翻轉教師們用愛、用信任、用科技,讓孩子成為上課的主體,找到自信,找回學習動機,也讓老師尋回任教的初心。
我們在群體中生活,但又追求獨特~~ 學會與自己相處,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生命就是探索的歷程~~ 透過20本繪本及橋梁書,設計閱讀教案,好的文本加上好的問題, 帶領4-10歲的孩子進入深度自我探索的世界。 是閱讀素養的小學版,透過更多更有趣的讀本,讓孩子可以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地方,也打開孩子的閱讀視野及人生經驗。 喔,他們在做什麼夢?引領孩子編織人生夢想。---帶孩子談生涯夢想 咦?我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原來,自己有好多不同面向。讓孩子更認識自己。---帶孩子談發現自己 哈,原來他這麼不一樣,世界上有一些人就是這麼跟別人不一樣。---帶孩子談與眾不同 哇,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好開心。分工合作,團結力量大。---帶孩子談分工合作
波士頓教師訓練中心及幼兒園第一線教師、 《親子天下》人氣專欄「家有學前兒」作者李坤珊博士, 繼廣受讀者好評的《讓孩子安心做自己》後,獻給2~6歲學前兒的第二本貼心教養書! 教養,不只是陪伴而已。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去引領、教導,給孩子永不放棄的信任與愛。 教養,不是去形塑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能做的,是堅定的帶著孩子,一起走向那不確定的未來。 兼具理論與實務經驗的美國幼兒園教師李坤珊博士,繼廣受讀者好評的《讓孩子安心做自己》後,針對「家有學前兒」父母所面臨的種種困惑,再次透過她親眼所見、親身所感的細膩觀察,歷時兩年重新編輯、彙整的又一力作。 大 人如何在愛與信任之中立下界線?師長如何在孩子天生的欲望與動機中啟動創造能量?由《親子天下》五年不墜的人氣專欄集結成書的《帶你長大》,透過幼教專家 知性感性兼具的筆觸,幫助父母帶著一顆安定的心,領著寶貝跨出家的舒適圈、進入人際群體。將帶著你一起大手攜著寶貝的小手,走過比陪伴更多一點的「引領」 心法。 隨著年齡漸長,寶寶的生活圈開始有了幼兒園,多了才藝班……,他們面對外在感到不安害怕,卻又不知如何清楚表達;大人不理解他們說不出口的無助與困難,往往以「又在鬧情緒」了一言以蔽之……真的是如此嗎? 《帶 你長大》將帶你蹲下身,用幼兒的視角重新觀察這個世界、重新認識這群「小人兒」。透過「學校,是家的延長線」,本書引導父母為幼兒灌溉勇氣,面對外在世 界;在「家,教會孩子生活」中,細訴如何為孩子打造一個「不必精打細算」的童年,從動機與孩子天生欲望著手,「從生活中培養創造力」不再是件遙不可及的 事。而更重要的,當他們大喊「我不想睡」、「我不會,你來幫我」、「我不要,我要自己來」的當下,身為父母的你,是否真的「讀懂孩子的話」,了解孩子需求 與盼望? 衷心推薦給: 家有2~6歲學前兒的父母必讀:從家庭到學校,大人若能織就一張安心網,幼兒就能放膽去探索。 對「愛」與「界限」難以拿捏的父母必讀:找到共識就事論事,用永不放棄的愛,讓規矩成就方圓。 努力想「聽懂童言童語」的父母必讀:當大人開始能讀懂孩子的話,我們才能進入他的內心世界。
波士頓教師訓練中心及幼兒園第一線教師、 《親子天下》人氣專欄「家有學前兒」作者李坤珊博士, 繼廣受讀者好評的《讓孩子安心做自己》後,獻給2~6歲學前兒的第二本貼心教養書! 教養,不只是陪伴而已。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去引領、教導,給孩子永不放棄的信任與愛。 教養,不是去形塑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能做的,是堅定的帶著孩子,一起走向那不確定的未來。 兼具理論與實務經驗的美國幼兒園教師李坤珊博士,繼廣受讀者好評的《讓孩子安心做自己》後,針對「家有學前兒」父母所面臨的種種困惑,再次透過她親眼所見、親身所感的細膩觀察,歷時兩年重新編輯、彙整的又一力作。 大 人如何在愛與信任之中立下界線?師長如何在孩子天生的欲望與動機中啟動創造能量?由《親子天下》五年不墜的人氣專欄集結成書的《帶你長大》,透過幼教專家 知性感性兼具的筆觸,幫助父母帶著一顆安定的心,領著寶貝跨出家的舒適圈、進入人際群體。將帶著你一起大手攜著寶貝的小手,走過比陪伴更多一點的「引領」 心法。 隨著年齡漸長,寶寶的生活圈開始有了幼兒園,多了才藝班……,他們面對外在感到不安害怕,卻又不知如何清楚表達;大人不理解他們說不出口的無助與困難,往往以「又在鬧情緒」了一言以蔽之……真的是如此嗎? 《帶 你長大》將帶你蹲下身,用幼兒的視角重新觀察這個世界、重新認識這群「小人兒」。透過「學校,是家的延長線」,本書引導父母為幼兒灌溉勇氣,面對外在世 界;在「家,教會孩子生活」中,細訴如何為孩子打造一個「不必精打細算」的童年,從動機與孩子天生欲望著手,「從生活中培養創造力」不再是件遙不可及的 事。而更重要的,當他們大喊「我不想睡」、「我不會,你來幫我」、「我不要,我要自己來」的當下,身為父母的你,是否真的「讀懂孩子的話」,了解孩子需求 與盼望? 衷心推薦給: 家有2~6歲學前兒的父母必讀:從家庭到學校,大人若能織就一張安心網,幼兒就能放膽去探索。 對「愛」與「界限」難以拿捏的父母必讀:找到共識就事論事,用永不放棄的愛,讓規矩成就方圓。 努力想「聽懂童言童語」的父母必讀:當大人開始能讀懂孩子的話,我們才能進入他的內心世界。
十二年國教時代,給父母與師長最務實的生涯探索陪伴守則。 《親子天下》人氣專欄作者、情緒教育推手楊俐容, 透過20篇主題文章,14個循序漸進的生涯學堂測驗,18個破解生涯迷思的插圖金句, 幫助孩子從小探索自己,學做決策,勇於承擔,成為人生路上的踏實築夢者。 隨著孩子邁入中學,升學、考試與成績成為生活主旋律;但國內外研究顯示:自我探索,才是青春期最重要的「關鍵課程」。這個時期的自我探索成功與否,攸關人生滿意度。 《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人氣作者楊俐容,投入長期投入學校情緒教育與社區志工成長團體,是許多老師與家長極為倚重的親職教養諮詢專家。透過她深具心理學背景的知識架構,以及娓娓道來的實際案例,幫助師長更能掌握各階段孩子的自我探索關鍵。 如:在孩子四至十歲的「幻想期」,你是鼓勵孩子多角色扮演?還是嫌棄志向潑冷水?在孩子十一至十二歲的「興趣期」,你是提供廣泛的探索經驗給孩子?還是只會局限狹隘的生活課業?到了十三、十四歲時的「能力期」時,你是否讓孩子學習能力興趣交會,讓探索的歷程逐漸聚焦?還是任由孩子對內缺乏內省觀照,對外缺乏認識想像?本書透過「知己」「知彼」「決策」等各篇章,幫助師長了解生涯發展全貌,進而找出最能協助孩子發揮潛能與亮點的陪伴方式。 本書特色 ◎由深具心理學背景的專家,分享深入學校體系與志工成長團體的務實分享,親切實用。 ◎14則生涯學堂小測驗,協助師長孩子知己知彼,釐清彼此價值觀差異,找尋溝通之道。 ◎18幅破解生涯迷思的插圖金句,精闢呈現家庭親子之間的心理拉鋸,並提供務實解方。
想要了解你家青春期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讀這一本! 角色從保母轉型為顧問,課題從情緒管理到課業學習,本書提供你「剛剛好的陪伴」之道! 孩子年幼時像個「甜蜜寶貝」,天天繞著你、睡前會親親,還會說:「我愛你」。上了國小、進入國中,孩子儼然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開始會說:「哎呀,你不懂啦」、「機車ㄟ」、「這是我的隱私」、「那又怎樣」……有時甚至一句話也不說,只用甩門與沉默做回應。 如何智慧教養情緒起伏不定的青春期孩子?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建立自律能力?如何支持孩子追尋益友、培養健康的兩性關係?如何維繫青春期親子關係,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資深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帶領您深度了解青春期,具體提供教養對策。 親子間產生最大、最多衝突的階段,經常是在青春期。本書特別是為青少年的父母與師長所寫,作者楊俐容從心理學的脈絡、實際的諮詢與教養經驗出發,解析青少年種種令父母不安、疑惑、甚至感到傷害的行為。期待透過閱讀,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能以正向態度與有效的溝通模式,迎接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家中孩子仍處於國小中年級以下的父母,則要提早做準備,為日後的親子互動模式儲存愛的養分。 本書針對「自我概念」、「生涯規劃」、「學習動機」、「同儕關係」與「性教育」等議題,以「21篇問題透析」、「14項教養好策略」,深度了解青春期,具體提供教養對策。面對青春期孩子,楊俐容建議父母學習做個「轉型父母」,同時提醒青春期的親子關係需要雙方共同營造,當親子雙方都能試著跳脫自己的角度,了解彼此的生命歷程,互相關懷與支持,即使青春囧途崎嶇難行,透過愛與智慧,仍能成就親子雙方最美好的自己。 重新增訂,全新改版 ◎ 青春期年齡已經下修至國小中年級(10歲),這與過去以為國中孩子(13歲)才開始「轉大人」,有很大的差異。換言之,本書的讀者群逐漸擴大。情勢比人強,多數父母都是被逼著上戰場,在一路挨打、割地賠款的狀況下,親子關係傷痕累累,需要這本書讓親子共享雙贏局面。 ◎ 作者本身具有心理學背景,同時累積十多年諮詢經驗,近年來並積極在各大媒體曝光,暢談青少年議題的親職教育,經驗豐富,親和力與說服力十足! ◎ 本次全新改版,除整併舊版內容,使全書架構更精簡易讀外,亦新增具體可行的「教養好策略」;此外搭配正文補充「觀念圖解」與「附錄資源」,讓不喜歡長篇大論文字書的讀者,輕鬆上手! 本書特色 由親子教育專家楊俐容執筆,針對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概念」、「生涯規劃」、「學習動機」、「同儕關係」與「性教育」等議題,解析青少年種種令父母不安、疑惑的脫軌行為。 以「21篇問題透析」、「14項教養好策略」,深度了解青春期,具體提供教養對策。 以圖解方式清楚呈現教養觀念,清楚易懂,有助於讀者觀念澄清與多元思考。 書末提供父母「解讀青春兒相關資源」,搭建親子對話橋樑。 書末附錄「諮詢單位」,貼心提供急需獲得協助的父母,必要的協詢資源。
十二年國教時代,給父母與師長最務實的生涯探索陪伴守則。 《親子天下》人氣專欄作者、情緒教育推手楊俐容, 透過20篇主題文章,14個循序漸進的生涯學堂測驗,18個破解生涯迷思的插圖金句, 幫助孩子從小探索自己,學做決策,勇於承擔,成為人生路上的踏實築夢者。 隨著孩子邁入中學,升學、考試與成績成為生活主旋律;但國內外研究顯示:自我探索,才是青春期最重要的「關鍵課程」。這個時期的自我探索成功與否,攸關人生滿意度。 《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人氣作者楊俐容,投入長期投入學校情緒教育與社區志工成長團體,是許多老師與家長極為倚重的親職教養諮詢專家。透過她深具心理學背景的知識架構,以及娓娓道來的實際案例,幫助師長更能掌握各階段孩子的自我探索關鍵。 如:在孩子四至十歲的「幻想期」,你是鼓勵孩子多角色扮演?還是嫌棄志向潑冷水?在孩子十一至十二歲的「興趣期」,你是提供廣泛的探索經驗給孩子?還是只會局限狹隘的生活課業?到了十三、十四歲時的「能力期」時,你是否讓孩子學習能力興趣交會,讓探索的歷程逐漸聚焦?還是任由孩子對內缺乏內省觀照,對外缺乏認識想像?本書透過「知己」「知彼」「決策」等各篇章,幫助師長了解生涯發展全貌,進而找出最能協助孩子發揮潛能與亮點的陪伴方式。 本書特色 ◎由深具心理學背景的專家,分享深入學校體系與志工成長團體的務實分享,親切實用。 ◎14則生涯學堂小測驗,協助師長孩子知己知彼,釐清彼此價值觀差異,找尋溝通之道。 ◎18幅破解生涯迷思的插圖金句,精闢呈現家庭親子之間的心理拉鋸,並提供務實解方。
國立政大教育心理與創造力研究學者詹志禹 集結《親子天下》人氣專欄文章,匯集重要教育研究與新知 幫助家長用「理性」思考親職角色,以「智慧」展現父母之愛。 二○一二年開始,《親子天下》雜誌邀請政大教育系教授詹志禹開闢專欄。兩年來,這個專欄從實際情境出發、提出當下迷思困惑,再透過扎實的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檢視,形成「家長咖啡屋」這個專欄的溫和理性基調,贏得眾多讀者認同。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循著父母的腳步與自己的摸索,嘗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但如何才能稱職?在教育與教養理論百百款的浩瀚領域中,政大教授詹志禹以深入淺出筆觸,為讀者轉化深奧的教育與教學理論,幫助父母理解教育領域的新研究與新發現,以回答長年以來,存於大眾心中的共同迷惑。 譬如,針對「百歲醫師育兒法」與「親密育兒法」的諸多論戰,詹志禹帶著讀者回到理論緣起的行為主義與認知心理、人本主義,理解這兩種派典的基礎點之不同;在家庭與學校普遍使用「獎賞」鼓勵孩童的現實下,他以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的知名故事,釐清「獎勵」、「動機」與「興趣」彼此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他也以學者善於歸納的特長,分析出家長常在不自覺犯下的「四種溺愛」、「五種強迫」……等諸多教養類型。 這本小品文集,可說是在現今眾聲喧嘩、教育教養理論莫衷一是的氛圍下,極其難得擁有理性哲思的教育與教養反思筆記。作者以親和平易、深入淺出方式,將教育理論娓娓溫和道來,文章所引發的思考力道卻令人沉吟再三,是值得夜深人靜之時,自我反芻的案頭良書。 本書提供您: 教養的知識:透過科學方法與學術專業,提供您在「親職教育」和「學習視野」等面向,具體可行的教育觀點與策略。 教養的智慧:教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生觀的問題。閱讀本書,展開一趟反璞歸真、回到童年的自我解放之旅。 誰能從本書受益? 經常瀏覽教育教養部落格,卻感覺自己迷失於眾多建議的用功父母。 想了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證研究,如何應用於日常教養的用心父母。 •你相信「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或「三歲看好,七歲看老」? •孩子天資聰穎,考上一流名校,平步青雲,你放心了嗎? •孩子找不到人生方向,你會覺得他一事無成,或相信他大器晚成? •百年之後,一抔黃土,誰將留名?教養,要在意一時或放眼千秋?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循著父母的腳步與自己的摸索,嘗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但如何才能稱職?政大教育學者詹志禹教授認為,優質教養在於智慧之愛:在保護中學放手,在協助中給自主,在關愛中有平等心,在慈愛中尊重他人。 《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作家詹志禹教授,兩年來以教育專欄「家長咖啡屋」,從實際教育情境出發、提出當下迷思困惑,透過扎實的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檢視各種教育現象與教養議題,贏得眾多讀者的熱烈迴響。 本書以「尋找亮點」、「呵護亮點」、「點燃亮點」三大篇做為開展,書中內容除集結「家長咖啡屋」專欄文章,並收錄從未發表的教育研究與重要新知。小亮點,大力量,期待讀者透過閱讀,促發教養觀點與行動上的改變,讓孩子們生命中的每一刻,因發現亮點而閃耀。
國立政大教育心理與創造力研究學者詹志禹 集結《親子天下》人氣專欄文章,匯集重要教育研究與新知 幫助家長用「理性」思考親職角色,以「智慧」展現父母之愛。 二○一二年開始,《親子天下》雜誌邀請政大教育系教授詹志禹開闢專欄。兩年來,這個專欄從實際情境出發、提出當下迷思困惑,再透過扎實的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檢視,形成「家長咖啡屋」這個專欄的溫和理性基調,贏得眾多讀者認同。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循著父母的腳步與自己的摸索,嘗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但如何才能稱職?在教育與教養理論百百款的浩瀚領域中,政大教授詹志禹以深入淺出筆觸,為讀者轉化深奧的教育與教學理論,幫助父母理解教育領域的新研究與新發現,以回答長年以來,存於大眾心中的共同迷惑。 譬如,針對「百歲醫師育兒法」與「親密育兒法」的諸多論戰,詹志禹帶著讀者回到理論緣起的行為主義與認知心理、人本主義,理解這兩種派典的基礎點之不同;在家庭與學校普遍使用「獎賞」鼓勵孩童的現實下,他以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的知名故事,釐清「獎勵」、「動機」與「興趣」彼此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他也以學者善於歸納的特長,分析出家長常在不自覺犯下的「四種溺愛」、「五種強迫」……等諸多教養類型。 這本小品文集,可說是在現今眾聲喧嘩、教育教養理論莫衷一是的氛圍下,極其難得擁有理性哲思的教育與教養反思筆記。作者以親和平易、深入淺出方式,將教育理論娓娓溫和道來,文章所引發的思考力道卻令人沉吟再三,是值得夜深人靜之時,自我反芻的案頭良書。 本書提供您: 教養的知識:透過科學方法與學術專業,提供您在「親職教育」和「學習視野」等面向,具體可行的教育觀點與策略。 教養的智慧:教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生觀的問題。閱讀本書,展開一趟反璞歸真、回到童年的自我解放之旅。 誰能從本書受益? 經常瀏覽教育教養部落格,卻感覺自己迷失於眾多建議的用功父母。 想了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證研究,如何應用於日常教養的用心父母。 •你相信「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或「三歲看好,七歲看老」? •孩子天資聰穎,考上一流名校,平步青雲,你放心了嗎? •孩子找不到人生方向,你會覺得他一事無成,或相信他大器晚成? •百年之後,一抔黃土,誰將留名?教養,要在意一時或放眼千秋?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循著父母的腳步與自己的摸索,嘗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但如何才能稱職?政大教育學者詹志禹教授認為,優質教養在於智慧之愛:在保護中學放手,在協助中給自主,在關愛中有平等心,在慈愛中尊重他人。 《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作家詹志禹教授,兩年來以教育專欄「家長咖啡屋」,從實際教育情境出發、提出當下迷思困惑,透過扎實的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檢視各種教育現象與教養議題,贏得眾多讀者的熱烈迴響。 本書以「尋找亮點」、「呵護亮點」、「點燃亮點」三大篇做為開展,書中內容除集結「家長咖啡屋」專欄文章,並收錄從未發表的教育研究與重要新知。小亮點,大力量,期待讀者透過閱讀,促發教養觀點與行動上的改變,讓孩子們生命中的每一刻,因發現亮點而閃耀。
國立政大教育心理與創造力研究學者詹志禹 集結《親子天下》人氣專欄文章,匯集重要教育研究與新知 幫助家長用「理性」思考親職角色,以「智慧」展現父母之愛。 二○一二年開始,《親子天下》雜誌邀請政大教育系教授詹志禹開闢專欄。兩年來,這個專欄從實際情境出發、提出當下迷思困惑,再透過扎實的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檢視,形成「家長咖啡屋」這個專欄的溫和理性基調,贏得眾多讀者認同。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循著父母的腳步與自己的摸索,嘗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但如何才能稱職?在教育與教養理論百百款的浩瀚領域中,政大教授詹志禹以深入淺出筆觸,為讀者轉化深奧的教育與教學理論,幫助父母理解教育領域的新研究與新發現,以回答長年以來,存於大眾心中的共同迷惑。 譬如,針對「百歲醫師育兒法」與「親密育兒法」的諸多論戰,詹志禹帶著讀者回到理論緣起的行為主義與認知心理、人本主義,理解這兩種派典的基礎點之不同;在家庭與學校普遍使用「獎賞」鼓勵孩童的現實下,他以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的知名故事,釐清「獎勵」、「動機」與「興趣」彼此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他也以學者善於歸納的特長,分析出家長常在不自覺犯下的「四種溺愛」、「五種強迫」……等諸多教養類型。 這本小品文集,可說是在現今眾聲喧嘩、教育教養理論莫衷一是的氛圍下,極其難得擁有理性哲思的教育與教養反思筆記。作者以親和平易、深入淺出方式,將教育理論娓娓溫和道來,文章所引發的思考力道卻令人沉吟再三,是值得夜深人靜之時,自我反芻的案頭良書。 本書提供您: 教養的知識:透過科學方法與學術專業,提供您在「親職教育」和「學習視野」等面向,具體可行的教育觀點與策略。 教養的智慧:教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生觀的問題。閱讀本書,展開一趟反璞歸真、回到童年的自我解放之旅。 誰能從本書受益? 經常瀏覽教育教養部落格,卻感覺自己迷失於眾多建議的用功父母。 想了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證研究,如何應用於日常教養的用心父母。 •你相信「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或「三歲看好,七歲看老」? •孩子天資聰穎,考上一流名校,平步青雲,你放心了嗎? •孩子找不到人生方向,你會覺得他一事無成,或相信他大器晚成? •百年之後,一抔黃土,誰將留名?教養,要在意一時或放眼千秋?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循著父母的腳步與自己的摸索,嘗試成為一位「稱職」的父母。但如何才能稱職?政大教育學者詹志禹教授認為,優質教養在於智慧之愛:在保護中學放手,在協助中給自主,在關愛中有平等心,在慈愛中尊重他人。 《親子天下》雜誌專欄作家詹志禹教授,兩年來以教育專欄「家長咖啡屋」,從實際教育情境出發、提出當下迷思困惑,透過扎實的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檢視各種教育現象與教養議題,贏得眾多讀者的熱烈迴響。 本書以「尋找亮點」、「呵護亮點」、「點燃亮點」三大篇做為開展,書中內容除集結「家長咖啡屋」專欄文章,並收錄從未發表的教育研究與重要新知。小亮點,大力量,期待讀者透過閱讀,促發教養觀點與行動上的改變,讓孩子們生命中的每一刻,因發現亮點而閃耀。
面對十二年國教,大免試時代,你的孩子究竟該學些什麼? 關心教育的父母和師長,一定要知道的關鍵趨勢! 掌握教育變革羅盤,預備四大關鍵能力 裝備新思維、新價值、新方法,成功邁向新學習時代~ 翻轉你的教育思維,一本集結世界教育重大趨勢與改革思潮,探究台灣教育現場困境並提出務實解方的專書,《親子天下》雜誌精華呈現創刊五年來所秉持的教育關懷與中心價值,透過「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與「未來的孩子」三大篇章,揭櫫究竟什麼才是最值得你關注的教育本質。 ●未來的學習──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國內「學習力」大調查結果,提醒我們什麼?日本佐藤學教授提出的「學習共同體」,為什麼值得同屬亞洲的台灣借鏡?除了教與學的改變,各國的評量方式正如何翻新?真正的學習風貌,應該是什麼樣子?透過「現況與反思」、「趨勢與對策」,體檢孩子從學習中逃走的原因,並探究新學習時代所應具備的變革思維。 ●未來的學校──看見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收錄2013年獲得TED Prize Winner的英國新堡大學教授Sugata Mitra最觸動人心的演說「建立一所雲端的學校」,明白揭示了科技對未來世代、以及對當代學校體制的衝擊;並首度越洋採訪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直擊美國數位教育現場,開拓國內數位教學現場新思維。本章除「教育的數位革命」篇章外,也以「擇校世代」角度,從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出發,探討國內另類教育,如華德福、自學體系發展,以及能帶給主流教育哪些啟示。 ●未來的孩子──你的孩子,究竟該學些什麼? 提出未來世代必須具備的四大能力:「動機與探索」、「閱讀思考力」、「自律學習力」與「扎根品格力」。透過國際大師專訪、學者專家訪問,以及多元的教育現場與家庭人物故事,提點每種關鍵能力的內涵、方法與教戰守則。 本書特色: 彙整教育現場重大議題與思潮,翻轉你的教育思維:五年來關注國內教育現場與國際教育趨勢的《親子天下》,集結十二年國時代你更不容忽視的關鍵議題。從日本、上海、美國、英國,從亞洲到世界,探訪各國教育改革的關鍵字,幫助關心教育的讀者,一次掌握「新世紀的學習變革」。在乎孩子學習與發展的父母,本書提供完整易讀的全球視野,幫助家長做對選擇,採取更適性的教育決策。 越洋專訪各國教育大師,看見新時代的教育風景:不僅獲2013年TED教育大獎得主、英國知名大學新堡教授蘇加塔.米托Sugata Mitra,熱情授權《親子天下》翻譯轉載獲獎演說全文;也收錄國內外教育大師包括: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品格教育大師李寇納(Tom Lickona)、自律學習專家巴瑞.利莫曼(Barrry Zimmerman)……,專訪大師精華,翻轉你對孩子學習的僵固思維… 誰能從本書受益? 十二年國教浪潮下,希望了解國際教育趨勢與改革思潮的教師與家長 在紛擾片段的教育新聞之中,期待能抓到教養與教育核心價值的師長
面對十二年國教,大免試時代,你的孩子究竟該學些什麼? 關心教育的父母和師長,一定要知道的關鍵趨勢! 掌握教育變革羅盤,預備四大關鍵能力 裝備新思維、新價值、新方法,成功邁向新學習時代~ 翻轉你的教育思維,一本集結世界教育重大趨勢與改革思潮,探究台灣教育現場困境並提出務實解方的專書,《親子天下》雜誌精華呈現創刊五年來所秉持的教育關懷與中心價值,透過「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與「未來的孩子」三大篇章,揭櫫究竟什麼才是最值得你關注的教育本質。 ●未來的學習──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國內「學習力」大調查結果,提醒我們什麼?日本佐藤學教授提出的「學習共同體」,為什麼值得同屬亞洲的台灣借鏡?除了教與學的改變,各國的評量方式正如何翻新?真正的學習風貌,應該是什麼樣子?透過「現況與反思」、「趨勢與對策」,體檢孩子從學習中逃走的原因,並探究新學習時代所應具備的變革思維。 ●未來的學校──看見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收錄2013年獲得TED Prize Winner的英國新堡大學教授Sugata Mitra最觸動人心的演說「建立一所雲端的學校」,明白揭示了科技對未來世代、以及對當代學校體制的衝擊;並首度越洋採訪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直擊美國數位教育現場,開拓國內數位教學現場新思維。本章除「教育的數位革命」篇章外,也以「擇校世代」角度,從家長的教育選擇權出發,探討國內另類教育,如華德福、自學體系發展,以及能帶給主流教育哪些啟示。 ●未來的孩子──你的孩子,究竟該學些什麼? 提出未來世代必須具備的四大能力:「動機與探索」、「閱讀思考力」、「自律學習力」與「扎根品格力」。透過國際大師專訪、學者專家訪問,以及多元的教育現場與家庭人物故事,提點每種關鍵能力的內涵、方法與教戰守則。 本書特色: 彙整教育現場重大議題與思潮,翻轉你的教育思維:五年來關注國內教育現場與國際教育趨勢的《親子天下》,集結十二年國時代你更不容忽視的關鍵議題。從日本、上海、美國、英國,從亞洲到世界,探訪各國教育改革的關鍵字,幫助關心教育的讀者,一次掌握「新世紀的學習變革」。在乎孩子學習與發展的父母,本書提供完整易讀的全球視野,幫助家長做對選擇,採取更適性的教育決策。 越洋專訪各國教育大師,看見新時代的教育風景:不僅獲2013年TED教育大獎得主、英國知名大學新堡教授蘇加塔.米托Sugata Mitra,熱情授權《親子天下》翻譯轉載獲獎演說全文;也收錄國內外教育大師包括: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品格教育大師李寇納(Tom Lickona)、自律學習專家巴瑞.利莫曼(Barrry Zimmerman)……,專訪大師精華,翻轉你對孩子學習的僵固思維… 誰能從本書受益? 十二年國教浪潮下,希望了解國際教育趨勢與改革思潮的教師與家長 在紛擾片段的教育新聞之中,期待能抓到教養與教育核心價值的師長
親師SOS,代表的是一種決心、一種想改變現況的吶喊!只要有改變的決心,不斷的向著自己找問題、向著孩子探尋答案,一切都不會太遲!我總是用這些傻呼呼又耗費力氣的方式,來帶我的班級。 奇妙的是,時間一拉長,卻有著倒吃甘蔗般輕鬆又愉悅的感覺。這些年和孩子溝通的經驗讓我明白,所謂的「壞孩子」其實並不壞,許多偏差行為都只是在發出某種訊號。這些孩子都在期待遇到一位懂他的大人。 孩子就像嫩綠的幼苗,應該在自由的空氣、和煦的陽光,以及充滿著愛的環境長大。在親師之間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溫柔的堅持下,孩子的行為問題才能有效得到改善。親師之間是「教育合夥人」的關係,應該彼此攜手合作,著眼於孩子的成長,而非處於緊張的對立中。如此,才能創造親、師、生的三贏局面。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蘇明進,每天與小學生為伍,回到家又是三歲小女孩的父親,無時無刻處在教養的「第一現場」。面對學生與家長不時拋來的種種考驗,蘇老師總有獨到觀察、創新辦法。八年前,他在網路上設立「老ㄙㄨ老師部落格」,分享班級經營、教學、生活管理等心得與解決方案,深獲老師和家長好評信賴。本書收錄蘇明進老師在《親子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章,彙整出20個老師、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課題,以及老ㄙㄨ老師從問題的本質體悟到最務實的根本解。包括:.給新手老師的十個建議.創意教學撇步大公開.如何帶領班級讀書會?.營造融洽的班級氣氛.零體罰,老師怎麼教學生?.如何營造溫馨的親師座談會
親師SOS,代表的是一種決心、一種想改變現況的吶喊!只要有改變的決心,不斷的向著自己找問題、向著孩子探尋答案,一切都不會太遲!我總是用這些傻呼呼又耗費力氣的方式,來帶我的班級。 奇妙的是,時間一拉長,卻有著倒吃甘蔗般輕鬆又愉悅的感覺。這些年和孩子溝通的經驗讓我明白,所謂的「壞孩子」其實並不壞,許多偏差行為都只是在發出某種訊號。這些孩子都在期待遇到一位懂他的大人。 孩子就像嫩綠的幼苗,應該在自由的空氣、和煦的陽光,以及充滿著愛的環境長大。在親師之間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溫柔的堅持下,孩子的行為問題才能有效得到改善。親師之間是「教育合夥人」的關係,應該彼此攜手合作,著眼於孩子的成長,而非處於緊張的對立中。如此,才能創造親、師、生的三贏局面。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蘇明進,每天與小學生為伍,回到家又是三歲小女孩的父親,無時無刻處在教養的「第一現場」。面對學生與家長不時拋來的種種考驗,蘇老師總有獨到觀察、創新辦法。八年前,他在網路上設立「老ㄙㄨ老師部落格」,分享班級經營、教學、生活管理等心得與解決方案,深獲老師和家長好評信賴。本書收錄蘇明進老師在《親子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章,彙整出20個老師、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課題,以及老ㄙㄨ老師從問題的本質體悟到最務實的根本解。包括:.給新手老師的十個建議.創意教學撇步大公開.如何帶領班級讀書會?.營造融洽的班級氣氛.零體罰,老師怎麼教學生?.如何營造溫馨的親師座談會
親師SOS,代表的是一種決心、一種想改變現況的吶喊!只要有改變的決心,不斷的向著自己找問題、向著孩子探尋答案,一切都不會太遲!我總是用這些傻呼呼又耗費力氣的方式,來帶我的班級。 奇妙的是,時間一拉長,卻有著倒吃甘蔗般輕鬆又愉悅的感覺。這些年和孩子溝通的經驗讓我明白,所謂的「壞孩子」其實並不壞,許多偏差行為都只是在發出某種訊號。這些孩子都在期待遇到一位懂他的大人。 孩子就像嫩綠的幼苗,應該在自由的空氣、和煦的陽光,以及充滿著愛的環境長大。在親師之間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溫柔的堅持下,孩子的行為問題才能有效得到改善。親師之間是「教育合夥人」的關係,應該彼此攜手合作,著眼於孩子的成長,而非處於緊張的對立中。如此,才能創造親、師、生的三贏局面。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蘇明進,每天與小學生為伍,回到家又是三歲小女孩的父親,無時無刻處在教養的「第一現場」。面對學生與家長不時拋來的種種考驗,蘇老師總有獨到觀察、創新辦法。八年前,他在網路上設立「老ㄙㄨ老師部落格」,分享班級經營、教學、生活管理等心得與解決方案,深獲老師和家長好評信賴。本書收錄蘇明進老師在《親子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章,彙整出20個老師、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課題,以及老ㄙㄨ老師從問題的本質體悟到最務實的根本解。包括:.給新手老師的十個建議.創意教學撇步大公開.如何帶領班級讀書會?.營造融洽的班級氣氛.零體罰,老師怎麼教學生?.如何營造溫馨的親師座談會
全方位探討EQ教育,幫助孩子擁有好品格、好人緣。彙整兒童心理學家楊俐容的整套兒童EQ教育方法,回應百萬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難題。心理學專家,同時推廣兒童EQ教育、親職教養諮詢超過二十年的楊俐容,設計出整套的兒童EQ課程,幫助孩子培養好品格、好人緣,回應百萬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難題。包括--該不該跟孩子討價還價?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就不行?家有白目小孩怎麼辦?如何教孩子面對生命課題?是寵溺,還是愛?孩子老踩別人地雷,怎麼辦?如何引導悲觀小孩?人緣差,如何改善? 調查顯示,現在的小孩更神經質、容易生氣,愛鬧彆扭,同時也更情緒化、更消沉孤僻、更容易衝動、不聽話,真所謂「小孩不好過,父母更難為」,顯見現代小孩的情緒及社交基本技能正在退步。因此,父母如何教導小孩理解並處理困擾的感受、控制衝動、培養同理心,顯得更為重要。EQ究竟要怎麼教?EQ家庭具備哪些元素?父母應該怎麼做?兒童心理學家楊俐容把精采課程從學校延伸到家庭,陪你和孩子一起克服情緒管理問題。本書全方面探討有關EQ教養的正確態度及方法,幫助父母建立有效、溫馨的親子溝通,讓孩子培養好的品格、學習動機,以及人際關係。
全方位探討EQ教育,幫助孩子擁有好品格、好人緣。彙整兒童心理學家楊俐容的整套兒童EQ教育方法,回應百萬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難題。心理學專家,同時推廣兒童EQ教育、親職教養諮詢超過二十年的楊俐容,設計出整套的兒童EQ課程,幫助孩子培養好品格、好人緣,回應百萬父母經常遇到的教養難題。包括--該不該跟孩子討價還價?為什麼大人可以,小孩就不行?家有白目小孩怎麼辦?如何教孩子面對生命課題?是寵溺,還是愛?孩子老踩別人地雷,怎麼辦?如何引導悲觀小孩?人緣差,如何改善? 調查顯示,現在的小孩更神經質、容易生氣,愛鬧彆扭,同時也更情緒化、更消沉孤僻、更容易衝動、不聽話,真所謂「小孩不好過,父母更難為」,顯見現代小孩的情緒及社交基本技能正在退步。因此,父母如何教導小孩理解並處理困擾的感受、控制衝動、培養同理心,顯得更為重要。EQ究竟要怎麼教?EQ家庭具備哪些元素?父母應該怎麼做?兒童心理學家楊俐容把精采課程從學校延伸到家庭,陪你和孩子一起克服情緒管理問題。本書全方面探討有關EQ教養的正確態度及方法,幫助父母建立有效、溫馨的親子溝通,讓孩子培養好的品格、學習動機,以及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