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職業的教育家,但他並不以教育家的姿態而自居,他人格最有魅力之處在於認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是平等的,即使是教育者也可以從受教育者身上學習,即使是小孩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作為偉大的教育家,不是要教會別人做什麼,而是讓人懂得自我教育—這就是陶行知身上展現的人格魅力。 本書特色 他為興學而生,為興學而死。一切為興學,興學為苦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之生是苦孩的幸福,他之死是苦孩的損失。但是死的是他的軀殼,而他的靈魂是永遠活著,活在每一個苦孩的心裡,在每一個為苦孩服務的人的心裡,活在你的心裡,活在我的心裡,雖然是死了,實在是沒有死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兩千多年的往昔歲月如昨夜星辰一瞬而過,如大河流水般一去無回。但孟子則立如川上不去的岩岸。其文章至今讀之仍聞三王之古風,嚼之仍有新鮮之滋味,格之仍得人本之義理,用之則有正人正心、治政政理之兼得。始信人可以立言之不朽之所以。 本書特色 孟子最高的思想文化建樹,也許是為我們底定了人性善的學說。這種對人類自身本質上的描述,終於把我們從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的處境中,畫定了標誌性的分野。而且他並不因此而機械地把人的行為也固化在善的一個凝點上,而是辯證地界定了人的善惡行為既有天生的秉賦,也有環境條件的誘發,但這些都不違背人在本質上是向善、向上的。
本書特色 品讀這些格言,我們能看到先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身處逆境的堅定,面對榮辱、得失、利害的節操,也能看到他們對功成名就的希冀、“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敬業,以及坦誠、無欺、一諾千金的個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簡潔精闢的句子裏,體會他們坦蕩、豁達、平和、寬容的美好情操。
品讀這些格言,我們能看到先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身處逆境的堅定,面對榮辱、得失、利害的節操,也能看到他們對功成名就的希冀、“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敬業,以及坦誠、無欺、一諾千金的個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簡潔精闢的句子裏,體會他們坦蕩、豁達、平和、寬容的美好情操。
本書特色 品讀這些格言,我們能體會到先人們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身處逆境的堅定,面對榮辱、得失、利害的節操,也能看到他們對功成名就的希冀、“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敬業,以及坦誠、無欺、一諾千金的個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簡潔精闢的句子裡,體會他們坦蕩、豁達、平和、寬容的美好情操。
九一八”事變之後,面對日本侵略,東北人民奮起反抗,自發組織了東北抗日義勇軍,從錦州到哈爾濱,從長春到齊齊哈爾,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東北抗日義勇軍具有最廣泛的社會基礎,從社會上層的官員、民族資本家、高級軍官,到社會最底層的販夫走卒、工人農民,都意識到現在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必須站出來,不惜犧牲生命來反抗日本的侵略。在白山黑水之間,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本書特色 東北抗日義勇軍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東北人民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他們不是正規軍,沒有統一的番號。但是東北抗日義勇軍中許許多多獻身抗日事業的英雄,他們的愛國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出現,是中華民族反抗日本侵略日益加重的必然結果,是民族精神的光芒綻放。
孟子曾經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作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中國最為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引領時代風潮,引導無數熱血青年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他艱苦奮鬥,衝破籠罩神州大地的黑暗為中國找到了一條光明大道;他就是李大釗。 本書特色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李大釗的犧牲正是屬於前者,他的死重於泰山。他用自己的生命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奠定了基礎,他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在人生的道路上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他用一顆拳拳赤子之心完成了命運的洗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