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免於恐懼呢?然而,靠着那跪禱於客西馬尼園、身懸各各他十架的主,我們可以有出路,在對抗與逃避之外去作正確的事,光明正大,磊落放膽,是其是非其非地忠於上主,作光作鹽,對這世界呼喊:「別怕,看哪,主已作王!順從神的人,要剛強壯膽,起來發光!」本書稿件全部來自《時代論壇》,寫作時間橫跨2019年反修例運動、疫情和國安法實施,是香港政治社會環境極大變遷動盪的兩年。2019至2020年的香港,對每個香港人來說都是史無前例的,對信徒挑戰尤其巨大。面對社會巨變,變動下的種種困惑和疑問,信仰可以給我們答案嗎?置身其中,感到陌生和無所適從時,《聖經》裏的真理要怎樣活出來?作者既是牧者,在社會巨變下,除了平常講台的宣講,也努力尋索如何活出講道者的召命,牧者的使命。在人心流離時要如何牧養?在幽暗困惑中,真理如何成為路標?在恐懼迷茫時,信仰和信徒要如何自處?在暴風中,一位牧者努力作的信仰尋問與實踐。
書中以七個概念作為骨幹──「異象」(Vision)、「呼召」(Calling)、「同在」(Presence)、「供應」(Supply)、「心意更新而變化」(Transformation)、「文化的更新」(Renewal)和「同受苦難」(Compassion)。這是一本感恩的書,「我不忘記神過去的恩惠,把一些東西傳出去,再傳給下一代,一代接一代,都得神的喜悅,見證神榮耀的作為。這就是本書主要的目的。」「希望讀者看過這本書後給我一些回應,也將你見證到神的作為記載下來,將榮耀歸給主。」──蔡元雲醫生
本書特別注重信仰生活的實踐,包括了自身、家庭、社區、文化,以致各種基督徒可以進入的範疇。當人切實服膺天國權柄,神的國就在我們中間。本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國度──天國近了」,透過釋經傳遞天國觀念,和天國君王的顯現。第二部分「祈求──願你的國降臨」,表明個人心志;天地都是神的創造,是祂的權能之彰顯處。地上的人,關注神至高的旨意,並在地上彰顯。第三部分「彰顯──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當祈求神的旨意成就時,就是決定委身於祂要做的事,彰顯祂的榮耀。第四部分「宣告──國度降臨」,要求群體學習實踐;旨意並非一些宗旨和行事方向,旨意是神的歡喜、喜樂和熱望。
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愛的故事!一個曾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一個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故事;一個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得到圓滿結局的感人故事。 本書猶如博物館導賞團,從創世記開始,到啟示錄完結。把《聖經》的珍藏提綱挈領介紹讀者;又如一趟直升機之旅,帶領讀者從高空烏瞰《聖經》由上游至下游的浩瀚景觀。盼望讀者閱畢,能夠更深明白,經歷到上主對自己,乃至對全人類的深情厚愛,因而與作者一同向上主獻上深深的敬拜!
《假如耶穌在》乃信徒社關必讀之作。能再讀此書,重尋履行信徒本分的方向,正是這大時代的需要。今天是一個大時代,我們所信的神是一位大的神,在這個大時代,跟隨耶穌有悲情成份,同時亦是一個大喜訊:邀請我們進入群體,和基督一起在這個世代作天國的大事。 基督教信仰是在地的福音,給我們以至整個社會帶來自由和釋放。在基督教會的邊緣以外……是政治?社會運動?新派神學?在勞苦大眾、獨居老人、失業者身邊,有誰?公義?憐憫?盼望?原罪?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相較社關意識及公共議題,福音派教會較喜歡談永生,高舉信耶穌得永生,以及個人家庭關係的和諧,無疑是把耶穌的要求降格了,它比較像是一個上天堂的保單,而不是一個邀請跟隨基督的呼召。這曠野的呼聲不會喚醒那些假裝熟睡的人,卻仍希望可以挑戰一些肯思想、敢懷疑,不甘隨波逐流、願意活出信仰的人。