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命理 類別 ,共計1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弘一大師的超脫之學【新修版】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5/09/10 出版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種超脫的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是恬淡中的高貴,平靜中的豪氣,「放下」既然這麼重要,我們到底該「放下」什麼,怎麼超脫?※何謂空杯心態?一個杯子如果水裝得太滿,就很難注入新水,只有把過去放空,才能裝得下未來,該怎麼做,才能清空心中的負面髒水,恢復乾淨的心靈?健身你很會,但你知道何謂「健心操」?每個人心中都難免有執念,又該如何參透世事玄機,放下不必要的執著? ※學習弘一大師的超脫之學!你也能煩惱全無!林語堂、張愛玲、梁實秋、豐子愷一致推崇的曠世高僧!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你要如何擺脫逆境遠離不幸?平凡的人,用情緒累積怒火,聰明的人,用智慧超脫自我,智慧的人,用腦袋思考困惑,修行的人,用放下自我超脫!「修行」之路,始於「放下」,放下成見,橫看成嶺側成峰。放下執念,才能拋棄所有煩惱!放下悲觀,修煉正面樂觀心態!當我們發現生活是一首優美的樂曲,一定有一種叫做「放下」的音符存在;當我們開始領悟生命是一首好詩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放下」就是它的靈魂。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弘一法師──李叔同,出身富商之家,年輕時錦衣玉食,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等領域均有不凡造詣。然而他卻在人生巔峰之際選擇棄絕紅塵、遁入空門,過起一領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他為什麼要「放下」榮華富貴而選擇出家修行?他又是如何頓悟的?且看弘一法師「放下」了什麼。※弘一大師簡介:李叔同(1880~1942),法號漱筒、弘一、晚晴。精通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是中國著名藝術家、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更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後於1918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林語堂評價他:「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名人推薦】:◎俞平伯:「李先生的確做一樣像一樣: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風流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豐子愷:「他是一個十分像人的人。凡做人,當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個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後來,為環境、習慣、物欲、妄念等所阻礙,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這世間已很偉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讚譽;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會裡也已經是難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師那樣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來,十分少有。」◎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書中金句】:◎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把過去交給過去,把未來交給未來。──弘一法師◎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弘一法師◎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弘一法師◎持戒的真正目的,是讓你解脫,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轉,以及看別人的過失。唯有持戒、禪定、智慧,才能遠離眾過。──弘一法師◎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生種種舍者,這個病根拔不盡。生死海裏浮沉,真是無出頭時。──弘一法師◎試著讓自己放下心中那些近乎奢侈的欲望,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為達不到的目標而苦惱,做令自己和他人快樂的事,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而不是一個被欲望牽著到處亂跑的生命。──弘一法師◎睜開眼睛,仔細地去觀察,你會發現,每一個聰明的人,都能遇事看得開,慧質蘭心,只輕悠悠舀一瓢自己心底最愛喝的那口茶。──弘一法師◎不執著就好,執著了就不好。如果不執著、不著相,那有相的光明,與自性心光便自漸漸融會一體。如果執著了,便落在生滅妄緣中,那就不好了。──弘一法師

79 特價3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弘一大師的16堂課(*新修版)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4/11/20 出版

※16堂課學會弘一大師的做人哲學,16堂課領悟弘一大師的過人智慧!※什麼是自我療癒的最好方式?要如何找到人生的智慧真諦?※反映弘一大師修養境界及佛學思想的經典作品;啟發人生、滌盪心靈、修養心性最高指導寶典!※從一個翩翩公子,到誨人不倦的老師,再到闡述頓悟哲理的道人,他可以說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傳奇人物!曲折跌宕的經歷讓他對人生有著深刻的體悟與見解,也因為如此,他以精闢的文字與言談,將其思想娓娓道來,上完這些課,立時使人心智清明,不再被人世的煩擾所困惑!※最淺顯易懂,最透徹實用的修身讀本※一代文化巨匠弘一大師畢生體悟和學佛心得※弘一大師的演講稿與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秋、林語堂等文學大師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細細品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名人推薦:◎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林語堂◎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張愛玲◎弘一法師是我國當代我所最景仰的一位高士,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美學家朱光潛他的前半生是瀟灑自在的風流才子,後半生卻遁入空門,成為得道高僧。他是第一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也是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先後培養出豐子愷、劉質平等名人。他滿懷慈悲之心弘揚佛法導引眾生,為後世留下了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可以說是從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傳奇的經歷讓他對人生有著深刻體悟與見解,他的智言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就像一本挖不盡的百科全書,令人明智大開!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全才,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藝術、金石、教育各個領域都有極深的造詣。他結合實際,並適時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佛家的思想變得生動形象、簡單易懂。他講佛學,不僅是教我們如何學佛,也教我們如何做人。願更多的人,從書中進一步認識弘一法師,在景仰中或有心如澡雪之感,於惕厲自省之餘獲得一份清明。※【關於弘一大師】李叔同(1880~1942),法號漱筒、弘一、晚晴。精通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是中國著名藝術家、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更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後於1918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林語堂評價他:「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書中佳句】★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虛生浪死,至為悲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大好光陰,切莫空過。★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是心外求法。★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修行要使妄想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如如都不動,大道無中邊,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人當變故來時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明白自己的目標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為了成就目標而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旦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偏離了目標,就更應該做到知非即捨。

79 特價3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弘一大師的心靈世界(新修版)

張笑恒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5/07/10 出版

※「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近百年來最具傳奇性人物及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弘一大師李叔同,?在國學、詩詞、音樂、美術等方面皆有極高造詣,也是當時風光一時的才子,為何會在39歲那年,斬斷塵緣,成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他的內心世界究竟產生了什麼巨大的改變?※弘揚佛法智慧的人生感悟,一探弘一大師的心靈世界!※出家之後,弘一法師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對律宗的研修和弘揚上。出家之前的熱鬧繁華和出家之後的冷清孤獨,使弘一法師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並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即使你不信佛,依然可以從本書中得到心靈寧靜的啟示!※林語堂、張愛玲、梁實秋、豐子愷都推崇的曠世高僧!典藏一代高僧行儀風範 從絢麗歸於平淡的經歷開示無上甚深微妙法門 畢生體悟和心得之大成從富家公子變為苦行僧人 從錦衣玉食轉而遁入空門他揮別的不只是紅塵俗世 更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境地貪婪的眼睛如果永遠不知滿足,終究會迷失方向。在生活中,我們面對無數的虛境,會生出無數的欲念,便會心有掛礙。一旦心有掛礙,便會產生無盡的煩惱。所以,「心有掛礙」是煩惱的根源之一。斷除這一煩惱的途徑便是做到「心無掛礙」。外界的事物干擾,我們就能心地清靜,減少很多煩惱。弘一法師在《格言別錄》中說:「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不為弘一法師出家後,潛心修行佛法,從不為一些雞毛蒜皮小事的干擾而煩惱。只有做到不受外界干擾,心無掛礙,才能靜下心來,做自己該做的事;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實現自己的夢想。深入大師的心靈世界,學習大師的謙卑風範,你也能成為自己的心靈大師。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弘一法師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編著本書的目的,就像弘一法師在《改過實驗談》中所說的:「談玄說妙,修證次第,自以佛書最為詳盡。而我等初學之人,持躬敦品、處世接物等法,雖佛書中亦有說者,但儒書所說,尤為明白詳盡,適於初學。故今多引之,以為吾等學佛法者之一助焉。」以期對大家的人生有指導作用。※ 弘一大師簡介:李叔同(1880~1942),法號漱筒、弘一、晚晴。精通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是中國著名藝術家、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更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後於1918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林語堂評價他:「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名人推薦】◎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美學家朱光潛:「弘一法師是我國當代我所最景仰的一位高士,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夏丏尊:「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書中金句】◎風景依稀或不同,更從何處覓禪宗。──弘一法師《靈瑞山勒石詩》◎自處時超然達觀,待人時和藹為善。無事時澄清明志,有事時處理果斷。得意時平靜淡泊,失意時泰然處之。──弘一法師◎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那個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什麼地方去,這是錯的。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世界上,就算出了家也還在這個世界。──弘一法師◎只要是濟世利人之事,都可攝入佛道之中,佛教哪裏會是消極避世的宗教呢?學佛本是一種『以出世的方法,行入世的事業』的智慧,這種智慧正是佛教的偉大之所在。──弘一法師◎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弘一法師◎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弘一法師

79 特價3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南懷瑾大師的16堂課(*新修版)

張笑恒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4/11/20 出版

※16堂課帶你進入大師的心靈世界;16堂課幫你打開人生的超我境界!用現代思想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用佛學觀點開示人間一切疑難!不僅教人如何學佛,也教人如何做人。不只是智者的話語,更是無上的哲理!※為什麼生活中錦衣玉食,卻難掩心靈的躁動不安?為什麼事業上節節攀升,卻難抵身旁的是非糾纏?集佛學精粹,解佛典精髓,悟佛理精微,學習南懷瑾的精神,聆聽來自大師的般若智慧,教你在日常平凡中領略人生的真諦。※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本書主要從這「八苦」著手,敘述南懷瑾先生的佛學觀,在理性的佛學思想研究與感性的宗教信仰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將大師真實的佛學真義傳達給世人。集佛學精粹 解佛典精髓 悟佛理精微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十六堂佛學課,十六堂生活禪,十六堂智慧心……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世間最難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人生在世為何總是為執念而苦?「財」、「名」竟是幸福的障礙?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如明鏡,不惹塵埃,凡事只在一念間,萬緣放下自逍遙!「佛」就在你心裏!「禪宗大師」「宗教家」「大居士」「教授」「哲學家」以及「國學大師」,這些全都是人們對南懷瑾大師的稱謂。他還一度名列「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榜內。有人評價他:「在當今這個時代環境裏,還有這樣一位眾所景仰的國學大師,奉獻自己的全部心力,繼續著孔聖、釋迦佛以來的偉大教化,薪火相傳,永不止息……」本書就南懷瑾先生的佛學觀點,結合生活中的小故事,使讀者能從中更加瞭解南懷瑾大師的佛學思想。南懷瑾(1918~2012),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他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及至少年時期,已遍讀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各種功夫。同時苦心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天文曆法諸學。南懷瑾生平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並融合東西方精華,精研儒、釋、道,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除此之外,對醫學、卜算、天文、拳術、劍道、詩詞等亦皆有專精,曾名列「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影響中外頗巨。※【書中佳句】★世間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哪一點法不是佛法……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淨的地方,髒的地方,處處佛在現前,這就是如來。★一個人不俗氣很難,能夠脫離了俗氣,就是不俗,不俗就是神仙。菩薩則犧牲自我,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說,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是佛,是菩薩,也就是覺悟有情。★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絕學就是不要一切學問,什麼知識都不執著,人生只憑自然。★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切觀念的執著都是因為有我而來,所以真正無我就是佛境界。★大福報是你證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這才是大福報、大成就。但是要想悟道成佛,就要諸惡莫作,以眾善奉行的一切福德來培養這個智慧。★把身體外面的一切丟完空完了,再把意識方面的也丟下了,這才叫作學佛。

79 特價3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教論衡之佛學新解

龔鵬程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3/02/09 出版

當代大儒龔鵬程談佛學 佛教講因果,係用以解釋世界及生命之緣起 民間則轉變為一種因果報應的觀念 這與追求無生涅槃寂滅之佛教義理,實是南轅北轍 以此信佛,又何怪乎佛道不分、佛與民間雜祀不分呢? 從歷史上看佛教的發展,每個時代都有其對教義的闡發 我們這個時代可不能繳了白卷 台灣佛教的活動固然十分蓬勃,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各寺廟無不香火鼎盛,經懺法會亦從不間斷。每逢法師開示或宣講,輒見萬頭攢動,即使是達官顯宦,也往往參禪打七。但在這類佛教活動極其繁盛的背後,卻是對教義的極度陌生,表面熱鬧而內裡空洞。 因為絕少人瞭解佛教的教史與教義,他們信佛拜佛,僅是隨俗或祈求功利福報而已。某些以學佛修密為時髦的知識份子,亦以神秘經驗為主,談佛法義理,類皆荒誕不經。這是佛法傳佈的危機,我們不能只要求信教者做功德而不讓他們明白自己信的究竟是什麼。 宗教的道理,關涉了客觀真理及個人終極關懷兩個方面,此為何等大事,而可以迷糊蒙混乎?故如何加強信眾對教義之瞭解,如何在教義的研修方面提出我們這個年代的貢獻,實在是個大問題。 隋唐以後,佛教的教義已無太大發展,流行於民間之佛教信仰,事實上僅成為一種缺少靈魂的儀式化行為,燒香、拜佛、念經、吃素以及超度亡魂而已。整個佛教,在個人,便是欲求往生淨土或利益福報;在教團,則是趕經懺辦法會。這種儀式化的結果,自然就形成了佛教的世俗化與庸俗化。本書帶領讀者重頭瞭解佛教基本義理,明白它的發展、流布、演變過程,方能有所檢擇、有所判斷,所信所修才是正信正修。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三教論衡之道教新論

龔鵬程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3/02/09 出版

當代大儒龔鵬程談道教 宇宙運行的原理,在於它的生生不息 宇宙若有其道,其道就是生 故人應當寶貴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但人能否長生須憑自己的作為,不是靠著神祇庇佑 道教,和一般的人神關係不同 因此它是個特殊的宗教,亦可說是一種宗教革命 秦漢以後,雖然朝廷崇尚儒家思想,但有鬼之觀念顯然在朝野較為普遍,不但占卜祭獻之事不絕,而且盛行厚葬,希望鬼在獲得這麼豐厚的奉獻後,也能庇佑其子孫。 道教興起,主要就是反對這種世俗觀念,而呼應老子、孔子的講法。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人應瞭解這個天道的原理,努力學道行善。 太平道所說的道,就是指「天道」。謂上天有好善惡惡之心,人應善體天心、力學真道。至於行善的倫理內容,則大體採用儒家的觀點,例如孝悌忠信誠敬仁愛等等。人只有積極行善,才能獲得吉祥的符應。若不仁不善,鬼神是不會庇佑你的。 以此天道為教,故可稱為「道教」,其道亦為古儒家道家之說,而與民間通俗宗教拜祀鬼神以求福報者不同。因此,我說它是一種宗教革命。神不再是「神嗜飲食,使君壽考」的了。能不能壽考吉祥,全看個人的努力而定。 道教自其崛起時,即不斷強調它與一般教法不同。以東漢流傳最早的一部太平道經典《太平經》來說,它不認為人的命運是由鬼神等外在力量所決定的,不主張與鬼神溝通,更不想向鬼神禱祀以求福佑或解除,成為對一般世俗宗教觀的大革新。但歷史的發展,乃是詭譎的。反對各種民間巫俗方術、不拜鬼神、不殺牲祭祠、不處理喪葬事宜的道教道士,在發展中卻經常被它所反對的東西羼雜進來。本書將道教細說從頭,一次釐清道、道家、道教與道教史。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耶穌怎麼變成了神(*書衣收藏版)

風雲時代  出版
2021/06/17 出版

耶穌來自閉塞的鄉村加利利,原本是一位下層猶太傳教士,因非法活動被定罪,並因叛國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在他死後不久,追隨者們開始宣稱他是神的化身,後來甚至直接宣佈,耶穌就是神,是天堂和世間的主上。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農夫,怎麼就變成了創造萬物的主? 本書作者自小是位正規的基督徒,每個星期天都去教堂,還當陪祭。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想法發生了變化。他已不再是一位傳統意義上的信徒,而成了一位研究早期基督教發展的歷史學家,他花了30年時間研究《新約聖經》,從歷史角度研究基督教的興起。 做為歷史學家,他執著的並非「神怎麼會化身為人?」這個神學問題,而是「一個人怎麼會變成神?」這個歷史學問題。關於這個問題,通常的答案當然是:耶穌實際上就是神,他告訴人們他是神,人們也一直相信他是神。         但是自從18世紀以來,一群歷史學家堅持認為,這並非是基於史實的正確理解,他們整理了很多令人信服的論據支撐他們的觀點。如果他們是正確的,留給我們的便是這些謎題: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一開始追隨耶穌的人,為什麼會認為他是神?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基督教的真相:探討與評論(*書衣收藏版)

李雅明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1/06/17 出版

身為基督徒只要會唸聖經就行了嗎? 《舊約》與《新約》的差別在哪裡? 耶穌復活了!耶穌復活的含意為何? 信者便能永生,天堂和地獄真的存在嗎? 愛因斯坦等名人對基督教抱持何種態度? 達爾文的進化論跟基督教也能扯上關係? 神愛世人,為何又降下殘酷的洪水浩劫? 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竟跟西方列強侵略有關? 世界末日的警訊究竟是要拯救人類還是要毀滅人類? 出埃及記是歷史還是神話?「宇宙宗教情操」又是什麼? 宗教是人類歷史上重大的社會文化現象,與個人的心靈感受密切相關。它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也塑造了許多民族的性格。在今天的世界上,宗教問題可以說是影響國際局勢發展最根本的因素之一。然而中國人對於基督教的經典和歷史,一般來講來了解的程度有限,深入探討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本書以精簡的文字,從客觀的角度來探討基督教的起源、發展,以及教義中有爭議的部分,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性的認識。 宗教是人類發展史上相當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哪一種宗教,目的都是教人為善,使人心靈得以淨化平靜,更強調能洗滌人類因貪嗔癡各種七情六欲而產生的罪行,身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其教義更是許多教徒每天不可或缺的心靈雞湯,作者本是研究物理、半導體,走在時代尖端的人,為何會突然對基督教的發展及教義產生興趣?更一連出了好幾本與宗教,特別是與基督教有關的書,正是因為科學家的研究精神,讓他對基督教流傳許久的說法感到質疑,身為知識分子,當以求知求真的精神,讓所有人了解基督教的起源,發展,以及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異同。為國人提供一個不同的視野。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算出你的好運道:六十甲子運氣推算詳解

覃賢茂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1/01/20 出版

一日學習一首七言八句的歌訣,循序漸進 一月之內你將掌握整個的運氣推算方法 一千年後的運氣情況也可關在家裡就得知 ※運氣學說實際上是一種中國古代樸素的預測學。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對於後世中醫學的理論與實務有深遠影響。但《黃帝內經》除了為醫書,也是推論運氣之書。 ※它強調了自然界中氣候變化與自然界生命現象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強調了整個宇宙是一個統一體。運氣可參考預測每年氣候變化和疾病流行的一般情況,還可參考推測各年氣候變化和疾病流行特殊的情況,並且為預防災難、疾病及治療臨床診斷給出了各方面的重要參考。近來的新冠肺炎,也正應了該年之運。 ※《運氣要訣》現代語言版的注釋,使你不再為深奧的術語和文言所阻礙。 ※附以運氣推算的圖示,方便進行推算時查閱。 ◎本書主要分為上下兩卷: 【上卷】 《醫宗金鑒‧運氣要訣》詳解,主要是介紹和解釋《醫宗金鑒》中的《運氣要訣》。 《運氣要訣》是由清代御醫吳謙等人,根據《黃帝內經‧素問》的內容編輯而成,是關於中國傳統運氣學說的簡明讀本,具有易記易誦的特點。 【下卷】 《黃帝內經》六十甲子運氣詳解,是作者根據《黃帝內經》運氣七篇中有關原文,作者編寫了「六十甲子詳解」兩章,六十甲子中每一年的運氣情況。 讀者由此可以不費力氣地查到你所想知道的任何一年中的運氣變化的情況。對於原文的講解,也可以讓讀者能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理解《黃帝內經》。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拈花走近佛:貼近佛心,你會更豁達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8/10/09 出版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 娑婆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無法體會快樂。 在這個有缺陷的世界上,沒有誰的人生是圓滿的。 但人生的缺憾有其獨特的意義,因為有了缺憾,我們才有夢,才有希望。 沒有缺憾我們便無法去衡量完美。 我們不能杜絕缺憾,但我們可以昇華和超越缺憾。 帶著佛心看世界,世事都能有其圓融的角度!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不要總是懷疑自己,要活出真正的自我。 不要被那些世俗所束縛,要讓自己的心聲真正地展示出來,想一想,當你擺脫了各種物欲、迷惑和假像的束縛,還有什麼能夠控制住你? ◎你就是你,獨一無二 如果你想看看這個世界的改變,那就看看你自己。當認識到自己與世界上所有生命都緊緊相繫時,你便擁有了全世界,同時擁有了真正的財富。——海濤法師 ◎平常就是真道 出家可以修行,在家也可以修行,出家或在家,端看個人的願力與因緣。——聖嚴法師 ◎捨得放下,身輕心安 要體會佛法真理,追隨聖賢者行跡,必須先學會放下。如果我們不將過去的凡夫心趕快放下,又如何能學聖賢行跡呢?——南懷瑾 ◎放下那山的風光,看到這山的美好 睜開眼睛,仔細地去觀察,你會發現,每一個聰明的人,都能遇事看得開,慧質蘭心,只輕悠悠舀一瓢自己心底最愛喝的那口茶。——弘一法師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心流慧泉:親近大師,你會更智慧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8/08/09 出版

處處圓融,隨緣自在,自在隨緣,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修行。 普通人對禪的認識的最大誤區之一,就是把做事與修行分開。 其實,黃粟禪師開田、種菜,溈山禪師和醬、採茶,石霜禪師磨麥、篩米,臨濟禪師栽松、鋤地,雪峰禪師砍柴、擔水,還有仰山禪師的牧牛、洞山禪師的果園等等,都在說明禪在生活中,生活就是禪。 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注定會歷經千迴百轉,學習以佛心感悟人生,始能提升生命的高度! 佛法大師論修行,解析身邊大小事! 集弘一大師、星雲大師、聖嚴法師、淨空法師等諸多高僧無上智慧的修行必讀書,教你善用修行智慧,應對變化無窮的生活。 人生的長度,就是一呼一吸之間 認真去經歷人生的種種,就是修行的最佳方式 弘一法師說:「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清淨無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如今,在物欲的追逐中,我們離初心越來越遠。我們常以為,只要能夠追逐到物質,就能擁有幸福;獲得了大量金錢,就能擁有許多東西。其實,就連我們腳下所踩的那一丁點兒土地也不為我們所有。很少有人能擁有心靈的平和與自在。 淨空法師說:「一切都看破了、放下了,那個時候才有真正的自由自在。這個時候就沒有什麼區別了,街上的乞丐和寶座上的國王有什麼區別?天堂和地獄有什麼區別?住別墅和住茅棚都一樣。不要攀這個、攀那個,不要去求這個、求那個,那不是學佛。你有所求就不是學佛,你有所攀就不是學佛。結緣,了緣,有多大的福報就享受多大的福報。」 生活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當下;修行其實也很簡單,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體現修行,修行時時處於生活。生活的不如意,就是修行上的一點點精進,一分分增上。處處圓融,隨緣自在,自在隨緣,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修行。 修行有很多內容,特別是今天,面對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人類比任何時候都要經受更多的誘惑。如果不能有一個正確的是非標準,不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隨時都可能成為欲望的奴隸,從而在人海中迷失自己。 因此,每天每時,我們都要記住:我們是在進行一場修行。讓我們一起踏入修行之路,一條通往人類內心最深遠處的道路。而在這條道路的盡頭,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能夠讓我們瞭解到生命的真諦,使我們的生命達到充滿喜悅的圓滿狀態。 花開結果,即是菩提。如果,我們能學會用一顆佛心來感悟人生,那麼在塵事中,你就會慢慢地修煉成一朵花,人生就會變得幸福快樂。 【名言】 *感謝折磨,讓我們更強大 只有歷經折磨的人,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成長,生活,只能在折磨中得到昇華。——證嚴法師 *降低一份欲望,得到一份幸福 大大小小的河流,大都流歸大海。欲望不能滿足,貪愛沒有止境。——《佛說生經》 *別為小事抓狂 心寬則不計較,能忍則不躁動,不計較、不躁動便是淡然。——海濤法師 *千佛萬佛,不如「你自己」管用 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剛經》 *無論順境、逆境,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弘一法師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隨緣不是沒有原則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8/05/10 出版

姻緣、機緣、情緣、人緣…… 你求的是什麼緣? 隨遇而安,便能自在灑脫; 凡事隨緣,便能冷靜豁達; 獲得快樂,緣來就是這麼簡單! 隨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擁有恬靜的心態,冷靜的頭腦; 隨緣是一種修養,是閱盡人情的經驗,是透支人生的頓悟。 然而,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更不是隨便馬虎。 能隨順因緣而不違背真理,這才叫「隨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苦樂隨緣,得失隨緣, 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 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 不是隨便行事、因循苟且, 而是隨當前環境從善如流; 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法即活法,讀懂隨緣的人,總能在風雲變幻、艱難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遊刃有餘;能在逆境中找尋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靜心體悟,日久功深,你便會識得自己放下諸緣後的本來面目!本書集結各佛學大師開示之語,針對俗世人生的各種迷惘、煩惱和痛苦進行點撥,大師所言,既不是高深難懂的佛理,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說教,細心體會,必能收穫良多。 ※【金句名言】 *香料必須經火燃燒,才能發出濃郁的香氣,泥土必須耕松,才適於下種,麥子必須磨碎,才能做成麵包,一顆破碎的心,最能體會到豐盛的喜悅。——弘一法師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弘一法師 *心中無事就是天堂的花香;讚嘆妙語就是天堂的音樂;尊重包容就是天堂的光明;少瞋少貪就是天堂的現前。——星雲大師 *快樂不是來自我們擁有什麼,而是來自我們做了什麼。扯斷傷心的鐵鍊,斷然掙脫煩惱的人,必得享快樂。不要憂慮超過我們能力的事。——傳喜法師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陶淵明〈神釋〉 本書特色 姻緣、機緣、情緣、人緣、善緣、財緣、福緣…… 你有的是哪一種?缺少的又是什麼? 淡看世間風光,枯榮皆有驚喜;佛度有緣人,別做絕緣體! 大師教誨如山谷清泉,為你化解迷情妄執,為你開示人生智慧! 星雲大師、聖嚴法師……佛界大宗師為你闡釋人生真義! ※隨緣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養,然而,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更不是隨便馬虎。究竟該怎麼做才是隨緣而不是隨便? ※可以擇善,但不固執!本書集結各佛學大師開示之語,針對俗世人生的各種迷惘、煩惱和痛苦進行點撥,只要細心體會,必能收穫良多。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念一清淨:佛學典故中的十六堂修心課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8/02/08 出版

佛學靠修行,心淨在個人; 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世界處處是快樂,且看好事好話好心地; 人間時時皆吉祥,但憑真情真義真心意。——星雲大師 以平凡人的角度體味佛學中的哲理 用普通人的視野感悟大師級的智慧 明心可以見性,修身更要養性! 一念一清淨,你也可以與神同行! ※世界上最簡單的成功法則是什麼?心靈的護膚霜又是什麼?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人生還有紅燈;失敗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前面可能就是綠燈。從書中的佛學故事中,學習修身的人生智慧! ※人生必需學會刪繁就簡,囚禁你的往往是你自己,本書將佛學的的人生感悟、智慧心得,輔以貼近生活的故事,為我們指明做人做事的關鍵,從現代人的觀點,重新解釋禪的新意。 本書將佛學中的人生感悟、生活經歷、智慧心得與讀者共同分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佛教中的小故事,並結合我們當今的生活,從多個不同角度為我們指明了做人做事的關鍵,從中體味人生的哲理。希望每個讀者都能夠汲取佛學中的智慧,淨化自己心靈深處的福田。 以平凡人的角度體味佛學中的哲理 用普通人的視野感悟大師級的智慧 佛學靠修行,心淨在個人; 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修養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放下的最難心態在什麼? 生命的最後清單有什麼? 該斷就斷才能前行, 該捨就捨才能淨空, 該離就離才能寬容! 即使倒下也要面向太陽, 就算失敗也要面帶笑容。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威廉‧詹姆士 與智者同行,讓心靈純淨!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數十載的生命旅程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關與挑戰,在在考驗著我們的智慧,這時候,如果身邊能有親朋好友的開導規勸是最好不過了;萬一沒有,我們仍可從充滿禪機的佛學故事中得到啟發,幫助自己度過一道道關卡。 「佛學靠修行,心淨在個人」,若生活中沒有苦難,那麼人生便少了許多滋味;若生活中沒有挫折,那麼成功時便少了一份喜悅;如果生活中沒有滄桑,那麼人就會缺乏一種同理心。人非聖賢,總有七情六欲,好比看到有人可以幸運中上億樂透,自己卻在為三餐奔波忙碌;明明是同時期進公司的同事早已飛黃騰達,升任高管,自己仍是默默無聞的低層小工;或是心儀的對象被別人捷足先登、心愛的人移情別戀,難免會心生怨懟,抱怨老天不公……面對種種磨難,我們該如何知捨善得,參透混沌?只能靠智者的言語來提升自我的修為,超脫俗世的羈絆,方能寵辱不驚,福田無量。 大千世界,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才能登上巔峰。就是因為人生不完美,才會有各色面貌。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行為決定命運,一個人的行事作風往往左右了他的成功或失敗,而佛學典故中的修心智慧正是我們可以引以為鑑的良師益友。 本書採擷佛家關於捨得、寬心、包容、行善的禪心佛語,錘煉出一本修心的結集,將佛學的的人生感悟、生活經歷、智慧心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輔以貼近生活的典故,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指明做人做事的關鍵,從現代人的觀點,重新解釋禪的新意。希望每個讀者都能汲取佛學中的智慧,抵達自己心靈的那塊福田,灑上幾顆蓮花的種子,等待淨蓮綻放的日子。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花一世界:佛學典故中的十六堂人生成功課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7/10/20 出版

※老是覺得自己條件比人家差、際遇比人家壞、薪水比人家低?整天牢騷不斷?!好像「不可能」、「無法改變」已經成為我們終身的印記? ※如果需要是發明之母,那什麼是潛能之母?想成功有「四絕」,你知道這四絕是什麼嗎?晉級人生勝利組的秘訣是什麼?什麼樣的人更能創造輝煌人生? ※擺脫負能量,不只雙贏,更要多贏!最正面最宏觀的的修心寶典! 人格的可貴,是在功名富貴之外; 物質的可愛,是在贈者情義深長。 人格,建立在「不自私」三字; 成功,奠基於「不苟且」一語。——星雲大師 每天進步比昨天多一點, 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點, 每天行動比昨天多一點, 每天效率比昨天高一點! 有的人,一生充滿了許多問號, 也有人,一生是不斷的驚嘆號,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發光的人生,端看你用什麼樣的人生觀去面對! 擺脫負能量,不只雙贏,更要多贏! 最正面最宏觀的成功人生修心寶典! 【本書大要】 佛家有云:「出世則有正見,入世則有正行。」即教人要正心誠意,言傳身教,開釋眾生,破除塵世中種種利欲和迷惘,明心見性、蕩滌心靈,才可找到人生真正的成功和快樂。本書以佛教精義為根底,對世俗社會萬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觀、財富觀、愛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際交往、成功勵志等諸方面進行闡釋,勘破紛擾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與成功。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讓人身心善美。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雲投影—星雲大師傾談人生修行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7/08/20 出版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禪在生活中,生活才是禪。 生活中體現修行,修行時體會生活。 還在為斷捨離執迷不悟?你修的是生活纏還是生活禪? 人生也許不能重來,但生活態度可以改變,打掉偏見執著,重練不一樣的修行人生! 般若蓮花處處開  聽一代佛學大師談修行 傾聽靈魂的呼吸,在生命的深處找回丟失的自己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靜土樂逍遙。——〈十修歌〉 閱讀書中星雲大師鼎力推薦的佛家十修偈語,跟著作者深入淺出地理解偈語諭示,你就能看到星雲大師就一般人所關心的財富、健康、家庭、成功等人生課題展開的真理和智慧。作者循序漸進、通俗易懂地引領讀者親炙大師真誠與慈悲的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注,透過精闢又易於為普通人接受和理解的分析,提供現代人更宏觀的視野以及更深層的省思。 【星雲大師如是說】 *不論是學佛還是處世,包容的智慧都彌足珍貴。 *普通人對禪的認識的最大誤區之一,就是把做事與修行分開。 *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 *最甜蜜的舉止,也許是最毒的藥物;最大的好處,也許就是最深的陷阱。 *人生中要緊的未必是際遇,而是應付際遇的態度。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活佛秘史

尕藏才旦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4/11/20 出版

冥冥之中,上天正在指引他一條找尋靈童的路…… 首席金座活佛——一個無比榮耀的權力象徵, 由誰來繼承?誰可以勝任? 誰才是佛門王冠的真正擁有者? 是前世注定還是今生修得?一切都是佛意還是人為? 看首席金座活佛如何突破重重困難,通過層層考驗, 完成佛陀的至高使命!   【首席金座活佛由來】   金座活佛是指在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師宗喀巴大師創建的甘丹寺母寺總法台位置上任過總法台之職的,人們才承認並稱呼其為金座活佛。吉塘倉之名是由於一世、二世曾長期駐錫於西藏吉塘地方,而被信徒們尊稱為吉塘倉。二世吉塘倉曾在關鍵時刻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使吉祥右旋寺度過了面臨分裂的危機,因而公認為首席金座活佛。                       西元一二八四年深秋的一天。   位於拉薩西郊堆龍德慶縣境內小山溝的粗卜寺,就這樣掀開了世界第一位活佛問世的序幕。   噶瑪噶舉派公認的教主噶瑪拔希,輾轉於病榻上難於入眠。他明白自己八十高齡,很快就要離開人世了。但身後的教業怎麼辦?他皺眉苦思,他輾轉難眠,他在浩瀚的經卷中覓計尋路……   忽然,腦子裏豁地一亮,對啊,如果自己的教派有了不變的、永恆的領袖,那不就填補了權力的真空,消除了領導危機,把僧俗教民也緊緊聚在一塊了?他眉宇舒展,心境豁朗,決定把佛祖預言過的「應身論」實施到實際宗教生活中。   從此,在藏傳佛教世界裏,出現了佛學史上有重要意義的活佛轉世制。活佛轉世制的創立,也使藏傳佛教更具風采,獨樹一幟,成為區別於其他佛教教派的重要特徵。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藏密遊歷

楊志鵬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14/10/21 出版

◎陳忠實、易中天、賈平凹、楊志軍、王蓬等名家隆重推薦!◎一個凡夫參拜聖者的非凡感悟,一個行者跌宕起伏的生命歷程!本書為自傳體散文,以紀實的手法,真實記錄作者參訪藏傳佛教密宗高僧大德的奇特經歷,再現作者獨特的修行體驗及人生歷程。◎藏傳佛教真正的意義與內涵是什麼?作者如何體會佛法,又是如何修行?他的人生歷程究竟產生了什麼樣的巨變?一個凡夫參拜聖者的非凡感悟;一個行者跌宕起伏的生命歷程;瑣碎人生難以逃避的命運詰問;芸芸眾生觸手可摸的自由圓滿。什麼是世間最大的福報?何者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紛紛擾擾的俗世紅塵中,何處才是淨土?一花一草皆佛法,一木一石藏禪機:生活即是修行;佛法不離人間。佛,不在別處,就在你的心裡。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藏傳秘史之首席金座活佛

尕藏才旦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07/05/23 出版

冥冥之中,似乎神佛正在指引他一條找尋靈童的路……世上果真有活佛轉世之事嗎?活佛如何轉世?靈童又在何處?如何找尋?是上蒼的意志,還是人為的安排?究竟誰才是下任活佛的真正繼承人?或者,這全是一場高明的騙局?其中,又隱藏了什麼危機與陷阱?

79 特價26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