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命理 類別 ,共計4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你需要的是剛強,而不是逞強:比「撐下去」更重要的61件事

施以諾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5/07/04 出版

本書不鼓勵你遇事只會撐下去、吞下去!本書鼓勵你吃有目標的苦、拒絕虛耗、勇於成長,把精力專注在美好的目標上。心靈健康的關鍵在「剛強」,而非「逞強」!「剛強」不是成天壓抑情緒,不是硬去跟別人比較,而是專注於自己的使命感,活出你的獨特與美好。本書強調: .剛強壯膽,不只是情緒管理,更是「目標管理」 .你不需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因為你本身就值得被愛 .剛強,有時不是「善辯」,而是「善忽略」,忽略某些低格調的攻訐 .剛強的反義詞未必是「軟弱」,而是「逞強」 .剛強不是成天「討好」別人,而是活出「討喜」的生命在充滿變數、挫折的時代,助你勇敢走當行的路,作真正的贏家!國際政經節目主持人 何戎TVBS晚間新聞主播 夏嘉璐好消息電視台【轉轉發現愛】節目主持人 高怡平伊甸基金會董事長 陳宇昭創略廣告董事總經理、東湖禮拜堂長老 黃志靖【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黃瑽寧晨曦會牧師 劉民和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廖俊厚勵馨基金會董事長 潘璦琬(按姓氏筆劃排序)強力推薦~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靜觀與心禱

王志勇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5/07/18 出版

《靜觀與心禱》以「內聖與外王」為軸,王志勇牧師結合改革宗神學與大德蘭《靈心城堡》傳統,系統梳理靈修三大階段、靜觀心禱四步與七重住所,並闡釋《主禱文》中的國度視野,引導信徒在聖靈光照下消除改正殘餘的罪性,培養良善像神的德性,並從個人轉化延伸社會行動,成為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兼備的國度精兵。全書條理詳盡,可作教會小組、神學生與渴慕深度靈修者之全面實用指南,書末並附詩歌與論述,助讀者實踐敬虔路徑的整全藍圖。推薦序:陳祖幸牧師(恩福文化宣教使團牧養與培訓事工主任)陳佐人博士(芝加哥大學神學博士,西雅圖大學神學及宗教系副教授)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你需要的是剛強,而不是逞強:比「撐下去」更重要的61件事

施以諾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5/07/04 出版

本書不鼓勵你遇事只會撐下去、吞下去!本書鼓勵你吃有目標的苦、拒絕虛耗、勇於成長,把精力專注在美好的目標上。心靈健康的關鍵在「剛強」,而非「逞強」!「剛強」不是成天壓抑情緒,不是硬去跟別人比較,而是專注於自己的使命感,活出你的獨特與美好。本書強調: .剛強壯膽,不只是情緒管理,更是「目標管理」 .你不需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因為你本身就值得被愛 .剛強,有時不是「善辯」,而是「善忽略」,忽略某些低格調的攻訐 .剛強的反義詞未必是「軟弱」,而是「逞強」 .剛強不是成天「討好」別人,而是活出「討喜」的生命在充滿變數、挫折的時代,助你勇敢走當行的路,作真正的贏家!國際政經節目主持人 何戎TVBS晚間新聞主播 夏嘉璐好消息電視台【轉轉發現愛】節目主持人 高怡平伊甸基金會董事長 陳宇昭創略廣告董事總經理、東湖禮拜堂長老 黃志靖【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黃瑽寧晨曦會牧師 劉民和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廖俊厚勵馨基金會董事長 潘璦琬(按姓氏筆劃排序)強力推薦~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教會.病理.學

潘秋郎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5/01/17 出版

教會?病理?學》不僅僅是論述著作,更是一本實踐指南。本書分為三部分:「呼召」、「診斷」和「見證」。在「呼召」的部分,探討了教會的身分和使命,強調以聖經作為信仰和生活根基性的權威,以及如何重新詮釋和實踐基督教信仰於現代社會中。在「診斷」的部分,深入探討了教會內部的問題,如靈性幼稚綜合症、道德過敏綜合症和權力渴求症候群,並提供了具體的解決策略。在「見證」的部分,透過實際的例子和反思,展示出教會在現實中的實踐,並提出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作者敦促讀者認知教會內存之問題,並積極付諸行動,參與教會的改革和更新。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高李麗珍女士口述:見證時代的恩典

高李麗珍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4/08/23 出版

在台灣的苦難中見證恩典在受難的歷史中傳承使命日據時期父親遭受牢獄之災,二二八事件喪失兄長之痛,美麗島事件夫婿遭遇政治迫害,高李麗珍女士在苦難中未被擊倒,反而藉著基督信仰的力量,走出家庭走入社會,走出台灣走入世界!她勇敢地將愛的種子散播在遍地,彰顯以馬內利的上帝與台灣百姓同行,成為時代的見證人,影響無數人的生命!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化異象與天國戰略:基督教改革宗神法聖約論超越批判哲學

王志勇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4/08/02 出版

本書在方法論上借鑒美國改革宗神學家傅雷姆提倡的「三大視角」(規範性視角,處境性視角,存在性視角),目的在於系統地、全面地闡明趙天恩牧師宣導的「三化異象」(民族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在「民族福音化」上,我們從「規範性視角」強調以高舉「神權神法」為特徵的改革宗正統神學,闡明基督徒當以整本舊新約聖經為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標準,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順服上帝的標準。這是以清教徒《威斯敏斯德準則》為規範的改革宗正統神學的標記,也是基督徒當有的「歷史性繼承」。在「教會國度化」上,我們從「處境性角度」提倡「神法聖約論超越批判」,闡明以上帝所啟示的永恆不變的約法,來分析當前教會與國家所面對的現實處境。我們提倡以聖約為框架的「超越批判」、以上帝的律法為標準的「神法倫理」。在「文化基督化」上,我們從「存在性角度」提倡「基督教文明保守主義」。我們不僅在基督教神學上自覺地繼承以聖經啟示和大公教會正傳為依歸的改革宗正統神學,並且在基督教思想上自覺地繼承歐美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從而裝備基督徒在西方世界捍衛已經成型的基督教文明,在東方世界努力建立全方位的基督教文明,使得原有的異教文化得到創造性的轉化,這就是我們所強調的「未來性轉化」。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科學與聖經創造: 化解六大衝突的A-B-C

徐保羅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4/04/26 出版

可以協助知識分子、青少年、家長、學校老師、信徒、傳道人等,釐清科學與信仰的和諧與衝突,應用精簡、明確的科學證據,確認聖經的真理經得起時代考驗。更期盼能夠裝備基督徒老師及青少年,有機會成為校園中的「科學與信仰宣教 士」,釐清一般人認為「聖經不科學」的迷思。 誠摯推薦 作者以其工科專長,扼要地指點近代自達爾文演化論起,引發聖經創造論與科學主張的六個主要衝突點,嘗試化解矛盾,以簡要易懂方式指出兩者的和諧,尤其考慮青年學子的需要釋疑解惑。  ——李建儒 德國海德堡大學神學博士 曾任靈糧神學院、中華福音神學院、正道神學院教授 作者深入探究「科學的演化論」與「聖經的創造」之間的差異,並且嘗試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和我們分享他探究的發現。  ——蔡茂堂 台灣大學醫學系,美國三一國際大學文化間研究博士 曾任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台北和平長老會牧師 作者在本書把華人「科學與信仰」的層次帶進了V2.0版:「從A到A」From Apologetics護教學  to Appreciation欣賞  to Agape 超越的愛。  ——潘榮隆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新竹新恩堂牧師 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講座教授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初信者的11堂課

主流出版  出版
2023/08/04 出版

本書取材廣泛且實際,敘述簡潔而流暢;各章前有例證,逐項問答,綱舉目張,讓讀者可輕鬆閱讀且獲益,其中數篇專文更是振聾發聵,發人深省。真是值得推薦的好書,是入門基督信仰的好幫手。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基督教文明保守主義

王志勇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2/10/28 出版

歐美保守主義的精髓是基督教神學與文明,這種基督教文明當然是以基督教神學為根基的。作者在本書所提倡的改革宗傳統與清教徒神學乃是古典的保守型的基督教正統神學。 本書雖然很大部分涉及到神學史與思想史的整理,但其目的導向非常清楚:把基督教神學的正統(清教徒神學)、西方文化的正傳(歐美保守主義)結合起來,為東亞社會和文化的轉型提供一個模式和出路。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禱告,是一帖止痛藥:精神科治療師的信仰療癒筆記

施以諾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2/08/05 出版

施以諾教授的這本書分享禱告對各種痛的幫助,從他臨床實際的體驗,人生有很多種「痛」是靠有形的藥物無法撫平的,在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他們各自的痛與難題,而禱告往往成了他們的選擇。本書從精神職能治療醫學與聖經人物的疼痛經驗,整理出21篇藥引,幫助我們認識疼痛療程也可轉化 (transform) 我們,帶來全人健康新生命。 施以諾的《禱告,是一帖止痛藥》,適合邊品茗邊閱讀,絕對能止痛、抗壓並增能。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禱告,是一帖止痛藥:精神科治療師的信仰療癒筆記

施以諾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2/08/05 出版

施以諾教授的這本書分享禱告對各種痛的幫助,從他臨床實際的體驗,人生有很多種「痛」是靠有形的藥物無法撫平的,在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他們各自的痛與難題,而禱告往往成了他們的選擇。本書從精神職能治療醫學與聖經人物的疼痛經驗,整理出21篇藥引,幫助我們認識疼痛療程也可轉化 (transform) 我們,帶來全人健康新生命。 施以諾的《禱告,是一帖止痛藥》,適合邊品茗邊閱讀,絕對能止痛、抗壓並增能。  

79 特價19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青年馬偕:在台宣教的根柢

主流出版  出版
2022/02/25 出版

受過高等教育的馬偕,為什麼總是喜愛赤足踩踏在福爾摩沙的泥土上? 馬偕為何能迅速融入台灣平埔族或高山部落人民中? 奉行基督精兵的現代聖約派是馬偕宣教的指導?   源於蘇格蘭高地而後被帶至上加拿大區的習俗, 由馬偕再次移植到北台灣!   在馬偕服事生涯中,他也不斷以實際行動保護歸信者免受外部的控制, 這個信念,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馬偕對聖職專權和貴族政治的深切敵意!   身為高地農民之驕傲子孫的馬偕,拒絕盎格魯薩克遜主義的意識形態, 正如他也拒絕相信「資本主義能帶來一個美好繁榮且安適的新世界」!   要了解北台灣與南台灣長老會宣教政策的不同? 先從探索馬偕19世紀蘇什蘭高地的大時代信仰環境與背景開始, 一步一步揭開馬偕在台宣教的面紗!   本書不是一本聖徒傳記,焦點也不在馬偕宣教的事蹟,而是在揭開1871 年底當馬偕抵達這座島嶼前,形塑他生命那幾個大部分仍不為人知的世界,這些根源強烈地影響了馬偕的宣教工作,以及他帶出的新台灣基督徒的群體。   本書特色   ◆ 重建影響馬偕的蘇格蘭和加拿大的世界 ◆ 一窺馬偕在美國以及愛丁堡神學訓練及實習經歷 ◆ 深入探索蘇格蘭及加拿大的宣教運動   感謝推薦   王榮昌牧師/北台灣教會對馬偕的認識似乎是突然出現在台灣歷史的一位外國宣教師,對他的瞭解很容易陷入「天賦秉異」的人格特質,造成對馬偕的瞭解有著斷裂鴻溝的存在。作者正好將此部分補足。   林鴻信牧師/非常感謝James R. Rohrer ,使讀者對馬偕成長時期的認識突破長久以來的限制。此書著重與馬偕生命息息相關的三塊土地,使我們看見馬偕的生命特質如何孕育與互相影響,以及他對上帝國的信念與盼望中形成。   鄭仰恩牧師/羅明耀教授是一位用心且紮實的歷史學者,幾乎跑遍了加拿大、美國、蘇格蘭、英格蘭等地有收藏馬偕史料的檔案館,並將這些史料以「還原現場」的方式忠實地呈現出來。他的敘事風格簡潔又不失風趣、條理分明且描繪厚實。   謝大立牧師/這本書彌補了台灣現有馬偕研究的缺口,鉅細彌遺地鋪陳相關的時空回溯,幫助讀者像似搭乘小叮噹的時光機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馬偕家族所承接的信仰傳統。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美麗之島:北部教會宣教禧年回顧與前瞻(中英雙語版)

主流出版  出版
2021/12/24 出版

近百年前重要史冊、關於台灣教會歷史最寶貴的中英雙語版終於問世! 這是一本為年輕人準備的宣教文獻書籍,激勵青年內心中宣教的心志,也是一本啟發心靈的正面書籍。作者劉忠堅(Duncan MacLeod)牧師不僅是一位教育家,也是有佈道恩賜的外國宣教師,來台期間他不斷重申教育的重要性——對個人如此,對教會更是如此;教會若停止學習,就會萎縮終至消失。這也是他對馬偕在台貢獻與現代教會的建言。 劉忠堅牧師透過文字,不斷向我們傳達一個意念,也是身為一位加拿大海外宣教師的最終期盼:幫助自己所在的本土教會成長、茁壯(自立、自養、自傳),進而幫助自己的同胞們歸信——這也是當今教會對每一位主內弟兄姊的期盼,成為基督徒、帶領更多人信主、讓福音傳遍天下,達成耶穌大使命。 本書特色 ★幫助想要國際宣教的青少年更了解海外事工的運作 ★幫助教會牧者同工更了解如何維持一個健康教會的運作

9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美國:以基督教立國《清教徒神學與英美保守主義建國二十五大原則》

王志勇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1/11/19 出版

美國目前正面臨建國以來,最大的政治、經濟、社會、精神和信仰危機;因此,身為牧師和公共知識分子的王志勇,提出「美國是基督教國家」這個常識。他從根基性、人道性、價值性、制度性、延續性等五方面,歸納出證明美國是以基督教立國之國家的二十五個原則,這些原則來自於美國憲法,也來自於聖經。   作者經歷過八九學運,曾是法學研究者和律師,早在北京生活時就已經是家庭教會的牧師;赴美之後,先在加爾文神學院研究神學,然後在北美多家華人教會牧會。他關心中國的民主和人權狀況,敢於在諸多敏感事件上公開發言;成為美國公民之後,更是忠於自己的誓言,與各個族裔的愛國者一樣,苦苦思索捍衛美國秩序、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良策。   作者寫作此書,既是為捍衛美國秩序,亦是為中國未來的轉型,提供另一種價值參照係和另一條可能的出路。但願更多中國家庭教會的基督徒和所有熱愛自由的人們,能從這本書中看到大光、看到真光。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經世與革命:激進的漢語神學思潮(1901-1950)

曾慶豹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1/10/01 出版

世界是人人有分的, 革命決不是一種特殊的事業,而是普通人都應當盡的天職, 無論何人,各有他的環境,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力量來改造, 所以人人都可以參加革命的事功,都是革命的一份子。 耶穌說「我的國並不屬於世上的國」,那麼基督徒對社會問題可以置身事外嗎? 教會如何深切反省,使自身也加入革命之列? 教會成了西方帝國主義的伙伴,並且不能推卸產生這種後果的責任? 20世紀上半葉,基督教在中國呈現出相當多元的面貌,有「民間的基督教」、也有「革命的基督教」;後者在知識精英、學生青年甚至左傾分子當中,發生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可惜這些帶有「解放神學意味的漢語神學」卻未被認真梳理過。 《經世與革命:激進的漢語神學思潮(1901-1950)》為我們改寫了世界神學史的順序,比拉丁美洲更早的是,激進的漢語神學在其現實中已形成了革命的相關主題,並刻畫出一個無產者或革命家的耶穌形象。 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只要它是對的、是善的, 我們就要堅持到底, 哪怕是別人嘲笑或認為不可能。 《經世與革命:激進的漢語神學思潮(1901-1950)》作者所主張的經世思想,即以社會改造為其回應福音信仰的思想和行動,他認為晚近引入的「公共神學」,譯作「經世神學」更佳。 本書介紹自1901-1950年一系列真實感人的革命愛國故事,從清末揭開序幕、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開啟民主共和新紀元,到民國初年五四運動新思潮、五卅慘案反帝國主義、日本基督教社會主義發展、友愛經濟學、馬克思社會主義、日本侵華戰爭、「新中國」共產主義、西學墨源、民族主義、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唯物主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殖民時代等,從歷史角度來看,增添了教科書之外的閱讀視角。 書中九位主角皆是參與當代經世與革命的核心人物,包括清末日知會愛國領袖劉靜庵、展現強烈社會批判風格的王治心、為弱勢奔走的美國華德教授、晚年令人惋惜的日本社會運動家賀川豐彥、以本色化教會為使命的沈嗣莊、耶穌主義宣傳家張仕章、「走向革命」的解放神學家吳雷川、普世主義「黑夜的守護者」吳耀宗、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批評家朱維之等。我們看到從信仰角度來看,啟發了基督徒對參與社會的關懷,為耶穌所做旨在實現社會制度改革之圖,以此來使人真正獲得幸福。 人是上帝的兒女,人格有無限的價值與尊嚴; 人應當是自由人,而不是奴隸; 人應當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作者詳加引述吳雷川的「經世之旨」,從國家的經濟制度、社會制度下手,對於具改革精神、關懷社會的行動實踐者,這是一本絕對不能錯過的理論實務兼具的好書! 本書特色 ●一本劃時代探討經世神學(公共神學)的書籍,集30萬字大成,文獻資料詳實,精彩論述 ●多篇內容是科技部計劃成果,業經學術單位通過匿名審查 ●收錄諸多重要且未曾刊載的史料,包括賀川豐彥與胡適對話的未刊稿等。 推薦序文 如果說《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紅星與十字架》兩書是對國共兩黨與基督教之關係的「溯游」,慶豹的新作《經世與革命:激進的漢語神學思潮(1901-1950)》似乎是進一步「溯洄」中國現代思想的生成,而其中最主要的關注,顯然是救亡圖存的時代所注定的「革命」和「解放」。——楊慧林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如果說「革命」是本書歷史人物的共同口號,「救亡」則是其激進神學的核心。劉靜庵的「謀革命以救國」也是民國時期眾多激進神學家的心聲。在他們眼中,革命的基督教是救國之秘方良藥。此說回應了清末新政時期的救亡呼聲,也是對廿世紀20年代非基督教運動的反擊,更體現了基督徒精英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連 曦博士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    在現代世界體系理論的加持下,曾慶豹就「基督教遭遇中華現代性」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敘事,並對於以往將基督教置於科學和民族主義對立面的陳舊論述進行了有力的反駁。——唐文明博士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只有這一生:You only live once

黃厚基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1/03/05 出版

不少基督徒會問:某某人說信了主,為何他的行為沒有好的見證?或問:她雖信了主,但後來又「離開了主」,這樣她會得救嗎?倒不如我們換個方式問:他或她有沒有真的活出自己在今世的生命蒙贖的樣式? 作者引用保羅在以弗所書五章15~17節的話,刺激每一個人去思想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有沒有具體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首先是不要作糊塗人,其次是要明白主的旨意是甚麼,再來是把握時機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只有這一生You only live once》(副題:新約中關於神國、永生地獄、稱義論再釋的實踐神學)主要是寫給那些在「主必快來、福音遍傳」氛圍下成長的基督徒。在如此氛圍下的華人教會,信徒奔走於各樣的培靈會、佈道會、差傳年會以及信耶穌得永生、拯救失喪靈魂的信仰基調,都主宰著教會對於基督信仰的理解。雖則當代的教會精神臉譜、信仰取向有局部的多元,但「社會紛亂,主再來的日子近了」此類屬靈語式,仍時而掛在某些信徒的口中。 這種基調下的信仰,不但使得傳福音(三福、四律、啟發課程)作為教會整體導向以驅動著教會的脈膊,也不知不覺形塑「信了耶穌以後,等候將來上天堂時刻來到」的許多信徒。可是,基於上述 的基調,「傳福音以後才教導信仰的實踐於關懷社會」仍然是一般的作法──就是說,福音的實踐總不能不以傳福音為前題,社會的關懷無法獨立於傳福音以進行之。凡社會關懷,總被提問的是,甚麼時候可以將福音完整的告訴所關懷的對象?或是甚麼時候取得對方的信任後,可以帶對方參加佈道會或其他的活動?到底耶穌要我們的回應是甚麼?關懷社會能否不為傳福音,而就是福音的本身? 作者黃厚基是第四代基督徒,在臺灣就讀大學時期於浸信會聚會,在團契導師陳建民老師的薰陶和教導之下,學習「基督教與中國傳統如何關聯」和「本色化神學」,當時亦適逢新儒家的蔡仁厚和基督教的周聯華、梁燕城進行對話(收編於 《會通與轉化》一書);又閱讀唐君毅的文字和天主教神父羅光的《中國哲學思想史》,培養他對文化和歷史的心胸;湯恩比的《歷史研究》及並論基督教與文化之間關係的薛華《前車可鑑》等著作,均引發他深入探討與追問:沒有機會聽福音的人,比如孔子、孟子以及沒有信主的家人和祖先,是否一定沒有機會得救?   本書四大特色 ★針對華人教會界普遍對信仰理解之窄化,提出的信仰批判與神學反思。 ★從聖經與神學的論述切入正題,層層抽絲,對聖經的詮釋有重新的看見。 ★穿梭馬太、路加、約翰、保羅書信到啟示錄,解構新約聖經的天國和永生觀。 ★帶領讀者回到終末論與當今世界處境下之張力中的召命與行動。 真情推薦 ★臺灣宣道神學院院長  王文基牧師 作者提供我們把握機會深切的反思今生的處境與終末論之間的關係,突破過往人們對終末論的過於狹窄化之理解,帶領我們回到終末論與當今世界處境下之張力中的召命與行動,這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香港《時代論壇》社長 任志強博士 如同厚基過去幾年出版的幾部著作一樣,《只有這一生》也是一本視野寬廣、野心宏大、挑戰高難度的作品,更加是他對生命真諦的尋索。他以聖經敘事的本質為起點和據點,進入符類福音、約翰福音、保羅書信、啟示錄,然後再討論在教會中經常觸及的好些似乎是源自聖經的概念,涉獵廣泛,野心和勇氣都教人肅然起敬,功夫的仔細更令人折服。 ★前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英文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余德林博士 此書是擺渡之作。只有蒙受基要派恩澤汁液最深而又對該傳統深具同情及反思者,才不會因噎廢食,才有轉化原信仰並寄以生機的可能。 (依姓氏筆劃排序)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次查馬可福音就上手

主流出版  出版
2021/01/22 出版

馬可福音是研讀新約聖經最完美的入門書籍! 有證據顯示,馬可福音是正典福音書當中最早的一本福音書(馬可優先說)。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本,作者梅爾Charles D. Myers Jr.是賓州蓋茲堡學院宗教學副教授,他希望本書能對「新約聖經背景只有一點了解,而想要更加學習聖經(尤其是馬可福音)的人」有益處,他將本書劃分為「馬可傳道師的才華」、「福音的開頭」、「行奇事的耶穌」、「先知耶穌」、「耶穌公開傳道的結束」及「福音的結束」等六堂課,並在課末附上一份詳細的「馬可福音綱要表」,並鼓勵大家常常參閱這份大綱,以幫助閱讀上的分段與理解。 第二部分是學生本,作者葛利斯Donald L.Griggs是知名的基督教教育家、作者,在基督教教育教材方面有許多著作。為了讓帶領者有效的教導及帶領,他在本書的課程規劃當中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原則,嘗試讓班級上的每一位學員盡可能在每一堂課程都能參與到最多的活動。葛利斯強調,在本書的課程旅途中,「帶領者」是最好的同伴和嚮導,因此他為帶領者提供「充分的」資訊,而不是「過多的」資訊,並進而讓學員們都能找到「發現的樂趣」! 學生本作者梅爾說:「馬可福音是我最喜愛的福音書,教導馬可福音多年,我仍然驚嘆這本古老作品的深入和能力。」 老師本作者葛利斯說:「若您沒參與查經班或班級團體也可以自己研讀這本書。」 邀請大家在研習本書時,要帶著渴望的心,更深進入聖經的世界,特別是馬可福音的世界。 感謝牧者誠摯推薦(按姓氏筆劃序) 學富五車,勤於牧會,為人謙和的胡宏志牧師,為傳揚福音,造就信徒,在擔任新竹中會議長的百忙當中,依然勤於筆耕,翻譯聖經學家葛利斯(Donald L. Griggs)與梅爾(Charleas D. Meyers Jr.)兩人所合著之巨著,委實令人敬佩!拜讀宏志牧師所翻譯之大作後,得以讓人更加了解,耶穌就是所應許的彌賽亞,其使命之核心是救贖。若讀者能咀嚼消化,對個人與教會將會帶來無可限量的助益。——台南神學院院長 胡忠銘牧師 《第一次查馬可福音就上手》是由著名的基督教教育學者葛利斯及享富盛名的新約學者梅爾所合著,由胡宏志牧師翻譯,譯文清楚通暢。巿面上雖然有許多聖經參考書,但這本書是專門為初學聖經者所寫。本書有學生本和老師本,在老師本中有課程目標、教導的基本原則,並教導帶領如何使用本書。所以《第一次查馬可福音就上手》是最適合教會信徒閱讀或作為查經材料的書籍。——台灣神學院前院長 陳尚仁牧師 時值常年期即將結束,新的教會年(乙年/馬可年)將屆,胡宏志牧師翻譯的《第一次查馬可福音就上手》出版得正是時候,本書英文名雖為初學手冊,但卻非常細膩地引導讀者查考馬可福音,除了精闢地解釋經文外,也比對共觀福音平行的經文,研討經文引發的課題。對預備帶領查經的導師,在備課中將體驗到對經文的理解、省思與運用的過程,參與討論的學員,亦會經歷查考上帝的話與的收穫與喜樂。相信認真使用本書的人,除了會點燃讀經的興趣與胃口外,亦會被啟迪更將本書所指引查考馬可福音的進路與方法,進一步閱讀聖經的其他書卷。——衛理公會會督 龐君華牧師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事奉有夠神:團隊服事的23堂課

團隊服事,在聖經舊約與新約的敘事中不斷地出現。 創世記裡的亞當、夏娃,出埃及記的摩西、亞倫, 到使徒行傳的保羅、 巴拿巴,他們的服事過程與果效,都可以用團隊的觀點檢視。 保羅與巴拿巴的例子,呼應我們的經驗, 團隊服事真是不容易,當年如此, 我們處在後現代、全球 化、多元、社群媒體包圍的環境更是如此。 本書對教會與非營利機構的管理問題,鑽研到表面之下,從比較有系統的觀念來挖掘可能的解決之道,根據麥肯錫(R. Alec Mackenzie)的研究並經過本書作者群大幅修改後,加入了符合聖經的世界觀以及 21世紀的背景,架構出「基督徒管理系統」圖表──此圖表是永續循環組織機構的重現,一旦此循環成為組織的生命,就會周而復始不斷重覆,針對現況的評估會重新整合神學思考,使規劃、組織、人事、指導、評估的各功能有新樣貌。 《事奉有夠神 : 團隊服事的23堂課》作者群衷心希望把理論與現代的實踐調和,使本書成為在未來幾十年都具備價值的資源! 聯合推薦 陳寬義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主任、台灣神學院教牧博士班主任   莊信德 台灣神學院特約助理教授、台中磐頂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按姓氏筆畫順序) 感謝推薦 這本書確實可以幫助到幾乎是所有領域、所有職分的基督徒,讓大家成為「忠心有見識的管家」。筆者祈禱上帝賜福使用這本書的弟兄姊妹,因著研習現代管理學,獲得事工上的範式移轉,經歷恩典成為忠心有見識的管家,藉著服事使人得福,造就自己,同時榮耀上帝。 ──林志榮(本書催生者、台北基督徒康華禮拜堂長老及Accenture 公司前合夥人暨臺灣區副總裁) 對於教會管理,我們都有富翁的理想與熱情,如果再加上「國王馬車夫」的知識與經驗,教會的樣貌與內涵就會大大地不同,這正是《事奉有夠神》所要提供的寶貝,也是我們迫切需要本書的理由。 ──胡維華(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台北信友堂東區福音中心牧師) (按姓氏筆畫順序)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紅星與十字架:中國共產黨的基督徒友人

曾慶豹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0/01/03 出版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一直伴隨著外國人的身影。除了有共產國際和蘇維埃俄國派遣的特使、軍事顧問、志願者以外,還有那麼一批具有基督徒身分的中外人士。在那場與國民黨政府作對的武裝鬥爭和諜戰中,留下他們的足跡。然而,由於後來的中蘇關係破裂,中共不多提及蘇聯老大哥對中國革命所作的貢獻。 蔣介石政權敗走臺灣,也不想檢討那段受「基督徒朋友」蒙蔽的經歷;至於那一批捲入革命潮流中的基督徒們,大都對其那段經歷諱莫若深、三緘其口。 作者認為共產主義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參與革命給人帶來的偉大感和歷史感,恐怕是基督教無法給予的 ──就是「理想」與「獻身」,也就是說,正是這種不計代價的付出吸引著同有理想激情的人,基督教是從「未來的天國」來獲得報償,共產主義革命則可以在現實中實現,後者比前者更甚的是,它比較具體也較快達到目標。 《紅星與十字架:中國共產黨的基督徒友人》是由四個獨立成篇的人物傳奇故事組成的,故事中的主角司徒雷登、董健吾、傅連暲及薄復禮,都是、或曾經是基督徒,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在人生經歷中都跟上個世紀發生在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遭遇,並為中共的革命創發了關鍵的歷史效用,但卻被中共的黨史忽視。 感謝推薦 ※感謝 旅美華人基督教文字工作者  陳宣明牧師  專文推薦 ※感謝 美國洛杉磯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總幹事  李靈牧師  專文推薦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紅星與十字架:中國共產黨的基督徒友人

曾慶豹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20/01/03 出版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一直伴隨著外國人的身影。除了有共產國際和蘇維埃俄國派遣的特使、軍事顧問、志願者以外,還有那麼一批具有基督徒身分的中外人士。在那場與國民黨政府作對的武裝鬥爭和諜戰中,留下他們的足跡。然而,由於後來的中蘇關係破裂,中共不多提及蘇聯老大哥對中國革命所作的貢獻。 蔣介石政權敗走臺灣,也不想檢討那段受「基督徒朋友」蒙蔽的經歷;至於那一批捲入革命潮流中的基督徒們,大都對其那段經歷諱莫若深、三緘其口。 作者認為共產主義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參與革命給人帶來的偉大感和歷史感,恐怕是基督教無法給予的 ──就是「理想」與「獻身」,也就是說,正是這種不計代價的付出吸引著同有理想激情的人,基督教是從「未來的天國」來獲得報償,共產主義革命則可以在現實中實現,後者比前者更甚的是,它比較具體也較快達到目標。 《紅星與十字架:中國共產黨的基督徒友人》是由四個獨立成篇的人物傳奇故事組成的,故事中的主角司徒雷登、董健吾、傅連暲及薄復禮,都是、或曾經是基督徒,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在人生經歷中都跟上個世紀發生在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遭遇,並為中共的革命創發了關鍵的歷史效用,但卻被中共的黨史忽視。 感謝推薦 ※感謝 旅美華人基督教文字工作者  陳宣明牧師  專文推薦 ※感謝 美國洛杉磯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總幹事  李靈牧師  專文推薦

79 特價20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馬偕傳:攏是為主基督

郭和烈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19/11/08 出版

在台灣,馬偕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關後人對於馬偕的相關著述、以及淡水相關馬偕紀念建物等,文史資料都相當眾多,但本書卻透過郭和烈牧師記錄了不同的馬偕,文筆鋒利、就事論事,對於馬偕的性格有深入的觀察及剖析,必顛覆您長久以來對馬偕博士的既定印象! 本書分為六卷和16頁珍貴照片,帶領讀者進入臺灣的歷史、以及傳統民間信仰拜神的由來。除此之外,作者將馬偕時代以前的基督教簡史:十七世紀西班牙天主教「道明會」在臺灣北部,及「荷蘭歸正教會」在臺灣南部的佈教情況。第三卷介紹來臺宣教前的年輕馬偕、家庭及如何成為海外宣教師的經過。 本書最重要的核心主題是第四卷愛主愛臺灣的馬偕博士,介紹馬偕以淡水為根據地,如何學習臺灣話、自編字典、招收門徒、拔齒醫療,展開北部的宣教事工,還有馬偕的婚姻、巡迴佈教、建設教會、神學教育、遭受清法戰爭及清日戰爭的苦難等等,可謂是一卷珍貴的教會史料。後二卷介紹臺灣社會初代教會歷史,馬偕如何訓練門徒及本地傳教者和他的宣教逸事。 本書結尾是馬偕逝世篇章,介紹馬偕罹患重病依然不忘北部教會之未來發展,及一九四〇年六月二日馬偕別世,六月四日於淡水「理學堂大書院」禮堂舉行告別式情形。附錄介紹馬偕博士「日記」摘錄及其代表性著作,並特別感謝真理大學校史館提供馬偕珍貴照片。   ※ 本書是《偕叡理牧師傳: 包括三百餘年前西班牙與荷蘭來臺佈教簡史》重編修訂版,民國60年郭和烈牧師的舊作。其中內文因當年的資料查找不易,有誤處今特由牧師林昌華及牧師娘蔣茉春專業審訂;章節、段落、譯名重新校對、修訂、潤飾,讀起來格外流暢通順,是值得您一看再看的好書。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馬偕傳:攏是為主基督

郭和烈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19/11/08 出版

在台灣,馬偕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關後人對於馬偕的相關著述、以及淡水相關馬偕紀念建物等,文史資料都相當眾多,但本書卻透過郭和烈牧師記錄了不同的馬偕,文筆鋒利、就事論事,對於馬偕的性格有深入的觀察及剖析,必顛覆您長久以來對馬偕博士的既定印象! 本書分為六卷和16頁珍貴照片,帶領讀者進入臺灣的歷史、以及傳統民間信仰拜神的由來。除此之外,作者將馬偕時代以前的基督教簡史:十七世紀西班牙天主教「道明會」在臺灣北部,及「荷蘭歸正教會」在臺灣南部的佈教情況。第三卷介紹來臺宣教前的年輕馬偕、家庭及如何成為海外宣教師的經過。 本書最重要的核心主題是第四卷愛主愛臺灣的馬偕博士,介紹馬偕以淡水為根據地,如何學習臺灣話、自編字典、招收門徒、拔齒醫療,展開北部的宣教事工,還有馬偕的婚姻、巡迴佈教、建設教會、神學教育、遭受清法戰爭及清日戰爭的苦難等等,可謂是一卷珍貴的教會史料。後二卷介紹臺灣社會初代教會歷史,馬偕如何訓練門徒及本地傳教者和他的宣教逸事。 本書結尾是馬偕逝世篇章,介紹馬偕罹患重病依然不忘北部教會之未來發展,及一九四〇年六月二日馬偕別世,六月四日於淡水「理學堂大書院」禮堂舉行告別式情形。附錄介紹馬偕博士「日記」摘錄及其代表性著作,並特別感謝真理大學校史館提供馬偕珍貴照片。   ※ 本書是《偕叡理牧師傳: 包括三百餘年前西班牙與荷蘭來臺佈教簡史》重編修訂版,民國60年郭和烈牧師的舊作。其中內文因當年的資料查找不易,有誤處今特由牧師林昌華及牧師娘蔣茉春專業審訂;章節、段落、譯名重新校對、修訂、潤飾,讀起來格外流暢通順,是值得您一看再看的好書。

79 特價35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黑暗之後是光明:紀念宗教改革五百週年與華人教會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主流出版  出版
2019/08/09 出版

馬丁‧路德改教後500年的今日,華人雖蒙受上帝極大的祝福,但無論在信徒的數量、信仰的深度上,尤對社會的影響,基督新教在華人社會中始終處於邊緣狀態。 究竟宗教改革的真正精神是什麼? 宗教改革推動的世界觀和文明論是什麼? 華人教會如何繼往開來,為公正、公義的社會制度的建立作出貢獻?   《黑暗之後是光明》是基督教神學處境化之作。作者群以國度和聖約為基本框架,全方位展現基督教文明的藍圖,第一次為華人教會、乃至普世教會,提出「文明神學」 和「轉型神學」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書是美國長老會維吉尼亞主恩基督教會於 2017 年 9 月 21 日至 24 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宗教改革與社會轉型」學術與靈命研討會的論文集,由雅和博傳道會策劃,王志勇、余杰主編。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基督教文明論

王志勇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17/08/18 出版

本書乃是基督教神學處境化之作。作者以國度和聖約為基本框架,全方位地展現了基督教文明的藍圖,第一次為華人教會、乃至普世教會提出了「文明神學」 和「轉型神學」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上帝的國度就是以「敬畏上帝,信靠基督;愛主愛人,守約守法」為標記的文明,其建構路徑是:「聖學為體,世學為用;仁教心學,法治德政」。這種文明高舉上帝的主權、約法和耶穌基督的救贖,同時強調人權的保障和憲政的落實。 人性中受造即具有認知心、宗教心、道德心、政治心和文明心,文明就是使人在個體生命中發展仁義禮智信五常美德,使其臻達真善美聖圓之境界,從而使得社會在科學、宗教、律法、政治、經濟五大領域都能夠以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愛主愛人為導向。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今時直到永遠

主流出版  出版
2017/08/11 出版

「基督與生命」系列訪談錄是以一群華人世界中的牧者、在基督教背景的機構工作的人士,以及基督徒公共知識分子、藝術家和專業人士為對象,作全面、深入的訪談,對於訪談的對象,作者秉持選擇標準,不以受訪者的知名度或影響力為主要考量,邀請您一起進入基督徒精采的生命歷程中。 《從今時直到永遠》展示了每位受訪者在不同空間、不同領域、面對不同挑戰時,如何在公共領域中靠主得勝、持守真理、榮神益人。本書共收錄八位華人基督徒訪談,包括宋澤萊、康來昌、燕鵬、班忠義、施瑋、陳忠清、諶洪果、冉雲飛,這些美好的生命見證,期待可以激勵當代信仰者鍥而不捨地奔跑天路,為新世紀的漢語公共神學開啟某種新的可能性。 本書特色 希伯來書第十二章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我們祈願,如果基督徒閱讀了這些如雲彩般的生命見證後,會更加堅定持守「煉我愈精」的信仰,並回應上帝的呼召,將福音傳遍地極,用聖經真理來影響這個世界。我們也期望,還未接受基督信仰的讀者有機會從這些含著眼淚的微笑中,體驗到什麼是基督徒的喜樂與平 安,從而化解對基督信仰的偏見,有一天能進入基督信仰裡。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起初,是黑夜

梁家瑜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17/03/24 出版

專欄作家、影像工作者梁家瑜,在太陽花運動三週年之際寫出了一本無法歸類的書——不同時空的事件中,印照著內心不斷閃現信仰的話語。 太陽花運動,對參與其中的某些基督徒而言,是震撼靈魂的信仰體悟。梁家瑜的書寫,挑戰讀者對基督教的刻板印象,為太陽花運動的詮釋提供一特別的視角。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以愛領導的德蕾莎修女

王樵一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17/03/16 出版

自願成為窮人、一生服侍窮人的修女; 平凡弱小的女子,變為世界最有力量的女人; 她是個用愛與憐憫征服世界的革命者。 德雷莎修女於1910年8月16日,誕生在馬其頓。原名愛格妮斯,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受母親影響,愛格妮斯從小便很關心窮人,甚至對貧窮有非常獨特的見解。 愛格妮斯高中畢業後決定加入修女會,經過修女院一連串的訓練之後,愛格妮斯正式成為德雷莎修女。德蕾莎修女隨即被派往加爾各答的聖瑪莉中學,擔任地理和歷史課程教師。但在校園之外德雷莎修女看到到處是無家可歸的人,重病、殘廢、被棄養、飢餓與垂死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景象令德蕾莎修女久久無法平息。 於是德雷莎修女又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她決定放棄舒適的修院生活走進窮人當中親自去照顧他們。從此開始她服務窮人的事工。為了真正幫助窮人,她讓自己也成了窮人,她穿著印度最貧窮的婦人所穿的莎麗(sari),過最簡樸的生活,連她身邊的修士與修女也都謹遵守貧的精神。 德蕾莎修女認為,服侍窮人就是服侍耶穌,她在這些人身上看見基督。對窮人來說,他們除了渴望糧食或物質的滿足以外,他們更渴望的是作為人的尊嚴。德雷莎修女不只關愛窮人,她更出自內心的尊敬他們。 德蕾莎修女因為服務窮人的事工獲頒無數獎項,但這些獎項對她來說並不重要。她曾說不是她重要,而是這項工作重要。她就這樣忠心於她的這項事工,即使在疾病纏身的晚年,依然繼續她的服事。 她一生對窮人、病人、無家可歸之人、痲瘋病人、及垂死之人的無私奉獻,例子不勝枚舉。但可以總結的說,她是一個以愛領導的實踐家。 ※ 本書是《以愛領導的實踐家:德蕾莎修女》的修訂版,曾獲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第30次推介)。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幸福到老:鹿溪的部落格感恩增訂版

鹿溪  著
主流出版  出版
2016/10/28 出版

本書是鹿溪的感恩見證集,在輯1「年少時代」中見證信實的神如何在她還不很認識神時,就暗暗保守她、賜聰明智慧給她,使她有非常風光、亮麗卻寂寞的童年。在輯2「人生轉捩點」中記載信實的神如何使她認識神、受洗,找到工作、結婚生子,每一件事都經歷神是信實可靠的神。在輯3「彩虹之約」中記述信實的神如何保守賜福她的中年,透過彩虹之約,使她放心「給女兒自由」,經歷神信實地帶領女兒在大提琴的造詣上得到非常好的成就;在輯4「六十過後」中記述信實的神何等廣大,每早晨都是新的;在輯5「熟年歲月」,作者分享她抗癌的秘訣,以及身為三個孫子的阿嬤的幸福見證。  在本書《幸福到老》中,鹿溪總結了這些年的心得:「原來老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祝福許多人。」鹿溪也曾擔憂、迷惘、困惑過,如今她藉著本書大聲宣告:她找到了「幸福到老」的秘訣!上帝賞賜給鹿溪敏銳而深入的觀察,以及優美流暢的表達,讓讀者很容易進入鹿溪所經歷的生命旅程。在其中,我們可以和鹿溪一起體會上帝奇妙的恩典與帶領,也可以認識「幸福到老」的秘訣與喜樂。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是被光照的微塵

主流出版  出版
2016/04/08 出版

從2009 年開始,中國知名基督徒知識分子余杰與同伴致力於撰寫「基督與生命」訪談系列,希望以此呈現當代華人基督徒如同雲彩般的生命見證。《人是被光照的微塵》是這一系列中的第五卷(先前四卷在基文社出版),訪談對象包括來自中國、台灣、香港和北美的八名公共性的牧者、基督徒學者、基督徒社會活動家、基督徒文化藝術工作者等,展示這群信仰者在不同空間、不同領域、面對不同挑戰時,如何在公共領域中靠主得勝、持守真理、榮神益人。這些美好的生命見證,可以激勵同時代的信仰者鍥而不捨地奔跑天路,更可為新世紀的漢語公共神學開啟某種新的可能性。   本書記錄他們精彩的生命故事:   臺北禮賢會有福堂馮君藍牧師:用人物攝影展示基督教的人觀,阮義忠稱讚其作品為華人世界最優秀的人像攝影。   臺灣基督徒媒體人、人權活動家楊憲宏:牙醫師、記者與環保先驅,中國人權議題最勇敢的發聲者。   臺東布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白光勝牧師:殘障的身體,飛翔的靈魂,為布農部落建造一艘諾亞方舟。   橄欖華宣出版團隊總編輯金玉梅:從天下到橄欖,將出版業看作搶奪靈魂的戰場,引領台灣邁向美好社會。   美國普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楊鳳崗:美國宗教社會學領域的頂尖學者,正告中國當局:和諧社會的根基是宗教信仰自由。   溫哥華華人基督教會盧維溢牧師:在世俗文化中堅持符合聖經原則的保守主義寫作,永遠不放棄翻轉文化的大使命。   中國基督徒學者張坦:從掌管一省宗教事務的官員到家庭教會的會友,柏格理和石門坎的發掘者。   中國武漢下上堂教會黃磊牧師:從從醫治人身體的外科醫生到拯救人靈魂的牧師,中國家庭教會浮出水面的代表人物。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論太陽花的向陽性:公共神學論文集

主流出版  出版
2015/10/09 出版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與香港的「雨傘革命」,不約而同的都是公民群體以激烈的社會行動,向自己的統治機制提出更多監督與參與的訴求。本文集的出版緣由正是一份由基督教信仰出發的反思,全書分為三個篇章,分別為「現象對話」、「理論思索」、及「自我覺醒」,撰文者分別從不同專業與社會處境中提出神學的論述,期盼以更為積極的角度思考這些反抗的運動。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