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滿人身如寶洲,勿空手歸定日人今若虛度空手返,人身復難定日人════════════════11世紀的證悟與21世紀的生活智慧重啟暇滿人身,即刻開始好好修行!════════════════.如果你曾經想修行,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如果你覺得現代生活太忙碌,無法精進修持一部傳承900年的修行寶典11世紀印度大瑜伽士帕當巴桑傑圓寂前的贈言每一則皆是對修行者的真心叮嚀當代藏傳佛教大師創古仁波切的現代詮釋將古老智慧,轉化為你週末就能實踐的修行指南帕當巴桑傑有「雪域達摩」之稱,他是息苦法的創始者,離苦立斷是他的願力。900年前,他在藏地定日山谷圓寂前,留下97則精鍊佛法義理的教言。創古仁波切應弟子祈請,將這部古老教法以現代語言重新詮釋,成為具體可行的實修方法。仁波切慈悲又務實的開示,讓佛法的古老智慧不再遙遠抽象,成為可以落實到個人日常生活中的實修指南。創古仁波切常說:「懂得再多佛法,如果不實修,就像對別人說教自己卻不實行一樣。」願每位翻開這本書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之道。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讓這些歷經時間考驗的智慧,成為我們心靈的避風港。★本書特色▍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要讀一本九百年前的教言?答案很簡單:因為人心沒有改變。我們依然貪戀財富,執著身體,為親友所累,被煩惱所困。而這些教言,正是針對這些永恆的人性弱點而說。▍創古仁波切的現代詮釋,極有日常實用性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實用性。完整收錄帕當巴桑傑《定日八十教言》與創古仁波切的詳盡講解,幫助讀者從認識人身珍貴、輪迴無常,到實踐心性的轉化與超越。◎前行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出離心。教導我們如何看待人身、財富、親友、故土,如何在世俗生活中保持修行的動力。◎正行 —— 直指心性的勝義諦教授。用最簡潔的語言,揭示明空不二、樂空雙運的甚深見地。即使是深奧的大手印教法,也以平易的比喻來說明。◎結行 —— 出定後如何保持正念。從處理煩惱、面對逆境,到如何在人群中修行,給出具體可行的指導。▍如何使用這本書能夠從頭開始仔細閱讀是最好的。你也可以:□隨意翻開一則教言,作為當天的格言。□遇到人生困境時,尋找相應的指導。□作為每日修行的參考指南。□當成睡前的心靈讀物。最重要的是,不要只是閱讀,而要實踐。正如創古仁波切常說:「懂得再多佛法,如果不實修,就像對別人說教,自己卻不實行一樣。」
「修心七要」是很特別的法門 當一個人真的做到這些要訣的修持時 任何時候 心都是很安定、很歡喜、很圓滿的 新版★隨書附贈:《30天慈悲利他的修心練習》抄寫、修持手帳 新版★手帳內附:「堪布丹傑每日觀修解說」錄音檔QR Code *本書為原《修心: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改版書 .修心,如同一朵花,要種在普通的土裡滋養 .修心,是和心對話的方法,而自己是唯一能與自心對話的人 .修心,要先發心;進一步,是調伏自心;更進一步,是慈悲利他 修心,是佛陀的教法,傳承至金洲大師、阿底峽尊者,再由歷代行者傳承下來,一直到恰卡瓦耶謝多傑,將所有修心的口訣歸納成七個要點,成為《修心七要》。 堪千創古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噶舉傳承中學修兼備、備受敬重的大師,也是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總經教師,內容豐富的修心教法,仁波切以一生修持的經驗,進一步歸納所有修持的要點,精要的講述,可以說一生中所有修心的菁華口訣,都已在本書中教導! 想要體驗菩薩的心,想要認識真正的自己、改變自心、突破自我,這本書絕對可以時時刻刻陪伴著你一生修持,每次重複閱讀,都能讓你對心有新的體會,幫助你一步步的與菩薩的心愈來愈靠近。 ★本書特色 ▍傳承千年的藏傳煉心教法 修心的教法從佛陀傳承下來,到了十世紀,身為印度孟加拉南部王族的阿底峽尊者,為了要求得修心教法,不顧危險遠渡蘇門答臘向金洲大師求得教法後,自己再修持了十二年,才傳承給弟子,如此傳承直到恰卡瓦耶謝多傑著作了《修心七要》,才得以流傳。 ▍生起慈悲心的特殊口訣,歸納所有修心教法 恰卡瓦耶謝多傑大師依止噶當派的法教後,將阿底峽尊者傳承下來的噶當派的所有修心教法整理成七個要點,成為「修心七要」的教法。修心教法的主要內容,是告訴我們如何生起慈悲心的口訣,進而能漸進消除我執真正利益他人。一般佛教的修持都會提到「無我」,但是「修心七要」卻是用「我執」來做修持,以我執為道用,以「有我」、「有他」來做的修持,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法門。 ▍二版附贈抄寫、修持手帳,「堪布丹傑每日觀修解說」錄音檔下載 隨書附贈《30天慈悲利他的修心練習》抄寫、修持手帳,內附「堪布丹傑每日觀修解說」的錄音檔QR Code,由堪布丹傑在尼泊爾聖地南無布達親自錄音,除了每日可抄寫修持菩提心的偈頌,堪布更對每段的修持作解說及帶領觀修,透過抄寫手帳作每日的修持練習,就如同創古仁波切書中所說:「在平常生活中,應該要盡量做到的,就是恆常都要去修持。」這樣的修持才會愈來愈進步、愈來愈圓滿!
「白度母」為藏傳佛教的長壽三尊之一 由觀音菩薩慈悲的眼淚而化現的白度母 是純淨,是溫柔,是智慧 是愛與慈悲的化身 五百多羅(度母)尊, 皆從觀音眼生; (度母)從悲者而生, 悲者即是觀音。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十》 ■度母的加持與守護 在古印度,無論是大乘或小乘的寺院,都供奉著度母的聖像,都祈請度母,持誦度母的咒語。 在藏地,度母的修持法非常的盛行,其中原因是噶當派的祖師阿底峽尊者的主要本尊是度母,他因為度母的授記,而來到藏地,所以噶當派四個本尊,其中之一即是度母。 在藏傳佛教噶舉派,也非常重視度母,達波噶舉派的祖師岡波巴大師,曾因空行母授記只剩三年壽命,後由格西哲巴授與白度母灌頂並修持後,延長壽命、圓滿利他的佛行事業。 在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歷代大寶法王自身的修持中也一定有白度母的修持,以消除佛行事業的障礙,利益無量眾生。 藏傳佛教中,白度母與長壽佛、尊勝佛母合稱為長壽三尊。白度母梵名為多羅菩薩,相傳是觀世音菩薩左眼的悲心之淚所化現,具有七眼,恆時照看眾生的呼喚,並守護著正法修行者能長壽利眾,具有能救度八難的威德。白度母的修持在藏地流傳甚廣,更是各教派持有者必修持的本尊。 ■向白度母祈求——長壽、福德、智慧 白度母也稱為「如意輪」,代表「離死」,就是沒有死亡,能夠長壽的意思。在「白度母如意輪」修持過程中,藉由持誦咒語並配合光芒放出和收攝的觀想,向白度母祈求,讓我們的壽命、福德和智慧,能夠增長,能夠成就。當我們具備這樣的能力時,就真的能夠很好的自利,也能夠廣大的利他。 ■圓滿白度母修持,能諸業成就 儀軌內云:「念修時,持誦一百萬次根本咒,念修次數即得圓滿;教云若持一千萬次,諸業皆得成就。實際經驗上而言,若作七日閉關,並以虔敬歡喜之心念誦,非時之死亦得迴遮。」 ■傳統貝葉的現代設計,二版新修訂中文翻譯 ◎本儀軌為遍知大司徒滇貝寧伽所造,以則日木刻版為本,儀軌的祈請文由堪千創古仁波切提供,由當代藏文譯師堪布羅卓丹傑翻譯並審訂。 ◎儀軌以藏文的貝葉經方式編排,依藏文原本呈現,採中文讀音與中文意譯對照方式,並以廣開膠裝方式裝訂,翻閱時可全部攤平,極易隨文觀修。 特別推薦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歷代法王自身的修行中,一定會有白度母的修持,它能夠消除佛行事業上的障礙,並且可以有因緣為了眾生跟法教,長壽住世。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中的持有者都會修持,都會重視白度母的修持。 創古仁波切—— 白度母法門對於整體佛教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法門。我一直覺得自己能夠長壽,都是白度母法門的加持!
從凡夫到菩薩 其實,只有一念的距離 就是——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是你與諸佛菩薩的超連結 隨書附贈:《菩提心戒的每日受持與抄寫》手帳 每天可以掃描影片檔重複在仁波切座下領受菩提心戒 透過不斷受持菩提心戒幫助你愈來愈容易生起菩提心 世界上有太多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 而唯一確定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心 如果生命總是卡關、不如意 如果修行一直無法突破、進步 那麼,是該讓心升級的時刻了 菩提心,是一切修持的起點 是賢劫千佛成佛的祕密 也是成為菩薩的唯一大道 能夠聽聞、思惟和修持菩提心 就是成為菩薩的開始 透過每日的練習 終有一天在生起菩提心的剎那 你將明白這一生已意義非凡! 本書結集了創古仁波切三次對菩提心的相關開示,是一本快速瞭解與修持菩提心的精要之作。 三次開示中,第一部分是創古仁波切根據傳統的方式開示了《入菩薩行論》其中四品(第一、二、三、十品),由仁波切親自勘誤校訂藏文版與加上堪布昆巴《入菩薩行論釋》的科判;內文中引用的《入菩薩行論》原著偈頌,由譯者釋如石法師透過諦聽文化授權最新修訂的譯文版,此版偈頌譯文更忠於藏文原著,包括有些偈頌未有標點符號,因強調句義尚未完結,標點易有誤解,所以不另作標點,本書於偈頌編輯的部分,亦遵循釋如石法師譯文原作,一字不改。 本書第二部分則是綜觀講說菩提心的類別,以及如何透過不斷反覆受持菩提心戒,讓自己生起菩提心;第三部分進一步提到無法生起菩提心時要如何在一天之中思惟修持。 闡述菩提心珍寶的大乘經典數量廣博,本書是教導菩提心的菁華結集。唯有菩提心,才能幫助自他一切眾生得到快樂;唯有行持菩提心,才是在無數劫中真正能利益眾生的方法。能夠聽聞、思惟和修持菩提心,就是成為菩薩的開始,透過每日的練習,終有一天在生起菩提心的剎那,你就成為了菩薩! 本書特色 ▍第17世大寶法王專文推薦●菩提心,是三世諸佛菩薩唯一的大道 創古仁波切是第17世大寶法王的總經教師,在法王的推薦序中,他提到創古仁波切是具有豐富信心、戒律、布施、智慧,身、口、意的罪業極少,恆常奉獻佛教與眾生,一心一意修持取 捨等等值得稱歎圓滿功德的大德,是無比大善知識。仁波切開示的《入菩薩行論》釋論,是進入佛教傳承和道法者的良藥。出版、聽聞、思惟和修持此書的人們,也已然成就了善果! ▍菩提心的奧妙之處,諸佛的觀察發現! 唯有藉由菩提心的力量,才能消除強烈的罪業和煩惱,增強微弱的善業。這是任何其他的善法都很難做到的一點。菩提心的利益,是諸佛在無數劫當中一直觀察所發現的,觀察到最後的結論是:只要生起菩提心,這樣的善根就可以帶來利益。如果一個人生起了菩提心,就算他還在輪迴當中,最終也能夠順利脫離輪迴,成就佛果! ▍菩提心的利益,不可思議! 當一個人生起了清淨的菩提心的動機,首先「名字」就會轉變,因為生起菩提心之前,我們只是一位在輪迴中的「凡夫」;但是在生起菩提心的那一刻,就能稱為「佛子」、「如來之子」或「菩薩」,而不再稱作凡夫了。 ▍菩提心開示的精華結集,仁波切親自校訂、譯師最新修訂版原文偈頌 本書結集了創古仁波切三次對菩提心的相關開示,是一本快速瞭解與修持菩提心的精要之作。由仁波切親自勘誤校訂藏文版與加上堪布昆巴《入菩薩行論釋》的科判;內文中引用的《入菩薩行論》原著偈頌,由譯者釋如石法師授權最新修訂的譯文。闡述菩提心珍寶的大乘經典數量廣博,本書是教導菩提心的菁華結集。 ▍附贈抄寫手帳,每天可以重複領受菩提心戒 隨書附贈的《菩提心戒的每日受持與抄寫》手帳,內附《創古仁波切授菩提心戒》影片QR Code,每天只要掃描就可以重複在仁波切座下領受菩提心戒,透過不斷受持菩提心戒,能幫助你愈來愈容易生起菩提心!
特殊的口訣這麼多! 到底哪一個才是最殊勝的呢? ————————————————— 這30個修行口訣是我曾經學習過 並且修持得到了結果 你這樣去修持的話 相信也能夠有很好的結果 ——密勒日巴 ————————————————— 隨書附贈:〈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抄寫手帳 30天的靜心抄寫‧30天的修持練習 ★11世紀 西藏最偉大的傳奇瑜伽士——密勒日巴 以罪業之身遵從上師馬爾巴的教導 在僻靜的雪山崖洞獨自修行 裹布衣,食蕁麻,精進修持而一生成就 他以證道詩歌隨緣傳唱 啟發無數等待開悟的心靈 數百年後的今天 我們在讀到密勒日巴的道歌時 不僅眼前會浮現當時的情景 心中也會激起強烈的感受 啟發我們的心 密勒日巴是11世紀西藏最偉大傳奇的瑜伽士,他一生去過許多地方,在「灰崖金剛堡」惹瓊巴見到了上師密勒日巴。根據授記,惹瓊巴是密勒日巴如同月亮般的弟子,當弟子惹瓊巴見到密勒日巴時,便請求上師密勒日巴告訴他一個最殊勝的修行口訣。密勒日巴當時所說的,就是他的上師馬爾巴大師教授給密勒日巴的30個修行口訣,密勒日巴說:「這30個修行口訣是我曾經學習過,並且修持得到了結果,你這樣去修持的話,相信也能夠有很好的結果。」 本書為堪千創古仁波切根據密勒日巴的道歌〈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所講述的內容,透過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師徒之間的故事,讓讀者可以更加瞭解密勒日巴師徒之間殊勝的傳承、清淨的修持與深厚的情感連結,進而能對上師傳授的修持口訣,生起更深厚的信心。 由密勒日巴唱出的馬爾巴的30個修行忠告,每個忠告都直透心靈,充滿生命力的有如聖者在前的諄諄提醒與教導。 本書特色 ▍西藏傳奇瑜伽士密勒日巴,親傳弟子30個修行口訣 密勒日巴之所以殊勝,是因為他的老師馬爾巴大譯師也非常特別,密勒日巴跟隨馬爾巴學到非常多珍貴的口訣,而密勒日巴這麼多珍貴的口訣、道歌中,最殊勝的就是這首由馬爾巴傳給密勒日巴,再由密勒日巴傳給如月弟子惹瓊巴的修行口訣。本書透過馬爾巴的取經之路、密勒日巴以苦行求口訣,再到岡波巴僅聽聞密勒日巴的名字就生起信心的故事,瞭解師徒間另人動容的深厚感情,也讓我們深刻瞭解,唯有弟子由衷的虔敬,才是修行證悟的關鍵。 ▍特別收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密勒日巴道歌〉開示全文 「對密勒日巴而言,無論苦樂與否,在任何的情況下,他對馬爾巴大師的虔敬和信心都不會動搖。此虔敬便是他的心的精髓之一,而他的虔敬如此強烈,以至於數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在讀到或聽到密勒日巴的道歌時,不僅我們的眼前會浮現當時的情景,而我們的心中也會激起強烈的感受,不斷地影響我們、啟發我們。」——第17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 ▍原《密勒日巴的老師說》全新改版,另附贈30天的抄寫手帳 本書為長期獲得讀者支持的《密勒日巴的老師說》一書全新改版,全書除了由審訂者堪布丹傑再重新校對之外,內文新加入了道歌的藏文原文,書名改為道歌篇名——大手印直引口訣30句,讓讀者更易於掌握此篇道歌的主題。同時,開本縮小為25開,更方便攜帶隨身閱讀,隨書特別規畫了30天的口訣抄寫,每天抄寫一頁手帳,不需十分鐘,就能記憶一個口訣,還能幫助自己每天練習修持,啟動每天與心連結的醒覺時刻。
————————————————— 起初,煉心教法是祕密的 只傳授給極少數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修持 ————————————————— 隨書珍貴附贈:煉心抄寫手帳 用8週養成煉心的8個好習慣,背誦出煉心八句 煉心教法由阿底峽尊者從印度傳入西藏後 一直都是祕密的修持 是只給資深行者的高階修持 直到格西朗日塘巴作《煉心八句》 才為大眾廣傳煉心教法 格西朗日塘巴一生專注修持煉心教法 在他修持的寺院周圍 甚至動物彼此間都不會互相傷害 ◆煉心內容簡要,直入大乘佛法修持核心 「煉心」的首要意涵是修持菩提心,《煉心八句》涵蓋了煉心教法的全部內容,精確的告訴我們要如何煉心、如何觀想,怎樣從心上做準備,如何專注以及怎樣分析。降伏自心和培養菩提心的一切要點,都包含在內。 ◆格西朗日塘巴一生煉心,修持成「黑臉」! 格西朗日塘巴畢生遵循的主要修持就是煉心教法,他無時無刻不在煉心,由於一直專注於修持,他很少笑,因此就被稱為「黑臉」 朗日塘巴,也因為煉心的修持圓滿,他所在的寺院周圍的動物,甚至都不會互相傷害。聞名遐邇的《修心七要》作者——著名的噶當派大師格西切喀瓦,也是因為聽聞了朗日塘巴的《煉心八句》,而開始修習噶當派的教法。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親自講述、翻譯偈頌、傳承心法 「煉心」的教法,透過噶舉傳承祖師岡波巴大師的著作,也在噶舉傳承中保存下來。岡波巴大師兼修噶當派教法與大手印的傳承,並善巧的將兩者融合在達波噶舉派的修持中,使煉心教法從最初就成為噶舉派修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曾數次講授格西朗日塘巴的《煉心八句》,每次講授時所側重的主題也會有所不同,本書的開示中,法王強調的是如何在生活和修行出現困境時煉心,這也是所有修行人,為了讓修行有成果所必須面對的課題。為了讓《煉心八句》更易於閱讀瞭解,法王噶瑪巴更親自把藏文原文偈頌,重新翻譯為中文的文言版偈頌與白話版文句,希望大家不是只局限在知識理解的層面,而是能真正理解內容,把修持融入生活,付諸實行! ★隨書珍貴附贈:煉心抄寫手帳,8週就養成煉心的好習慣,背誦出煉心八句★ 法王噶瑪巴說:「煉心就如同馬拉松訓練。……要每天勤奮不斷地練習,而且要提前做好規畫來創造持續的動力。」有鑑於此,特別針對本書內容,企畫製作成珍貴的「煉心手帳」,每天只要簡單的抄寫1頁,以及跟著手帳的指示,就能讓你每天用簡短的時間,在8週養成8個煉心的好習慣,甚至能背誦出煉心八句。 ★書衣採用無印良品藝術總監所開發的特殊冰晶雪映紙,以法王所書寫的「心」字熱壓印,呈現心的晶瑩清透★ 書衣選用的冰晶雪映紙,是由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與紙廠共同開發的特殊紙材。書衣題字取自法王親自書寫的「心無罣礙」的「心」字,透過冰晶雪映紙熱壓印燙透後的特殊變化,呈現出「心」字的透明質感,表達出「心」必須「煉」出力透紙背的力度後,即是晶瑩清透而柔軟的智慧菩提心。
★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共同傳承祖師★ 岡波巴大師的岡波巴四法 是為了利根、有智慧的弟子所說的法門 ◎佛法入門者的修行藍圖 「岡波巴四法」不是屬於指導類的教法,但是開示了更重要的內容,包括為什麼要修行、禪修是在修什麼,以及心識可以分成幾種等等,是精要中的精要,修持中的標竿,也是佛法入門者最基礎、正確的知見。 學習岡波巴四法,就是掌握了修行的藍圖,讓你在修行的道路上,能夠有明確的方向,不致於偏廢或走歪。最簡要的四句口訣,卻是最精深的內涵,創古仁波切娓娓道來四法的修持次第,每一法中要避免的是什麼、要修持的是什麼,次第都非常的清楚分明,能讓你瞭解每一個修持階段會面臨的問題、障礙,以及如何克服,進而能跟著四法的修持,持續的進展,最後達到智慧的開顯,抵達成佛的目標。 ◆第1法——心趣法:追求真理的路上,有最大的三種障礙! 學習佛法,比起外在形式上的改變,一開始從自心趨向於佛法是最為重要的。但是,追求真理的路上,還有最大的三種障礙,必須克服這三種障礙,才能讓心趨向於法。第一法——心趣法,教導有哪三種障礙、對治之法,以及如何突破障礙。 ◆第2法——法入道:為什麼要學習佛法?「成佛」為什麼是大誤解? 學習佛法的目標應該是什麼?為什麼「成佛」的目標會造成大誤解?第二法——法入道,教導什麼才是學習佛法的目標,有了清楚的目標,修行才會變得更有效率。 ◆第3法——道斷惑:如何一門深入? 我們的心就是在無明的障蔽之下,不明白萬法的真實情況,使得本具的智慧無法展露。修行就是要淨除心上的垢染,斷除迷惑才能證得佛果。第三法——道斷惑,教導如何一門深入,從「心」入手,才能斷除迷惑。 ◆第4法——惑顯智:成佛後會變成怎樣?成佛後還要做什麼?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不清淨和受到迷惑的心識,就會得到淨化,慢慢就能展現出清淨的五種智慧。這五種智慧會如何展現?五智開展成佛後,我們還要做什麼呢? 第四法——惑顯智,一一述說。 ◎本書特別收錄——心識與本智,問答中有甚深口訣 本書最後針對第四法「惑顯智」,特別收錄了創古仁波切1998年在德國開識的「心識與本智」,能讓你對於八識有更清楚的認識,還有對於我們都具有的本智——如來藏,也就是成佛的潛能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瞭解如何透過修持顯化我們本有的智慧潛能。此次開示的最後,還有非常詳盡的問答,在仁波切的答問中,隱含著仁波切甚深的修持口訣,仔細閱讀,才能找到仁波切珍貴的修持錦囊喔! 未來的弟子,閱讀我的著作 就像見到我一樣,毫無區別——岡波巴(1079-1153)
★佛陀之後最有智慧者★ 龍樹菩薩給摯友國王的一封親友書 適合現代在家人的修行指南 ◤忙碌與修行是現代人的兩難 到底該如何兼顧在家生活與修行生活呢?◢ 西元二世紀 龍樹菩薩就寫了這樣一封「親友書」 告訴他的摯友乘土國王 在忙碌生活與享受富裕的同時 還有一種生活的可能 無須捨棄世間的工作與生活 也能在家修行 以不違背佛陀所教導的方式生活 獲得圓滿的快樂 ◆學習佛法,在家也可以修行 雖然出家是很殊勝的,但不代表修行、學佛就一定要出家。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要能正確如法地修持。如何能夠在世俗生活中正確地修持呢?答案就在龍樹菩薩所著的《龍樹菩薩勸誡王頌》(藏地通稱《親友書》)。這部論著是龍樹菩薩寫給摯友乘土國王的一封親友書,幫助他能以在家人的身分修行,並且在世俗的生活中,不僅能如法自利,而且能夠利益他人。 ◆聖者的道路,由凡人的毅力修築而成 全書有123首偈頌,創古仁波切於課程中,挑選出讓大家能夠在生活中應用的偈頌講述。聖者的道路,是由凡人的毅力修築而成的,藉由書中一字一句殊勝的口訣與指引,體現了龍樹菩薩與創古仁波切的慈心悲願,當本書在你手中展開時,就是聖者的化身在為你說法。 ◆改版後全新呈現,收錄兩次課程內容、四家譯本、薩迦派大師釋論提要 本書以2016年出版的《在家菩薩修行手冊》一書改版。此次改版由譯者堪布丹傑全文重新翻譯、審訂創古仁波切於2008年在香港創古密宗佛教中心開示的「親友書」內容;並補錄入仁波切於2017年8月11-13日,在加拿大創古寺的「親友書」課程內容;另每首偈頌補充摘錄了第六世大寶法王的上師、薩迦派大師――絨敦歇恰袞日的親友書釋論提要;以及新收錄「親友書」的四種中文對照譯本。因此,雖為改版,但此次改版與一版已是全然不同的新風貌。由於《在家菩薩修行手冊》一直深受法友的喜愛,也因一版的善妙緣起,本書保留一版書名的菁華,以《在家修行》重版新書,希望在日常繁忙的生活當中,這部符合現代生活的教言,能幫助大家無須捨棄日常的――在家修行,獲得圓滿的快樂。
療癒身心大醫王.利樂離苦藥師佛 藏地盛行的藥師佛法門 一切心想,皆得圓滿 藥師琉璃光如來: 「若諸有情眾病逼切, 無救無歸,無醫無藥; 無親無家,貧窮多苦; 我之名號一經其耳, 眾病悉除,身心安樂!」 藥師佛最初發心修持佛法時,發了十二大願,這十二大願具備了未來可以利益無量眾生的力量跟加持。因此,修持藥師佛法門,能夠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健康跟快樂。對於本來已經健康的人能夠維持健康;對於有疾病的患者,能夠慢慢恢復健康。如果能夠以如親見藥師佛的信心,修持藥師佛法門,一切心想,必得圓滿順遂,這是藥師佛法門具有的特殊意義。 藥師佛儀軌:《琉璃水流》,由恰美仁波切彚編自伏藏大師明就多傑所流傳下來的伏藏「天法密義藏」。西藏金剛座拉薩之覺沃佛前,以及桑耶寺大菩薩座前,皆是修持藥師佛儀軌。彚編此伏藏的恰美仁波切說:「藥師佛儀軌於一切新舊譯、顯密之教法當中,其殊勝利益無有能出其右者」 歷來藥師佛儀軌有許多版本,本儀軌言簡意賅,屬無上密法,修持者無須斷除酒肉,以及洗淨和淨化等清淨儀式。然而,必須獲得此法的灌頂與口傳才能修持。修持時只要在藥師佛唐卡前,依自己能力陳設供品,若無法陳設,也可依於意幻供養,是一部極易於修持,卻又具有極大利益的法門。 ■修持藥師佛儀軌的利益 .一切心想,皆得圓滿。 .此世安享豐衣足食。 .病魔、咒詛、王法等傷害,悉皆消滅。 .可以受到金剛手、梵天、帝釋、四大天王及十二藥叉大將及眷眾的護衛。 .可免於十八種非時死,以及敵人、猛獸等各種傷害。 .若為僧眾,將不壞失戒律;若有毀犯,罪得清淨,不墮惡趣。 ■傳自伏藏「天法密義藏」的藥師佛儀軌,傳統貝葉的現代設計 ◎本儀軌使用之藥師佛藏文種子字為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手書 ◎本儀軌以八蚌寺〈古籍重刊壇城儀軌彙編集〉為版本,由當代藏文譯師堪布羅卓丹傑親自對勘審訂。 ◎儀軌以藏文的貝葉經方式編排,依藏文原本呈現,採中文讀音與中文意譯互相對照,並以廣開膠裝方式裝訂,翻閱時可以全部攤平,極易於隨文觀修。 ◎儀軌內文以藏文、中文讀音與中文翻譯對照編排,內文採雙色印刷,能幫助修持時清晰的閱讀並同時瞭解文意,修持者可採用易於自己使用的文字作修持。
原來,活到老 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正是無後顧之憂 修行的最好時機 ■第17世大寶法王推薦 不久的將來,我相信「老年一族」會不同以往,變成社會的新趨勢,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老年新世代。尤其在這個世代,如果能活到老又能有機會接觸佛法,開始修行,那又將會是無比幸運的事。 ■第一本針對老年人的修行入門書 本書為創古仁波切首度針對老年人所講述的修行內容,內容淺顯而精要,是一本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的修行入門手冊。仁波切一生的清淨修持,化為簡要的文字,其間的每字每句,都蘊含了仁波切深切的祝福與加持! 仔細想想,能夠活到老,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如果我們在很年輕時就過世了,也就不可能會邁入老年——創古仁波切 創古仁波切是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總經教師,兼具學養與實修,備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所推崇。本書由逾八十歲的仁波切,親自講述他自己一天的修持,以及自己邁入老年的心境與提醒。 書中有簡要又易於入門的修行方式,包括平時的修行、慈悲的修行、持咒的修行、病痛的修行,以及最後一程的修行準備,是一本專為老年人講述的修行入門手冊。 祝福因此書而得遇佛法的讀者,擁有無比幸運的老年,幸運到老!
藏傳佛教生死必修課 死亡雖然無法預知 但是你可以決定如何面對死亡 當一個人臨終時,經驗到密續口訣所闡述的死亡過程,如果自己具有很好的密乘修持,或者對於上師具有強烈的信心,就可以了悟「中陰」時的自性光明。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中陰」是從生到死的過渡 「淨土」是來世最好的居所 「破瓦」是通往淨土的指引 藏傳佛教從生到死的智慧教導 創古仁波切講述從生到死的修持口訣 帶你一次認識完整的臨終修持 當下修持,就能決定來生的路 學習死亡,就能踏上無懼的旅程 美好的告別,與願同行 前方不是終點,是極樂的國度 ●學習死亡,會讓生命走向更開闊的心靈世界 人類在醫療和科技方面都越來越進步,雖然可以減少疾病對死亡的威脅,但無論如何,最終我們每一個人,還是要面對死亡,還是要面對最深的恐懼。其實,死亡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可怕,透過藏傳佛教生死學的智慧教導,死亡的神祕面紗會幫助你揭開生命的道路,引導你走向更開闊圓滿的心靈世界。 本書是創古仁波切講述「中陰教法」、「淨土法門」與「破瓦法」修持概要的結集。中陰教法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法教,緣自大成就者和大譯師的教法和口訣,傳承殊勝而沒有間斷地流傳至今。瞭解「中陰」,就是瞭解從生到死的過程,瞭解生命最後的選擇,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透過「淨土」法門的修持,可以幫助你在臨終時,平靜而無懼地做好離開的準備。而「破瓦法」是藏傳佛教特殊的中陰口訣指引,在中陰教法與淨土法門的修持基礎下,最好的修持就能幫助你抵達心之所願的極樂淨土。 ●認識中陰:四階段的關鍵修持口訣 本書「中陰」教法,是根據活躍於十七世紀的噶舉、寧瑪派的大師——澤列那措讓卓的著作:《正念明鏡——顯明中陰總義》而教授,創古仁波切以適合現代人的修持方式講說,特別是外在事務繁忙的現代人,仁波切分述四個階段的中陰歷程與現象,以及在這四個階段的關鍵修持口訣,幫助讀者在生活中就能運用得上中陰的修持。 ●淨土四因:具備就能安心抵達極樂淨土 把握住中陰,就能把握住來生的去處,而生前的修持將會決定你是否能安然的度過中陰,淨土法門就是生前修持的基礎。創古仁波切以《極樂淨土修持簡軌》的次序,講述往生淨土需要具備的四個條件,透過簡軌的修持次第,即能四因具備,在心中種下善的習氣,臨終的時候自然地憶念淨土時,就能投生到極樂淨土。 ●破瓦觀修:記住要點是解脫之道 本書所用的自修破瓦法儀軌,是結合自兩部著作的儀軌,一部是傳承自馬爾巴大譯師的口訣——《破瓦大悲鉤》,一部是恰美仁波切對於傳承自天法明就多傑的破瓦法所作的解釋——《遷識(破瓦)極樂淨土教授廣編》。「破瓦法」在噶舉傳承當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一種能強力幫助你投生到善道的方法,只要能把握住觀修要點,平時練習,最殊勝的修持是可以直接投生到淨土;中等的修持可以投生到天界;最下等的也能幫助你投生為一個具備佛法善緣的人身。 ●全新修訂改版新書,完整的臨終修持結集 本書根據2012年7月出版的《尋找來世的居所》改版,但實際上二版的修訂,譯者堪布羅卓丹傑重新比對了當年課程的錄音檔與儀軌進行大幅修訂,並參閱坊間現有相關的書籍,有疑問處也請教仁波切釋疑,尤其更邀請到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為此書的改版作序,創古仁波切針對各法門精要的講述與提點修持口訣,在坊間鮮少淨土法門與破瓦法的書籍中,《生死間,與願同行》是一本關於臨終「中陰」、「淨土」、「破瓦法」結集完整的修持介紹,十分殊勝難得! 如同第17世大寶法王在序言所說:「殊勝的法門很多,但如果只是稍微聽過、知道一些是不夠的,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實修!」然而,修持非一朝一夕,如欲專門修持,請務必要依止上師教導並遵循藏傳佛教的修持次第,接受灌頂、口傳與教授後,再行起修,藉由傳承祖師與上師的加持,相信將會讓你的來世之途順遂如願。 祝福此生,與願同行 祝福來世,以願抵達
藏傳佛教生死必修課 死亡雖然無法預知 但是你可以決定如何面對死亡 當一個人臨終時,經驗到密續口訣所闡述的死亡過程,如果自己具有很好的密乘修持,或者對於上師具有強烈的信心,就可以了悟「中陰」時的自性光明。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中陰」是從生到死的過渡 「淨土」是來世最好的居所 「破瓦」是通往淨土的指引 藏傳佛教從生到死的智慧教導 創古仁波切講述從生到死的修持口訣 帶你一次認識完整的臨終修持 當下修持,就能決定來生的路 學習死亡,就能踏上無懼的旅程 美好的告別,與願同行 前方不是終點,是極樂的國度 ●學習死亡,會讓生命走向更開闊的心靈世界 人類在醫療和科技方面都越來越進步,雖然可以減少疾病對死亡的威脅,但無論如何,最終我們每一個人,還是要面對死亡,還是要面對最深的恐懼。其實,死亡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可怕,透過藏傳佛教生死學的智慧教導,死亡的神祕面紗會幫助你揭開生命的道路,引導你走向更開闊圓滿的心靈世界。 本書是創古仁波切講述「中陰教法」、「淨土法門」與「破瓦法」修持概要的結集。中陰教法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法教,緣自大成就者和大譯師的教法和口訣,傳承殊勝而沒有間斷地流傳至今。瞭解「中陰」,就是瞭解從生到死的過程,瞭解生命最後的選擇,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透過「淨土」法門的修持,可以幫助你在臨終時,平靜而無懼地做好離開的準備。而「破瓦法」是藏傳佛教特殊的中陰口訣指引,在中陰教法與淨土法門的修持基礎下,最好的修持就能幫助你抵達心之所願的極樂淨土。 ●認識中陰:四階段的關鍵修持口訣 本書「中陰」教法,是根據活躍於十七世紀的噶舉、寧瑪派的大師——澤列那措讓卓的著作:《正念明鏡——顯明中陰總義》而教授,創古仁波切以適合現代人的修持方式講說,特別是外在事務繁忙的現代人,仁波切分述四個階段的中陰歷程與現象,以及在這四個階段的關鍵修持口訣,幫助讀者在生活中就能運用得上中陰的修持。 ●淨土四因:具備就能安心抵達極樂淨土 把握住中陰,就能把握住來生的去處,而生前的修持將會決定你是否能安然的度過中陰,淨土法門就是生前修持的基礎。創古仁波切以《極樂淨土修持簡軌》的次序,講述往生淨土需要具備的四個條件,透過簡軌的修持次第,即能四因具備,在心中種下善的習氣,臨終的時候自然地憶念淨土時,就能投生到極樂淨土。 ●破瓦觀修:記住要點是解脫之道 本書所用的自修破瓦法儀軌,是結合自兩部著作的儀軌,一部是傳承自馬爾巴大譯師的口訣——《破瓦大悲鉤》,一部是恰美仁波切對於傳承自天法明就多傑的破瓦法所作的解釋——《遷識(破瓦)極樂淨土教授廣編》。「破瓦法」在噶舉傳承當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一種能強力幫助你投生到善道的方法,只要能把握住觀修要點,平時練習,最殊勝的修持是可以直接投生到淨土;中等的修持可以投生到天界;最下等的也能幫助你投生為一個具備佛法善緣的人身。 ●全新修訂改版新書,完整的臨終修持結集 本書根據2012年7月出版的《尋找來世的居所》改版,但實際上二版的修訂,譯者堪布羅卓丹傑重新比對了當年課程的錄音檔與儀軌進行大幅修訂,並參閱坊間現有相關的書籍,有疑問處也請教仁波切釋疑,尤其更邀請到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為此書的改版作序,創古仁波切針對各法門精要的講述與提點修持口訣,在坊間鮮少淨土法門與破瓦法的書籍中,《生死間,與願同行》是一本關於臨終「中陰」、「淨土」、「破瓦法」結集完整的修持介紹,十分殊勝難得! 如同第17世大寶法王在序言所說:「殊勝的法門很多,但如果只是稍微聽過、知道一些是不夠的,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實修!」然而,修持非一朝一夕,如欲專門修持,請務必要依止上師教導並遵循藏傳佛教的修持次第,接受灌頂、口傳與教授後,再行起修,藉由傳承祖師與上師的加持,相信將會讓你的來世之途順遂如願。 祝福此生,與願同行 祝福來世,以願抵達
當代藏傳佛教大師創古仁波切,對尋求幸福生活開出的四大解方給眾生紛亂心靈的一帖心安良藥為什麼你覺得生命無法改變?為什麼你覺得生而為人卻不幸福?那是因為從來沒有人教導你真正有效的改變之道。佛陀說,達到真正及持久的快樂方法,並不是汲汲營營的往外追求, 而是要如理如法的依循正道,並藉由禪修不斷的審視自心。如何學習觀修轉化自己的心呢?前行是修持的基礎佛法是痛苦的解藥創古仁波切以生活中實際的範例為引,簡明易懂的教導轉心向法的四種關鍵思惟——珍貴人身、生死無常、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第一種思惟:珍貴人身擁有暇滿人身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因為依靠這個人身,我們可以利益自己,也能成就廣大的利他事業。⊙第二種思惟:生死無常無常是痛苦的預防針,莫忘無常之義,才會懂得珍惜每一個時刻。⊙第三種思惟:因果業報業力是組成「因果關係」的元素,會主導現在及未來的生命,選擇取(一切善)捨(一切惡)是一切善行的開始。⊙第四種思惟:輪迴過患輪迴六道本具各種痛苦,僅記輪迴之無常,看清現實,才能超越痛苦。「轉心四思惟」,不僅是開啟快樂的源頭,也是佛教三乘共修的四種基礎法門,精進修持其精義和法教,能使我們的心,徹底並持之以恆的改變,真正離開煩惱與痛苦,超脫生死,一生幸運,愈來愈幸福。本書特色⊙這是一本教導所有的人如何去追求真正幸福快樂的書如果我們想要超越痛苦,絕對不能只著眼於短期的快樂,也不能只祈求稍微改善,我們必須依止佛法而尋求長期的無苦之樂。佛法現在就能幫助我們變得更快樂,也能幫助我們生生世世找到更多的快樂,直到我們再也不需遭受任何痛苦為止。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避免痛苦,那就不要再四下去尋找偏方,而要在佛法之中去尋求,因為佛法必定能帶領你超越痛苦。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給予我們「轉心四思惟」的法教。⊙這是一本修持佛法的共同基礎入門書修持佛法就是要修心,也就是要改變我們的心,使心轉向佛法。到底我們要如何才能使心離棄輪迴呢?答案是:學習並觀修「轉心四思惟」——修持佛法的四種共同基礎,亦稱為「四共加行」。「四共加行」的修持方法之所以稱為「基礎」或「預備」的前行法門,是因為必須先完成轉心的四種思惟,才能開始修持正行的法門,唯有徹底認同轉心的四種思惟,我們才能對佛陀的法教生起清淨和絕對的信心,「四共加行」確實是修行的基礎。⊙這是一本能讓你一生幸運的關鍵之書創古仁波切認為一生幸運的關鍵,唯有透過「轉心四思惟」的方便法,清楚認知能得到暇滿人身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才能讓我們想要精進的修持佛法,最後得到好的成果。
當代藏傳佛教大師創古仁波切,對尋求幸福生活開出的四大解方給眾生紛亂心靈的一帖心安良藥為什麼你覺得生命無法改變?為什麼你覺得生而為人卻不幸福?那是因為從來沒有人教導你真正有效的改變之道。佛陀說,達到真正及持久的快樂方法,並不是汲汲營營的往外追求, 而是要如理如法的依循正道,並藉由禪修不斷的審視自心。如何學習觀修轉化自己的心呢?前行是修持的基礎佛法是痛苦的解藥創古仁波切以生活中實際的範例為引,簡明易懂的教導轉心向法的四種關鍵思惟——珍貴人身、生死無常、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第一種思惟:珍貴人身擁有暇滿人身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因為依靠這個人身,我們可以利益自己,也能成就廣大的利他事業。⊙第二種思惟:生死無常無常是痛苦的預防針,莫忘無常之義,才會懂得珍惜每一個時刻。⊙第三種思惟:因果業報業力是組成「因果關係」的元素,會主導現在及未來的生命,選擇取(一切善)捨(一切惡)是一切善行的開始。⊙第四種思惟:輪迴過患輪迴六道本具各種痛苦,僅記輪迴之無常,看清現實,才能超越痛苦。「轉心四思惟」,不僅是開啟快樂的源頭,也是佛教三乘共修的四種基礎法門,精進修持其精義和法教,能使我們的心,徹底並持之以恆的改變,真正離開煩惱與痛苦,超脫生死,一生幸運,愈來愈幸福。本書特色⊙這是一本教導所有的人如何去追求真正幸福快樂的書如果我們想要超越痛苦,絕對不能只著眼於短期的快樂,也不能只祈求稍微改善,我們必須依止佛法而尋求長期的無苦之樂。佛法現在就能幫助我們變得更快樂,也能幫助我們生生世世找到更多的快樂,直到我們再也不需遭受任何痛苦為止。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避免痛苦,那就不要再四下去尋找偏方,而要在佛法之中去尋求,因為佛法必定能帶領你超越痛苦。這就是為什麼佛陀給予我們「轉心四思惟」的法教。⊙這是一本修持佛法的共同基礎入門書修持佛法就是要修心,也就是要改變我們的心,使心轉向佛法。到底我們要如何才能使心離棄輪迴呢?答案是:學習並觀修「轉心四思惟」——修持佛法的四種共同基礎,亦稱為「四共加行」。「四共加行」的修持方法之所以稱為「基礎」或「預備」的前行法門,是因為必須先完成轉心的四種思惟,才能開始修持正行的法門,唯有徹底認同轉心的四種思惟,我們才能對佛陀的法教生起清淨和絕對的信心,「四共加行」確實是修行的基礎。⊙這是一本能讓你一生幸運的關鍵之書創古仁波切認為一生幸運的關鍵,唯有透過「轉心四思惟」的方便法,清楚認知能得到暇滿人身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才能讓我們想要精進的修持佛法,最後得到好的成果。
心的本質清晰且寬廣 鮮活而醒覺 此教言完整融合大手印與大圓滿的精要修持 堪布岡夏是西藏一位極具傳奇性的上師 他的教言完整融合大手印與大圓滿的精要修持 簡明而深奧 對所有在覺醒之道的追尋者 揭示了卓越而非凡的導覽 1957年夏天,堪布岡夏前往西藏東部的創古寺,創古仁波切就在那裡遇見了堪布岡夏。當時,堪布岡夏在創古寺給予此教言,而這些是大手印與大圓滿兩者修行要點的精髓。 這些教言之所以能實際利益我們身處的時代,是因為堪布岡夏以每個人都易於瞭解且付諸實修的方式來講述。儘管許多偉大的上師,包含邱陽創巴仁波切和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內,都是堪布岡夏的學生,但曾親耳聽聞堪布岡夏教言而依然在世的上師已是鳳毛麟角,這使得創古仁波切的這些教授顯得格外珍貴:是我們與一位強而有力、生氣活力的上師之間,直接且具生命力的連結,而這位上師的教導曾利益無數在西藏當時及其後時代身處艱困時刻的人們。 本書以創古仁波切敘述堪布岡夏給予教言時的歷史與情景為開場,接著詳述堪布岡夏教言的所有要點,包含如何準備好自己的共的前行步驟、探究內心樣貌的不共前行、安住內心自性之中的正行,以及將生活中所遇一切的不同境況都視為修道的後續教言;後者能讓我們滋養對心性的認識,不被生生死死中轉瞬即逝的生死境況所淹沒。創古仁波切藉由擷取佛法義理的所有不同領域,引用其記憶與許多偉大的上師和文本,清晰簡要的說明每一件事情。它們是調伏你內心貪婪、瞋恨和癡迷的道途,能帶給你心靈的平靜與快樂,使你得以幫助自己和別人。 本書特色 ◎一位極具傳奇性的西藏上師所傳授的心性教言 堪布岡夏是西藏一位極具傳奇性的上師,在他小時候雪謙康楚仁波切即說他是一位印度偉大上師的化身,並且預言他將成為一位卓越的人物。祖古烏金仁波切與同樣在西方社會極具傳奇性的邱陽創巴仁波切都是堪布岡夏的學生。1958年堪布岡夏預見情勢將變得非常艱困,也預見到佛教將遭受攻擊,許多人會經歷嚴峻的考驗,還預見到佛法修行者將面臨許多的障礙。因此,他開始給予這些甚深教言,幫助了無數在西藏當時及其後時代身處艱困時刻的人們。 ◎創古仁波切結合見地與修行的完整開示 曾親耳聽聞堪布岡夏教言而依然在世的上師已是鳳毛麟角,1957年創古仁波切領受此教言後,於2007年在四個不同的場合,分別傳授堪布岡夏的心性教言。儘管仁波切在此之前並不常傳授這些教言,但這卻是他一生中所領受的最重要教導。在本書中,仁波切不只是解釋教言,更著重此教言與其他佛教領域之見地與修行的關聯性,將所有這些教導結合為通透且完整的開示,藉由擷取佛法義理的所有不同領域,引用其記憶與許多偉大的上師和文本,清晰簡要的說明每一件事情,使這些教言對於初入門的新手和老參都能饒有助益。 ◎無須費力的實修教言,不可思議的心性指引 堪布岡夏的心生指引極為簡短,卻蘊含著非凡的加持與力量,不只有益,也易於修行,簡要卻深奧,更無須費力的就能真正幫助我們藉由這些指引,揭示已然於我們之內的自心本性之寶。無論是內心的貪婪、瞋恨和癡迷,或是喜悅、悲傷,痛楚、疾病,煩惱、情緒的生起,甚而中陰時都可以此教言導入生命的實境中修持。
「白度母」為藏傳佛教的長壽三尊之一 由觀音菩薩慈悲的眼淚而化現的白度母 是純淨,是溫柔,是智慧 是愛與慈悲的化身 五百多羅(度母)尊, 皆從觀音眼生; (度母)從悲者而生, 悲者即是觀音。——《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十》 在古印度,無論是大乘或小乘的寺院,都供奉著度母的聖像,都祈請度母,持誦度母的咒語。 在西藏,度母的修持法非常的盛行,其中原因是噶當派的祖師阿底峽尊者的主要本尊是度母,他因為度母的授記,而來到西藏,所以噶當派四個本尊,其中之一即是度母。 在藏傳佛教噶舉派,也非常重視度母,達波噶舉派的祖師岡波巴大師,曾因空行母授記只剩三年壽命,後由格西哲巴授與白度母灌頂並修持後,延長壽命、圓滿利他的佛行事業。 在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歷代大寶法王自身的修持中也一定有白度母的修持,以消除佛行事業的障礙,利益無量眾生。 藏傳佛教中,白度母與長壽佛、尊勝佛母合稱為長壽三尊。白度母梵名為多羅菩薩,相傳是觀世音菩薩左眼的悲心之淚所化現,具有七眼,恆時照看眾生的呼喚,並守護著正法修行者能長壽利眾,具有能救度八難的威德。白度母的修持在藏地流傳甚廣,更是各教派持有者必修持的本尊。 本儀軌為遍知大司徒滇貝寧伽所造,以則日木刻版為本,儀軌的祈請文由堪千創古仁波切提供,由當代藏文譯師堪布羅卓丹傑翻譯並審訂,儀軌以藏文的貝葉經方式編排,依藏文原本呈現,採中文讀音與中文意譯對照方式,並以廣開膠裝方式裝訂,翻閱時可全部攤平,極易隨文觀修。 本書特色 ◎圓滿白度母修持,能諸業成就 儀軌內云:「念修時,持誦一百萬次根本咒,念修次數即得圓滿;教云若持一千萬次,諸業皆得成就。實際經驗上而言,若作七日閉關,並以虔敬歡喜之心念誦,非時之死亦得迴遮。」
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的人,透過自己來觀察自己,這是最好的,這樣你才能真的建立自信。.修心,如同一朵花,將它種在一個極度乾淨無菌的地方,花朵反而難以生長;若將花朵種在普通土裡,甚至土中有不乾淨的糞便,這朵花卻能長得更好更漂亮。.修心,也是和心對話的方法,是能幫助自己更為堅定的力量,因為我們是唯一能瞭解自己、最瞭解自己的人。學習修心,將會讓自己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不再因過度在意別人眼光而苦惱。.修心,先發心,擁有前進的動力,方能和圓滿更接近,並成為更好的人。進一步,則是調伏心,隨時保持各種念頭生起時不盲從的覺知。調伏心、和心對話是生命的必要之善。藏傳佛法在西藏可分為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四個教派,而噶舉派的實修法門主要依止噶當派的修法和大手印的修持。其中,「修心七要」即是屬於噶當派教法傳承,它最早由阿底峽尊者傳承下來,是本著「修心的教法」能利益眾生而撰著的實修法門。「修心」是有「我」但能將「我」縮小、把「他」放大的修行法門,其教法、口訣眾多,本書主頌文為恰卡瓦大師所著,他將噶當派所有修心的要法整理成七個要點,方便學習、容易記憶與背誦。而對於「修心七要」的論釋,則是依據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仁波切的著述來進行教授。在修行時,人們常因對甚深意義無法了悟,感到修行難以再進步,或者感到有諸多障礙,若能修持七種修心的精要,即能幫助自己更容易了悟甚深的教法。【創古文化】FACEBOOK:thrangudharmakara微信平台公眾號:Rain-of-Dharma本書特色◎向內心看的力量,無比強大要遠離各種的擔憂、各種的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心。修心能幫助你真實的瞭解自己,看到內心強大的力量,看到世界的實相,讓你不再有不需要的擔憂,而且不僅是不擔憂今生,連來生都能不再擔憂。◎傳承自佛陀的教法,西藏歷代行者的特殊傳承修心是佛陀的教法,傳承至金洲大師、阿底峽尊者,再由歷代西藏行者傳承下來。這個口訣是最殊勝的,是能帶給我們很大的利益,會讓我們的生命帶來很大的轉變。本書透過堪千創古仁波切的親自講述,淺顯易懂、方便實用,並以偈頌逐句講述的方式,讓人不僅能很快琅琅上口,更能很容易了悟偈頌的內容與修持方法。◎一生修持的精華口訣,今生無憾修心七要是一生能修持的精華口訣,透過將「我」縮小、把「他」放大的練習,讓我們不再跟隨自己的煩惱,甚至遭遇到一些挫折、問題的時候,都能夠為你帶來改變的力量,只要依口訣而修,一定能讓你今生無憾,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11世紀的名醫遠離紅塵而證悟的實修建言★ ==給忙碌的現代人必備的精要修行手冊== 在長久思惟噶舉祖師的口傳教導後, 為了我親傳與遠承的有緣弟子, 我將此非常珍貴的口訣, 撰寫成這本《勝道寶鬘》。——岡波巴(1079-1153) 月光童子是誰? 就是《三摩地王經》中,由佛陀授記的岡波巴大師! 佛法寶盒裡面有什麼? 有岡波巴大師經典──《勝道寶鬘》, 還有堪布拉布講授「閉關等級」的止觀禪修。 岡波巴大師的口訣與當代閉關嚴師的實修法寶, 有如打開無比珍貴的佛法寶盒, 源源不絕的法教無比閃耀。 閱讀岡波巴大師的經典是大福氣,遵循閉關重點作止觀禪修就是大智慧!這兩點,本書講授者堪布噶瑪拉布為您一次把握,讓您有所體悟。 岡波巴大師是佛陀授記月光童子的轉世,藏傳佛教噶舉派三祖師之一。他是噶舉傳承的集大成者,利益四大八小派無數的弟子成就。岡波巴大師所講述的經典《勝道寶鬘》,不僅見書如見本人,足令實修者的解脫近在眼前!而堪布拉布特別講授本經典適合現代人實修的部分,協助現代人發現實用又珍貴的成佛大道。讓眾人在忙碌之餘,反覆聞、思,增長福慧資糧。 除此之外,堪布拉布並講授閉關行者修習的「止觀禪修」──以師徒兩人之間,直接了當的問答方式,教導大家學習、體悟真正的禪修!「止觀禪修」的方法無二,即是安住加上分析、觀察,反覆練習並由上師不斷提問,引導如何安住於心、看透自心、看出妄念與煩惱、最終與妄念做朋友。這些正是「止觀禪修」的致勝口訣。 本書結合聞、思、修三種精要,反覆閱讀者,必定受益良多。佛法的成就無二,唯有不斷聞、思,確定正念正知後,實修再實修,自有一條康莊大道,為您開啟。 【創古文化】 FACEBOOK:thrangudharmakara 微信平台公眾號:Rain-of-Dharma 本書特色 ★開拓噶舉教派的重要祖師——岡波巴大師 ●岡波巴大師為佛陀授記的大成就者,當時佛陀授記當時為其弟子的月光童子將化身為措嘉比丘,將投生在「若嘿達」河邊,有五百位菩薩眾將化身為他的五百位弟子。 ●藏傳佛教噶舉派在岡波巴大師之後,由其弟子傳承開展為四大八小的分支,具有如噶舉教派之母般的重要性。 ●結合噶當派的教義與源自密勒日巴尊者的大手印密續傳承,讓噶舉派兼容教法與實修,具有豐富引導弟子證悟的珍貴傳承。 ★聞思岡波巴大師經典《勝道寶鬘》 ●有「見書即見本人」之親口授言 ●完整收錄《勝道寶鬘》經典中譯版本 ●文字精簡,內容深廣,包含佛陀三轉法輪之小乘、大乘、金剛乘的內容 ★當代閉關嚴師堪布拉布教授「止觀禪修」 ●有如親自閉關之珍貴實修指導 ●堪布特別傳授兩種止禪修持與口訣,幫助你修持突破困境,更進一步 ●以問答傳授禪修心要,直指問題,深入核心
生死就是心的旅程 藏傳佛教最深刻的生死學 拓展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一切顯相都是由心所生, 培養正面的心境,就會產生正面的顯相, 此生、中陰和未來世的顯相,也會變得越來越正面。 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 死亡離不開每一個瞬間,也發生在每一個當下。這就是無常。 對於尋求精神解脫的人而言,中陰救度法是開啟人類內心深密處之鑰。 一個人死後,神識就踏上非常重要的死後中陰旅程。在這關鍵時刻,你可以決定自己去哪裡。為了能安全通過中陰,我們必須了解它的實相,並在生前做好準備。 本書包括〈推薦序〉、〈前言〉、〈第一章‧為死亡做準備〉、〈第二章‧走過臨終中陰〉、〈第三章‧法性中陰的根本明光〉、〈第四章‧法性中陰的頓顯明光〉、〈第五章‧走入投生中陰〉等部分,創古仁波切在書中的開示提供嶄新的中陰角度,將重點放在此生如何修行和死後中陰經驗發生的關係,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法,而不是面對死亡臨時抱佛腳,這讓我們能充分利用現在的生命,為死亡做完備的準備。 本書內容非常實用,絕對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修持。 本書特色 ◎人生必修課──中陰救度法 生死發生在每個當下,生死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死亡不只是臨終與已逝者,更是活著的人必須要面對的日常。 ◎從出生到死後的中陰現象完整呈現 死亡的實相是什麼?怎樣面對?怎樣準備?怎樣才能有把握不把自己和親人的生命搞砸? 本書是創古仁波切以「心的旅程」為題,嶄新詮釋中陰的現象與因應之道,脈絡清晰、解說簡明。 ◎教導如何在日常修持,達到圓滿的人生 本書不注重寂忿諸尊的詳細描述,強調各種修持─止、觀、大手印、加行、本尊瑜伽、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和個人臨終、中陰經驗之間的關係。修行者將本書所教授的中陰救度法應用在日常修持中,將可引導自身依循心的本性,往正確的方向走,從此岸到彼岸,圓滿生命的旅程。
生死就是心的旅程 藏傳佛教最深刻的生死學 拓展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一切顯相都是由心所生, 培養正面的心境,就會產生正面的顯相, 此生、中陰和未來世的顯相,也會變得越來越正面。 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 死亡離不開每一個瞬間,也發生在每一個當下。這就是無常。 對於尋求精神解脫的人而言,中陰救度法是開啟人類內心深密處之鑰。 一個人死後,神識就踏上非常重要的死後中陰旅程。在這關鍵時刻,你可以決定自己去哪裡。為了能安全通過中陰,我們必須了解它的實相,並在生前做好準備。 本書包括〈推薦序〉、〈前言〉、〈第一章‧為死亡做準備〉、〈第二章‧走過臨終中陰〉、〈第三章‧法性中陰的根本明光〉、〈第四章‧法性中陰的頓顯明光〉、〈第五章‧走入投生中陰〉等部分,創古仁波切在書中的開示提供嶄新的中陰角度,將重點放在此生如何修行和死後中陰經驗發生的關係,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法,而不是面對死亡臨時抱佛腳,這讓我們能充分利用現在的生命,為死亡做完備的準備。 本書內容非常實用,絕對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修持。 本書特色 ◎人生必修課──中陰救度法 生死發生在每個當下,生死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死亡不只是臨終與已逝者,更是活著的人必須要面對的日常。 ◎從出生到死後的中陰現象完整呈現 死亡的實相是什麼?怎樣面對?怎樣準備?怎樣才能有把握不把自己和親人的生命搞砸? 本書是創古仁波切以「心的旅程」為題,嶄新詮釋中陰的現象與因應之道,脈絡清晰、解說簡明。 ◎教導如何在日常修持,達到圓滿的人生 本書不注重寂忿諸尊的詳細描述,強調各種修持─止、觀、大手印、加行、本尊瑜伽、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和個人臨終、中陰經驗之間的關係。修行者將本書所教授的中陰救度法應用在日常修持中,將可引導自身依循心的本性,往正確的方向走,從此岸到彼岸,圓滿生命的旅程。
寫給 焦慮、不快樂,依然努力生活的你 心不斷地在想要及不想要、快樂及不快樂之間飄蕩。 當心陷於快樂及憂傷、欲求及排斥的情緒之中時,心就如同被攪動得很厲害的水,充滿了泥土,極度動盪不安。 我們若能去除這些汙染及攪擾,心的真正本性是非常光明、清晰、平靜及平和的。 心性的開展也由智慧開展的程度而定,我們從世俗事物當中得到多少快樂,取決於我們的智慧。 然而,要如何才能展開智慧呢? 人生,沒有絕對的快樂,但有真正的圓滿 我們每個人的言行,都是反映內心的形式 佛家修行講空、講無。 如何空,如何無? 重新塑造生活模式。 去除繁瑣,回歸簡單, 其實可以生活得更輕鬆,更快樂, 也更舒服,更幸福。 佛陀悟道後三轉法輪,依序詳述小乘、大乘及金剛乘法教的要義。藏傳佛教同時涵蓋三乘──小乘的外在修持、大乘的內在動機或菩提心,及金剛乘的密續法門;因此,行者必須同時瞭解佛教這主要的三乘。 在本書中,創古仁波切引領讀者瞭解小乘、大乘及金剛乘的法教及其禪修法。仁波切詳細解釋四聖諦及小乘的禪修法。接著,他以清楚易懂的方式,說明大乘佛教「空性」的深奧論題。最後,仁波切深入淺出地解說金剛乘的精義、本尊法的基礎及止觀禪修的要點。 仁波切在本書中不時指出,三乘的法教並無高低之分;三乘的區分是佛陀應眾生根器而授予的修行方法。不論依止哪一乘,只要能虔心依止佛、法、僧三寶,在具德上師的引領及加持下,循序漸進地修持,必能達到三乘的共同目標──圓滿的佛果。 本書特色 ■正念如何減壓,教你絕對可行的方法 假如一個人沒有覺察到自己在受苦,他永遠都不會有剷除痛苦的動機,因此會繼續受苦。其實,我們不但不需要一昧地忍受痛苦,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本書教你藉由佛法的修持,我們既可以獲得相對層次的快樂,也可以隨著智慧的開展及解脫的到來而獲得究竟的快樂。 ■給初學者的佛法入門書 剛開始接觸佛法,要如何入門?本書由堪千創古仁波切親自講述小乘、大乘及金剛乘的根本道理,內容深入淺出,閱讀起來理解容易,幫助你一次讀懂佛學相關名詞,並且導引初學者於日常進行簡單禪修,時刻把持正念,循序漸進減壓,不煩惱。 ■佛陀三轉法輪精要一本就懂 悉達多太子覺悟成佛後,經歷49天,只是靜默,後來經過梵天勸請,才開始為五比丘說法,從此開啟了佛陀說法49年三轉法輪的因緣。三轉法輪相對上可以說是佛陀不同層次的說法與修行方式,本書透過創古仁波切的講述,帶領你一次讀懂三轉法輪的精要。
寫給 焦慮、不快樂,依然努力生活的你 心不斷地在想要及不想要、快樂及不快樂之間飄蕩。 當心陷於快樂及憂傷、欲求及排斥的情緒之中時,心就如同被攪動得很厲害的水,充滿了泥土,極度動盪不安。 我們若能去除這些汙染及攪擾,心的真正本性是非常光明、清晰、平靜及平和的。 心性的開展也由智慧開展的程度而定,我們從世俗事物當中得到多少快樂,取決於我們的智慧。 然而,要如何才能展開智慧呢? 人生,沒有絕對的快樂,但有真正的圓滿 我們每個人的言行,都是反映內心的形式 佛家修行講空、講無。 如何空,如何無? 重新塑造生活模式。 去除繁瑣,回歸簡單, 其實可以生活得更輕鬆,更快樂, 也更舒服,更幸福。 佛陀悟道後三轉法輪,依序詳述小乘、大乘及金剛乘法教的要義。藏傳佛教同時涵蓋三乘──小乘的外在修持、大乘的內在動機或菩提心,及金剛乘的密續法門;因此,行者必須同時瞭解佛教這主要的三乘。 在本書中,創古仁波切引領讀者瞭解小乘、大乘及金剛乘的法教及其禪修法。仁波切詳細解釋四聖諦及小乘的禪修法。接著,他以清楚易懂的方式,說明大乘佛教「空性」的深奧論題。最後,仁波切深入淺出地解說金剛乘的精義、本尊法的基礎及止觀禪修的要點。 仁波切在本書中不時指出,三乘的法教並無高低之分;三乘的區分是佛陀應眾生根器而授予的修行方法。不論依止哪一乘,只要能虔心依止佛、法、僧三寶,在具德上師的引領及加持下,循序漸進地修持,必能達到三乘的共同目標──圓滿的佛果。 本書特色 ■正念如何減壓,教你絕對可行的方法 假如一個人沒有覺察到自己在受苦,他永遠都不會有剷除痛苦的動機,因此會繼續受苦。其實,我們不但不需要一昧地忍受痛苦,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本書教你藉由佛法的修持,我們既可以獲得相對層次的快樂,也可以隨著智慧的開展及解脫的到來而獲得究竟的快樂。 ■給初學者的佛法入門書 剛開始接觸佛法,要如何入門?本書由堪千創古仁波切親自講述小乘、大乘及金剛乘的根本道理,內容深入淺出,閱讀起來理解容易,幫助你一次讀懂佛學相關名詞,並且導引初學者於日常進行簡單禪修,時刻把持正念,循序漸進減壓,不煩惱。 ■佛陀三轉法輪精要一本就懂 悉達多太子覺悟成佛後,經歷49天,只是靜默,後來經過梵天勸請,才開始為五比丘說法,從此開啟了佛陀說法49年三轉法輪的因緣。三轉法輪相對上可以說是佛陀不同層次的說法與修行方式,本書透過創古仁波切的講述,帶領你一次讀懂三轉法輪的精要。
「三摩地」 是心之確實了悟 達到三摩地的那一剎那 心無所起,捨棄重擔 貪欲變空了 瞋怒平息了 愚癡也被驅散了 「三摩地」一詞之意為「心之確實了悟」。三摩地的教法極其珍貴與重要。經由修習三摩地,能得到究竟的成果,生起覺悟者不可思量之身、語、意的證悟特質。藉由甚深三摩地,在一生之內即身成就金剛乘行者的圓融境界—全然開悟,是可能的。佛陀藉由三摩地的修持而完全覺醒,證得開悟的功德。由此可知,三摩地是一種極為重要、深妙及珍貴的心之境界。 《三摩地王經》是佛陀應月光童子菩薩的請求,於王舍城靈鷲山宣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的三摩地王法門。月光童子是藏傳教噶舉派祖師岡波巴大師過去生的轉世之一。岡波巴大師曾廣泛引用《三摩地王經》,做為修持三摩地漸進次第及教授大手印的輔佐,直至今天,以此經為基礎之大手印教授傳承千年間從未間斷,是藏傳佛教的重要經典,也是修持大手印三摩地的典範。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在錫金隆德寺創立那瀾陀佛學院時,也將此經定為佛學院的教本,做為大手印的輔佐性經典,重要性可見一斑。本書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總經教師創古仁波切以心要教法的風格,闡釋《三摩地王經》的精義開示,內容涵蓋大手印的要旨,是以經典為背景及個人實修為輔佐的典型,對希望修持大手印的行者而言,瞭解《三摩地王經》的意義至為重要,也是修持大手印的重要論注。 【創古文化】 FACEBOOK:thrangudharmakara 微信平台公眾號:Rain-of-Dharma 本書特色 ■秋吉尼瑪仁波切・特別推薦(噶舉寧瑪講修寺住持) 堪千創古仁波切是一位至為崇高的修行者,與慈悲合一不二,也是一位非常傑出的佛法上師,具足學問淵博、舉止清淨及心地高尚三種功德。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教派修習大手印主要教法的基礎 岡波巴大師引用《三摩地王經》作為修持的經典後,近千年來至今仍是噶瑪噶舉教派大手印修持的經典,第16世大寶法王亦將此經列為那瀾陀佛學院的教授經典。 ■三摩地的修持,能於一生內全然開悟 三摩地的教法極其珍貴與重要。經由修習三摩地,將會生起覺悟者不可思量之身、語、意的證悟特質,在一生之內即身成就金剛乘行者的圓融境界—全然開悟,也是可能的。 ■讀誦《三摩地王經》之四大功德 佛陀說如果能精通此經、恒常讀誦此經,並廣為他人解說此經,將能成就四種大功德。第一種功德是經由此種行持所累積的福德,將不可磨滅。第二種功德是大無畏,受怨敵攻擊時不為所壞。第三種功德是智慧無邊,智慧將無限量地增長。 第四種功德是成就無量無邊的辯才。
原來,活到老 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正是無後顧之憂 修行的最好時機 仔細想想,能夠活到老,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如果我們在很年輕時就過世了,也就不可能會邁入老年⋯⋯ ——創古仁波切 創古仁波切是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總經教師,兼具學養與實修,備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所推崇。本書由逾八十歲的仁波切,親自講述他自己一天的修持,以及自己邁入老年的心境與提醒。 書中有簡要又易於入門的修行方式,包括平時的修行、慈悲的修行、持咒的修行、病痛的修行,以及最後一程的修行準備,是一本專為老年人講述的修行入門手冊。 祝福因此書而得遇佛法的讀者,擁有無比幸運的老年,幸運到老! 【創古文化】 FACEBOOK:www.facebook.com/thrangudharmakara 微信平台公眾號:Rain-of-Dharma 本書特色 ■第17世大寶法王推薦 不久的將來,我相信「老年一族」會不同以往,變成社會的新趨勢,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老年新世代。尤其在這個世代,如果能活到老又能有機會接觸佛法,開始修行,那又將會是無比幸運的事。 ■第一本針對老年人的修行入門書 本書為創古仁波切首度針對老年人所講述的修行內容,內容淺顯而精要,是一本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的修行入門手冊。仁波切一生的清淨修持,化為簡要的文字,其間的每字每句,都蘊含了仁波切深切的祝福與加持!
原來,活到老 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正是無後顧之憂 修行的最好時機 仔細想想,能夠活到老,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如果我們在很年輕時就過世了,也就不可能會邁入老年⋯⋯ ——創古仁波切 創古仁波切是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的總經教師,兼具學養與實修,備受藏傳佛教四大教派所推崇。本書由逾八十歲的仁波切,親自講述他自己一天的修持,以及自己邁入老年的心境與提醒。 書中有簡要又易於入門的修行方式,包括平時的修行、慈悲的修行、持咒的修行、病痛的修行,以及最後一程的修行準備,是一本專為老年人講述的修行入門手冊。 祝福因此書而得遇佛法的讀者,擁有無比幸運的老年,幸運到老! 【創古文化】 FACEBOOK:www.facebook.com/thrangudharmakara 微信平台公眾號:Rain-of-Dharma 本書特色 ■第17世大寶法王推薦 不久的將來,我相信「老年一族」會不同以往,變成社會的新趨勢,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老年新世代。尤其在這個世代,如果能活到老又能有機會接觸佛法,開始修行,那又將會是無比幸運的事。 ■第一本針對老年人的修行入門書 本書為創古仁波切首度針對老年人所講述的修行內容,內容淺顯而精要,是一本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的修行入門手冊。仁波切一生的清淨修持,化為簡要的文字,其間的每字每句,都蘊含了仁波切深切的祝福與加持!
一切佛經之精髓 佛陀八萬四千法的核心 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 宗喀巴大師的〈三主要道〉 是通往成佛之路的終極之道 成佛之路其實是一條走向自心的道路,有說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無數億年,也有說一生就能成佛。從宇宙洪荒到一生一世,從遙遙無期到剎那咫尺,時間的長、短、快、慢,都在於你有沒有走上——三主要道,這一條看似漫長最難抵達的心靈旅程,卻是能夠成佛到達彼岸最近的路。 〈三主要道〉這部論典是一切佛經的精髓,是想要解脫的人們的無上道法。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不僅匯集了佛陀親口所開示的經典、續典和其釋論的甚深義理,尤其歸納了初轉法輪時開示的出離心,和二、三轉法輪開示的菩提心和正見的要義。無論是學習顯或密的教法,這三個法道就像是基礎、精髓和命脈一樣,不可或缺,因此它是一部通屬於大、小二乘的典籍。 本書由當代閉關指導嚴師堪布噶瑪拉布講述,並選用十九世紀藏傳佛教不分教派「利美運動」領導者之一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的釋論版本,目的是希望大家透過學習〈三主要道〉,不要再有宗派之見,能夠真正的學習佛法、實修佛法。堪布拉布依釋論的古印度那爛陀佛教學院講說論典傳統,分述全論要義,以信心之法開闊聞者心胸,讓你的修持充滿生命力,抵達彼岸之途閃閃發光! 本書特色 這部論典是一切佛經的精髓,是想要解脫的人們的無上道法。——第1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論中之珍寶,成佛之終極 〈三主要道〉主誦僅14偈,卻包含佛陀說法49年八萬四千法的內容核心,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亦於釋論中說〈三主要道〉是一切佛經的精髓。在浩如汪洋的論述譯典中,〈三主要道〉如汪洋之珠,句句珍寶,內容含蓋小乘、大乘、金剛乘的修持命脈,每字每句都是通往成佛的終極之道。 ■主誦+釋論+講說:全方位瞭解〈三主要道〉 本書收錄十四世紀宗喀巴大師的極簡版主誦原文,十九世紀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為〈三主要道〉所作的論典註解,再到現今二十一世紀,由當代閉關指導嚴師堪布拉布針對蔣貢康楚仁波切釋論本所作的講說,內容由古至今、由簡而豐,讓您超越時空全方位瞭解〈三主要道〉。 ■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利美運動領導者:延續七百年跨越教派的殊勝法教 〈三主要道〉是由十四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所作,其最廣為流傳的著作為《菩提道次第廣論》,著名的弟子由後代追認為第一世的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利美運動是十九世紀非常重要的藏傳佛教不分教派運動,領導者之一即是本書釋論作者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一為教派始祖,一為跨宗派領導者,一同為殊勝的法教延續了至今約七百年的傳承,震古鑠金!
一切佛經之精髓 佛陀八萬四千法的核心 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 宗喀巴大師的〈三主要道〉 是通往成佛之路的終極之道 成佛之路其實是一條走向自心的道路,有說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無數億年,也有說一生就能成佛。從宇宙洪荒到一生一世,從遙遙無期到剎那咫尺,時間的長、短、快、慢,都在於你有沒有走上——三主要道,這一條看似漫長最難抵達的心靈旅程,卻是能夠成佛到達彼岸最近的路。 〈三主要道〉這部論典是一切佛經的精髓,是想要解脫的人們的無上道法。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不僅匯集了佛陀親口所開示的經典、續典和其釋論的甚深義理,尤其歸納了初轉法輪時開示的出離心,和二、三轉法輪開示的菩提心和正見的要義。無論是學習顯或密的教法,這三個法道就像是基礎、精髓和命脈一樣,不可或缺,因此它是一部通屬於大、小二乘的典籍。 本書由當代閉關指導嚴師堪布噶瑪拉布講述,並選用十九世紀藏傳佛教不分教派「利美運動」領導者之一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的釋論版本,目的是希望大家透過學習〈三主要道〉,不要再有宗派之見,能夠真正的學習佛法、實修佛法。堪布拉布依釋論的古印度那爛陀佛教學院講說論典傳統,分述全論要義,以信心之法開闊聞者心胸,讓你的修持充滿生命力,抵達彼岸之途閃閃發光! 本書特色 這部論典是一切佛經的精髓,是想要解脫的人們的無上道法。——第1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論中之珍寶,成佛之終極 〈三主要道〉主誦僅14偈,卻包含佛陀說法49年八萬四千法的內容核心,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亦於釋論中說〈三主要道〉是一切佛經的精髓。在浩如汪洋的論述譯典中,〈三主要道〉如汪洋之珠,句句珍寶,內容含蓋小乘、大乘、金剛乘的修持命脈,每字每句都是通往成佛的終極之道。 ■主誦+釋論+講說:全方位瞭解〈三主要道〉 本書收錄十四世紀宗喀巴大師的極簡版主誦原文,十九世紀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為〈三主要道〉所作的論典註解,再到現今二十一世紀,由當代閉關指導嚴師堪布拉布針對蔣貢康楚仁波切釋論本所作的講說,內容由古至今、由簡而豐,讓您超越時空全方位瞭解〈三主要道〉。 ■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利美運動領導者:延續七百年跨越教派的殊勝法教 〈三主要道〉是由十四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大師所作,其最廣為流傳的著作為《菩提道次第廣論》,著名的弟子由後代追認為第一世的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利美運動是十九世紀非常重要的藏傳佛教不分教派運動,領導者之一即是本書釋論作者第1世蔣貢康楚仁波切。一為教派始祖,一為跨宗派領導者,一同為殊勝的法教延續了至今約七百年的傳承,震古鑠金!
不動佛法門 能徹底療癒我們嗔恨的情緒 是21世紀最重要的法門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一位比丘未成佛前的發願 震動三千世界 「不動佛」給予了我們克服嗔恨的勇氣 讓我們成為自心的戰士 近幾年,第17世大寶法王致力推動不動佛法門 每年更於佛陀成道聖地菩提迦耶舉辦「不動佛閉關」 堪千創古仁波切與第16世大寶法王 因昔日一起諷誦「不動佛祈願文」的因緣 2016年於香港首度開示講授「不動佛祈願文」 本書由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介紹不動佛的源流 由創古仁波切講說不動佛的八大願、修持十八願、七誓願 法席揭幕,諸眾諦聽 我們彷彿也來到廣目如來前 聆聽一位比丘未成佛前震動人心的發願—— 若於… 眾生起瞋害心者 則為違背 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中現在說法諸佛如來 中文版前所未有「不動佛」入門書,21世紀最重要的療癒法之一 近幾年,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一直在推動不動佛法門,不動佛在無上密續的含義,代表一切諸佛的不動之心,就世間而言,就是心不受任何情緒的牽動。本書包含不動佛的歷史源流、不動佛祈願文講說、不動佛心咒等,是中文版前所未有的「不動佛」入門書。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五大願文之一:不動佛祈願文 不動佛法門是消除業障最殊勝的一個法門,在許多修持不動佛的法門中,其中一種極佳的方式,就是念誦「不動佛祈願文」,這篇願文也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教派中,時常會念誦的五大願文之一。 「不動佛心咒」一種特殊有用簡易的法門 修持不動佛法門或是念誦願文,甚至只是念誦不動佛心咒,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或許還是有很大的困難。不動佛法門之中,還有一種特殊簡易且有用的修持方式,讓你意想不到的絕對可行! 完整收錄《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 漢譯佛典中,《阿閦佛國經》與《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都有提到不動佛,本書完整收錄淺顯易懂的〈不動如來會〉,不動佛為比丘時的發願深刻動人,光是靜靜閱讀這段經文,就能夠得到很大的鼓勵與加持。
不動佛法門 能徹底療癒我們嗔恨的情緒 是21世紀最重要的法門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一位比丘未成佛前的發願 震動三千世界 「不動佛」給予了我們克服嗔恨的勇氣 讓我們成為自心的戰士 近幾年,第17世大寶法王致力推動不動佛法門 每年更於佛陀成道聖地菩提迦耶舉辦「不動佛閉關」 堪千創古仁波切與第16世大寶法王 因昔日一起諷誦「不動佛祈願文」的因緣 2016年於香港首度開示講授「不動佛祈願文」 本書由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介紹不動佛的源流 由創古仁波切講說不動佛的八大願、修持十八願、七誓願 法席揭幕,諸眾諦聽 我們彷彿也來到廣目如來前 聆聽一位比丘未成佛前震動人心的發願—— 若於… 眾生起瞋害心者 則為違背 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中現在說法諸佛如來 中文版前所未有「不動佛」入門書,21世紀最重要的療癒法之一 近幾年,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一直在推動不動佛法門,不動佛在無上密續的含義,代表一切諸佛的不動之心,就世間而言,就是心不受任何情緒的牽動。本書包含不動佛的歷史源流、不動佛祈願文講說、不動佛心咒等,是中文版前所未有的「不動佛」入門書。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五大願文之一:不動佛祈願文 不動佛法門是消除業障最殊勝的一個法門,在許多修持不動佛的法門中,其中一種極佳的方式,就是念誦「不動佛祈願文」,這篇願文也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教派中,時常會念誦的五大願文之一。 「不動佛心咒」一種特殊有用簡易的法門 修持不動佛法門或是念誦願文,甚至只是念誦不動佛心咒,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或許還是有很大的困難。不動佛法門之中,還有一種特殊簡易且有用的修持方式,讓你意想不到的絕對可行! 完整收錄《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 漢譯佛典中,《阿閦佛國經》與《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都有提到不動佛,本書完整收錄淺顯易懂的〈不動如來會〉,不動佛為比丘時的發願深刻動人,光是靜靜閱讀這段經文,就能夠得到很大的鼓勵與加持。
這三十個修行口訣是我曾經學習過 並且修持得到了結果 你這樣去修持的話 相信也能夠有很好的結果 —密勒日巴尊者 十一世紀 西藏最偉大的傳奇瑜伽士——密勒日巴 以罪業之身 遵從上師馬爾巴的教導 在僻靜的雪山崖洞獨自修行 裹布衣,食蕁麻 精進修持而一生成就證悟 他以證道詩歌隨緣傳唱 啟發無數等待開悟的心靈 密勒日巴是十一世紀西藏最偉大傳奇的瑜伽士,他一生去過許多地方,在「灰崖金剛堡」惹瓊巴見到了密勒日巴,根據授記,惹瓊巴是密勒日巴如同月亮般的弟子,當弟子惹瓊巴見到密勒日巴時,便請求上師密勒日巴告訴他一個最殊勝的修行口訣。密勒日巴當時所說的,就是他的上師馬爾巴大師教授給密勒日巴的三十個修行口訣,密勒日巴說:「這三十個修行口訣是我曾經學習過,並且修持得到了結果,你這樣去修持的話,相信也能夠有很好的結果。」 本書為堪千創古仁波切根據密勒日巴的道歌〈馬爾巴的三十個忠告〉所講述的內容,透過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師徒之間的故事,可以更加了解密勒日巴對上師馬爾巴的信心,以及如此珍惜上師的教授,將它牢記再傳唱給弟子。由密勒日巴唱出的馬爾巴的三十個修行忠告,每個忠告都直透心靈,感動人心。 本書特色 ▍修行是一條與師心相融的虔敬之路 本書透過馬爾巴的取經之路、密勒日巴以苦行求口訣,再到岡波巴僅聽聞密勒日巴的名字就生起信心的故事,了解師徒間另人動容的深厚感情,也讓我們深刻了解,唯有弟子由衷的虔敬,才是修行證悟的關鍵。 ▍西藏傳奇瑜伽士密勒日巴親傳弟子的30個修行口訣 密勒日巴之所以殊勝,是因為他的老師馬爾巴大譯師非常特別。密勒日巴跟隨馬爾巴學到非常多珍貴的口訣,而密勒日巴這麼多珍貴的口訣、道歌中,最殊勝的就是這首由馬爾巴傳給密勒日巴,再由密勒日巴傳給如月弟子惹瓊巴的修行口訣。 ▍特別收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密勒日巴道歌〉開示分享 「對密勒日巴而言,無論苦樂與否,在任何的情況下,他對馬爾巴大師的虔敬和信心都不會動搖。此虔敬便是他的心的精髓之一,而他的虔敬如此強烈,以至於數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在讀到或聽到密勒日巴的道歌時,不僅我們的眼前會浮現當時的情景,而我們的心中也會激起強烈的感受,不斷地影響我們、啟發我們。」—第17世大寶法王鄔金欽列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