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矗立千年的巴米揚的大佛被炸毀了。一生信守和平非暴力主義的佛陀,會如何面對人間的對立與仇恨? 歷時十七年漫長的努力,地球禪者洪啟嵩,一個人完成了人類史上最大的畫作,高五十層樓,面積超過一公頃的世紀大佛,祈願以大佛做為和解人間、和平地球的平台,用美好的地球七夢,建構人間幸福大未來。 一本洞察生命智慧、開啟未來、和平宇宙的寶典; 一尊以慈悲、智慧和願力所凝聚的世紀大佛; 在這裡,每一個人看見走向覺悟幸福的自己, 在這裡,每一個人看見光輝喜悅的和平地球, 攜手共創宇宙地球的黃金新世紀! 數萬年間,人類透過特殊的進化與一心撲向未知的熱情,迅速且成幾何級數的滿布於地球,並狂野地改變地貌,高科技產物狂潮般的湧入人類的生活,把人類推入下一輪的演化,人類的文明走到今日,可以說已經到了嶄新,亦無法回頭的時刻。 在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下,大家拼命將油加滿,但到底要走向何方卻茫然無所知,對種下的因將導致何種果報也未深思熟慮,人類社會創造了奇蹟,卻也因為心識的本能和無明,加速了混亂。人類生命的未來,需要人類自身的覺醒。這一命題即是當下的、全人類的,是共識的力量。 一位年幼時即親眼目睹生離死別,又在生命中歷經數次瀕死經驗的禪者,作者洪啟嵩以明晰透徹的遠見卓識,在本書中寫下對人類演展,及宇宙因緣法則的深刻觀察,並以前所未有的世紀大佛行動航向人類覺性的光明。 他帶我們走上一趟全視的旅程,每個人都能在書中讀到自己、自心與外境的關係,讀到商業經濟發展的瑰麗與盲從,讀到族群對立與和解,乃至有機地球與宇宙的共體生活。從各種面向的分析,激發我們對小我生命、共體意義的反思,我們將看到最有意義的創造——世紀大佛,最無礙的明空大樂——地球和平。 這個最好的時代,將從個人的自覺走向全面性的普覺,將從扁平的市場經濟走向永恆互助共享的慈悲經濟,你我就像在鏡中相映,此刻起不斷交互圓融與宇宙相應。
千年之約,讓我們穿越時空,相約再來,開啟人間幸福的密碼。 深心祈願:天下大同.人間幸福.地球和平 公元3453年,雲岡石窟開鑿後第50個甲子,星際訪察團來到地球雲岡,參觀覺性藝術史蹟。他們無意中發現了一塊碑石,上面記載著2013年雲岡的一 場盛會,及所有與會者的姓名。原來3453年的這場聚會,竟早在2013年就約好的;而2013年月下雲岡的盛會,竟也是在公元453年,雲岡石窟開鑿的 那年就約好的。 千年之約,夢中之夢,本書帶您穿越時空,解讀雲岡石窟諸佛聖者的覺性密碼,共創天下大同、人間幸福、地球和平!
一部最完整的格薩爾圖像藝術大百科全書。透過格薩爾唐卡、石刻、藏戲面具、雕塑、說唱藝術、珍貴的寺院壁畫等等面向,引領您走進西藏格薩爾的文化藝術新視界。 2002年5月,我去丹巴縣作「中路‧梭坡古碉藏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的訂正工作時,偶聞該縣的丹東鄉莫斯卡牧業村,有格薩爾石刻的資訊後,於是決定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毅然前往考察、探個究竟。從丹巴縣城至莫斯卡,大約90多公里的距離,道路十分艱難,單從縣城至丹東鄉,約70公里的公路,要是在內地,70公里的距離,也就是1個小時的車程,可是這段路道路狹窄,凹凸不平,且多病害路段,需要大半天的車程。到了丹東鄉,還得駐下雇馬。從丹東鄉至莫斯卡,需騎馬翻越大約4,500公尺的金龍山口,要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莫斯卡是丹巴縣西北部最邊遠的一個純牧業村,是一個雞鳴三縣的地方,西與道孚縣的玉科草原接壤,東北與金川縣的阿寇里牧場相鄰。由於偏遠,又不通公路,平時,很少有人去光顧它,去那裏的人多數是縣上的公務員,因鄉村工作需要時才前往。許多好心的人當時就勸我駐足,其理由很多,一是毫無準備,二是旅途艱辛,三是海拔高,四是氣候多變,五是僅是一種傳聞,資訊不一定可靠,可能撲空。當時,有一種不可言狀的感覺和衝動刺激著我,沒有使我猶豫、放棄。在過去的兩三年中,我閱讀了較多的有關《格薩爾》方面的書籍,初步瞭解到,在國際「格學」界,近兩個多世紀的研究成果中,格薩爾石刻還是聞所未聞的,其價值自然是不言而喻了。為了這一點,再多的困難都能去克服;哪怕是白跑一趟,空手回家也值得。因為,我畢竟經歷了。在我的執拗下,縣文化旅遊局派出工作人員張運旭陪同我前往莫斯卡,到了丹東鄉,鄉政府領導聶長海也決定與我同行。走進莫斯卡草原,當我見到莫斯卡的牧民群眾,見到縣政協副主席、金龍寺活佛日穹,問起格薩爾石刻的時候,他們的回答使傳聞成為了真實。我顧不得旅途的疲勞,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就直奔專門存放格薩爾石刻的喇空。當管理這個喇空的牧民打開門鎖,裏面四周層層堆放的格薩爾石刻便顯現在我的眼前,讓我驚喜萬分。我一邊聽介紹,一邊仔細進行觀察,心裏也在盤算著,如何把這些石刻一個不漏地拍攝下來。由於室內光線太差,且石刻高低錯落地擺放著,我不得不提出了一個「苛刻」的要求,希望能夠將這些石刻搬到喇空外面拍攝。管理喇空的牧民回答我,得去向活佛請示。
本書透過作者實地走訪青康藏雪域高原的蒐整,將西藏格薩爾圖像藝術的各個面向如石刻、藏戲、唐卡、壁畫、《格薩爾》史詩本身、各家學者的研究發現等等做了詳實、系統且生動的介紹,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完整的格薩爾圖像藝術百科全書。全書並佐以作者這八年來深入藏區各地所拍攝的珍貴照片,引領讀者進入一趟奇異、豐富的西藏藝術文化之旅。 2002年5月,我去丹巴縣作「中路‧梭坡古碉藏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的訂正工作時,偶聞該縣的丹東鄉莫斯卡牧業村,有格薩爾石刻的資訊後,於是決定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毅然前往考察、探個究竟。從丹巴縣城至莫斯卡,大約90多公里的距離,道路十分艱難,單從縣城至丹東鄉,約70公里的公路,要是在內地,70公里的距離,也就是1個小時的車程,可是這段路道路狹窄,凹凸不平,且多病害路段,需要大半天的車程。到了丹東鄉,還得駐下雇馬。從丹東鄉至莫斯卡,需騎馬翻越大約4,500公尺的金龍山口,要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莫斯卡是丹巴縣西北部最邊遠的一個純牧業村,是一個雞鳴三縣的地方,西與道孚縣的玉科草原接壤,東北與金川縣的阿寇里牧場相鄰。由於偏遠,又不通公路,平時,很少有人去光顧它,去那裏的人多數是縣上的公務員,因鄉村工作需要時才前往。許多好心的人當時就勸我駐足,其理由很多,一是毫無準備,二是旅途艱辛,三是海拔高,四是氣候多變,五是僅是一種傳聞,資訊不一定可靠,可能撲空。當時,有一種不可言狀的感覺和衝動刺激著我,沒有使我猶豫、放棄。在過去的兩三年中,我閱讀了較多的有關《格薩爾》方面的書籍,初步瞭解到,在國際「格學」界,近兩個多世紀的研究成果中,格薩爾石刻還是聞所未聞的,其價值自然是不言而喻了。為了這一點,再多的困難都能去克服;哪怕是白跑一趟,空手回家也值得。因為,我畢竟經歷了。在我的執拗下,縣文化旅遊局派出工作人員張運旭陪同我前往莫斯卡,到了丹東鄉,鄉政府領導聶長海也決定與我同行。走進莫斯卡草原,當我見到莫斯卡的牧民群眾,見到縣政協副主席、金龍寺活佛日穹,問起格薩爾石刻的時候,他們的回答使傳聞成為了真實。我顧不得旅途的疲勞,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就直奔專門存放格薩爾石刻的喇空。
密勒日巴一生過著苦行僧似的生活,是一位實修主義的提倡者,從不在意世俗的毀譽和外在的供養。 他以金剛道歌法曲傳教,受到各教派的推崇。而他如詩如歌的傳紀,極富故事性與啟發性,帶給了後世藏傳佛教修行者深遠的影響,被藏傳佛教噶舉派奉為最重要的傳承祖師之一。 唐卡,是西藏最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美學特色、濃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西藏人視為珍寶。 本書內容包含了78幅精緻的連環唐卡,為您有系統的介紹密勒日巴尊者一生的事蹟,能讓初次接觸密勒日巴傳記的人,在短時間之內了解故事內容,留下深刻印象。而對於已經閱讀過傳記原文的讀者,更能掌握傳記中的精髓寓意,生起更多修行上的體悟。
唐卡,是西藏繪畫藝術中最具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的繪畫形式,以精湛的表現方式和特殊裝裱工藝而舉世知名。唐卡代表著藏族繪畫的最高藝術成就,是西藏民族美術中引以自豪的珍貴文化資產。本書為您一次呈獻難得一見的殊勝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